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大風頂保護區春季監測首次發現林麝頻繁活動

2020-09-16 美姑宣傳權威

2020年4月,美姑大風頂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濫龍、洪溪、維核洛、大風頂等林區,開展春季野外監測巡護時,發現去年秋季安放的多臺紅外相機拍攝到林麝活動影像,巡護中還發現多處林麝活動痕跡。

在回收2019年秋季安置的紅外相機存儲卡時,工作人員發現在洪溪、維核洛、大風頂等林區8處監測點位上的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照片50張,視頻10段,巡護監測發現其活動痕跡15處。從拍攝時間上來看,林麝活動時間主要集中在2019年9月、10月、12月和2020年1月下午至凌晨時分。

同時,在該區域還拍攝到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大熊貓、黑熊、小熊貓、黃喉貂、豹貓、白腹錦雞、紅腹角雉、血雉等。

從拍攝到的影像資料和巡護監測記錄的痕跡情況來看,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內林麝的數量、活動頻率和區域有明顯增大的趨勢,保護區資源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

林麝

大熊貓

黑熊

小熊貓

文/圖:李方方

主 管:中共美姑縣委宣傳部

主 辦:美姑縣融媒體中心

編 輯:楊曉斌 李小文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白化野生小熊貓 現身涼山美姑大風頂
    近日,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褪色」的小熊貓——白化小熊貓。此次在野外監測到白化野生小熊貓,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韋偉介紹,這隻白化小熊貓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隻白化小熊貓,可能是基因上的白化現象。
  • 重慶江津四面山首次發現瀕危珍稀動物林麝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被拍到的林麝三步一停,悠閒覓食,憨態可掬。今(1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通過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了解到,此次發現的動物確為林麝,且至少是兩隻,雄性林麝已經有3歲左右。首次發現:紅外線相機先後拍到三次林麝蹤跡據四面山動植物調查資料記載,四面山上曾出現過林麝,但由於早年的動物調查往往依靠走訪當地老百姓,沒有影像資料。為了更好的掌握四面山生態情況,當地便在保護區全域放置紅外相機,利用紅外監測儀不間斷對野生動物進行實時監測。
  • 林麝,終於等到你!
    林麝生性膽小機警,活動時間主要在早晨和黃昏,想要發現其蹤跡並不容易。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又叫南麝、森林麝、黑獐子、香獐。成年野生林麝體重6-9千克,體長63-80釐米。此次在廣西大明山保護區發現的林麝棲息高度在海拔1000米左右。
  • 四川涼山州美姑縣首次發現白化野生小熊貓
    據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委宣傳部消息,近日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椅子埡口廊道紅外相機數據時,意外發現一隻白化野生小熊貓,這一發現在該保護區尚屬首次。該相機共拍攝到白化小熊貓相片兩張、視頻兩段。視頻清晰顯示出:一隻白化小熊貓正悠閒地穿過鬱鬱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其身體、耳、鼻毛髮呈白色,爪子的顏色仍然保持原來的棕色,眼睛和嘴為黑色。
  • 雲南昌寧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新華社昆明1月15日電(記者張雯、姚兵)記者從雲南省昌寧瀾滄江縣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近日通過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活動影像。  影像顯示,2020年12月30日凌晨3點多,一隻偶蹄目動物眼睛明亮,警惕地豎著耳朵覓食。經專業技術人員仔細辨認,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林麝。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掌上春城訊2020年11月10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至此,該保護區已經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 滇金絲猴、林麝、青鼬……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雲南白馬雪山...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霞若片區工作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了滇金絲猴活動影像。據介紹,這是該片區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滇金絲猴,這表明白馬雪山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 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白馬雪山保護區
