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讓你看懂弦理論!它是終極大統一理論?多維度空間存在嗎?

2020-12-04 依然愛數碼

想要了解弦理論,首先我們要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構成宇宙物質的本質是什麼?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人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對其進行描述,利用各種科學手段進行實驗求證,然後摒棄掉不可用的部分。但是當我們對於物質的了解進一步加深的時候,這些描述就會變得特別複雜或者奇怪!弦理論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非常美好,但又充滿爭議的理論,而且它也經常被誤解。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想出這個理論呢?

當我們有能力近距離觀察各種事物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這其中深藏的奧妙!這些微小的世界的奇妙景觀,複雜的細胞它們全由分子組成,而分子則是由更小的原子組成。我們曾經認為,原子就是組成整個宇宙的不能在此分割的最小單元。

但很快我們發現,微小的電子緊緊圍繞著中心的原子核,而原子核中還含有中子和質子。在中子和質子裡我們又很快發現了更小的粒子,大型強子對撞機將它們以無限接近於光速的情況下進行對撞!發現了一種完全不可再分割的物質,也就是基本粒子。

但是這個基本粒子太小,我們不能直接觀測它。不管是我們人類本身,還是一些觀測設備,想要觀測就必須要有光,而光的本質就是電磁波,不管你觀測與否,只要有光,就會有電磁波。電磁波通過撞擊物體的表面,然後一部分反射到你的眼睛裡,你的眼睛通過特有的機制就可以分析出,撞擊物體表面的電磁波帶有的物體信息,然後再由視神經轉化為脈衝信號傳遞給大腦,再由大腦進行成像。

由於有光的地方就有電磁波,所以我們是不可能在沒有類似這種交互的情況下實現觀測的,這對於大多數物質來說,電磁波的撞擊動作都不會對他們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基本粒子非常的小,小到連電磁波都不可能觸碰到它。其實對於基本粒子來說電磁波的運行特性是完全不可能觸及到基本粒子的,當然我們也可以縮小電磁波的波長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別忘啦,波長越小意味著能量越大,所以結果不言而喻。

如果我們使用高能量的光束去照射它們,光就會直接改變它們的位置,所以結論就是我們沒有辦法精確的測量基本粒子,而這種現象就是量子力學中著名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所以基本粒子究竟是什麼樣子,它的本質是什麼,沒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它的存在。

那麼在這種客觀條件在主要怎們對它進行研究?

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出數學模型,為了研究粒子,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叫做點粒子模型。就是假設粒子在三維空間中只是一個點,這樣物理學家就可以定義它,並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這套理論就叫做量子場論。並且他也確實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電子的量子性質就被極其精準地測量出來了。

也就是說,就算粒子可能並不是一個點,是假設出來的。但是這樣的假設可以讓我們在相當程度上精確地去描述宇宙。而這樣的方法也正是我們科技進步的真正動力!但是有一個重大的BUG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也就是重力。也稱為引力。

引力從何而來?

量子力學認為,力是由粒子的交換而來的,電磁力是由光子的交換而來。弱力是由弱規範玻色子交換而來,強力是由膠子交換而來,重力無法進行量子化。而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描述,重力並不像宇宙中其他作用力。重力是一種時間、空間的幾何學,傳遞重力的媒介就是空間本身,空間是承載萬物的本源。在沒有任何物質的情況下,空間是扁平的。但是在有物質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空間扭曲,進而影響周圍的物體。

但是廣義相對論卻無法將其它三種力進行「幾何化」,也就是電磁力、強力、弱力。所以重力模型與量子力學模型彼此之間並不兼容!這也是它們之間衝突的地方。

當物理學家試圖用假設的方式增加一個粒子作為描述重力的參數時,他們卻發現整個數學模型崩潰了!也就是加幾個新的變量之後,這個模型之前能夠導出的一切結果現在全都導不出來了,所以這是一個大問題!除非我們可以結合兩者的模型,從而得到一個可以解釋一切的統一的物理學法則,不然想要解釋宇宙的本質是根本沒辦法實現的!

弦理論應運而生

所以我們的天才科學家們開始設想新的可以解釋一切的模型,所以弦理論就應運而生了。弦理論之所以被稱為有可能解釋一切的理論,是因為它們被描述為一種正在舞動的絲狀物,並攜帶者能量!這些東西看上去類似震動著的琴弦,它們以各種不同的震蕩模式產生了不同的粒子,就像吉他弦,通過不同的震動模式而產生了不同的音符,也就是說如果理論成立,那麼這就是我們宇宙中,極微觀世界的運作模式。它是由無數的極其微小的能量絲組成的,它們以不同頻率震動產生出不同的粒子。不同的粒子保證了這個世界的多樣性!

