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發布空域管制,中國太空飛行器將前往月球採樣,為40年來全球首次

2020-11-23 虹國際

近日海南省文昌市在政府主頁上發布了一份特別的通告,稱要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加強空域管制。與此同時,中國將在未來幾天完成一項壯舉,戰略意義十分重大。美媒報導稱,如若成功,將創下40年來全球首次。

第一,中國"月球取樣"將創40年全球首次

據環球網11月23日報導,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攜手"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發射衝擊月球,完成一次"月球取樣"的任務。美國媒體稱,如果此次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上世紀70年代至今,頭一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同樣中國將是歷史上,除美國和蘇聯外,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

第2, 各部門攜手等待最佳發射時機

11月21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各部門蓄勢待發,全國各大發射中心密集溝通信息,共同等待著那個最佳發射時機。

"嫦娥五號"是中國第六輪探月工作的一部分。專家介紹,在"嫦娥五號"進入月球軌道後,它將立馬一分為二。隨後,著陸器將降落到月球表面,軌道器則等待返回。"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會帶回月球土壤、碎石等樣本,計劃於12月中旬在內蒙古著陸。

這次任務旨在讓科學家獲知地質變化史,以及太陽活動等極其重要的信息。

第3, 本輪探月任務為至今為止難度係數最大

本輪探月行動,是中國至今為止難度指數最大的探月行動。

1969年起,美國太空人搭乘"阿波羅"號,先後進行了7次登月行動。這期間採得的月球樣本總重接近400千克。

1970年,蘇聯則派遣機器人探測器——"月球16號"實施採樣任務。它主要通過自動鑽孔機挖掘月球土壤、碎石等樣本。

美媒表示,中國這次月球探測,全世界行星愛好者皆十分期待。"嫦娥五號"或將為全球科學家帶回"月球火山活動歷史"等難題的答案。

美國宇航局副首席科學家對此表示,這是一項十分大膽的任務,只有中國通過這道關卡,全球的月球探測計劃才能大刀闊斧地往前走。

自從在環形山中發現冰凍水的痕跡後,人們對重返月球恢復了興趣。美國宇航局已經決定,在未來幾年,太空人將搭乘"阿特米斯"號進行新一輪的登月活動。2019年,印度和以色列的一家非營利組織試圖將太空飛行器送上月球,但接連兩次均失敗,太空飛行器墜毀。


