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萬分之一的藍龍蝦又出現了

2021-02-15 波士頓龍蝦君

這兩天,俄亥俄州的Red Lobster海鮮公司在打撈龍蝦時,發現了一隻罕見的藍色龍蝦。因為知道這種龍蝦的稀有性,老闆立即聯繫了加州Monterey Bay Aquarium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工作人員,希望可以為它找一個家。

接著水族館的工作人員很快與當地Akron Zoo取得聯繫,問他們是否願意給這隻小傢伙提供一個住處。

很快這隻藍色龍蝦就被轉送到了Akron Zoo。可愛的海鮮店老闆還為它取了一個名字叫「Clawde」,這也是Red Lobster公司吉祥物的名字。

為了讓這隻藍龍蝦能夠快樂的生活下去,Akron Zoo立即為它準備了一個專屬水箱,並為它的新家取名為「Clawde's Man Cave」。

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就差不多結束了,昨天Akron Zoo又在Facebook上更新了Clawde的最新動態。經過獸醫的檢查,這隻藍色龍蝦其實是一個女孩子,動物園方面則將Clawde的名字更改為Clawdia,並且把她的「Man Cave」換成了「She-shed」,這通操作真的是太萌了。

Clawdia在旅途的過程中有一些輕微的擦傷,而接下來的幾個月對她也尤為重要,因為她現在正處於一年一度的褪殼期,這個階段對於任何顏色的龍蝦來說都非常的脆弱。

經檢測,這隻藍殼的龍蝦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而這樣的概率每兩百萬隻裡面才會出現一隻。熟悉龍蝦君的小夥伴也許還記得在兩年前我們也報導過,波士頓也曾出現過一隻橙色大龍蝦,而出現黃色變異的機率更微乎其微,只有3000萬分之一。

這些非正常體色的龍蝦在海洋生活中不利於偽裝,更容易被捕食者發現,生存異常艱難。儘管對於人類來說,龍蝦屬於蒸著吃煮著吃烤著吃怎麼都好吃的那一味,但是對於這樣罕見的物種最終還是會留在水族館供人觀賞。

今後Clawdia會在Akron Zoo安心的度過餘生。如果有小夥伴以後有機會路過那裡,記得去看一看她。

但想要看藍色龍蝦其實也不難,在波士頓New England Aquarium就可以看的到。那裡除了藍色龍蝦,還有黃色、橘色和黑橘雙拼色.當然,這都要感謝那些海鮮餐廳老闆們的不殺之恩。

2020年,真的是太「藍」了,希望接下來大家都會有Clawdia一樣的好運吧!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焦點