無論是物質粒子、電子、夸克,還是放射性粒子、光子、引力子都是由一種物質構成的,就是說自然界的物質和各種影響自然界物質的力,都是由這些震動著的弦所組成的。就是說弦理論也能夠描述重力,它可以統合宇宙中所有的作用力,所以這一時間似乎宇宙本質的謎題已經呼之欲出了,弦理論很快成為了解釋一切的終極理論。但其實弦理論還有非常多的特殊限制,在我們這個由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所組成的宇宙中,弦理論的數學模型是不通的。也就是說這套理論在我們的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組成的四維世界裡是不成立的。除非給這套理論加入除已知的三維空間之外的另外七個未知空間維度,也就是十維空間再加一個時間維度,這套弦理論才能正常運轉。

因此,科學家有理由相信基於假設這套理論是正確的情況下,這個宇宙的維度應該比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三維空間要多得多。如果我們知道這些額外維度的形態,是否就可以計算出可能的震動模式?如果計算出了所有震動模式,是否就預示著人類終於可以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義了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認為弦理論是終極大統一理論?
    圖片:flickr user Trailfan在許多方面,弦理論是引力量子理論的最佳競爭者,它在最高能量尺度上實現統一。儘管沒有實驗表明,但仍有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證明這一點。早在2015年,頂尖弦理論學家埃德·威滕就關於弦理論的所有知識寫了一篇文章。即使你不是一個物理學家,也是如此。
  • 多維空間力與大統一理論
    早在20世紀20年代,愛因斯坦已經致力於尋找一種統一理論來解釋所有相互作用,也可以說是解釋一切物理現象。他認為自然科學中統一的概念或許是一個基本法則。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相對論後不久,愛因斯坦就著手研究大統一理論。然而直到1955年他耗盡幾十年精力都沒有找到最終答案。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弦理論學家們認為[B格林,《宇宙的琴弦》,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第188頁]: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10維的(時空)空間裡,但是有6個維度是緊緊捲縮起來的,所以我們平時覺察不到它。想像一根水管,如果從很遠的地方看它,它細得就像一條線,只有一維的結構。但是當把它放大來看,會發現它是有橫截面的。這個第二維度被捲曲了起來,以至於粗看之下分辨不出。在超弦的圖像裡[曹天元,《上帝擲骰子嗎?
  • 宇宙理論之爭!弦理論最終會被M理論統一嗎?
    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一些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維度。它們也都要求我們的宇宙有10個維度:通常的3個空間維度,1個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緊湊的維度,它們很小,因此在亞微觀尺度上捲曲在一起。
  • 我們熟知的現實世界存在十個維度?另外六個維度在哪裡?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縮小數十億倍,我們就能發現那個微小捲曲的維度,存在於宇宙每個角落,就像螞蟻在電線上的探險一樣探索額外的維度。認為另一維度處處存在的想法就是弦理論的核心。事實上,弦理論的數學計算要求不止增加一個維度,而是要再增加六個,扭轉捲曲的複雜微型結構!
  • 幾分鐘帶你了解前沿理論——弦理論
    弦理論是一種前沿思想,它認為所有的基本粒子實際上都是弦的微小振動環。弦理論嘗試將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一個能夠解釋所有物理現實的包羅萬象的框架結合起來。該理論通過一根特定的振動弦來解釋引力,該弦的特性與假想的引力子(一種攜帶引力的量子力學粒子)的特性相一致。奇怪的是,這個理論需要十一個維度才能運作——而不是我們通常所熟知的三個空間和一個時間維度——這並沒有阻止支持它的物理學家。他們簡單地描述了額外的維度是如何全部蜷縮在一個極其微小的空間裡的,大約是10^-33釐米,小到我們通常無法探測到它們,NASA稱。
  • 愛因斯坦一生都想完成的夢想——宇宙統一理論!
    隨著科學家們關注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弦理論是正確的嗎?數學能否詮釋我們的宇宙?是不是對每個粒子做檢測,如果你發現了細小振動的弦,就算大功告成了?不單單是理論上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弦理論的先驅者們其實已經意識到在現實中檢測弦理論的正確與否是行不通的。
  • 宇宙的終極理論?弦理論以及它的11維時空
    這時候你可能會說那我加大電磁波的頻率(能量)讓它能擊中基本粒子不就行了?還真沒那麼簡單,你擊中是擊中了,不過你自身所攜帶的能量大,其被高能電磁波擊中性質發生改變也就不再是原來的基本粒子了。該經典現象被稱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是物理學中十分重要的現象,也是量子力學的理論的基礎。
