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致孕中期流產:瑞士一胎兒屍檢無畸形核酸陰性,胎盤陽性

2021-01-08 澎湃新聞

新冠疫情暴發後,孕婦感染便是研究關注的焦點之一,此前的研究普遍認為尚無母嬰垂直傳播證據。然而除母嬰垂直傳播外,科學界也在關注其他潛在不利影響,這些影響同樣性命攸關。比如最新的研究顯示,COVID-19存在誘發胎盤病理學的可能性,並引發孕中期流產。

以上結論來自頂級學術期刊《美國醫學學會雜誌》(JAMA)當地時間4月30日在線發表的一份研究。瑞士洛桑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微生物研究所、病理研究所團隊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Second-Trimester Miscarriage in a Pregnant Woman With SARS-CoV-2 Infection」,報告一名COVID-19孕婦在妊娠中期流產的病例。

此次報告病例中的報告中的這名孕婦28歲,肥胖,為初孕者。她於妊娠19周時出現發熱(39.2°C)、肌肉痛、疲勞、輕度吞咽疼痛、腹瀉和乾咳2天,鼻咽拭子對SARS-CoV-2呈陽性。該名孕婦接受了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治療,出院回家。

2天後,也就是2020年3月20日,該孕婦出現了嚴重的子宮收縮、發燒,症狀沒有改善,沒有發現任何肺炎的跡象。陰道檢查顯示宮頸5釐米擴張、胎膜鼓脹。同時胎動活躍,胎兒心動過速(180/分鐘),超聲檢查則顯示胎兒形態、生長及羊水正常。

分娩開始前,醫生對她使用預防性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進行了局部麻醉。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孕婦都戴著口罩,兩名SARS-CoV-2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的醫護人員也均戴好口罩。經產道分娩10小時後分娩出死胎。

獲得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准和書面知情同意後,研究團隊採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SARS-CoV-2,培養物檢測病原菌,對來自母親、胎兒和胎盤的樣本進行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人型支原體(Mycoplasma hominis)和解脲脲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的PCR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還由2名有經驗的圍產期病理學家進行了胎盤組織學檢查和胎兒屍體解剖。對胎盤進行蘇木精-伊紅、髓過氧化物酶免疫組化、革蘭氏染色和高碘酸-希夫(PAS)染色。

結果顯示,在分娩過程中採集的羊水和陰道拭子對SARS-CoV-2和細菌感染檢測呈陰性(表)。在出生後幾分鐘內從腋窩、口腔、胎糞和胎兒血液中提取的拭子檢測對SARS-CoV-2和細菌感染均呈陰性。胎兒屍檢(autopsy)未見畸形,胎兒肺、肝、胸腺活檢(biopsies)對SARS-CoV-2均為陰性。

在胎盤檢測方面,胎盤娩出後幾分鐘內,研究團隊用無菌手術刀對胎盤的表面進行消毒和處理,進行了2次拭子檢測和活檢(接近臍帶和周圍邊緣)。結果顯示細菌感染呈陰性,但SARS-CoV-2呈陽性。24小時後,胎盤對SARS-CoV-2仍呈陽性反應。在48小時時,母體血液、尿液和陰道拭子均為SARS-CoV-2陰性,而鼻咽拭子仍為陽性。

A、絨毛膜下隙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提示急性絨毛膜下炎症(蘇木精-伊紅×20)。B、絨毛間纖維蛋白沉積增多,合胞體結增多(蘇木精-伊紅×10)。C、臍帶炎 (蘇木精-伊紅×20)。D、中性粒細胞特異性染色臍帶炎(髓過氧化物酶免疫組化×20)。

胎盤組織學表現為絨毛膜下隙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混合炎性浸潤,非特異性絨毛間纖維蛋白沉積增加。臍帶結締組織炎症,提示胎兒有炎症反應增加。胎盤革蘭氏染色和高碘酸-希夫(PAS)染色、PCR和培養物均未發現任何細菌或真菌感染。

研究團隊在討論環節指出,本例COVID-19孕婦在妊娠中期流產與胎盤感染SARS-CoV-2有關,胎盤中的病毒學發現支持了這一觀點。

他們分析,在分娩、採樣或實驗室評估時發生汙染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所有其他拭子對SARS-CoV-2均呈陰性。目前也還沒有發現其他導致胎兒死亡的原因。

