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從2007年發射了嫦娥一號開始,我們國家的嫦娥飛天之路已經13年了,就在今年的11月份,嫦娥五號也即將出發!
你還記得嫦娥一號當時到月球之後做了什麼嗎?當年它是到月球拍了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這一次亟待出發的嫦娥五號的任務則是要帶月球上的一抔土回來,即將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的「繞、落、回」的最後一小步「回」,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可以說中國航天史即將被刷新。
在火箭發射現場,親眼目睹人類向星辰進發的壯舉,是每個人都不可錯的人生體驗。
而我們這次就可以帶大家去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現場觀看嫦娥五號發射,親眼見證中國航天史上的裡程碑。
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目前中國最開放的航天發射場,2016年兩萬多人近距離觀看了「長徵七號」火箭升空。但是!這次觀看現場發射的只有軍方的人和極少數被邀請的嘉賓,能進入現場觀看的僅100個席位。晚上還有航空科普博物館的特殊晚宴!
讓我們離星辰和大海更近一步!
親臨發射現場
見證火箭發射全過程
海南的文昌發射基地應該大家都知道,長徵5號,長徵7號系列火箭都是從文昌航天基地發射飛向遙遠的太空 。
文昌擁有中國最接近赤道的航天發射場,在這發射的火箭可以更輕鬆地進入軌道。用於組裝不同量級火箭的總裝廠房是這裡的核心區。
目前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與此同時,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進行著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
在發射場內觀看火箭發射,我們會在安全的距離範圍內,視野極佳,現場的感官衝擊是電視直播完全無法取代的,極其震撼的人生體驗,比跑十趟科技館還值。
親眼見證
航天事業歷史時刻
那麼,之前說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到底是什麼呢?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在這種環境下著陸器如何鑽孔、鏟挖,能不能順利把樣品封裝進上升器,以前沒做過,難!
▶首次從月面起飛
以往都是地面固定發射,這次要在月面以著陸器為平臺發射上升器,怎麼導流、怎麼散熱、如何控制,都是新問題。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上升器發射到月球軌道,要與軌道器、返回器組成的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採集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分離,看過《星際穿越》的人會知道,這種太空對接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帶著樣品飛向地球,在距地面幾千公裡時分離,最後返回器回到地球,以往的返回艙都是以第一宇宙速度(7.9公裡/秒)返回,這次是以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返回,速度更高、摩擦更大,返回器的氣動外形、防熱材料、姿態控制都是新挑戰。
「嫦娥五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小步的最後一步即將完成。換句話說,這次解決了安全返回的問題,我們離上月球就更近一步了!
我們也可以一起回顧一下之前已經奔月的「嫦娥」們都做了什麼任務?
嫦娥一號拍攝的月球表面圖
2007年 「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發射升空的深空探測器,它把拍到的月球傳回祖國。並在2007年11月26日,首次正式發布了月球探測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
2010年 「嫦娥二號」
「嫦娥二號」可以飛至1億公裡以外,成為我國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在那次任務中,「嫦娥二號」得到了國際最高的7米解析度全月圖和月球虹灣地區1.5米高解析度局部影像圖,為「嫦娥三號」著陸找好了「落腳點」。
2013年 「嫦娥三號」
「嫦娥三號」是我國第一個在地球以外的天體軟著陸的無人探測器。它拍攝的月面照片是人類時隔40多年後首獲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學信息,照片和數據已向全球免費開放共享。
2018年 「嫦娥四號」
「嫦娥四號」是世界首個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截至目前,「嫦娥四號」探測器工況正常,能量平衡,繼續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走進文昌航天科普館
聆聽老一輩航天專家講解
走進文昌航天科普館,聆聽老一輩航天專家細說共和國航天的歷史與未來展望,感受共和國航天人的堅韌精神。
參觀文昌航天科普館,參觀火箭、神舟飛船返回艙,深度體會共和國航天人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相信此次航天盛典必將必載入史冊。同時,也將激勵著每一位見證者對祖國的熱愛與民族自豪感。
在晚上的航空科普博物館的特別晚宴中,我們的客人還可以享受VIP主桌待遇!
3天2晚,6人獨立成團
參與這次行程的朋友們還將獲得,限量版嫦娥五號吉祥物航天小勳章、限量版中國探月工程紀念臂章、限量版嫦娥五號吉祥物T-shirt、限量版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紀念首日封郵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