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厚的煤層,需要多高的樹木才能變成?

2021-01-15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目前世界上利用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在能源消費領域佔比最高的3種一次能源,近現代幾百年來,由它們的直接燃燒釋放能量、或者深化加工製成相應能源產品,在推動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3大傳統能源中,煤炭的發現歷史最長、開採強度最高、在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重最大,同時在燃燒過程中向空氣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總量也最多,在能源結構調整和推進綠色發展過程中,減煤降碳也成了最關鍵、難度最大的任務。

煤層的厚度千差萬別

關於煤炭的形成,目前科學界早已經形成共識,那就是在漫長的地質作用過程,以大量植物為基礎,通過富集、沉積、有機物碳化等一系列過程,逐漸演化為煤炭。而根據成煤前植物的種類、數量、富集環境、沉積時間以及地質運動等條件的不同,所形成的煤炭形態、煤層位置和厚度都會有所差異。

其實九米厚的煤層,在地球所有煤炭礦藏中根本算不上什麼,稍微規模大點的都能突破十米大關,比如遼寧撫順的西露天礦,其煤層平均厚度為55米,最深處可達150多米,是我國最大的露天煤礦。對比之下,我國最大的井工煤礦-陝西神木大柳塔煤礦,有3個煤層可以開採,總厚度15米左右。根據行業默認的標準,井工煤礦煤層厚度超過3.5米、露天煤礦煤層厚度超過10米,方可稱為「厚煤礦」,處在這個標準的煤炭產量,佔到了我國煤炭總產量的45%左右。

煤炭的形成過程

有很多朋友一直都非常疑惑,深達數米甚至數十米的煤層,需要多高的樹木變成呢?其實,當我們清楚煤炭是如何演變而來,這個問題回過頭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有四次對植物造成了極具毀滅性的打擊,比如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以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造成大量植物死亡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氣候冷熱劇烈變換,二是超級火山爆發,三是小行星撞擊。

而在幾次生物大滅絕期間,超級火山爆發是由劇烈的地質運行所引發,而小行星撞擊則推動全球性火山和大規模地震的發生,在此過程中,大量植物的殘骸隨著水流衝擊、地質運動從地球表面被帶到了地下,在地下經過複雜的生化、物理化學和地球化學等作用過程,最終形成了不同品質的煤炭,這也是為何在有的煤炭中能夠發現植物化石的原因。植物成殘骸到變為煤炭,大體可以分為泥炭化和成煤化兩個主要階段。

泥炭化階段:植物的殘體在土壤積水環境中,通過好氧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除釋放相應的氣體、水之外,剩餘植物的有機物質與分解產物之間又會發生合成作用,形成新的有機化合物,最終形成泥炭或者腐泥物質,這些物質是形成煤層的重要基礎,而死去的微生物也成為以後形成煤層的一部分。

在泥炭層的中上部為氧化環境,含有大量的腐殖酸、木質纖維、樹脂等,在泥炭層的下部為還原環境,主要是沉積的較難分解的植物角質、樹臘、瀝青質等。在很多沼澤地帶,由於具備了泥炭形成所有條件,上層聚積了大量泥炭化物質,一些附近的居民習慣於將這些物質抽離帶回,適當乾燥化後可直接作為燃料使用。

成煤化階段:隨著沉積作用的持續或者地質作用對地表的擾動,前面形成的泥炭層會受到持續性的壓力作用,從而發生失水、硬化過程,先演化為褐煤(是一種煤化程度不徹底的煤,雜質多、熱值低),形成了類似巖石的性狀,這個過程也叫做煤的成巖過程。

此後,隨著褐煤沉積的深度逐漸增加,所受到的壓力和周圍溫度都逐漸提升,一方面含水量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腐殖質含量越來越低直至消失、而含碳量增加,從而發生脫羥、脫羧、脫甲烷等變質作用,逐漸演化為煙煤、無煙煤甚至石墨。

煤炭的厚度和來源植物的高度之間存在對應關係嗎?

