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 學術大咖社會名流與會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 學術大咖社會名流與會 (1/3)

"← →"翻頁

當地時間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觥籌交錯。

發布時間:2018-12-11 07:20:41 【編輯:楊彥宇】

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 學術大咖社會名流與會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頒獎晚宴被取消 諾獎得主10月照常公布
    諾貝爾獎頒獎晚宴被取消 諾獎得主10月照常公布  Winnie Lee • 2020-07-22 10:06:15 來源:前瞻網
  • 諾貝爾獎「開獎周」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次取消頒獎晚宴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 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
  • 諾貝爾獎取消頒獎晚宴:典禮將以新形式舉行
    7月22日,據媒體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諾貝爾獎晚宴將取消,頒獎典禮也將以「新形式」舉行。報導稱,諾貝爾獎基金會7月21日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12月的諾貝爾獎宴會將取消,頒獎典禮將以「新形式」舉行,這也是自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後諾貝爾晚宴首次被取消。諾貝爾基金會理事長拉爾斯·海肯斯登(Lars Heikensten)在聲明中稱:「基於當前疫情,諾貝爾獎周將與以往不同。
  • 諾貝爾獎「開獎周」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次取消頒獎晚宴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 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科學家也許在年輕時就取得重大發現。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將取消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7月21日電 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21日表示,今年10月將照常宣布諾貝爾獎各獎項名單,但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辦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 海肯斯滕當天在接受瑞典《每日新聞報》採訪時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原定於12月10日舉行的頒獎典禮和晚宴等慶祝活動將受到嚴重影響,其中計劃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辦的晚宴將取消,音樂會等活動可能將在無現場觀眾的情況下舉辦。 海肯斯滕解釋晚宴取消的原因時說,目前全球疫情現狀不容樂觀,不適合大規模、近距離人群聚集,且難以確定各位獲獎者能否像往年一樣親自抵達瑞典領獎。
  • 2019諾貝爾頒獎典禮晚宴 奢華餐具神秘菜單引民眾好奇
    於是每年的這一天,諾貝爾獎組委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各國政要名流都紛紛現身參加。 諾貝爾晚宴極具儀式感,開始時,普通來賓會在大廳中先入座,瑞典王室成員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將從二樓金色大廳的另一端出來
  • 揭秘2019諾貝爾獎頒獎晚宴,日本科學家出席,僅餐具就價值連城
    12月10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照例諾貝爾獎組委會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並舉辦了盛大晚宴招待獲獎者和親屬,已經世界各地的來賓。當地時間周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2019諾貝爾頒獎典禮晚宴上,包括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在內的獲獎者出席了諾貝爾獎晚宴。
  • 2019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97歲最年長得主輪椅上領獎
    當地時間12月10日,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包括瑞典王室主要成員、政界領導人及各界人士在內的1,300餘人出席。在評選委員會代表分別介紹獲獎者成就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 of Sweden,前排左)向每位獲獎者頒發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獎金。
  • 學術要聞: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
    掌橋科研最新科研成果學術論文下載網站:zhangqiaokeyan.com/免費下載渠道:可掃描文章最下方二維碼,免費下載所需參考文獻。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電(記者付一鳴)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 【組圖】諾貝爾獎細節:從證書、獎牌、頒獎地到「晚宴吃什麼」
    進入10月,2016年諾貝爾獎的各大獎項陸續公布獲獎名單,這一年的「諾貝爾季」只待12月10日最後的頒獎禮就將圓滿收官了。
  • 諾貝爾獎頒獎晚宴被取消,10 月照常公布得主
    IT之家7月22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 7 月 21 日,據瑞典電視臺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將不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辦諾貝爾獎頒獎晚宴。該說法來自諾貝爾基金會即將離任的執行長Lars Heikensten。
  • 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葉嘉瑩講十家詞」人文大咖對談會舉行
    2020年5月23日下午15時,由民生私人銀行、民生書法公益基金會聯袂推出的首期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之「葉嘉瑩講十家詞」人文大咖對談會,通過雲端直播形式舉行。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首席專家洪崎先生;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唐雙寧(霜凝)先生;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專家張靜女士;中國民生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鞠偉宇先生;中國民生銀行私人銀行副總經理、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肖麗女士;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學術主任衣雪峰先生參加了首期人文大咖對談會,近兩個小時的直播裡,圍繞「葉嘉瑩講溫庭筠詞」的主題,嘉賓詩內詩外話人生
  • 吉野彰出席諾貝爾獎晚宴 笑容滿面地與妻子久美子等人合影留念
    吉野彰出席諾貝爾獎晚宴 笑容滿面地與妻子久美子等人合影留念時間:2019-12-12 16: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吉野彰出席諾貝爾獎晚宴 笑容滿面地與妻子久美子等人合影留念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0日晚間,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
  • 2020年的諾貝爾獎頒獎禮,和以往時候都不太一樣……
    自1901年起,除因戰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諾貝爾獎組委會都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肆虐,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改為線上舉行,頒獎晚宴也不得不取消,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觥籌交錯。
  • 諾貝爾獎晚宴吃什麼?這頓飯的菜單,比諾貝爾提名名單還保密
    諾貝爾獎,是學術界權威性最高的國際性大獎。而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後的晚宴,也成為等級最高的聚餐。在這場盛大宴會上,用什麼樣的美食,來滿足頂尖學者的胃呢?1910年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
  • 半個多世紀以來,諾貝爾獎頒獎禮首次發生變化……
    自1901年起,除因戰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諾貝爾獎組委會都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nbsp&nbsp&nbsp&nbsp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肆虐,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改為線上舉行,頒獎晚宴也不得不取消,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
  • 2018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今起陸續揭曉 文學獎缺席
    中新網10月1日電 (張艾京)10月1日開始,2018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將陸續揭曉。從1901年到2018年,諾貝爾獎已經走過117個年頭,成為國際上「每年必看」的大事件。不過,今年的諾貝爾獎有一個重大變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取消頒發,只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這5個獎項。  是什麼變故使得今年的諾貝爾獎「6減1」?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研究院將通過重點發展攻克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的智能、微創醫療機器人前沿技術,來實現精準診斷與微創治療;通過深度開展校地、校企合作,產學研醫工結合,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成為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支撐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為中國、上海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 諾貝爾獎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破傳統百年前險夭折……
    中新網10月5日電(劉丹憶)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 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科學家也許在年輕時就取得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