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背後,除了月壤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看點

2020-11-26 愛車這一族

嫦娥五號初步定於11月底正式發射,本次的嫦娥五號與之前的四臺探測器不同,嫦娥五號將會完成44年來的全球首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就是說,本次的嫦娥五號,將會為祖國從月球"帶貨",而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圓夢月球探索的重要歷史時刻。


"繞、落、回"最後一步,嫦娥實現四個"首次"

長久以來,我國的探月夢想從未停止。探月的順利進行,將使我國的航天迎來重大跨越,並為我國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設積累經驗和技術,為後續月球及行星探測等任務奠定人才、技術、科學、工程基礎。其實早在2004年,我國的探月工程便已經正式立項實施,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伴隨著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我國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而嫦娥五號則將完成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

作為我國的首次月球採樣,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執行本次任務重將會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而在這其中,則包含著無數細小過程,以及多項難點。據悉,整個任務將會包含運載發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下降、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環月等待、月地轉移、軌道分離、再入回收12個部分,在順利完成後,嫦娥五號的"後續兄弟"還將完成月球極地探測等多項任務。


天地同行,探索不知太空,BJ40軍團地表探索進行中

嫦娥發射在即,只待一聲令下便即刻啟程。待其返回"娘家",帶回月壤,便可揭開月球的多重秘密。而與此同時,在地表上,雙YUE聯盟的另一場探YUE正在進行。中國航天探月計劃的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的BJ40軍團,已經出發。BJ40致敬2020版、2020款BJ40城市獵人、BJ40雨林穿越版等組成的BJ40軍團,從三亞一路向北,穿越雨林,直抵文昌。


"奔月"的路註定艱難,穿越之旅同樣坎坷,BJ40軍團在熱帶雨林的複雜地貌中,憑藉強悍的越野能力,勇敢向上。用一身硬核實力閃轉騰挪,以一場地面探索,為"嫦娥奔月"搖旗吶喊,站腳助威,趕在嫦娥五號發射前抵達文昌,共襄盛舉。


從朋友到摯友,從追隨到全程陪伴 雙YUE聯盟漸入佳境

從2019年,雙"YUE"達成戰略合作,到中國探月工程用車發布、聯合技術實驗室誕生,德令哈觀星、文昌觀禮等活動陸續開展,再到如今的一路相送。北京越野與中國探月已經構築起非凡的"鐵桿友誼"。看似不相干的越野和探月,在兩個"鐵桿"的共同努力下,相互交融,共同成長。

