來源:時代周報
[摘要] 2月18日,貓眼數據顯示,春節檔冠軍《流浪地球》票房逼近40億元,已經超過《紅海行動》,成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為50.02億元。
「去年春節電影票也就二三十元,大年初一還看過19.9元的電影,還是在市中心的電影院,今年春節的票價都是五六十元往上,根本看不起啊!」 家在安徽蕪湖的小許,明顯感覺到今年春節的電影票價高了許多。
隨著前幾年依靠在線票務平臺和院線的票補帶動觀影渠道和人群的下沉,「春節看電影」已經成為較主流的消費習慣,但今年的高票價被吐槽了。
「為啥今年電影票這麼貴」成為了春節期間的熱門話題,甚至熱度蓋過了「父母催婚」。
實際上,今年電影票價為2014年以來提價幅度最大的一次。光大證券(港股06178)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春節檔平均票價達44.9元,同比2018年春節檔的39.7元提高12.3%,其中二三線城市平均漲幅最高。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二三四線城市的觀影人數出現了萎縮,電影市場面臨著拷問:「要更高的票價還是更多的觀眾?」
「票價的高低是發行方、製片方和觀眾的博弈,是市場行為,會隨著市場出現新的解決方案從而不斷調整和變化。電影市場的擴大和票價的提高並不是完全相悖的,未來電影需要更好的經濟效益,鼓勵更多人去製作和放映,也需要分層次,衍生出多樣化的觀影模式。」山影製作副總經理李鋒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高票價或因票補受限
「高票價主要是國家限制票補政策。」中廣國際數字電影院線(北京)有限公司集團一位高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去年9月份,影視圈內傳聞,國家電影局將推出針對票補、預售、結算及購票服務費的相關新政。彼時,國家電影局相關人士也對外表示,官方將出臺針對線上票務市場的新規,停止一切線上票補。
雖然目前票補新規暫未落地,但其對於影視產業各環節的影響已經顯露出來。貓眼、淘票票等票務平臺的票補大戰逐漸停歇,院線企業對於三四線城市的布局擴張更加謹慎甚至選擇按兵不動。這些直接反映到消費端則是,19.9元等片方與平臺合作的低價票,在線上購票渠道上已經不見蹤影。
中廣院線上述高層補充說道,大票務平臺已經有穩定客源基礎,無需票補,小票務平臺受限於國家規定,不能大範圍票補。另外在各個地區,尤其三四線電影院,基本靠春節檔賺取一年中大部分收益,地方競爭相對小,可以坐地起價拉高收入。
「我們老家縣級市就只有兩家電影院,2D版的《流浪地球》售價居然超過60元,進去電影院發現連第一排都坐滿了人,觀影體驗跟20世紀90年代錄像館似的。」有消費者吐槽。
三四線城市的影院也有自身的生存法則:以會員卡的方式綁定消費者,正常的票價是50元,而會員價只需要28–35元,以維繫影院的正常運營和現金流。
不過,高票價也把一部分潛在的觀眾擋在了電影院的門外。各項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的觀影人次出現回落,由2018年的1.45億人次降至1.31億人次,同比減少9.7%,其中二三四線城市觀影人次同比減少10.2%、11.2%、12.1%,越是低線城市,流失率越高。
不少影院經理也反映,今年的春節檔似乎沒有以往熱鬧了。在春節前的影視行業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曾樂觀預測:今年的春節檔上座率將高達55%。然而這一數據實際只有35.5%,同比2018年的47.7%下滑了不少。
另外,今年觀影人次的下滑不僅因為高票價的影響,大規模高清電影資源洩露,也讓春節檔失去了部分潛在受眾。根據12426中心監測數據,截至2月10日,8部影片累計監測到網絡傳播連結1.48萬條,不過與2018年春節檔期間監測到的3萬餘條連結相比已經大幅減少。
高票價和盜版雙重打擊,觀影市場的擴張受限,低線市場下沉或會停滯。
目前春節檔之後,票價有所回落,《流浪地球》的綜合票價從49元回落到44元,而《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從44元降到39元。春節檔之後,今年電影的高票價是否會成為常態?
