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白化野生小熊貓 現身涼山美姑大風頂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視頻清晰顯示:這隻白化小熊貓身體、耳、鼻毛髮呈白色,爪子的顏色仍然保持原來的棕色,眼睛和嘴為黑色。根據視頻和照片上的外部特徵,專家們判斷這隻小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是一隻亞成體或青年小熊貓。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韋偉介紹,這隻白化小熊貓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隻白化小熊貓,可能是基因上的白化現象。

相關焦點

  • 四川涼山州美姑縣首次發現白化野生小熊貓
    據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委宣傳部消息,近日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白化野生小熊貓,這一發現在該保護區尚屬首次。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視頻清晰顯示出:一隻白化小熊貓正悠閒地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其身體、耳、鼻毛髮呈白色,爪子的顏色仍然保持原來的棕色,眼睛和嘴為黑色。
  • 咦,小熊貓,(洗)褪色了?
    9月17日,記者從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該保護區表示,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拍攝到這隻白化小熊貓的相機位於椅子埡口廊道編號為MGX-49號網格安放的相機內,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同時,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一隻正常毛色的小熊貓,兩隻小熊貓毛色對比十分鮮明。
  • 美姑大風頂保護區春季監測首次發現林麝頻繁活動
    2020年4月,美姑大風頂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濫龍、洪溪、維核洛、大風頂等林區,開展春季野外監測巡護時,發現去年秋季安放的多臺紅外相機拍攝到林麝活動影像,巡護中還發現多處林麝活動痕跡。 在回收2019年秋季安置的紅外相機存儲卡時,工作人員發現在洪溪、維核洛、大風頂等林區8處監測點位上的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照片50張,視頻10段,巡護監測發現其活動痕跡15處。從拍攝時間上來看,林麝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2019年9月、10月、12月和2020年1月下午至凌晨時分。
  • 四川發現首例褪色小熊貓,專家:基因突變引起的白化現象
    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拍到一隻「褪色」的小熊貓,其毛髮顏色呈白色。專家表示,這是一隻白化野生小熊貓,由於基因突變引起的,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第一次發現。
  • 小熊貓遇黃喉貂,站起來張開雙臂,還吐舌頭,企圖嚇住它趁機逃跑
    四川不僅有國寶大熊貓,還有小熊貓。小熊貓喜歡生活在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山地,每天都能美美地曬太陽,偶爾與同伴打打鬧鬧,還能吃到鮮嫩可口的竹葉。
  • 甘肅發現首例「白化」野駱駝 基因突變渾身雪白的駱駝美極了!
    甘肅發現首例「白化」野駱駝 基因突變渾身雪白的駱駝美極了!時間:2020-09-25 11:42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甘肅發現首例白化野駱駝 基因突變渾身雪白的駱駝美極了!
  • 全球首例!四川臥龍拍到全白色大熊貓,初步判斷系白化個體
    單純的「白化」突變並不影響動物正常的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動物在環境中更容易被發現、身體對日光直射比較敏感以外,通常對動物的活動、繁殖均沒有明顯影響。臥龍這次拍攝的大熊貓,是野生大熊貓中記錄到的首例完全白化個體,表明在臥龍的大熊貓區域種群中,存在「白化」突變基因。從照片上來看,該個體體格壯實,步態穩健,也從側面證實了該突變可能沒有影響到這隻大熊貓的正常生活。
  • 全球首例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記者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下午攝錄下的一張大熊貓影像。
  • 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首例「白化」野駱駝
    9月25日,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整理視頻資料時,在保護區內發現首例「白化」野駱駝。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野駱駝專項調查員周永祥介紹,自己在整理保護區視頻資料時發現, 9月11日7時26分,保護區黃羊溝野生動物飲水池附近11峰駱駝聚集在一起飲水。一峰膚色發白的野駱駝與其他的駱駝形成鮮明對比。
  • 闢謠:中華小熊貓和喜瑪拉雅小熊貓並非兩個亞種,而是兩個物種
    魏輔文研究團隊利用種群基因組學方法,首先,對來自小熊貓兩個物種的7個地理種群的65隻野生小熊貓進行全基因組重測序分析;其次,還組裝了49隻小熊貓的線粒體基因組,最後,對49隻雄性小熊貓進行Y染色體SNP變異分型。
