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小龍蝦是生物圈裡的強者
實話實說,你是不是一個小龍蝦愛好者?
盛夏的夜晚,呼朋喚友,一起去擼串和扒小龍蝦,成了中國人夜間美食的一道風景線,甚至連比薩餅、漢堡包之類的洋快餐都有了小龍蝦菜單,再牛的網紅恐怕也不如小龍蝦火爆啊。
小龍蝦是淡水蝦類,也叫「克氏原螯蝦」、「紅沼澤螯蝦」,味道鮮美。不過,它的生存能力真的十分霸道,無論水草、昆蟲還是動物屍體,它都來者不拒,而且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如果讓它參加「飢餓遊戲」,大概率成為倖存者。
可是,你是不是腦補過,如果陸地上有小龍蝦,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陸地上的小龍蝦——巨型竹節蟲
這種長得和小龍蝦有些「撞臉」的大個頭,就是一度瀕臨滅絕的陸地巨型昆蟲,叫做「豪勳爵竹節蟲」!聽上去就高大上,沒想到蟲蟲竟然還能有這麼響亮的頭銜。這種竹節蟲最長可以長到20釐米,不僅體長相似,而且沒有翅膀、身體胖乎乎,看起來風格很像是小龍蝦。
豪勳爵竹節蟲的幼蟲身體是綠色的,等變成成蟲之後,身體的顏色就會變成漆黑。幼蟲的時候,它是白天活動的,但是成蟲的時候變成夜晚活動,漆黑的體色就是為了在晚上行動方便,這是適應環境變化的結果。順便說一句,竹節蟲死去以後,就會變成紅褐色,顏色也接近小龍蝦了。
豪勳爵竹節蟲曾被認為已經滅絕,之後又戲劇性地再次被發現。這個竹爵爺是怎樣逃脫了滅絕的危機,活到現在的呢?說起來真是戲劇性,就像是災難大片一樣驚險。

天敵登陸!陸地小龍蝦遭遇生存危機
從澳大利亞大陸向東600公裡,有一座豪勳爵島(Lord Howe),這裡就是豪勳爵竹節蟲的老家。它們在全世界只有這一個地方能夠生存,當時數量並不少,當地人們就用它們來做釣魚的魚餌。
可是到了1918年,恐怖的敵人出現了!
在這座島嶼附近觸礁的船上帶來的黑老鼠,入侵了世外桃源的豪勳爵島,竹節蟲們成了黑老鼠的美餐,眼看著就要被集體吃光了。話說這黑老鼠可是不得了的狠角色,它們成群結隊,巧妙地隱藏在船隻裡面,然後隨著船舶到達世界各地,廣為分布。被黑老鼠入侵的島嶼可就遭了殃,不僅是豪勳爵島,其他島嶼上的小鳥、昆蟲,被黑老鼠襲擊導致滅絕的,也不在少數。

奇蹟大逃亡,上演虎口脫險
豪勳爵竹節蟲最後被發現,是在1920年。此後,人們一直認為豪勳爵竹節蟲已經滅絕了,可是沒想到1960年左右,人們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再次發現了它們的存在,這個地方就是距離豪勳爵島20公裡遠的另一座小島,叫做「博爾斯皮拉米德」島。
這座小島是在海面上聳立一座三角形的巖石山,形狀就金字塔一樣,只有狂熱的攀巖愛好者才會光顧這座小島。意外的是,他們在那裡竟然發現了豪勳爵竹節蟲的屍體!這以後,人們多次進行調查,終於在2001年發現了活著的豪勳爵竹節蟲。
可是問題來了,這些既不會飛也不會遊泳的竹節蟲,是怎麼樣跨越了20公裡的海面,到達了新的島嶼呢?詳細的情況我們只能猜測了,也許這些竹節蟲的祖先,是隨著倒掉的樹木的碎片一起在海上漂流,偶然的機會,到達了這座金字塔小島。由於它們原來這個生活的豪勳爵島被黑老鼠所佔領,它們乘坐的漂流木片,就成了倖存者的諾亞方舟了。
日本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昆蟲研究者們進行了基因分析,發現豪勳爵竹節蟲和在博爾斯皮拉米德島生活的倖存者相比,它們的DNA的區別只有不到1%,可以判定是來自同一祖先。從存在基因差異來看,人們推斷,在博爾斯皮拉米德島上倖存下來的這些竹節蟲,很可能是在黑老鼠到來之前很久,就離開了原來居住的島嶼,漂流到了博爾斯皮拉米德島,現在生存的竹節蟲就是渡海那批勇敢者的子孫。
想親眼看到活著的竹節蟲嗎?
想像著陸地小龍蝦們這樣戲劇性地逃脫滅頂之災,很多人不禁想看看它們活著的樣子。可是,澳大利亞的這座博爾斯皮拉米德島,很難獲得登島的許可,所以去實地觀察豪勳爵竹節蟲恐怕難度很大啊。
不過,現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動物園開始人工繁殖這種豪勳爵竹節蟲,所以我們可能有機會一睹它們的真容。
比如說我們上學的時候學到已經滅絕的袋狼,有人認為可能仍然生存著。袋狼是一種後背有像老虎一樣的條紋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在人類帶著狗移民到澳大利亞以前,在澳大利亞以及紐幾內亞生活著的袋狼,可能在幾萬年前就滅絕了。但是,在狗進入時間比較晚的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直到距今100年前,仍然有袋狼生存。如果這樣想,那麼在紐幾內亞周邊,還沒有野生狗存在的島嶼上,也許還有袋狼生存也為未可知哦。
除了巨型竹節蟲,也許還有其他我們認為早已滅絕的動物,還悄悄地生活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