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12日消息,於 8月27日颶風蘿拉登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伴隨的不僅是強風暴雨,還隨之而來的是原因不明的集聚群飛的恐怖蚊群。
成群結隊的蚊子遮天蔽日,漫天飛舞,瘋狂叮咬那些牛、馬和鹿,直到他們失血倒下。颶風過後,約400頭牛、馬、鹿等牲畜被隨颶風而至的密集蚊群而叮咬至死。
而同樣因颶風導致牲畜死於蚊子並不是個別事件,2002年颶風麗麗和2005年的颶風麗塔過後,佛羅裡達和德克薩斯州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無論蚊群還是蟻群,其實是一種集群行為。自然界有集群行為,而人類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會產生集群行為,這些群體行為有可能自發和無組織、無結構的,有的可能是不受通常的行為規範所指導的、同時也是難以預測的群體行為方式,最常見的集群行為就是「不看交通信號過馬路」現象,狂熱的「粉絲」行為也是。
那麼,人類有應對蚊群的方法嗎?
沈復的《浮生六記》: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據說2億年前就有蚊子,目前已知的蚊子種類有3500多種。為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用於交配產卵,大部分的雌蚊以吸食人類、哺乳動物及鳥類的血液。
相關數據顯示,每年蚊子間接和直接造成的人類死亡數目達到數十萬,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動物和人類自己。其中會造成Zika病毒的大爆發,而且能夠傳播黃熱病以及另外兩種致命的疾病——登革熱和基孔肯亞熱。
人類與蚊子一直鬥智鬥勇,儘管現在人類都能登月,也發明了諸多的治病的藥物,但現代的蚊子照樣嗡嗡嗡,照樣喝我們的血,讓我們又癢又痛,而且似乎越來越兇猛,還進化速度飛快,怎麼滅殺都無法殺絕。
對於滅殺蚊子,一巴掌拍死是人類的自然反應,對於少量蚊群,我們那可能就是用煙燻或噴藥。
在還沒有發明蚊香和蚊怕水時的古代,人類也是深受蚊子的困擾。《周禮》中,西周王朝專設一個「翦氏」的官職,這是專為皇帝驅蚊的官員,每天就是一邊念咒作法求天神保佑,一邊燒一種叫莽草的植物驅趕蚊蟲。相信,蚊子肯定不是被詛咒而死的,應該被燃燒的莽草所產生的煙霧而毒殺。
早期有科學家提出了,通過轉基因的方法培養絕育雄蚊,把這種沒有生育能力的蚊子釋放到野外,因為蚊子一生只能交配一代,所以,研究人員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真正減少蚊子數量的目的。然而,該項研究進展緩慢,尚處於實驗階段。
前幾年,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教授Scott O』Neill發現了一種可以阻止埃及伊蚊向人類傳播登革熱的昆蟲細菌,早期的研究結果表明該細菌也可能能夠阻止Zika病毒的傳播,這類非轉基因方法的成本較低而且容易被人們接受,並已驗證了它的有效性。
其他機構也在尋求多種滅蚊方法,如耶魯大學培育出了一組不能傳播致命疾病的蚊子;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試點基金項目致力於恢復和改善輻射滅菌的過程。
人類與蚊子無休止地糾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集群行為明顯,想不到蚊子也隨之進化,不僅抗藥性的能力增強,還集結成群肆虐咱們,難道人類就無法走出滅蚊的僵局?
目前我們也只能一邊撓著癢,一邊對颶風群蚊殺畜事件感到毛骨悚然,期望能研究出團滅群蚊的方法,期待人類戰勝蚊子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