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表示自己的身體可能無法匹配人類的想像力……

2020-11-22 騰訊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恐龍是中生代陸地上的霸主,種類繁多,體態各異。多年的科普宣傳,讓公眾對於恐龍的基本概念就是:大,遠遠大於現代陸生動物。人們總是想像在遠古世界,什麼都有可能,更大更重的恐龍「應該」存在。然而新的研究可能要讓這些遠古生物「縮水了」。

2018年5月25日,在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陸行動物。這個擁有1億年歷史的恐龍的重建骨架被稱為Patagotitan mayorum,這副骨架太大,無法安置在任何一個專門的展廳,只好擺放在了大廳中央。長長的脖子一直到長長的尾巴長總共約120英尺(約36.5米)長,之前科學家曾估計該動物的體重超過70噸,但是現在這個數字縮水了。

巴塔哥泰坦龍想像圖,Credit: Alamy

根據幾個不同年齡段的Patagotitan mayorum的化石估算,古生物學家Alejandro Otero及其同事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將這個龐然大物的體重減少到了57噸。雖然對於體重以公斤計算的人類來說,對於「噸」可能沒有直觀的感受,但是18%的體重減少確實的很顯著的改變。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新的研究發現蜥腳類動物的椎骨中充滿氣囊以保持輕盈,這樣推測其重量的方法就必須重新調整,推算出的總重量會比以前更小。而對該恐龍創紀錄的近36米的全長的估計可能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並沒有完整的骨架。

霸王龍想像圖

不完整的化石,不斷發展的技術以及古生物學對巨大恐龍的關注,都促使人們不斷尋找最大陸生動物。儘管許多恐龍長得很大(著名的霸王龍長40英尺,重9噸),但其實最大的一類恐龍都屬於蜥腳類,以吃植物為主。這些四足草食動物的細小頭部,長長的脖子,笨重的身體和逐漸變細的尾巴很容易辨識。像雷龍和梁龍這樣的恐龍在最近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向參觀博物館的人傳達了這些食草動物的標準形象。但是,即使這些巨大的動物也不是所有動物中最大的。

梁龍想像圖

多倫多大學古生物學家卡裡·伍德拉夫(Cary Woodruff)說:「事實上,只有少量的骨頭表明確實存在接近神話般比例的陸地巨無霸。」更不用說這些恐龍如此奇特,從它們的鼻子的頂端到尾巴逐漸變細的末端。古生物學家Kristi Curry-Rogers說:「今天的蜥腳類動物與今天的蜥足類動物完全不同,我們對這些生物的研究類似於研究外星人。」

最早的例子之一是腕龍,這是一種長頸食草動物,於1900年在科羅拉多州西部發現少量骨骼。儘管只發現了骨骼的20%,但與類似恐龍的比較研究估計,這個巨大的恐龍高60英尺(約18米),長40英尺(約12米),比雷龍和梁龍等個子更高。

腕龍想像圖

人們的熱情被點燃後,總是期待發現更大的恐龍。從1970年代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的「大恐龍復興」時期,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幾隻更大的恐龍。新的骨骼化石都有一個聽起來很厲害的名字,如「超龍」、「地震龍」等等。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巨型動物(如超龍)並不像最初想像的那麼特殊。化石獵人埃德·D·科普(E. D. Cope)在19世紀描述的部分骨骼似乎暗示了一種蜥腳類動物,被稱為兩棲類,其長度幾乎是其他任何動物的兩倍。問題是骨頭神秘地丟失了,在一個多世紀的化石探險中,沒有其他的例子出現過。同樣,有傳言稱來自印度的名為Bruhathkayosaurus的恐龍是最大的,但這些化石已分解,無法再進行研究。

白堊紀想像圖

以目前古生物學家所收集到的骨骼化石而言,想要找出一個最大的恐龍確實很難。部分原因是由於許多最大的恐龍骨骼不完整。古生物學家Curry-Rogers認為,一副完整的成年蜥腳類動物的骨骼要跨越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的滄桑巨變保存下來,還正好被人類發現,這件事的難度可以想像。比如掩埋屍體需要大量沉積物,而屍體通常在埋葬前被食腐動物破壞。另一個巨大的問題是準確地測量或估計的問題。因為某些較長的恐龍可能比較重,較短的恐龍更輕,但是恐龍的「密度」未必都一樣,這意味著沒有統一的度量標準來確定誰最大。

雖然變數很多,困難重重,人們尋找最大陸行動物的腳步不會停止,正如伍德拉夫所說,「每個人都喜歡贏家。」

參考文獻

1.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y-the-worlds-biggest-dinosaurs-keep-getting-cut-down-to-size/