當然,該病例同樣沒有得出垂直傳播的證據,但考慮到胎兒發育階段以及母親感染時間短,研究團隊提到,「胎兒未檢測到病毒並不令人驚訝,SARS-CoV-2是否穿過胎盤屏障值得進一步研究。」

研究團隊也提到該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單個病例和不能排除的其他流產原因,如自發性早產、宮頸功能不全或未被發現的全身性或局部性細菌感染。

研究團隊援引此前的研究提到,在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的孕婦中,有40%的孕婦因胎盤感染而導致急慢性胎盤功能不全,從而導致流產或胎兒生長受限。

他們提醒,有必要對COVID-19孕婦進行更多的研究,以確定SARS-CoV-2是否會導致類似的不良結果。

實際上,圍繞新冠病毒感染孕產婦的研究並不在少數。早在當地時間2月10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夏世文等人在《兒科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pediatrics)發表了首篇針對中國新生兒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的相關研究,回顧研究了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在湖北省內5家醫院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9例孕產婦(1例為雙胎)分娩的10例新生兒,分析其臨床特點及轉歸。

夏世文等人通過研究發現,母親圍生期感染新冠肺炎對新生兒可能存在不良影響,如早產、胎兒宮內窘迫、呼吸窘迫、血小板減少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等,暫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母嬰垂直傳播的證據。

隨後的當地時間2月1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張元珍教授、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病毒研究所侯煒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慧霞教授領銜的合作團隊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研究,回顧了9例妊娠期COVID-19感染的臨床特徵,並探討了宮內垂直傳播潛力。他們的結論相對樂觀,認為9例臨床症狀和其他患者類似,新生兒經剖腹產均活產。同時指出,對孕晚期孕婦來說,尚無證據提示新冠病毒可以經宮內垂直傳播對新生兒和胎兒產生不良影響。

針對張元珍等人的這項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援鄂國家醫療隊成員喬傑還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同期發表了評論文章,她提到,以往的研究表明,妊娠期SARS與孕產婦和新生兒不良併發症的高發生率相關,如自發性流產、早產、宮內生長受限、氣管內插管、重症監護病房入院、腎功能衰竭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障礙等。然而,在張元珍等人的這項最新研究中,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不良併發症要少於SARS感染孕婦。

喬傑還提到,在已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孕婦中報告的臨床特徵與在一般確診人群相似,這表明與SARS病毒感染相比,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病程和結局相對樂觀。

當地時間3月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禹標教授等人在《Journal of Infection》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則分析了13名武漢市以外的孕婦,其中2例不足28周,11例為孕晚期,所有孕婦均沒有基礎疾病。這13例孕婦中有3例治療後情況好轉並出院,其餘10例均進行了剖宮產。10例剖宮產中有5例是由於妊娠併發症緊急實施,包括胎兒窘迫(3例)、胎膜早破(1例)和死胎(1例)。所有13例孕婦中6例(46%)在妊娠32-36周時發生早產。

郭禹標等人認為,這些圍產期併發症可以歸因於病毒感染和生理變化,降低了孕婦在妊娠後期缺氧耐受。不過他們同樣指出,在9例活產中沒有觀察到嚴重的新生兒窒息,也沒有發現垂直傳播。