從以上煤炭的形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煤層的高低,既取決於當時埋入的植物數量,同時也取決於煤層規模的大小(即延展長度),另外也取決於包裹煤層巖石的特性。由於樹木等植物在形成煤炭之前,必然要發生相應的分解、重組和擠壓等過程,所以,樹木的高度和能夠形成多厚的煤層之間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

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來做個簡單的推測,那就是用密度差。煤炭的平均密度我們取煙煤的中間值1.55克/立方釐米,木材取0.5克/立方釐米,也就是說二者是3.1:1的關係,考慮到木材在泥炭化和成煤化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會被微生物分解或者高溫變性而損耗營養物質,所以估且用4:1來衡量,於是我們可以得出,在相同延展長度的情況下,9米厚的煤層至少需要36米厚的木材(忽略木材中間的空隙)才能夠形成。

煤層產生傾角的原因

至於煤層都有傾角,就非常容易解釋了,畢竟在煤層的形成過程中,一方面基巖(承載煤層)不可能完全與地平面平行,煤層沿著基巖分布,底部的接觸面也就不會水平,從而形成一定的傾角。

另一方面,在地質作用的影響下,原本相對規則的煤層,也有可能會有一部分區域發生沉降、隆起或者斷層,這就使得從小尺度上看,煤層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都會有一定的傾角。

還有,就是煤炭在形成過程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壓力環境,也會造成煤層密度和分布的不均勻性,出現傾角也在所難免了。