文/咕咚

相關焦點

  • 40年來全球首次!中國即將達成一項壯舉,海南緊急發布空域管制
    40年來全球首次中國將達成一項壯舉據澎湃新聞網報導,近日,海南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加強空域管制。而這是為了接下來"嫦娥五號"發射做準備,此次"嫦五"發射意義重大,其主要任務是帶回月球樣本。如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自上世紀蘇聯從月球帶回樣本後,40年來第一個也是歷史上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
  • 為40年來首次,海南緊急發布禁飛通知,中國壯舉引爆世界「眼球」
    【撰文丨阿權/編輯丨小懶】自從美國與蘇聯在上個世紀成功登陸月球之後,"探月工程"變成了各國航天領域的主要研究任務。近些年,我國的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實力可以與美國等等超級航天大國相提並論。近日,海南相關部門緊急發布禁飛通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南海緊急領空管制後,中國創40年來全球壯舉,徹底打破美國神話
    在不久前,中國宣布即將進行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並在南海進行了緊急領空管制,據媒體報導,嫦娥五號的此次的任務將徹底打破美國神話,該探測器將在月球上進行為期幾周的探索,並最終攜帶月球表面的土壤,碎石等樣本返回地球,美媒評論稱中國將創下40年來全球壯舉,因為自70年代以來還沒有國家帶回過月球樣本,那麼一旦嫦娥五號月球採樣順利進行,未來移居太空會成真嗎?
  • 中國迎來歷史性的一刻,這是40年來全球第一次壯舉
    對月球的探索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探索能否取得關鍵性進步對人類了解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很有幫助的。根據海南省文昌市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未來兩天會加強空域管制,中國在未來幾天會有大動作,如果能順利完成,那麼中國就會創新歷史,這是40年來全球首次壯舉。
  • 「嫦娥5號」登陸月球,數十年來首次採集月球新鮮樣本
    嫦娥5號是自1976年以來的第一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中國再次登陸月球——這一次,中國計劃帶回一些紀念品。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於11月23日發射升空,旨在成為自1976年以來首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的任務。該任務於11月28日到達月球軌道。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該任務的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於北京時間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在月球軌道分離。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官員稱:「飛船運行良好,與地面控制系統的通信正常。」
  • 外媒聚焦中國探月新任務: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要從月球採樣返回
    路透社在22日的報導中稱,如若此次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取回月球巖石的國家;也是繼美國和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實現上述目標的國家。  美國著名雜誌《外交學人》日前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以及其他一系列太空任務賦予了中國特殊的戰略意義,未來一段時間,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中國以「一帶一路」為主導的太空計劃中來。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時 30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由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運載升空並成功發射,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位日後的 「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很清楚:分析能力再強,用的也是人家提供的石頭。什麼時候中國人能自己登上月球,採集月巖標本?從首次接觸月巖 42 年後,也是啟動中國探月工程(2003 年)17 年後,中國航天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靠自己從月球取回月巖樣本。本次嫦娥五號將帶回 2 千克月球樣本以供研究。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30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由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運載升空並成功發射,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42 年前,1978 年 5 月 20 日,為打開中美建交的大門,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到訪中國,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1 克重的月球巖石標本。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
    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探月將創多項世界首次 關鍵技術具世界先進水平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魏宇晨)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本次任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中國空域改革:已有33%低空空域告別全域管制
    (記者魏鑫 實習生黎承師) 記者昨日從2015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高峰論壇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已有約33%的低空空域告別全域管制,改為按管制、監視、報告三類不同屬性管理。我國將逐步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安全順暢的運行模式,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資源。2015年是低空空域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熱潮持續升溫,國家低空空域改革試點不斷深化,利好政策接連出臺。國外廠商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相繼在中國進行通用飛機整機生產或轉包生產,「中國造」通用飛機正在廣泛布局,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已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最好時期。
  • 來了!嫦娥五號要來了!將實現月球採樣返回,創多項「第一」
    發射日期將選在2020年11月下旬左右,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全重達到8.2噸,不僅是我國最大噸位的深空探測器,還是全球最大噸位的深空探測器。整個探測器結構複雜全面,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將創多項「第一」,即4個首次。而此次的4個首次任務也將由這四部分來完成,其中著陸器和上升器為一個組合體,擔負「月表採樣」和「月面起飛」的2個首次任務,軌道器和返回器為一個組合體,擔負「月軌對接」和「返回地球」的2個首次任務。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周二(11月24日)早上4時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是嘗試將月球巖石樣品帶回地球。如果成功,飛船將於12月中旬返回地球。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講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十多年前,任務從幾顆衛星開始。
  • 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要從月球採樣返回!中國壯舉引爆國際輿論
    最近幾年,我國在科研以及科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20年11月24日,這一天註定要被人們所銘記,全世界都在看著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對於我國來說無疑是一大壯舉。因為這將開啟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我國航天事業中最新的一步,對於我國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將會帶來深遠影響。
  • 科技|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未來,美國還將研製基於液氫液氧推進劑的大型單級可重複使用登月艙,實現對月球表面的低成本造訪,並以此為基礎建設月球基地。 中國探月16年,「繞」「落」順利完成,「回」正當時 自2004年起,中國開始實施月球探測工程。這也是我國空間探測的起點。
  • 空域管制過嚴已成為中國飛行員培訓的潛障礙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以下簡稱「民航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10年,中國民航飛機將達到1250架,民航業至少需要補充7000多名飛行員。  「這僅僅是一個保守數字,飛機員的缺口應該在1萬人左右。」民航總局有關人士說。  一方面,中國民航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年均增長保持在約14%,急需飛行員;而另一方面,國內現有的培訓輸送體系又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 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要從月球採樣返回
    「胖五」送「嫦五」出徵,按照計劃此次發射任務將在11月底進行,目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轉運至發射區,此次計劃是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一消息同樣引起了外媒注意。
  • 帶你親眼見證中國首次可返回的登月發射,「嫦娥五號」來了!
    當年它是到月球拍了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這一次亟待出發的嫦娥五號的任務則是要帶月球上的一抔土回來,即將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的「繞、落、回」的最後一小步「回」,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可以說中國航天史即將被刷新。
  •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發布
    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發布會還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2019年,世界各國高度重視航天戰略地位,紛紛推進相關戰略部署,世界航天發射活動持續保持高度活躍。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隨著航天技術不斷走向成熟,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甚至一些民營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月面軟著陸或巡視器計劃,乃至月球旅遊計劃。美國也再次決定先重返月球,再前往火星。美國的月球計劃核心是位於環月軌道或地月L2點的載人空間站,其多功能獵戶座飛船和「航天發射系統」重型運載火箭,將為這一計劃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