論文連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5616?resultClick=1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孕婦進行的優生四項病原體檢查,包括新冠病毒嗎?
    我們知道,有些病毒,如果在懷孕期間感染,會傳染別胎兒,導致胎兒畸形、早產、流產等情況出現,所以孕媽要在備孕時候,要進行四項病毒檢查,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保障母嬰的健康。這在臨床上,稱為TORCH四項檢查。 TORCH是指一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稱縮寫。
  • 核酸陽性和抗體陽性分別代表啥?一文教你看懂新冠病毒檢測報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看媒體報導確診病例時,有的說「核酸檢測陽性」,有的說「抗體檢測陽性」,呃……這是寫錯了嗎?NO,我們邀請搜狐健康能看懂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檢測報告的周哥哥(周哥哥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來與你娓娓道來。周哥哥告訴搜狐健康,就是這樣式兒的。
  • 12項孕檢報告單的解析含義,孕媽對照看
    B肝病毒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母嬰傳播的概率達到90%以上。報告解析:正常準媽媽各項指標均為陰性。如果單純B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陽性,說明以前感染過B肝病毒,現已經痊癒,並且對B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如果其它指標(HBsAg、HBeAg、HBeAb、HBcAb IgG、HBcAb IgM)呈陽性則需引起重視,說明目前病毒具有傳染性,應向醫生進行諮詢。
  • 孕期這三個階段胎兒最怕這些事,往往被孕媽忽視,傷害都是寶寶
    尤其是這幾件,可是往往會被孕媽所忽視,到最後傷害的還都是寶寶,孕媽哭都來不及了。你們還不趕緊來看看,這些事情,真的需要上心了!一、孕早期1、怕高溫溫暖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可是對準媽咪來說,若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又無法散熱,很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
  • 孕期如何避免胎兒畸形?孕媽做好六件事,安心接健康寶寶
    我國每年出生十萬神經管畸形嬰兒,原因就是葉酸缺乏;充足的葉酸對於孕媽和胎兒尤其重要,一方面可以預防孕媽貧血,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胎兒神經管畸形、唇顎裂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為此孕媽應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如菠菜、蘋果、柑橘、香蕉、獼猴桃等,除此以外要口服葉酸片來保證每日所需的葉酸,每天攝入量約400微克。
  • 孕8周時B超單上四項達標,表示胎兒發育安穩,別擔心胎停或流產了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胎兒平安誕生確實不容易,在孕早期,尤其是孕八周的時候,正是胎兒發育的高危期,先兆流產、胎停育、胎兒畸形如同三座大山攔在途中,由此,需要孕媽能夠重視起來。孕早期的「三座大山」1、先兆流產妊娠期先出現少量的下體流血、繼而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檢查宮口未開,胎膜完整,無妊娠物排出。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先出現流產徵兆,但B超檢測胎兒仍然活著的情況,保胎成功可以繼續妊娠。在12周前就自然終止者則稱為早期流產,在13~27周自然終止者為晚期流產。
  • 孕24周四維彩超「胎兒畸形」,原因竟是這個,愛美的孕媽後悔莫及
    劉女士懷孕以後,一直謹遵醫囑,沒有私自吃藥,飲食生活也都很健康,醫生說,造成胎兒畸形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孕早期的時候,如果孕媽媽接觸致畸形物質的話,很容易導致胎兒畸形。其中就包括染髮做指甲等特別愛美的行為,比如說染髮,現在的染髮劑大多是分是苯二胺加雙氧水作為主料製成的,其中含有鉛化合物,鉛是重金屬,很可能通過孕媽的皮膚滲透進血液裡,然後通過胎盤傳輸給胎兒,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導致胎兒畸形。
  • 一文帶你掌握妊娠期 TORCH 篩查的要點!
    2 TORCH 感染導致的疾病 胎兒弓形蟲感染:導致如脈絡膜視網膜炎、腦積水、小頭畸形、腦鈣化等臨床表現的先天性弓形蟲病,可引起胎兒畸形或死亡。 風疹病毒感染:可導致具有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神經性耳聾等先天性風疹症候群,主要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 曾感染新冠的媽媽生下「抗體」寶寶,新冠能母嬰傳播嗎?|政解