  • 宇宙的本質是振動嗎?世界上最小的物質,1分鐘了解弦理論
    而如今最有可能統一這些繁多的基本粒子的終極理論是——弦理論。一個「基本」粒子的性質是由它內部的弦產生的精確的共振模式決定。弦的振動模式的能量取決於它的振幅和波長。振幅大的和波長小的,能量較大。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大能量意味著大質量,大質量也就是大能量。所以,這就能讓科學家們通過一個假想的弦,然後運用數學方式自由描述其他「基本」粒子了。
  • 弦理論:空間有11維度?三維之上真的存在高維嗎?
    顛覆的弦理論弦理論的目標很宏偉,它認為所有的微觀粒子都是能量弦線的不同模式震蕩造成的,弦理論也分為很多不同的學派,一般認為我們宇宙的維度高達26維,但是隨著發展,科學家們引入了超對稱性的概念,宇宙的維度又變成了10維的,再後來弦理論又受到了對偶性的啟發,就慢慢發展變化成了現在的11維M理論。
  • 科學終極理論:大統一理論?我們離萬物理論還有多遠?
    它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緊湊μ子線圈得到的希格斯玻色子產生時的景象。它是通過衰變為強子噴流的質子與電子的碰撞形成的。是通過衰變為強子噴流的質子與電子的碰撞形成的。 20世紀70年代中期,史蒂文·溫伯格、阿布杜斯·薩拉姆和謝爾登·格拉肖所做的研究成果令科學家們為之一振,他們創造了電磁力和弱核力的統一理論,即電弱統一理論。
  • 弦理論說我們至少有10個維度,但這還不是最奇怪的
    一旦你認為你理解了,你就會發現另外五個你不理解的原因。以這個為例:量子物理的標準模型說,一切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包括夸克、電子和質子。但是弦理論說不完全是。所有這些不同的粒子只是弦,以各自的方式振動。這聽起來似乎增加了不必要的複雜性,但它可以解決困擾量子物理學數十年的問題。
  • 宇宙其他的地方存在四維或者更高維度的空間
    這些維度可以縮短我們去一個地方的路程嗎?可以讓我們抄近路去拜訪遙遠的天體嗎?這些問題聽起來好像挺荒謬的,但是大自然的真相往往就自帶荒謬感,我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不過有些很吸引人的理論,認為更高維度的空間是有可能存在的,在正式說維度之前,要先明確的定義一下——維度空間。
  • 弦理論的十一維空間,高於11的維度都會給出非物理結果
    但是在空間維度這方面取得驚人成功的不是愛因斯坦,而是卡魯扎 1919年一個無名的波蘭數學家,來自柯尼斯堡大學的卡魯扎卻敢向顯然的事實挑戰,他提出宇宙也許不止有三個空間維度,而是有更多,當時聽起來就是傻話,但是這傻話卻動搖了物理學的基礎。
  • 平行宇宙,多維度空間,怎麼用「弦理論」去解釋呢?
    說到弦理論,我們經常聽到關於高維空間的概念,什麼9維空間、10維空間,甚至早期的還有25維的。關於高維度空間的科普,網上多如牛毛,但應該很少有講到這些維度究竟是怎麼來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點不一樣了。
  • 究竟什麼是弦理論?
    究竟什麼是弦理論?我們通過以下一些問題帶你認識21世紀最偉大的理論之一。【1. 什麼是弦理論?】
  • 被稱為「物理的終極理論」的M理論,到底想要證明什麼?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存在矛盾,因此這兩個理論都不夠完善,宇宙中一定存在一個更深次的理論,只是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限制了我們無法更加深入的研究,愛因斯坦的後半生一直執著於「大一統」理論,可是知道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去世,都沒有找到真正的大一統理論。
  • 宇宙的維度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嗎?弦理論是萬能理論嗎?
    當前版本的弦理論總共需要10個維度,而更假設的超弦理論m理論需要11個維度。但當我們環顧宇宙時,我們只能看到通常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維度。但是科學家已經提出,宇宙不止四維。但後來卡魯扎給第五維度增加了一種特殊的扭曲數,使它自己纏繞在他所說的「圓柱狀態」中。結果還真的有一些新的東西跳出來:卡魯扎恢復了通常的四維廣義相對論方程,加上一個新的方程,複製了電磁學的表達式。換句話說,增加維度可能可以潛在地統一物理學。
  • 科普:愛因斯坦追尋的大統一理論究竟是什麼?
    早在100年前,愛因斯坦就開始追尋種能夠使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的物質,這種理論被稱為大統一理論。據了解,現代科學家認為,弦理論可以實現愛因斯坦的願望。科學家表示:弦理論推翻了目前物理學界的認知,就是指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不是電子和原子,而是一種弦。通過不同的震動就能產生出,各種不同的物質,就像在不同的樂器上彈奏不同的弦,得到不同的音符。
  • M理論,弦理論的「王者」,它曲折的一統之路
    之前的篇章有介紹過,「超弦理論」將「弦理論」的空間維度從25維降到了9維,但是與此同時,誕生了各種各樣版本的理論,即使篩選到最後,還剩下五種各不相同的版本,也不知道誰對誰錯。本來是奔著「大統一」去的,這還沒「統一」呢,自個就「分裂」了,這不是搞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