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2020年紅外監測數據

2020-12-05 西安網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2020年紅外監測數據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12-02 13:21 字號:

  西安網訊:在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中,使用紅外相機監測的手段越來越多。12月1日,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今年紅外相機調查項目的監測數據。

  今年1月起,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了《「秘境之眼」紅外相機調查項目》,保護區內布設安裝了40臺紅外相機。近期,保護區對紅外相機數據進行了回收,經過整理,工作人員發現,裡面首次拍攝到了很多國家級保護動物。

  相機還拍攝到了羚牛在野外野外交配、採食、打鬥、夜間棲息等畫面,以及林麝、黑熊、中華斑羚、小麂、黃喉貂、鬃羚、等多種野生動物的活動信息,展示了牛背梁保護區野外生機勃勃的動植物資源景象與生態系統的豐富多樣性。

  記者董猛野金杉報導

編輯:王晗璐

版權聲明:本網註明來源為「西安網」的文字、視頻、圖片內容,版權均屬本站所有,如若轉載,請註明本文出處:http://www.xiancity.cn 同時本網轉載內容僅為傳播資訊,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更多意見請登錄 網民建言
西安網24小時新聞熱線:029-88412555;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6112017000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705078號  陝ICP備09025004號  陝新網審字[2002]007號  公安機關備案號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0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陝西牛背梁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野生川金絲猴
    央廣網西安11月2日消息(記者劉濤)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近日對回收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發現,今年5月20日與8月5日,相機分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監測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這是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區域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 陝西牛背梁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野生川金絲猴
    前不久,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2020年9月份,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林保護站與北溝保護站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驚奇發現布設在老林轄區西溝峽大乾溝與北溝轄區石窯溝兩處紅外相機分別拍攝到了川金絲猴照片和視頻影像資料。
  • 秦嶺主脊牛背梁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新華社西安10月31日電(記者劉彤)記者31日從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工作人員近期對回收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今年5月20日和8月5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分別監測拍攝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
  • 川金絲猴首現陝西牛背梁 國家自然保護區再添新成員
    2020年9月份,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林保護站與北溝保護站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驚奇發現布設在老林轄區西溝峽大乾溝與北溝轄區石窯溝兩處紅外相機分別拍攝到了川金絲猴照片和視頻影像資料。這也是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區域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據了解,世界上的金絲猴僅存5種,均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川金絲猴在野外生活在植被環境很原始的森林,是衡量森林健康、完整與否的旗艦物種。而這次能夠有效地收集野生動物原真數據,都是依靠紅外相機布設、野外安裝、數據收集、分析等實操監測技術為基礎,分別在海拔1489米與1707米處獲取到了珍貴畫面。
  • 西安牛背梁發現野生川金絲猴
    近期,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對回收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發現,今年5月20日與8月5日分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監測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這是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區域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2019年2月,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計劃在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東北虎及其獵物種群的長期調查和監測,為小興安嶺東北虎種群恢復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2019年4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支持下,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在保護區架設了40部紅外自動監測相機並規劃了長期監測樣地,建立起了區域野生動物資源長期監測系統。
  •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2018年以來,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先後投入400餘萬元,用於生態監測系統的大數據建設,已採購紅外相機200餘臺,遠程監測設備12臺,組成保護區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臺,並通過在保護區內設置監測點和20條監測線路,實現了全天候遠程適時監測,大幅提升了科研監測能力。 截至目前,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
  • 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野生動物監測顯成效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野生動物監測顯成效。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郭麗 通訊員 梁濤)近日,雲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對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紅外線相機監測數據進行了第三次回收,圓滿完成了保護區內7條樣線為期1年的野生動物監測工作,總體達到了預期效果。
  •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www.nx.xinhuanet.com  2020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近日,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與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合作,採取動物樣線調查、紅外相機拍攝及野外高清視頻監控等多種監測方式,對保護區內6條野生動物監測樣線、10餘處湖泊溼地及5處野生動物人工飲水點進行了生態監測
  • 四川敘永:鬣羚現身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近日,在四川敘永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鬣羚鬣羚屬牛科近年來,四川敘永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發現了毛冠鹿、小靈貓、白鷳、藏酋猴等多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正在加強對生態系統保護,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同時布設了50餘臺紅外相機進行監測,加強與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動物資源本底調查,為更好的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提供技術支撐。
  •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2020-06-15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5天|政民聯合2020年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與巡護圓滿...
    為了進一步了解掌握斑海豹保護區生態環境,實施可行的保護策略,大連環保志願者協會及中國綠髮會斑海豹保護地·大連的志願者們,隨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斑海豹管理局)、聯合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海科院)共同開展了為期5天的渤海灣及斑海豹保護區周邊水域生態監測、巡航調研活動。
  • 2020年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8次鳥調 最新記錄黑頸鶴116隻
    2020年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8次鳥調 最新記錄黑頸鶴116隻 2020-11-07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百臺紅外相機監測拍攝到野生動物61種
    臺海網10月12日訊 據閩西新聞網報導 10月10日,福建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六批次紅外相機監測數據從野外採集回收作業全面完成。監測圖像資料顯示,保護區新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毛冠鹿。截至目前,梅花山保護區已累計監測拍攝到野生動物61種。
  • 黑龍江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注重技術平臺建設 增強科研監測水平
    黑龍江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全方位監測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分布和種群密度情況,與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 黑龍江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長期致力於野生動物資源科研監測工作,與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科研團隊長期合作,編制了具有科研依據的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全球首例白色大熊貓現身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今日(5月25日),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記者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這張白色大熊貓照片是保護區內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臺野外紅外觸發相機,於4月中旬下午攝錄下的一張大熊貓影像。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省生態研究所聯合開展保護區土壤監測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典型寒溫帶針葉林原始林,區內土壤形成受到氣候、地形、森林、植被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土壤不斷弱度灰化和草甸腐殖質化及沼澤化過程下形成了寒溫帶森林土壤。為研究寒溫帶落葉松林土壤溫室氣體排放通量動態變化,上半年,呼中自然保護區與黑龍江生態研究所聯合開展土壤監測研究,以期闡明落葉松林土壤溫室氣體對森林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為評價寒溫帶落葉松林生態系統在全球碳、氮循環中的作用提供理論依據。
  • 江西彭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鬣羚時隔12年再現身
    日前,位於江西彭澤縣的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高清視頻監控探頭,捕捉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的珍貴視頻,視頻中該鬣羚體型健碩,毛色黑亮,正在悠閒覓食,這是桃紅嶺保護區時隔12年再次監測到這一珍稀物種。  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勢巍峨,山形秀美,這裡陽光充足,雨量豐沛。
  • 環江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首次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雉類——白頸長尾雉,這是在廣西西部石灰巖地區首次監測到該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