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也加入地球保衛戰!全天候實時監測識別來自太陽的威脅

2020-10-18 博科園

美國宇航局(NASA)前沿發展實驗室(FDL)的研究團隊已經證明,通過使用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可以虛擬地監測太陽的極端紫外線(EUV)輻照度,這是空間天氣的關鍵驅動因素。太陽對於生存至關重要,但通常一年發生幾次的太陽耀斑有可能在太空和地球上造成嚴重破壞。這些中斷可能會影響太空飛行器,衛星,甚至地球上的系統,包括GPS導航,無線電通信和電網。

通過提供虛擬儀器來補充物理設備,深度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從當前監控太陽的能力中獲得更多價值。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用於監測太陽極端紫外光譜輻照度的深度學習虛擬儀器)上。美國宇航局前沿發展實驗室團隊成員和合著者Alexander Szenicer(牛津大學)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深層神經網絡可以被訓練成模擬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上的儀器。通過根據SDO上的其他儀器在任何給定時間觀察到的情況。

  • (博科園圖示)經過四年的數據培訓後,AI深度學習網絡(中心)可以攝取AIA圖像(左)並輸出EVE MEGS-A頻譜的預測(右)。圖片:Alexandre Szenicer

推斷該傳感器將檢測到的紫外線輻射水平,證明有可能提高NASA任務的科學生產力,並增強監測空間天氣太陽能來源的能力。前沿發展實驗室是NASA Ames研究中心、SETI研究所和私營部門和太空機構合作夥伴之間的合作夥伴,包括Google Cloud、Intel AI、IBM、Kx Lockheed Martin、盧森堡航天局、NVIDIA、加拿大航天局、HPE和Element AI。

在為期8周的夏季研究加速器期間,由人工智慧和自然科學領域早期職業研究人員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共同合作,應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來解決重要的挑戰問題。這項研究背後的挑戰問題是開發一個使用SDO圖像預測太陽光譜輻照度的AI模型。傳統監測太陽EUV光譜輻照度的方法,包括試圖預測EUV發射的物理啟發模型。這些方法要麼使用太陽表面的磁場分布,要麼使用太陽日冕中等離子體分布的基於物理的反轉。這些新結果表明,使用太陽成像觀測來創建EUV光譜輻照度的代理測量是可能的。

將來自NASA的SDO的日冕圖像饋送到深層神經網絡,能夠生成代理EUV測量,其精確度超過基於物理的模型。此外,研究團隊還開發了用於比較EUV模型之間預測的基準和協議。這些將對今後的研究有用。到目前為止,通過將深度學習與大規模科學空間數據相結合,研究幾乎沒有觸及到什麼是可行的。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將在我們理解空間天氣起源的努力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博科園|研究/來自:SETI研究所

