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坐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居裡夫人
達爾文曾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從地球誕生之初到現在,自然界經歷了好幾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其代表的生物,有的經過漫長的時間存活了下來,而有的則消亡在這個世界。就比如侏羅紀時期生活的恐龍,在那個時候它們也可謂是一方霸主,但最終還是逃不過自然界的天災,從而導致它們消失在這個世界。
時間在變化,自然界一切生物也隨著時間的變化在演變著,只不過這個演變會經歷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有可能是幾十年,也有可能是幾個世紀。人就是從古代猿人經過漫長的演變進化而來的。
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一個呈環狀的存在,每個生物都有各自的天敵,也正是因為有天敵的存在,生態圈中的一切才能如此的平衡。一旦某一物種消失,那生態圈將會變得不平衡,就算會有新的物種出現來代替這一消失的物種,那也要經歷好幾百年。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天敵,那人有嗎?或許這也是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21世紀的今天,人們自認為是這個自然界中最高的統治者,沒有什麼天敵,卻殊不知在遠古時期,同樣有著令人類祖先害怕的生物。
在生物學中,人是由猿人演變而來的。最初是森林古猿,這一類猿人就如現在的猴子一般,主要的活動區域及棲息地都是在樹上。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森林古猿進化成了南方猿人,南方猿人是一種可以生活在平原地區的生物,現在的人也是由南方古猿慢慢演變而來的。
要知道古時候的猿人可不像現在的人一樣有著超高的智慧。那時候的南方古猿沒有鋒利的牙齒,體力也不好,總體來說就是一種很弱小的存在,常常只能吃一些野果子以及動物的腐肉和骨髓來填飽肚子。不過隨著時間的變化,慢慢地他們也懂得了如何生存,開始造石器使用火種。
在那時,南方古猿有著一個很強勁的天敵,這一類生物似虎似貓,身長兩米多,因為和劍齒虎有一絲相似,便被稱為「偽劍齒虎」,不過它有一個學名,名叫「恐貓」。根據已出土的化石研究表明,恐貓生活在距今500~150萬年前,主要分布區域為歐洲、亞洲、非洲以及北美洲等地。
恐貓的速度以及牙齒雖說比不上豹子和劍齒虎,但要捕殺弱小的古猿可謂是輕而易舉。恐貓擅長夜間捕獵,而古猿一般是在夜晚休息,這對於恐貓來說是絕佳的機會。
面對龐大的恐貓,古猿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只有任由宰割,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加以防護,但那時候的他們沒有聰慧的頭腦,完全就只能靠其自身的本能反應。在此之前,專家就發現過南方古猿的頭骨上留有恐貓的齒痕。
在如此困難的生存條件下,古猿竟奇蹟般地沒有滅絕,反而還因為時間的推移演變成了人,可謂是一件幸事。至於為什麼當初恐貓沒有滅絕古猿我們也無從得知,這也是需要科學來考證的。現在的很多人都懼怕著貓,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曾經人類的祖先與恐貓之間的關係,這種恐懼是刻在人們骨子裡的,也可以說是本能反應。
自然界中,一切都是一個循環,人們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最高的統治者,卻殊不知,我們同樣也面臨著被滅亡的風險,或許這種危險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自命清高的要統治自然界,卻常常被自然界的「回報」所傷害,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人們的野心。
2020年的疫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們在破壞大自然的同時,大自然也在回贈人們意想不到的「禮物」,這也很好的給了人們一個警示:不要妄圖徵服自然,到頭來被傷害的只有人們自己。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平衡的存在,存在即合理,現在的我們看似是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但在以前,我們也和現在的動物一樣,每天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一切都有因果,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現在處於食物鏈最中間或者最低端的生物,也如同我們一樣,站在最高層,俯視向下。
參考資料:
居裡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