  • 水利部掛牌督戰四川涼山,攻克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最後一座堡壘
    何金義坐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水利局六樓的大會議室裡,連日來奔波的疲憊在這一刻得到紓解。作為水利部派駐涼山的督戰組組長,他知道,在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這個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涼山,地處我國14個連片特困帶之一的烏蒙山區,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貧困面積之廣、貧困人口之多、貧困程度之深為全國少有,是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截至2019年年底,涼山州還剩餘7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美姑、布拖、普格、金陽、喜德、昭覺、越西)0.97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未解決。
  • 全球首例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 專家:系白化個體
    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該照片系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攝錄的。這隻大熊貓毛髮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從體型判斷,這是一隻亞成體或青年大熊貓,年齡大概在1-2歲左右。
  • 全球首例!四川臥龍拍到白色大熊貓
    據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介紹,「白化」現象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但均較為罕見,通常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動物體內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從而在外部形態上呈現白色、黃白色或淺黃色。
  • 分不清小熊貓和小浣熊,網友掀起了「乾脆麵」之爭
    隨後小熊貓被專門「拎」出來自成一體,誕生了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綜上來說「乾脆麵」這頂帽子也不算憑空而來。然而事實上,野生浣熊那雙靈活的前爪可不是什麼勤勞的「雙手」,而是用來偷盜和破壞的武器。和熱切關注全球各大動物園的大熊貓的網友們一樣,小熊貓的粉絲對全球「有幸」引進小熊貓的動物園倒背如流,且這些動物園都在他們的旅遊打卡名單上。身為萌物界的頂流,小熊貓愛好者們很快就意識到,「小浣熊」的張冠李戴在網際網路上異常普遍,但凡遇到這種情況他們都會積極參與科普,避免更多人認錯。
  • 分不清小熊貓和小浣熊,導致了一場網際網路「乾脆麵」之爭
    然而事實上,野生浣熊那雙靈活的前爪可不是什麼勤勞的「雙手」,而是用來偷盜和破壞的武器。早在7年前,浣熊就一度以網紅寵物「新勢力」的苗頭進入內地,引得好奇的網友紛紛詢問在國內養浣熊是否違法。而最令人害怕的,是野生浣熊本身攜帶的多種病毒。幾乎每年,美國、加拿大的重要城市會對這些棲息在市區的浣熊進行統計和觀察,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會引發大面積狂犬病傳染。而由於在市區這樣的地方很難找到天敵,因此浣熊繁殖數量驚人,致使其在北美人民心中無異於一種公害。
  • 建議將小熊貓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建議將小熊貓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30年多來迎來第一次更新之際 2020-07-15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年將至 涼山要用這「三條牛」來抓這些重點工作
    牛年將至 涼山要用這「三條牛」來抓這些重點工作 2021-01-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熊貓新發現:中華小熊貓和喜馬拉雅小熊貓不是一種動物
    小熊貓,很多人都沒聽過,甚至在看到這個名稱,會誤以為它是大熊貓的幼崽,但小熊貓卻是截然不同的物種。同樣是瀕危物種,小熊貓也是非常可愛、憨態可掬,中國的小熊貓數量不到3000隻,全球不到1萬隻。近日,中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稱中華小熊貓和喜馬拉雅小熊貓不是兩個亞種,而是兩個物種。
  • 「白化」小麂現身!神農架為何頻繁出現白化動物,專家給出推測
    近日國家公園管理局稱,在神農架發現了一隻遍體雪白的動物,頭頂有兩隻角,後經過核實確定,這是罕見的野生白化小麂。這只在神農架林區被發現的,正在悠閒地穿行散步、仙氣飄飄的野生白化小麂,遍體雪白顯得十分優雅靈動,頭頂上有兩隻角但是比較短小,經常會用舌頭舔自己的眼睛,外貌體型都與普通的鹿十分相似,但是體型卻比普通的小鹿要小很多。 而一般來說,小麂屬於鹿科、麂屬的動物,體毛一般是棕褐色的,腹面從前胸到肛門周圍的毛髮是白色的。
  • 臉盲福利:教你區分長得很像的浣熊、貉和小熊貓
    北美洲到處都有浣熊的影子 圖片來源Animalogic/YouTube做為一種成功適應了城市生存的野生動物,浣熊幾乎什麼都吃,對於螃蟹、昆蟲、鳥蛋、樹莓,它們的皮毛大多是灰色,也有部分棕色和黑色以及罕見的白化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