參考期刊《科學進展》

DOI: 10.1126/sciadv.aaw6548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探索發現宇宙奧秘 ___來自太陽對地球的威脅
    地球因太陽而孕育生命,但太陽風暴的威脅也在不斷增加。本篇介紹來自太陽的威脅。太陽內部正在激烈翻騰,能量逐漸向外匯集,一場大爆發正在醞釀之中,人類對太陽耀斑風暴以及太陽黑子的認識正在逐步加深,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更加容易受到太陽憤怒情緒的影響。地球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輪來自太陽的襲擊了嗎?
  • 實時監測太陽耀斑,機器學習算法果然強!耀斑數分鐘就會影響地球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實時監測太陽耀斑根據一項新研究,計算機可以學習在浩瀚的太陽圖像流中發現太陽耀斑和其他事件,並幫助NOAA預報員及時發出警報。這項由CIRES和NOAA國家環境信息中心(NCEI)科學家開發的機器學習技術,搜索大量的衛星數據,以找出對空間天氣有重要意義的特徵。太陽和太空條件變化會影響地球上的各種技術,阻礙無線電通信,破壞電網,降低導航系統的精確度。
  • AI技術可實時識別出無線電脈衝信號
    (文章來源:博科園) 科學家建立了一個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利用人工智慧(AI)來革新天文學家實時檢測和捕捉快速無線電脈衝(FRBs)的能力。快速無線電脈衝是來自太空神秘而強大的無線電波閃光,被認為起源於地球數十億光年之外。它們只持續幾毫秒(千分之一秒),快速無線電脈衝成因是天文學最大的謎題之一。Wael Farah開發了快速無線電脈衝檢測系統,並且是第一個使用全自動機器學習系統實時發現快速無線電脈衝的人。
  • NI 全天候為東海大橋健康監測把脈
    另外,為了更好地監測一座橋梁的健康狀況,需要實時跟蹤一些富含信息的工程量。尤其對共振頻率的實時監測是非常重要的。當下的挑戰在於在線完成共振頻率計算,這是也目前許多應用的一個研究課題。為使SSI方法能夠在線工作,SSI需要重新表述成某種遞歸形式,以實現必要的計算效率。這就是遞歸隨機子空間識別(RSSI)。利用RSSI,讀入來自多通道的採樣數據並對其作抽取處理。
  • 人工智慧使人臉識別更加智能化
    「機器學習和理解人類行為的人工智慧開啟了對公共安全和資產保護的實時態勢感知通道,比如確保沒有人能影響小學教育,闖入汽車或設施。」「從今天開始的三到五年內,人工智慧將會在所有關於物理安全系統的討論中,」他補充道。埃倫伯根是Evolv技術公司的執行長和合作創始人。其是一種威脅檢測系統,它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篩選人們的面部表情。
  • 一線丨PM2.5創下新低點 上海徐匯藍天保衛戰攻佔新高地
    8月25日一早,徐匯區的環保工作者驚喜地發現從25日凌晨起徐匯區PM2.5濃度持續走低,到凌晨3點僅為3微克/立方米,創下PM2.5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低值。隨後,通過大氣監測系統統計,再次驚喜地發現今年8月至今,徐匯區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100%,是自2015年有監測數據統計系統以來空氣品質最好的八月。
  • BVS安全帽識別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這一年來,「人工智慧」(AI)接連刷屏,從5月份最激動人心的AlphaGo對戰柯潔開始到現在,人工智慧逐漸呈現爆發趨勢。轉眼間,2017年已走完,回顧這一年安防行業的發展,智能化趨勢更加明顯。這一年來,「人工智慧」(AI)接連刷屏,從5月份最激動人心的AlphaGo對戰柯潔開始到現在,人工智慧逐漸呈現爆發趨勢。
  • 全天候健康數據監測,是華為穿戴最大的價值
    健康特性一直是華為智能穿戴重點投入和打造的功能,從全天候心率、壓力、睡眠監測,到現在華為還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全天血氧飽和度監測,自動監測,在用戶無感的情況下關愛每一個身體特徵。因此日常對血氧飽和度的監測也變得尤為重要。對於經常需要腦力勞動或是喜愛極限運動的人來說,長期進行血氧飽和度檢測尤為重要。而智能穿戴設備作為一種可以進行健康監測的輔助設備,可以幫助用戶實時了解自身狀況,同時當身體出現潛在問題時還可以起到及時預警的作用。
  • 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上線:2秒報出地震參數
    近日,由中國科技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合作研發的「智能地動」系統項目組宣布:利用該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僅需要1—2秒時間就能報出所有地震震源參數,引起業內廣泛關注。會「學習」的地震監測系統從古至今,地震對人們生命財產的威脅從未停止。僅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0次,地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