相關焦點

  • 多少木材才能變出那麼厚的煤?變成爛泥還是煤,就一力之差!
    煤就是植物變的,當然這個植物不只是高大的喬木,當然還可能來自灌木的木本與草本植物,它們吸收大地的養分和水分,結合陽光固化了大氣層中的碳,變成了複雜的有機物,最後在漫長的地質化學作用中變成了煤炭!植物到底會經歷什麼樣的過程,才能變成煤炭?
  • 煤是幾億年前的樹木演變而成的,石油是幾億年前動物屍體演變的?
    厚度越高,煤層就越厚。當然了,現代基本上不可能再形成植物堆積層了,因為人類伐木的能力實在太厲害了。看看煤層的緊密度?那根本就不可能。最合理的解釋,煤層是「石油」淺析到地表以下,水分蒸發形成的。那為啥煤層裡有樹葉形的化石?去東北,見過玻璃結冰花吧!一個道理。石油也不是動物屍體演化的。中東,一年產石油多少萬噸?
  • 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煤田,煤層厚度近千米,煤炭資源量3168億噸
    成北東—南西向延伸,長1200~1250千米,寬50~300千米,厚500~900米,含煤面積18萬平方千米。含煤地層屬石炭紀。 由於位置優越、交通方便、煤層賦存條件和煤質較好,該煤田是美國最早開發的礦區,1750年開始產煤,1918年產量即達4.6億噸,為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美國最主要的煉焦煤和出口煤基地。
  • 今日英文閱讀 | 澳大利亞一座山下煤層燃燒了6000年!太神奇了!
    大自然真的太神奇~只是那麼多煤資源燃燒成灰燼,不僅浪費資源還汙染環境,確實還挺讓人頭疼呢~不過住在燃燒山附近的小動物們冬天倒是有地方躲了,至少待在這裡不會凍著它們~A coal seam approximately 30 meters under Australia’s Mount Wingen has been burning continuously for approximately
  • 中國礦業大學劉萬裡:採煤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構建及動態修正技術
    上述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基於上述方法構建的煤層三維模型還存在以下問題: (1)在工作面煤層三維建模過程中,主要從獲取的工作面煤層數據中利用靜態建模信息來構建煤層三維靜態模型,對開採過程中煤層動態變化的信息缺乏足夠關注,忽略了對於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動態開採數據,且構建的煤層三維模型一般不進行動態更新,如進行更新則是對整個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進行更新,數據的變動往往需要重構整個煤層三維模型
  • 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U形通風方式?
    我的煤炭網>新聞>綜合信息>煤礦知識>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U形通風方式? 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U形通風方式?   煤安中心 發布日期:2020-10-01 11:54:06 新聞歸檔 為什麼高瓦斯、易自燃的煤層採煤工作面不採用
  • 神奇的人類基因:黑人需要幾代混血,才能變成白種人?
    他們通常有一頭烏黑的小捲髮,黑黑的眼睛,白色的牙齒,口寬嘴唇厚,最大的特點就是皮膚是黑色的。如果可能,黑人需要混血幾代才能變成白人?而有些就算不白人,皮膚和身上的各種特徵也會發生變化,比如皮膚比純黑人的皮膚淺很多,嘴唇變薄、鼻梁變高,甚至連眼睛和頭髮也會變成接近白種人的特徵。
  • 神奇的人類基因:黑人需要幾代混血,才能變成白種人?
    他們通常有一頭烏黑的小捲髮,黑黑的眼睛,白色的牙齒,口寬嘴唇厚,最大的特點就是皮膚是黑色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黑人與白人結婚,他們的孩子有沒可能是白人呢?如果可能,黑人需要混血幾代才能變成白人?世界上有個種族叫穆拉託人,他們就是純黑人及純白人的混血後代。他們主要生活在南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 如果煤真是植物形成的,真有那麼多遠古植物形成百米厚煤礦嗎?
    有不少證據支持這個觀點,比如煤炭中的有機質和植物分化後的成分一致;人類發現最早的煤,形成於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這正是地球生物大量出現的時候;而且世界上超過一半的煤都形成於3億年前的石炭紀,石炭紀是地球植物的鼎盛時期,那時候地球上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0%;從事煤礦開採的人,還會見到煤礦的部分橫截面存在樹木的紋理。
  • 世界上最高的樹,卻被中國禁止,樹木比50層樓還高
    導語:世界上最高的樹,卻被中國禁止,樹木比50層樓還高由於我國沙漠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人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解決這種現象,例如退耕還林,在沙漠上種一些樹木,來鞏固土壤,但不是所有的樹木都可以種,曾經有過這樣的報導,在植物界上有很多金氏世界紀錄,最古老的樹是銀杏,全球只有一顆最稀有的樹
  • 樹木淺栽利於成活,但是如何固定才能達到效果?
    對移栽樹木進行固定,主要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首先是最基本的安全問題,防倒。其次是防止颳風時搖樹傷根。
  • 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樹木會有多高?
    亥伯龍樹是加州紅木,現高115.61米,樹齡約為700-800年。根據理論,任何樹木的高度極限為122至130米,因為在這高度以上的樹木便會因為重力及摩擦問題影響水分流到樹頂,所以亥伯龍樹的高度幾乎已達極限。
  • 世界「最大」的樹,底部直徑達11米,需要20人才能合抱
    美洲慄樹的高度可達一百多英尺。現在保存的慄木樣品中,就有不少是直徑8英尺至10英尺的。人們說,松鼠們只需在慄樹的枝頭跳躍,就可以輕鬆地從南方的喬治亞跳到紐約,爪子都不用沾地。當然現在也僅僅是祖父一輩才見過的景象。而如今在這個地球上能稱當最大的樹,也依舊在美國,依舊比其他地方的樹規模浩大、氣勢奪人。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最大」的樹,底部直徑達11米,需要20人才能合抱。
  • 沙漠變成綠洲,會有什麼後果呢?看科學家如何解答
    看科學家如何解答地球上的沙漠如果變成了綠洲該有多好啊,在沙漠種植樹造林一直都是我們國家提倡的,每年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著,終於經過數代人共同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終於把我國毛烏素沙漠變成綠洲的願望給實現了、庫布齊沙漠也成功了一半,要是全地球上的沙漠都能變成生機盎然的地方
  • 撒哈拉的沙漠有多厚?沙子下面又藏著什麼?
    去過沙漠的朋友都知道,踩在沙子上的時候有往下陷的感覺,也總感覺踩不踏實,和踩在雪上的感覺有一點點像,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不知道腳下的這片沙到底有多厚。,所以在很多沙漠上會有很多凸起的沙丘,這些沙丘也會比一般的表面高出不少。
  • 高溫季節移栽樹木時,如何正確使用遮陰網,才不會對樹木造成傷害
    樹木移栽之後,只有安全地度過一個完整的夏季和完整的冬季才能算是真正的成活。在秋季移栽的樹木,最重要的就是度過緊跟而來的冬季,使其不能在冬季發生凍害而死亡;而對於春季和夏季移栽的樹木,最重要的則是要安全地度過緊跟而來的炎熱的夏季。
  • 貴州有座世界最大天生橋洞,高178米長400米,曾經差點成為軍工廠
    而且今天芒果要介紹的是貴州的一個天然橋洞,為世界之最,在民國時期還差點兒變成了兵工廠。天生橋洞名為清虛洞,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羊場鎮,距縣城10公裡,橋高178.25米,跨高105.25米,拱橋跨度127.35米,最大跨度77.69米,橋身長400米,寬2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拱橋,比以往的吉尼斯紀錄貴州黎平高屯天生橋更高、更大、更長、更寬,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洞。
  • 世界上最高的樹,5年可長高10米,比美國巨杉樹高出幾十米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杏仁桉樹的生長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五六年的時間,就可以長高10米,如今,最高的澳洲杏仁桉樹,比美國巨杉樹還要高出幾十米!美國的雪曼將軍樹是出了名的,有幾千年的樹齡了,屬於巨杉的級別,是世界上最大最老的樹,高83.8米!但是就高度來看,澳洲杏仁桉樹高達156米,比這株美國巨杉樹還高出幾十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高了。
  • 地球上最大的移動機械,——長240米、高96米、重14210噸!
    它就是世界最大挖掘機——德國蒂森克虜伯產型號bagger293:長240米、寬49米、高96米(有30層樓那麼高!)重14210噸,佔地面積約為2.5個足球場那麼大!!bagger293於1995生產,是1978年288的升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