    6名新生兒的血清或咽拭子中,均沒有檢測出新冠病毒,且截至3月8日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同樣,他們的血清中都測出新冠抗體。不過,炎症細胞因子IL-6在所有嬰兒中均顯著升高。 義大利普拉託一家醫院也報告了類似案例。一名34歲女性經陰道產下一名男嬰。該女子分娩前新冠病毒鼻咽拭子為陰性、血清學檢出了IgM與IgG抗體,分娩後曾檢出核酸陽性。
  • 孕期反覆流產、病態妊娠,要當心「抗磷脂症候群」!
    於女士婚後多次流產,這讓於女士身心疲憊,家人也非常擔心。3年前第一次懷孕,懷疑妊娠期高血壓、子癇、胎兒發育遲緩,考慮發病早、病情重,若繼續妊娠危及母親生命危險,胎兒也容易胎死宮內,不宜繼續妊娠,建議終止妊娠。
  • 怕生出畸形寶寶,這項檢查必須做
    十月菌用一組數據告訴你為什麼:因為我國是一個出生缺陷率高發的國家,每年約有80~120萬先天畸形的寶寶來到這個世上,佔我國新生寶寶總數的5%左右,也就是每100個新生寶寶中就約有5個寶寶患有先天畸形、平均每30秒就會有一個畸形寶寶含淚降生。
  • 多例新冠媽媽新生兒自帶抗體 抗體留存時間還有待觀察
    6名新生兒的血清或咽拭子中,均沒有檢測出新冠病毒,且截至3月8日,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同樣,他們的血清中都測出新冠抗體。不過,炎症細胞因子IL-6在所有嬰兒中均顯著升高。  義大利普拉託一家醫院也報告了類似案例。一名34歲女性正常產下一名男嬰。該女子分娩前新冠病毒鼻咽拭子為陰性、血清學檢出了IgM與IgG抗體,分娩後曾檢出核酸陽性。
  • 這些孕檢項目你都看得懂嗎?
    檢查重點:正常的孕媽媽上述指標應該均為陰性。如果準媽媽尿蛋白為陽性,則提示有妊娠高血壓、腎臟疾病的可能。如果是糖或酮體呈陽性,則說明有妊娠糖尿病的可能。如果發現有紅細胞、白細胞異常,則可能是尿路感染,需要諮詢醫生。項目4.
  • 抗心磷脂抗體陽性一定會流產或胎停嗎?
    本文轉載自:生殖專家李媛  ,作者:呂雅素       首先,廣大備孕或已孕的女性千萬不要焦慮,單純抗心磷脂抗體陽性並不是抗心磷脂抗體綜合症,兩者或許有圍繞地球一圈那麼遠的距離。抗心磷脂(ACL) 和狼瘡抗凝物(LA)抗體屬於一組異質抗體,是一種以血小板和內皮細胞胞膜上帶負電荷的心磷脂作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
  • 軍醫科普:孕前TORCH檢查的常見問題
    「TORCH」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免疫學家Nahmia於1971年提出。Nahmia將複雜的圍產期感染綜合後稱之為TORCH,即弓形蟲(To)、風疹(R)、巨細胞病毒(C)、單純皰疹病毒I型或II型(H)。從TORCH 概念的提出至今已近半個世紀,2011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將 TORCH 篩查列為孕前3個月首選備查項目。
  • 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有可能是這個小東西在作怪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婦科就診患者2 975 例,按本次生育意願及既往有無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史分為三組:其中門診行人工流產術、既往無稽留流產史的早孕患者為早孕組(NEP組,n=1 160);此次為宮內早孕、單活胎、既往有≥2次稽留流產的患者為復發性流產早孕組(AEP組,n=673);既往稽留流產史的早孕患者且此次未孕患者為復發性流產未孕組
  • 胎兒和孕媽血型不合,會出現「溶血症」?這兩種血型的孕媽多留心
    就是胎兒血型與母親血型不合導致的。這2種血型的孕媽,第一個寶寶對你比較重要,儘量「好好保護」!胎兒和孕媽血型不合,會出現「溶血症」?這兩種血型的孕媽多留心網友@淺夏虞:之前懷大寶的時候就聽過新生兒溶血症。但具體是怎麼回事,自己也不太了解。在這裡小編要提醒孕媽媽們,胎寶寶血液中的紅細胞抗原。會刺激孕媽媽O型血中對A和B型血的抗體。
  • 【重磅】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COVID-19會損傷孕婦的胎盤,可能對...
    在5月22日發表在《美國臨床病理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COVID-19會損傷孕婦的胎盤,可能對胎兒有影響。根據西北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報導,在胎兒娩出後立即進行的病理學檢測顯示,16名在孕期檢測COVID-19陽性的女士的胎盤中檢測到了胎盤受損的跡象。
  • 幾類易導致胎兒畸形的因素,孕媽要早知,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X射線對人體的傷害是公認的,不用說胎兒,就是成人細胞也會受到影響。而且嚴重還會導致胎兒畸形、孕婦流產等。即使在孕前3個月接受X光照射,也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很多人會問,手機、電腦或電視顯示屏輻射對胎兒影響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