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五號執行太空任務最後階段,成功捕獲月球巖石碎片並將其帶回到地球進行研究,其太空飛行器在今天(12月17日)凌晨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冰雪中,安全著落顯示出太空競爭正式進入新紀元。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歷經23天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教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難關,嫦娥五號成功攜帶著月球巖石樣品返回地球。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副中心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驟中「回」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成功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嫦娥五號順利降落完成任務後,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3個取得月球表面巖石的國家。
嫦娥五號是在香港時間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由長徵五號火箭自海南文昌發射升空,12月1日深夜11時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降落。華爾街日報指出,嫦娥五號是中國在月球表面執行的第三次搜索,其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表面花費近19個小時,並使用機器人設備鑽約2英尺深,以回收約4.4磅的巖石和物質。報導引述中國央視的報告指出,中國將對這些樣本進行研究,以發現有關月球數十億年歷史的線索。中國國家航天局在整個飛行任務中的最新進展表明,嫦娥五號取得成功並為從地外取得中國首批樣本而感到自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發表聲明稱,此次嫦娥五號的訪問取得圓滿成功,並為中國的航空航天計劃邁出步伐。
美國目前仍然是唯一將人類送往月球的國家,上次執行該任務要回溯至1972年。蘇聯於1976年成功地完成將6盎司的月球物質帶回地球的任務,而中國是第三次進行嘗試。中國於2009年首次達成登月任務,到2013年則在月球表面留下記號。對月球的探索、地球山頂、海底和極地極端的探測,標誌著中國為增強科學能力和增強民族自豪感所付出的努力。
為突顯中國持續的太空計劃,中國本周將一枚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放置在海南島南部的發射場,並於本月晚些時候進行了旨在開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設備的試飛。中國希望在10年內為人類建立月球基地,並進一步探索太空。中國科學家對月球提供的氦3(潛在能源)及其作為水的生命來源和火箭燃料的潛力表達了高度興趣。
中國也在12月6日發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14號衛星送往外太空,但有部分火箭殘骸掉落在雲南境內。中國發布公告要求當地民眾配合避難,並且嚴禁拍攝照片或是在網絡進行討論,違規者將依照法律進行處罰。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是在上午11時58分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並且搭載高分14號衛星將其送入預定的太空軌道。該衛星將負責地對地觀測,藉由光學立體測繪技術取得高解析度的立體影像任務,用以強化地理資訊系統。但高分14號衛星升空之際,火箭殘骸卻掉落到地面。
法新社(AFP)提到,中國已經發起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太空飛行任務,包括前往火星的探測以及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研製。該計劃包括在美國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後的50年裡,再次使人類重返月球。中國也希望在2022年之前建立自己的空間站,並且努力在2029年之前向木星發送一次探索任務。
來源: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