  • 看IBM如何用人工智慧顯微鏡觀察海洋 「蟻人」?
    IBM認為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顯微鏡可以改變研究人員監測海洋健康的能力,特別是構成海洋食物鏈基礎的微小浮遊生物。二、水中小型自主3D顯微鏡研究人員希望,給顯微鏡配備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在本地分析和解釋數據,實時報告任何異常情況,以便立即採取行動。否則一有惡性事件發生,就會像電影《復仇者聯盟》開頭的對話一樣,問:情況有多糟?
  • 這個研討會瞄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如何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江芸涵)5月18-19日,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專題研討會在成都理工大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對重大地質災害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專題研討,重點研討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
  • 打開手機都能看實時直播了——吉林一號可識別跟蹤監測動態飛機
    真牛,都開始給MD進行直播了——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通過衛星影像可以識別飛機,並跟蹤飛機軌跡,動態監測時速。 牛的是,普通人現在在手機上,點開相關連結,打開就能直接觀看視頻了哦!我打開看了的,真的是機場上任何一個會動的飛機,都有實時軌跡和速度了。真的是只要是會動的活物,每個都有標註,只要一動,就有軌跡,真的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啊。能監控飛機,意味著啥?懂得的都懂的哦。這樣天天直播就有點可怕了,而且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直播啊,這就真是牛叉大發了。
  • ESA將會全天候監測宇宙...
    ESA將會全天候監測宇宙射線  Connor Feng • 2020-03-17 09:48:42 來源:前瞻網 E
  • 人工智慧「發現」地球繞太陽公轉
    物理學家設計出一種人工智慧,能像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那樣思考,即意識到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圖片來源:NASA/JPL/SPL  如今,根據在地球上觀測到的太陽和火星的運行軌跡,一種受大腦啟發的機器學習算法計算出了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而天文學家花了幾個世紀才弄明白這個道理。  這一壯舉是對一項技術的首次測試,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利用它發現新的物理定律,或許還能夠通過在大數據集中發現新的模式來重新構建量子力學。
  • 《家園保衛戰》:感恩偉大的母愛,唱響一曲母愛的讚歌
    紐西蘭作者蓋伊·海和插畫家瑪格麗特·託蘭就攜手一起創作了感人至深的《家園保衛戰》,讓人再一次地感受母愛的偉大。 《家園保衛戰》《家園保衛戰》描繪了鳥媽媽保衛自己孩子的故事 《家園保衛戰》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很能夠抓住人心,同時也展現了鳥媽媽扇尾鶲對孩子的守護和愛護,也展現了她「為母則剛」的母愛。
  • 百寒消 | 禦寒昇陽保衛戰
    桌上小小的一瓶姜液,濃縮的竟是來自海拔3000米雲貴高原的自然力量;屋內土土的一張小墊,竟能如魔力般再現1.5億千米以外太陽的能量。「冰器」時代,它們成了我的暖身神器,在本宮乏了、倦了、冷了的時候,能隨時隨地,一抹消散寒溼之氣,一坐補足全身的陽氣。
  • 中國科大團隊首創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
    作者:李玉素 責任編輯:李玉素     中國科大交叉合作團隊與中國地震局合作推出的人工智慧地震實時監測系統
  • 用實時監測法優化LED太陽能路燈系統
    在LabVIEW軟體平臺上進行實時顯示和統計分析。原理框圖見圖1。  (三)面板設計  在圖2所示的面板圖中,設置兩個開關以選擇是監測電流、電壓還是同時監測。分別顯示電流實時採集曲線和電壓實時採集曲線。並配以數字顯示。在採集周期設置窗口,以秒為單付設置採樣周期。"開始採集"按鈕同時具有暫停功能。全部採集結束後,選擇"退出並回放"按鈕,在回放波形窗將顯示採集電流波形。
  • 比人臉識別還牛的肛門識別馬桶,實時監測健康
    有沒有更方便快捷的方法來對糞便和尿液進行檢查,從而幫助監測健康呢?研究人員把邪惡的目光投向了馬桶,反正現在的智能馬桶,有座圈加熱,自動洗屁屁,自動烘乾,智能感應,音樂播放,除臭消毒,APP互聯等等一系列有用和沒什麼用的功能。
  • 科學網—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
    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