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寨縣,大家都會想到三張名片:大別山區、革命老區、深貧山區。
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青山綠水,生態優美,森林覆蓋率高達75%;這裡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10萬金寨兒女參軍參戰,走出了洪學智、皮定鈞等59位開國將軍,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同時,金寨還是深度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時,貧困人口多達19.3萬人,貧困發生率33.3%。
精準扶貧實施以來,特別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金寨以後,金寨加快發展步伐,順利摘掉了窮帽子,並以建設「紅色旅遊名城、綠色旅遊名縣和全國重要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大力實施百村千戶鄉村旅遊帶動脫貧工程,走上了「紅綠結合」綠色發展道路,老區人民吃上了旅遊飯。
紅——盤活紅色旅遊資源,帶旺了鄉村人氣,帶動了村民致富
金寨縣湯家匯鎮是有名的紅色小鎮,這裡曾是中共皖西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紅色政權機構建設早、運轉時間長。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資源豐富,境內紅色革命遺址遺存61處之多。從2017年開始,該鎮積極盤活紅色旅遊資源,對31處瀕危的革命遺址進行了搶救維護,新建了遊客接待中心,把鎮內遺蹟最多最集中的古街命名為「紅軍街」,並進行了升級改造,紅色小鎮的名氣漸漸傳開。
漫步在位於金寨縣湯家匯鎮的紅軍街,一座座青磚老屋仿佛可以觸摸歷史記憶,見證著烽火年代的崢嶸歲月,講解員娓娓講述不為人知的紅色故事。「一座完整的蘇維埃城。」牆上巨幅標語異常醒目。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辦公室主任張行炳介紹,現在這裡是紅色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省、市、縣委黨校學員和外地旅客參觀瞻仰,接受紅色文化教育。「革命遺址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一筆寶貴的紅色旅遊資源。通過發展紅色旅遊,2019年接待遊客18萬人次。」
紅色旅遊帶旺了鄉村人氣,也開啟了村民的致富路。在紅軍街上,一排飯館生意紅火,店主徐海霞一邊烤羊肉一邊攬客。
「平均每天接待十幾桌100來位顧客,節假日期間要提前預定位子。一天營業額就幾萬塊錢呢。」徐海霞滿面春風地說,「飯店裡使用的食材,大多是從貧困戶家中採購的農產品,像這種烤羊肉,我每天需要十幾隻羊,一年下來至少五六百隻,大部分都是從貧困戶家裡採購的。」
與湯家匯鎮相鄰的鐵衝鄉也是紅色旅遊熱門地。日前,記者在鐵衝鄉高畈村看到,山野間散落著幾間破舊的土坯房,一些工人正在裝修。「這裡原是紅二十八軍指揮部舊址,電影公司準備在這裡拍電影,馬上需要幾十名群眾演員,不少村民都打算報名。」鐵衝鄉人大主任段從付介紹,隨著紅色旅遊的發展,給當地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現在農家樂生意火了,農產品更好賣了,景區還提供了不少服務崗位,解決了不少人就業。」
綠——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貧困山區變成美麗景區,山裡人吃上了旅遊飯
貧困山區變成美麗景區,山裡人吃上了旅遊飯,看看「網紅村」大灣村就知道了。
大灣村徐灣組的貧困戶楊習倫,曾是村裡出了名的「懶漢」,好不容易討了個媳婦,但由於沒技術,30多歲了,還整天無所事事,家裡一貧如洗。大灣村脫貧攻堅和旅遊產業的發展徹底改變了楊習倫的生活。現在一家人蓋起了4層樓房,經營起了農家樂。
「今年國慶長假生意格外好,我們家的7間客房天天爆滿,收入1萬多元,還賣掉了近2000元的土特產呢!」楊習倫的妻子肖細雨告訴記者,「老楊在漂流公司幹活,每個月也能有2000多元收入。我炒的茶遊客都喜歡買,下個月自家種的天麻就要收了,已經被熟客訂完了。我家建農家樂欠了30多萬元債,按照現在的收入,很快就能還清。」