2.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8-05/26/c_137207274_3.htm

相關焦點

  • 皮克斯《恐龍當家》上線 恐龍遇人類顛覆想像力
    繼《頭腦特工隊》之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打造又一「顛覆想像力」之作《恐龍當家》。3月15日,這部皮克斯「史上運用最多先進技術」的動畫長片將正式登陸樂視影視會員頻道。    恐龍遇人類顛覆想像力 勵志正能量最宜全家看    皮克斯一直在「創新型」動畫上獨樹一幟,《玩具總動員》、《怪物公司》等作品,已成為動畫長片經典,《頭腦特工隊》的出現更「刷新」觀眾的想像力。《恐龍當家》延續《頭腦特工隊》顛覆想像力的特徵,從「如果一億年前,那顆改變恐龍命運的小行星沒有撞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 恐龍無法進化出智慧生命的3個原因,那麼人類是怎麼出現的?
    恐龍曾在地球上繁衍了1.8億年,直到一顆直徑10公裡的隕石撞擊地球才結束了恐龍的統治地位,科學家對於這些深埋在地下的恐龍化石充滿了好奇,從它們各種不同的形態能看出恐龍在身體構造上進化得非常完善,一些恐龍體型雖然巨大卻有比人類脊椎更強大的承受能力,這讓考古學家認為如果沒有那場隕石撞擊,恐龍根本不會被自然淘汰反而會進化得更完美
  • 重返白堊紀,人類與恐龍能否共生?
    顛覆人們對於恐龍的固有認知清末時期的嘲風為貓瓦尋親,無意間開啟了千年疊像,穿越史前,看到了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生活在史前的人們騎龍、吃龍、馴養龍……這怎麼可能?他們驚奇地發現,三千年前就已有人來到此地,如此發展三千年,人類建立了一個騎在龍背上的文明,這裡的一切帶著鮮明的龍的印記。
  • 人類會永遠是地球的霸主,統治者嗎?可能有三種動物表示不服
    巨蟲時代過去之後,地球上又出現了一類更強大的霸主級生物,它們就是恐龍。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就比較長了,達到了1.6億年,在6500萬前因為一顆小行星的撞擊而滅絕了。恐龍時代結束之後,又經過了數千萬年漫長的的發展,人類終於誕生了,人類誕生之後,選擇的進化演化方向發生了很大改變,那就是放棄了身體力量的進化演化,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大腦的進化演化。
  • 如果人類不帶任何科技和武器回到恐龍時代,能否戰勝恐龍?
    引言:人類和恐龍是兩個不同時代主宰地球的物種,但有人認為,人類現在之所以這麼強大,是因為有武器和科技的加持,如果人類脫離這些現代產物的話,回到恐龍時代不但無法戰勝恐龍,無法生存下來,真是這樣的嗎?在美國諸多大片中,有一系列是和恐龍有關的,那就是《侏羅紀公園》。許多看過這系列電影的朋友都表示電影的特效製作精良,並且被裡面的恐龍給震撼到了。在電影中的人類之所以能夠屢次逃脫恐龍的魔掌,固然離不開現代科技的加持。因此有網友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如果現代人類不帶一丁點科技回到恐龍時代的話,人類能夠在恐龍時代生存嗎?還能夠打敗恐龍嗎?
  • 美國教授用雞製造恐龍,後續宣稱:造出來的恐龍可能不像龍
    如今人類根據恐龍遺留的屍骸,計算還原出了恐龍的模型,並且邀請它們到我們的影視作品裡頭爬來爬去,暢敘幽情。而對恐龍的好奇和消費,其實從更早的紙媒時代就已經開始。但「聰明「的美國人想出了更大的腦洞想像力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生物學界,鳥類被人們認為最接近於恐龍的動物,在很多科幻電影裡,都是利用雞作為恐龍的藍本,來進行電腦模型製作的。
  • 恐龍的奧秘:至今為止,人類依然沒有弄清楚的9個恐龍之謎
    在今天的文中,小編就要帶來,恐龍的奧秘:至今為止,人類依然沒有弄清楚的9個恐龍之謎。科學家認為,如果是這樣的話,恐龍應該是行動遲緩的生物。對於這個觀點,科學家們辯論了多年。在2015年,研究人員研究了化石恐龍的年輪,他們將它們與哺乳動物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它們的生長速度一樣快,那就表明它們是溫血動物。恐龍本可以控制自己的體溫,並且新陳代謝使它們的速度也很快。
  • 為何恐龍在地球生存了一億六千萬年卻無法像人類那樣製造工具呢?
    它的大腦結構簡單,功能初級,相當於人類的腦幹,記錄了許多不需要主觀意識的行為,尚未分化出大腦皮層,使恐龍無法認識自然,更無法改造自然。電影裡的恐龍看到活物就想追想咬,很可能是因為這些科學知識人類是群居動物,合作是天生最好的工具,經過多年的進化,靠的是體內基因的充分發揮,靠的是思維的智慧,恐龍天生就是強壯的身體
  • 未來還會出現恐龍級別的生物嗎?機會渺茫,人類成為了生物的天敵
    關於恐龍題材的電影並不少見,極具想像力的導演們,利用這些來自遙遠時期的巨型生物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且隨著科學家們不斷地發現恐龍化石,導演們也及時地進行題材的更新。當我們閉上眼睛進行想像,這些確確實實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恐龍,走在街道上,它們可以高達18米左右,重量可以達到45噸,走起路來周圍的建築物都有可能會有震感,這是多麼讓人害怕的事情。
  • 「恐龍獵人」邢立達
    「遺蹟學命名有一套自己的系統,要完全符合國際學術界認可的特徵才可以去命名一個新的物種,這其實不易。這個發現蠻不錯。我們非常尊敬劉老師,他在科普、科幻上的貢獻促進了科學的一些發展,或者說吸引更多人喜歡上科學。所以為了表示我們的敬意,就將這個這名字贈給他。」邢立達說,「他知道後非常高興,起初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 人類大腦被100%開發,會產生什麼後果?科學家:身體無法承受