「如果今年觀影受眾持續下降,票價反而會保持在高位。院線通過提高票價平衡經濟效益,放棄哪些觀眾?這些觀眾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渠道進行有效的補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出現一種新院線模式來填補這種空白。」李鋒說道。
有網友感嘆:低價電影票時代,就像當初滴滴上線時的超低價打車,網際網路千團大戰時的超低價團購,共享單車最初免費騎行,那些日子,一去不回了。
《流浪地球》逆襲
在春節前的影視行業分析會上,不少業內人士將春節檔冠軍鎖定在《瘋狂的外星人》身上。此前各項數據也表明,近七成的毒舌電影用戶已經對春節檔心裡有數,其中選擇《瘋狂的外星人》的用戶超過53%。
資本在它身上押下重注,《瘋狂的外星人》是這幾部片中唯一籤署了保底發行協議的。去年7月份,投資方歡喜傳媒(港股01003)和保底方霍爾果斯樂開花協議,影片保底金額為28億元,歡喜傳媒收取最低發行收入7億元,總票房超出28億元的話,超出部分則按照淨收入的比例分配:投資方為30%及保底方為70%。
除此之外,保底方霍爾果斯樂開花還需要負責該電影的宣傳、推廣及發行工作及費用,預算宣傳及發行費用為人民幣2億元。
然而,截至2月18日,《瘋狂的外星人》票房僅徘徊在20億元的邊緣,貓眼數據預測最終票房或會停留在23.5億元左右。這意味著霍爾果斯樂開花將承受較大的損失,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的股東是演員王寶強的新任經紀人兼表妹任曉妍。
豆瓣評分顯示,《瘋狂的外星人》為6.4分,而《流浪地球》達到7.9分。前者除了口碑沒有達到預期,在排片戰略上也存在失誤。
有影院營銷人員對媒體《貴圈》透露,按照往年慣例,春節檔的各個發行方都會帶著搶票款奔向影院談合作,以期拿下滿意的排片。今年的春節檔預售早在2018年12月就開始了,幾乎所有影片都找影城要佔比,除了《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不僅實行點映提前看片,率先發酵口碑,發行方更是積極與各影院談合作。
時代周報記者也向某中小型院線經理求證,對方透露,「《流浪地球》發行方有跟我們談,《瘋狂的外星人》沒有找到我們。」至於更多的合作細節,對方婉拒回應。
排片也在春節的第三天發生了逆轉。大年初一當天,《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的排片佔比超過20%,《新喜劇之王》也拿到19%的排片,《流浪地球》僅有11.4%。然而大年初二當天,《流浪地球》憑藉著高口碑爭取到了17.4%的排片,上座率高達50%,超過其他幾部,各大影院開始緊急調整排片佔比。
群雄割據的局面僅維持不到兩天,大年初三《流浪地球》開始逆襲,以24.4%的排片佔比位居第一,上座率依然高居不下。到了2月9日,《流浪地球》的綜合票房佔比已經超過50%,遙遙領先。
截至2月10日,春節檔的最後一天,《流浪地球》累計票房收入(含服務費)約為人民幣20.107億元。如果按照這一票房統計,北京文化參與了《流浪地球》的投資、營銷和發行,將獲得收益為7300萬–8300萬元,而主出品方中影的收益則為9500萬–10500萬元。
2月18日,貓眼數據顯示,春節檔冠軍《流浪地球》票房逼近40億元,已經超過《紅海行動》,成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為50.02億元。
光大證券預測,若《流浪地球》的總票房達30億元、40億元、50億元時,將為中影貢獻1.96億元、2.92億元、3.88億元淨利潤,為北京文化貢獻1.53億元、2.28億元、3.02億元淨利潤。
這意味著按照40億元的票房,中影和北京文化至少可以獲得總計超過5億元的淨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