依託豐富的紅色、綠色旅遊資源,大灣村積極推動「茶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了「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前行」4A景區,配套建設遊客接待中心、「十裡漂流」等重點旅遊項目,旅遊發展如火如荼,不少村民吃上了旅遊飯。目前全村共有34家農家樂,民宿有近500個床位,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不少出去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就業。
「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還是一片空白,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80萬元,今年隨著漂流開漂,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百萬元。」大灣村黨總支書記何家枝表示,2018年大灣村順利實現「村出列」,目前全村貧困人口下降至3戶7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20.6%降至0.2%。
為加快鄉村旅遊發展,金寨鼓勵特色村鎮積極拓展農業觀光、體驗式旅遊等,帶動農副產品加工、採摘耕種、餐飲住宿等,截至2019年,累計帶動全縣貧困戶6483戶2.27萬人通過旅遊增收。該縣專門出臺獎勵政策,支持貧困戶利用搬遷騰退老宅等發展民宿和農家小院,推進「民房變客房」,建成精品民宿10處,建成農家小院282戶,其中9戶是貧困戶發展起的農家小院脫貧。為帶動更多貧困群眾,金寨縣探索推行了旅遊企業「1+N」結對扶貧模式,即1家旅遊企業結對至少3戶貧困戶,帶動增收脫貧。全縣共有265家旅遊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戶1087戶,直接帶動2400餘人就業,貧困戶戶均增收1400餘元。
豐富旅遊產品業態,增加體驗互動,積極發展全域旅遊
走在紅軍街上,一排電商小店格外顯眼。當地利用紅軍街門面,打造「電商一條街」,引入32戶電商「創客」興業發展,主要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實現紅色旅遊與農村電商融合發展。
紅軍街街口一家門店前,店主張傳峰正準備直播曬臘肉。「看!前天直播曬臘肉,點擊量超過14萬人。」
37歲的張傳峰因病致殘,身高不到1.4米。曾經在鎮上經營了一家小賣店,生意冷清。這幾年通過精準幫扶,他建農場、搞養殖、做電商,不僅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成為當地有名的電商扶貧帶頭人,幫助貧困戶銷售蜂蜜、土雞蛋、粉絲、葛粉、掛麵、黑毛豬肉等農產品。
「昨天發了100多單,今天上午發了20多單,剛殺的一頭黑豬,一上午就賣光了。」張傳峰告訴記者,隨著當地紅色旅遊的發展,紅軍街遊客越來越多,帶動他的電商小店人氣爆棚。去年共銷售兩萬多單,銷售額500多萬元,帶動貧困群眾300多人增收。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鄉村旅遊雖然紅火起來,但旅遊產品普遍單一,以觀光遊覽和紅色旅遊為主,缺少體驗式類項目,知名度和遊客接待量還有待提升。如何留住遊客,做大做強旅遊產業,成為鄉村旅遊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鎮上有十幾家飯店,4家農家樂。下一步,我們打算建設赤城廣場接待中心,擴大接待能力。同時,增加體驗式項目,豐富旅遊業態,比如建設老式武器體驗館、篝火晚會、露營等。」張行炳說。為增加遊客互動體驗,湯家匯鎮新建了以「重走紅軍路」為主題的紅軍步道35公裡,在「中原第一山」金剛臺修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融入紅色文化元素,營造濃鬱的紅色旅遊氛圍。
為聚攬鄉村人氣,帶動脫貧增收,金寨積極發展全域旅遊,著力打造2-4小時「旅遊圈」。依託全縣旅遊景點,將沿線旅遊扶貧重點村「以點連線成面」,精心推出中國紅嶺公路旅遊線路和初、夏、秋、冬4條鄉村旅遊扶貧精品線路。目前,全縣近20萬人直接或間接分享到旅遊紅利,僅天堂寨全鎮戶均增收就達1500元以上。
文字:範克龍
視頻:範克龍 劉子凌
編輯:陳樹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