    理論上來說人類大腦潛力真的是無限的,不然就不會出現「你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這樣的名言,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一種經歷,當你自己不想努力的時候,就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掌握不了,但是當你充滿動力去奮鬥的時候,你的大腦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從一個「廢物」變成了天才,當然如果你努力的時間足夠長,比如給你500年、1000年努力,你可以把大腦的很多潛力都開發出來,曾經你根本想不到的開飛機技能
  • 人類真的是「地球的主人」嗎?有三種動物表示不服,這是為什麼?
    如果從地球的歷史來說,自生命誕生之後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每一次的生物大滅絕之前的時代,都有一個地球霸主的角色,比如3億年前的霸主昆蟲,6500萬年的霸主恐龍等。人類充其量只是地球的第六代霸主,絕非「地球的主人」。即使到了人類稱霸的現代,人類也算不上是「地球的主人」,因為地球主人的這個稱號是我們人類自封的,並沒有得到地球所有生物的認可,這其中至少有三種動物表示不服,這是為什麼?
  • 原來恐龍真的長毛! 終於,全人類第一次見到了恐龍的真身...
    中國的一位科學家,在一塊琥珀裡,找到了恐龍的真身!! 沒錯,就是這塊兒距今9900萬年,包裹著一段恐龍尾巴的珍貴琥珀。這是人類第一次見到了一段完整的恐龍真身... 而不是一個恐龍骨骼化石。 這個琥珀包含著八節完整的尾椎骨,上面覆蓋滿了羽毛....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誰是恐龍「終結者」?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發生在白堊紀末期的物種大滅絕,它導致了非鳥類恐龍在地球上長期統治的結束。然而,是什麼觸發了白堊紀—古近紀物種大滅絕(究竟是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或是德幹地盾火山持續數千年的大規模爆發,或兩者兼有)仍然存在爭議。更好地了解德幹地盾火山爆發時間,尤其是與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進行比較,有助於解決這一爭議。
  • 研究發現恐龍睡眠階段可能與人類相似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程君秋】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和爬蟲類,甚至更早以前的恐龍,可能有更多共通之處。據美國《赫芬頓郵報》4月28日報導,最新研究發現,《科學》(Science)期刊28日刊載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科技監看蜥蜴的腦部活動,發現爬蟲類睡覺時,會經歷快速動眼期(REM)和慢波睡眠,一如哺乳類和鳥類。
  • 人類竟與恐龍共同生活過……
    身長達到20餘米的超級巨鱷,飛翔時雙翼帶著旋風的戈氏鳥,殘忍狡詐的霸王龍....最後,恐龍家族憑藉著身體上的優勢,成了地球上的主宰。在這殺機四伏的歲月,可有人類的一席之地? 科學家們小心翼翼地把化石切開,發現腳印下的截面有壓縮的痕跡,這是仿製品無法做到的, 可以排除後人惡作劇的可能。就在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又有了驚奇的發現,在附近的 同一巖層竟然發現了人形的手指化石和一柄人造鐵錘,有一截手柄還緊緊留在鐵錘的頭上.....這一切的一切,似乎暗示著一個驚天的秘密,人類曾經和恐龍共存過!
  • 人類的祖先是來自「外星球」嗎?科學表示,人類這幾點特徵不正常
    自古以來,人類的存在一直是一件未解之謎,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有理有據地解釋了人類的由來,但是地球真的是人類最開始的家園嗎?人類的祖先是來自「外星球」嗎?科學表示,人類身上的這幾個特徵不正常!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一截長毛的尾巴
    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Mid-Cretaceous Amber)顯示,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件恐龍標本是一條長約3.85釐米、長滿毛的尾巴。自幼愛好恐龍,高中時創建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最終又回到學校,攻取古生物學博士,像礦工循著礦脈找礦一樣,邢立達沿著地層找化石。古生物學研究需要耐心,需要熱情,需要運氣。邢立達說,古生物學領域99.9%的人都在默默無聞地做著很基礎的研究工作,終其一生可能也碰不到一塊的有重大新聞價值的化石,好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工作。但這些基礎工作要有人去完成。「化石能給出生物演化的信息。
  • 猿猴進化成人類,恐龍為何沒能進化成龍人?科學家給出三點理由
    但假如某個人的基因發生了變化,長了八個頭,七張嘴,他就是再怎麼說自己是人類,你也不可能相信的,當然了這個例子或許不嚴謹,但大體上就是我要表達的意思。而恐龍如果想要變成智慧生物,那麼它的基因就要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