  • 一隻500美元,「海洋寶石」藍龍蝦為什麼那麼貴
    一隻藍龍蝦的售價高達500美元,因為這種極為罕見的甲殼類動物,被捕撈到的機會只有兩百萬分之一。藍龍蝦的看起來像是不同於其他龍蝦的物種,其實,它們只是美國或歐洲常規龍蝦的變體。藍龍蝦獨特的藍色外殼,主要是因為基因異常導致某種蛋白質變色。除了藍色,少數龍蝦的基因缺陷也會導致其他更罕見的顏色。根據緬因州立大學龍蝦研究所的數據,人類捕獲黃色龍蝦的難度更高,為三千萬分之一,捕獲透明龍蝦的難度為一億分之一。
  • 湘潭發現藍色龍蝦,出現機率兩百萬分之一!長這樣↓↓
    「這隻藍色龍蝦一放店裡就吸引了很多顧客圍觀,有客人以為是用藍色染的,拿紙巾擦了半天,發到微信朋友圈大家也是紛紛點讚!。」楊老闆笑呵呵地說,他準備將這隻龍蝦養起來,供到店的客人欣賞。為什麼會出現藍色龍蝦?對此市畜牧獸醫水產局高級工程師唐衛紅表示,這隻藍色龍蝦應該屬於小龍蝦變異品種,出現概率在兩百萬分之一,他以往從沒見過。「小龍蝦視水體環境每年褪殼3—5次,如果是基因突變造成的,龍蝦褪殼後也是藍色的。」唐衛紅說。
  • 概率只有兩百萬分之一
    這位幸運的漁民名叫基思·塞特(Keith-Setter),當時他正在Ladram灣尋找美洲螯龍蝦。
  • 世界上最貴的大龍蝦,最後一款200萬隻中出現一隻,身價達百萬!
    【世界上最貴的大龍蝦,最後一款200萬隻中出現一隻,身價達百萬!】中華錦繡龍蝦,觸角的基部有四對疣刺,後面的一對較小。體色多彩明亮。它的身價最高是60萬哦!澳龍個頭很是大,可是肉質卻一點也不粗糙,反而相稱肥美,特別鮮美,每逢高端局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 鄰居爆料:一個月2萬8,uzi年薪不到兩百萬
    而能住在上海湯臣一品的人全都是非常有錢的,因為那裡房子一平米價格就高達三十萬元。這麼說來uzi打職業每年賺的錢應該有上千萬,不然也不會住在這種地方了。uz千萬豪宅是租的?鄰居爆料:一個月2萬8,uzi年薪不到兩百萬Uzi作為LPL人氣最高的職業選手,身價和商業價值至少也是五千萬起步的,有網友表示uzi單與直播平臺籤約的合同加上就接近一億了,由此可見uzi吸金能力不會亞於的那些世界頂級的明星。打職業這麼賺錢,難怪會有這麼多年輕人夢想成為職業選手,不說達到uzi那樣的高度,就算只是在一般的戰隊中效力,年薪也不會低到哪裡去。
  • 世界上最貴的龍蝦,吃一隻的錢能買套房,200萬個中才出現一隻
    說起龍蝦大家肯定不會感到陌生,龍蝦作為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道美食,它也經常的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但是最為常見的非小龍蝦莫屬,其次就是非常高端的澳洲大龍蝦了,可是你見過藍色的龍蝦嗎?那麼下面就跟著芒果一起去看看吧!
  • 離婚分得兩百萬,我卻抑鬱了:受害者思維太可怕
    我痛苦得無法自拔,但最終不得不接受離婚這個事實,老公,不,前夫分給了我一套房和五十萬塊錢,我們領了離婚證。從經濟方面看,我並不吃虧,因為前夫出於內疚,把大部分財產都分給了我,那套房產是學區房,在縣城中心,價值一百五十萬,再加上那五十萬,我離婚分得了兩百萬的資產。有人說,我一下成了富婆,應該高興才是,可是,我憑什麼高興?
  • 讓你大開眼界的一組真實照片,鯨魚一根骨頭就比成年人高出三四倍
    下面小編給大家看看你讓你大開眼界的一組真實照片,鯨魚一根骨頭就比成年人高出三四倍。 圖4、藍龍蝦是龍蝦突出的變異品種,幾乎是好幾百萬分之一的變異機率,而變異一半的藍龍蝦更是罕見至極。
  • 百萬分之一的機率:雙胞胎孩子兩個爹,現實中真的出現了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親生父親和親生母親,因為每個人都是由來自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的生殖細胞結合併孕育而成的,所以每個人只能有一位親生父親和一位親生母親,一般情況下,雙胞胎也都是只有一位親生父親和親生母親,但是雙胞胎由於是兩個人,因此也會出現一個母親兩個父親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極為少見,有醫學專家認為以及出現的機率大概也只有百萬分之一,比中彩票的機率還低。