    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白馬雪山保護區 2020-12-29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滇金絲猴、林麝……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霞若片區工作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了滇金絲猴活動影像。據介紹,這是該片區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滇金絲猴,這表明白馬雪山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 轎子雪山2019年新發現61種野生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轎子山|國家...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此次一次性發現40餘只血雉,並不是最多的紀錄。「在景區看到四五十隻血雉的情況不少,多的時候會有上百隻血雉成群出現在景區。春季繁殖期,血雉成群出現的情況比較罕見,多數是一兩隻,但到了冬季非繁殖期它們就會成群出來活動。」據介紹,血雉是一種不可以被馴養的動物,如果被人類逮住,它會不吃不喝絕食而亡,頗有幾分古代君子寧死不屈的風範。
  • 壺瓶山首次拍到黃喉貂高清圖像
    近日,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野外收集紅外相機數據中,首次捕捉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活動的珍貴高清圖像。黃喉貂主要棲息於林區,系歐亞大陸上體形最大的貂屬成員,典型食肉獸,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2020年紅外監測數據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2020年紅外監測數據> 時間:2020-12-02 13:21 字號:   西安網訊:在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中,使用紅外相機監測的手段越來越多
  • 江西:九嶺山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雌性白頸長尾雉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提取紅外相機監測信息時,發現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紅外相機視頻顯示,這隻白頸長尾雉為雌性,整體呈棕褐色,上體滿雜以黑色斑,背具白色矢狀斑。「拍攝到雌性白頸長尾雉在九嶺山保護區尚屬首次,同時拍到白頸長尾雉和黃麂一起覓食畫面極為珍貴。」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副站長劉光選說。對野生動物進行長期監測是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巫溪: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巫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 6日,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野生獼猴的身影。 從截取的圖片可以看出,兩隻林麝明顯不是同一隻,其中一隻嘴巴外面長有獠牙。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去年可可西裡保護區沒有發現武裝盜獵藏羚羊活動
    新華社西寧1月12日電(記者 侯德強)記者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2006年可可西裡保護區沒有發現武裝盜獵藏羚羊活動,「無人區」腹地的藏羚羊在安寧祥和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可可西裡管理局局長才嘎介紹說,在過去的一年裡,可可西裡管理局多次派出主力巡山隊開展冬、春季節巡山反盜獵行動;五月進入藏羚羊分娩期,管理局組織巡山隊、路查隊開展巡山反盜獵和路查工作,為母藏羚羊營造「安全大產房」;七、八月進入藏羚羊母子大規模回遷期,管理局要求青藏公路沿線的各保護站不分晝夜開展保障藏羚羊過路遷徙行動,為藏羚羊母子「保駕護航」。
  • 18頭亞洲象重返雲南西雙版納勐侖保護區 當地緊急啟動肇事預警監測
    目前,已完成9個紅外相機監測點的布設,預警系統每天都能及時監測到亞洲象活動並進行預警。雖然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侖子保護區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有少量亞洲象分布,但1996—1997年的調查中就未在當地發現亞洲象,並持續至今。因此,勐侖當地普遍缺乏應對亞洲象活動的防範意識和物資準備。由於野生大象存在高度的肇事風險,勐侖鎮政府發布緊急公告告知民眾注意安全。
  • 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消息,1月6日,重慶市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從視頻片段可以看出,兩隻林麝明顯不是同一隻,其中一隻嘴巴外面長有獠牙。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視頻裡其中一隻林麝正伸長脖子東張西望,警惕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林麝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生性膽小機警,通常在早晨和傍晚活動。視頻中的三隻獼猴結伴而行,第二隻邊走還不時回頭看看,好像是在提醒同伴不要掉隊。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又在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11時訊(邱小雅 通訊員 傅春蓉)重慶又一自然保護區發現林麝了!近日,重慶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的蹤影。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林麝三步一停,不時還與紅外線相機對視,憨態可掬。
  • 新疆艾比湖溼地首次發現四爪陸龜
    4月23日,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員巴特喬龍在艾比湖溼地闊克塔拉區域巡邏時發現了一隻在草叢中爬行的大型烏龜,經鑑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爪陸龜。這是艾比湖保護區首次發現四爪陸龜,據初步判斷,該四爪陸龜為雄性,年齡在20歲至30歲。當時,巴特喬龍把烏龜拿起來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和平時見到的烏龜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