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今年部分地區出現汙染反彈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2020-12-04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12月26日訊(記者 彭瑤)生態環境部今日召開2019年1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記者關於「華中、西南等區域汙染問題日漸凸顯」的提問,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今年以來,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出現波動,生態環境部採取約談汙染反彈嚴重地區等措施,目前,部分地區出現的汙染反彈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

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4%,同比上升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1-11月,261個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22.4%,超過「十三五」約束性指標進度要求。其中,華中地區、西南地區分別下降22%、13%;雲南、貴州、廣東、浙江、黑龍江、內蒙古等十幾個省份PM2.5平均濃度由不達標轉為達標。

劉友賓指出,今年以來,受工作壓力傳導不夠、重汙染天氣應對不得力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出現波動。如地處「2+26」城市和長三角交匯帶的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華中地區的湖南等PM2.5濃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針對上述情況,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空氣品質預警和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座談會、按季度開展空氣品質預警、對汙染反彈嚴重的地區採取約談等措施,目前,部分地區出現的汙染反彈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

劉友賓表示,下一步,將實施「預警、約談、問責」的工作機制,對空氣品質明顯惡化、約束性指標完成進度嚴重滯後的地區開展專項督察。對跨地區汙染問題,加強區域聯防聯控,並指導各地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有效減輕重汙染天氣影響。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一、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進入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排放增加、區域傳輸等綜合性因素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各地密切配合,開展聯防聯控,按照預測預報結果啟動預警,採取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汙染排放,區域實際汙染程度較預測普遍減輕一個等級,達到重度的汙染過程較去年次數大幅減少,程度減輕。
  • 生態環境部: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以揮發性有機物...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0月16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定不移推進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科學謀劃「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保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生態環境部:「五個精準」應對秋冬季汙染 重汙染次數同比減50%
    11月30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對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進行了整體安排和部署,提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秋冬季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6%。
  • 生態環境部:空氣重汙染次數同比減50%,12月可能有重汙染
    今天(11月30日)上午,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從過去五年來看,12月汙染通常比10月和11月要重,不排除再次出現重汙染過程的可能性。生態環境部將會同中國氣象局及相關省市加強形勢研判,全力做到精準預測預報,並採取有力措施開展應對。
  •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一、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  進入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排放增加、區域傳輸等綜合性因素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但今年6次汙染過程中,只有2次是重汙染過程(有城市出現重汙染),其餘4次為輕至中度汙染。2019年同期出現的5次汙染過程中,有4次是重汙染過程,1次為輕至中度汙染。今年的重汙染過程次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從汙染程度看,去年5次汙染過程PM2.5日均值的峰值濃度平均值為182微克/立方米,今年6次汙染過程峰值濃度平均值為167微克/立方米,今年比去年下降8.2%。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生態環境部舉行2020年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一、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  進入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排放增加、區域傳輸等綜合性因素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但今年6次汙染過程中,只有2次是重汙染過程(有城市出現重汙染),其餘4次為輕至中度汙染。2019年同期出現的5次汙染過程中,有4次是重汙染過程,1次為輕至中度汙染。今年的重汙染過程次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從汙染程度看,去年5次汙染過程PM2.5日均值的峰值濃度平均值為182微克/立方米,今年6次汙染過程峰值濃度平均值為167微克/立方米,今年比去年下降8.2%。
  • 環境部:京津冀區域重汙染同比減少50%
    經濟參考報記者 向家瑩 北京報導 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備受社會關注。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30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達到重度汙染的次數和程度較去年已大幅好轉。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我國海洋環境質量整體企穩向好,局部區域生態系統得到修復恢復,但仍處於汙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仍面臨著諸多突出問題。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到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打通了陸地和海洋。
  • 生態環境部介紹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與以前我們的生態環境領導和管理體制有很大差別,更加突出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面領導。第二次重要會議,今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十個部分是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從四個方面對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一、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進入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汙染物排放增加、區域傳輸等綜合性因素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各地密切配合,開展聯防聯控,按照預測預報結果啟動預警,採取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汙染排放,區域實際汙染程度較預測普遍減輕一個等級,達到重度的汙染過程較去年次數大幅減少,程度減輕。
  •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北京頭條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臭氧汙染怎麼治?生態環境部:開展執法行動,處罰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不...
    《方案》提出,重點區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及其他O3汙染防治任務重的城市6-9月優良天數平均同比增加11天左右。生態環境部強調,7月1日後,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模式,開展執法行動,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不滿足無組織控制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 生態環境部:5-6日京津冀及周邊部分城市或現重汙染過程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號消息,2020年11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同時,部分預期性指標,如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例下降25%、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減少1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屬縣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60.4以上等,也要力保如期實現,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國家網信辦負責人:堅決遏制淫色低俗信息反彈
    ,有效控制了惡意彈窗和違法違規網站等「頑疾」,網上輿論生態明顯好轉,重點網站面貌明顯改觀。答:網站是內容管理的主體,是遏制淫色低俗信息反彈的最主要責任者,特別是重點新聞網站和大型商業網站,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應確實履行企業責任,在傳播正能量、構建網絡清朗空間方面作出表率。但是年底,一些大型網站放鬆管理,沒有認真落實管理責任,出現低俗信息反彈,網民極為不滿,舉報量明顯增加。
  • 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汙染大國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