  • 15歲「鏡面人」內臟反著長 出現機率百萬分之一
    小康的CT照片  一少年運動時受重傷送醫院搶救  15歲「鏡面人」 內臟反著長  醫生:「鏡面人」出現機率為百萬分之一  本報訊 平日喜好運動的男孩小康(化名)在一次意外受傷中,被檢查出是「鏡面人」所有內臟都「反著長」,醫生說,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約百萬分之一。
  • 世上最貴的龍蝦,澳洲龍蝦只能墊底,圖四一隻就能換一套房!
    【世上最貴的龍蝦,澳洲龍蝦只能墊底,圖四一隻就能換一套房!】玫瑰龍蝦:因為外殼的花紋很像玫瑰而得名,薄薄的蝦殼下來的肉質都是滿滿當當的,嫩滑可口,而且它營養價值很高,地位不低呢!【世上最貴的龍蝦,澳洲龍蝦只能墊底,圖四一隻就能換一套房!】
  • 世界「最貴」的5種海鮮,一般人吃不起第3種,吃一口都是土豪
    說起海鮮,大家想到的就是貴,事實也是如此,市面上賣的海鮮價格都不便宜,主要海鮮的肉質比較鮮美,而且屬於不易保存的一類食材,吃的就是一股鮮味,必須是鮮活處理後就馬上食用的,這也是為什麼鮮活的海鮮比冷凍的海鮮更貴的原因,不過要說到最貴的海鮮,如今市面上還是比較少有的,主要是比較稀有,並且不是大家都吃得起的,比如世界「最貴」的5種海鮮,一般人吃不起第3種,吃一口都是土豪
  • 76歲大爺是個鏡面人器官全長反 出現機率十萬分之一
    ­  「鏡面人」出現機率十萬分之一­  張大爺第一次知道自己內臟器官長反了,是 13歲那年。有一次學校體檢拍胸片,醫生站在屋裡對他吼:「你站反了,轉過來!」出來後才發現,他並沒有站反,而是十萬分之一概率的鏡面人。­  「鏡面人」,就是心臟、肝臟、脾臟、膽等器官的位置與正常人相反,即心臟、脾臟在右邊,肝臟位於左邊,心、肝、脾的位置好像是正常臟器的鏡中像。
  • 肆虐兩百萬年的大雨——卡尼期洪積事件!
    但是,碳排放過多真的不會出現大問題嗎?讓我們來看一看地球史上,因為碳排放引起的肆虐兩百萬年的暴雨吧。
  • 出現概率十萬分之一,濟野雪虎五胞胎與遊客見面
    雪虎是白虎基因進一步變異的結果,出現概率為十萬分之一,更為珍貴。作為世界珍稀瀕危物種,全身白色的雪虎在很多市民心目中是美麗珍貴的象徵,但也因為它們全身為白缺乏保護色,在野外很容易受到攻擊,野生已基本滅絕,數量比白虎還要少。4月2日晚上,濟野雪虎「冰冰」晉升虎媽,成功產下五隻雪虎寶寶,並且全部成活在業界中極為罕見。
  • 億萬分之一的瞬間
    從宇宙的起源到最後一顆黑洞的消失,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生命誕生的概率不過是千億分之千億分之千億分之一……」 「也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兩個生命相遇的概率,甚至不到千億分之千億分之千億分之一的平方……」 「從概率學的角度而言,宇宙中最偉大的奇蹟不是恆星的坍縮,不是行星的形成,也不是黑洞的泯滅……」 「而是在那億萬年的時間尺度上,兩個生命相遇,對上眼神,並且墜入愛河的瞬間
  • 芬蘭發現像北極熊的棕熊,一身偏白色毛髮,出現機率五十萬分之一
    在熊科動物中,棕熊和北極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之一,一般時候是很容易區分它們,因為它們的毛髮完全不同,棕熊一身棕色的毛髮,北極熊是一身白色毛髮,如果棕熊也出現白色毛髮,會不會覺得驚訝?這頭像北極熊的小棕熊,很可能是動物中白化現象,是動物遺傳過程中基因變異出現的白化現象,在動物體內的黑色素生成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造成動物體內缺乏黑色素,最終成為白化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