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鱅的生長速度非常快,一般個體較大,又屬於上層魚類,所以往往會採用打浮的方法進行作釣。而且鰱鱅的衝擊力非常強,又是打浮,所以很多喜歡追求刺激、手感釣友的首選目標魚。作釣大鰱鱅上鉤遛魚時,聽到魚線切水的滋滋聲,這就是釣魚人最想要聽到的聲音。
有人說釣鰱鱅使用大竿粗線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竿子大重量就沉,不便於拋竿打頻率。線組粗的確結實,但是會擋口,吃餌浮漂信號不明顯,所以還是要配備最合理的。比如,垂釣五斤左右的鰱鱅,可以使用2.5--3.0號主線,2.0--2.5子線,鉤子要使用鉤尖直的,而如果個體再大的,如平均十斤左右的,線組鉤子加一個型號也夠了,完全可以控制住;浮漂2.5--3克最為好用,信號清晰乾脆;
鰱魚喜歡偏酸甜、微辛的餌,鱅魚對酵臭、辛嗆感興趣。原則是不要過辛,心得發辣不可取。關於臭,不是所有的臭鱅魚都喜歡,由大腸桿菌引起的那種惡臭鱅魚就不怎麼喜歡。對澱粉和葡萄糖轉化而來的那種臭情有獨鍾。因此在製作鰱魚鱅魚餌時就要依據這一原則。對鰱魚而講,僅僅是酸甜就能有好的效果,而鱅魚則完全不是,只有酸甜味道它極少吞餌。
鰱鱅餌料配方用80%玉米粉、20%麵粉拌勻蒸熟,稍涼揉搓成粉渣狀,放進乾淨的塑膠袋中,將袋中空氣排除,紮緊袋口,使與外界空氣隔絕,以免細菌感染。為了使其封閉嚴密,可用雙層塑膠袋,每個都將袋口紮緊。置於烈日下曝曬三五天,即變為餿食。曝曬一周以上即為臭食。
雙鉤鉤距儘量大一些,一般5公分,上鉤搓大餌,下鉤空鉤。通過上鉤的餌料霧化,往下灑落,鰱鱅在下方吸食濾食霧化餌,就容易把下鉤吸進嘴裡!這就叫上鉤誘,下鉤釣!也有很多人,喜歡簡單粗暴,下鉤直接是錨鉤!這也是目前很多釣友常用的一個釣法!他們管這叫上鉤誘,下鉤錨!
眾所周知,鰱鱅屬於中上層魚類,其警惕性非常高,所以我們在挑選釣位的同時,切記要選擇安靜的環境,並且還要避開水草多的地方,以免魚鉤掛草而跑魚。雖說鰱鱅屬於上水層魚類,可它們還是喜歡待在,回灣處或者凹起的樺尖位置。當然如果湖面風比較大,也可選擇風速比較緩的地方,水深要稍微深點,一米以上最好。
在浮漂調釣方面,個人還是覺得採用帶餌調漂會比較好,比如調個五六目,釣個兩三目即可,調得太高,剩餘浮力一大,很不利於鰱鱅魚吸食餌料。當然垂釣鰱鱅魚的精髓就在於根據天氣變化來尋找魚層,所以當釣友確定釣點水深後在半水位置向上搜索,連續拋十來竿感覺浮漂沒任何動靜可上拉浮漂五十釐米向上搜索,重複此動作至水面,假如還沒口再往下搜索至水底。
由於鰱鱅的覓食方式獨特,是靠魚腮呼吸,魚口張合將食物喝入,難免被吸入腮中或掛住了魚身體某部位,不是正口錨住的現象也很多。漂像有如下幾種,浮漂突然加速下沉,直至黑標,我們一般根據力度大小稱其為口小頓口和大頓口,浮標被託住停頓,而後發生位移,稱為橫漂。浮漂發生連續跳動,稱為點漂。以上幾種漂訊信號真實,只要把握好揚竿時期,揚竿易中魚。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