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紀以來,航天工業越來越被各個國家重視,但是有能力發展其航天工業的國家卻屈指可數。
中國自發射嫦娥系列以來,已經完成了多個目標,如今,中國天文學家在月球上探測到以前從未被探測過的區域以及物質。
這無疑給了科學家們一個神秘的猜測,但是,嫦娥五號只有一天的時間來收集月球近側的物質。
本月底之間,中國一艘宇宙飛船將前往月球,40多年來首次收集月球巖石,此次任務名為「嫦娥五號」,是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領導的一系列日益複雜的月球表面之旅中最新的一次。
去年,「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今年,中國的嫦娥五號將於11月24日發射。
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卡洛琳·范德波格特說:「中國這次的舉動將月球樣本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並且從月球上帶回樣本來看,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能力。」
該飛船預計將於11月24日從海南島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原計劃於2017年發射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因發動機故障而被推遲。
嫦娥5號的任務是收集月球近側未探測區域的灰塵和碎片,並將它們帶回地球。
如果這次任務成功,它將回收自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登月任務以來的第一份月球材料。
月球科學家將迫切希望研究這些新樣本,因為他們可能會從中了解月球的演變。
這些材料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地確定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日期。
嫦娥五號包括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飛船進入月球軌道後,landerand -ascender這對組合將分離並下降到靠近月球山的地方,這是一個1300米高的火山複合體,位於procellararoceanus北部地區——從地球上可以看到的廣闊的黑色熔巖平原。
一旦飛船著陸,它將向地下鑽2米深,並伸出機械手臂鏟起約2公斤的表面物質,這些材料將被儲存在提升器中等待提升。
為了避免夜間極端溫度可能損壞電子設備,月球下降和上升將在一個月的一天內進行,這相當於大約14個地球日。
這項任務在技術上非常具有挑戰性,許多事情都可能出錯,著陸器可能會墜落或傾覆,樣本可能會在途中從容器中逃逸,上升器一旦返回月球軌道,樣本將被轉移到返回器。
位於荷蘭諾德維克的歐洲航天局和機器人探索研究協調員詹姆斯說,這次空中會合將會很複雜,而且是「未來人類探索的一次很好的預演」。
除此之外,中國還將計劃在2030年左右將人送上月球。
在帶回月球物質後,嫦娥五號飛船隨後將返回地球,著陸器可能在12月初的某個時候降落到中國北部內蒙古的某個地方。
嫦娥五號任務的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表示,月球樣本的大部分將儲存在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一些材料將被儲存在一個單獨的地點,遠離自然災害的損壞,還有一些將留作公開展示。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樣本是否會離開中國。不過,中國國家航天局支持國際合作,並允許中國以外的研究人員與中國科學家合作獲取樣本。
嫦娥五號的樣本可能填補科學家了解月球火山活動的一個重要空白。
美國和蘇聯之前的探月任務所獲得的巖石表明,月球上的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逐漸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察發現了一些可能包含最近形成於10億或20億年前的火山熔巖的區域。
科學家表明,如果嫦娥五號的樣本證實月球在這段時間內仍然活躍,人類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而這,也將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大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