從朋友到摯友,單程追隨到全程陪伴,親眼見證震撼時刻的北京越野與中國探月於2019年打下的基礎,在2020年迎來質變。誕生於二者的雙YUE聯盟,也在航天大年開啟了新的篇章。在雙方的不斷努力中,越野與航天共同發展,為祖國的發展與騰飛助力。或許我們不能加入航天行列為國效力,但從北京越野開始人生探索,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 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總重達8.2噸(三號四號只有3.8噸),主要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這四部分組成。上升器:負責攜帶收集的月壤樣本,離開月球表面,與軌道器再次對接,將月壤轉移至返回器中。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研製模擬月壤近10年的武漢教授揭秘背後故事
    當天下午,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做客逸夫博物館,為廣大師生揭秘嫦娥五號探月背後的故事。通訊員王紫璇 攝)肖龍講座以《九天攬月•築夢蒼穹》為題,從為什麼要探測月球、嫦娥五號工程難點、為何要採月球土壤、如何採集月球土壤、模擬月壤的重要性、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六個方面,講述了中國探月工程的艱辛歷程。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彭韻佳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無論是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是即將開展的科學探測及自主採樣返回等任務,都看點多多、令人期待。險!600公裡外「全自主跳傘」在距月面1.5公裡時,嫦娥五號利用光學成像敏感器進行粗避障,剔除大型障礙物;距月面僅百米時,嫦娥五號上的備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進行精確避障,精準識別選好落點。
  •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可能會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力氣採集月壤,研究月壤呢?在嫦娥五號之前,中國還沒有去月球採過樣,是不是一直沒研究過月壤?
  • 月壤正由嫦娥五號送往地球,出自上海的這些載荷為「挖土」提供了...
    此刻,月壤樣本正由嫦娥五號送往地球的路上。在這背後,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以及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表現出色。 據介紹,在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時,已經實現了雷射測距和雷射三維成像,但嫦娥五號需要攜帶更多載荷,因此對雷射器重量的要求比較苛刻。「對有繼承性的儀器,我們主要做的是『減重』和提高可靠性,與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同類產品相比,嫦娥五號的雷射測距敏感器和三維成像敏感器減重30%,但卻新增了雷射測速的功能。」
  • 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已「打包」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供圖/國家航天局本報訊(記者雷嘉 通訊員 葉雨恬 段遜)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在月球表面的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取回的月壤很可能長這樣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嫦娥五號11月24日凌晨奔月,目標是把月球「土特產」——約兩公斤月壤樣品帶回地球。月壤長啥樣?它究竟有多寶貴?「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很有可能是這個樣子,灰色或深灰色,很堅硬。裡面含有巖石碎屑、粉末、角礫等很多東西,就像混凝土一樣。」
  • 嫦娥五號攜月壤圓滿落幕,美為何強烈要求共享月壤?俄專家真敢說
    此前嫦娥五號承載著國人們的希望飛向外太空的同時,也是在向外界證明中國的嫦娥探月技術相對來說已經非常成熟,儘管嫦娥五號「回」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它並沒有讓國人失望。美國雖說對此也非常關注,但更多的還是對嫦娥五號從太空攜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感興趣。嫦娥五號早在開採月壤的時候,美國相關媒體就爆出美國想讓中國分享月壤,如今這樣的聲音再次傳出,中國暫時還未做出任何回應。
  • 除了月壤,嫦娥五號還帶回了強大「武器」,中國不能被「卡脖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嫦娥五號除了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外,它還帶回了一些強大的「武器」,在某些領域中國不能被「卡脖子」。據人民網12月24日報導,23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助推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除月球樣品之外,嫦娥五號返回器上也搭載了其他物品,包括水稻、苜蓿、蘭花等種子材料。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
    嫦娥五號計劃實現自動採集月壤再返回地球,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月球上的「土」是怎樣的?幾乎整個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月壤。科學家根據阿波羅登月任務採集的月球樣品進行了分類,其中直徑大於1釐米的顆粒,被當作巖石樣品來進行研究,稱為月巖;直徑小於1 釐米的顆粒,被當作土壤樣品對待,按習慣也稱為月壤,即狹義上的月壤。其中,顆粒直徑小於1毫米的部分,是月壤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大部分月壤樣品中佔總重量的90%以上。
  • 長五送「嫦五」,揭秘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三大看點
    嫦娥五號發射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立項研製後較早明確的國家重大工程任務。歷經十年,「大火箭」終於與「嫦娥」攜手奔月,舉國關注、舉世矚目。那麼,此次發射有哪些看點呢?嫦娥五號探測器全貌。本文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萬珂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 伯奎斯特:從技術層面來說嫦娥五號很有看點,整個探測器的構建相當精湛,蘊含著新技術,從科學層面來講嫦娥五號也很有價值,我們把蘇聯和美國採集的月壤樣本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美國NASA討要月壤意圖暴露,原因很簡單!
    相關科研人員透露,這次嫦娥五號採集月球土壤的任務總共是2千克,其中1.5千克為月球表面土壤,0.5千克為鑽取地下層土壤。目前嫦娥五號已經安全降落月球,隨後的挖掘月球土壤任務將逐步展開!有意思的是,自從嫦娥五號發射開始,國內公示的信息顯示,世界各地對嫦娥五號即將採集的土壤垂涎欲滴,全球有多個國家向中國公開討要月壤,美國NASA赫然在列,這不禁讓網友們感到疑惑。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如何運回地球?
    嫦娥五號計劃實現自動採集月壤再返回地球,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鄭永春介紹,「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而且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曾6次登月的美國,為何還和中國討要月壤
    為什麼還想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月壤呢?「玉兔」月球車的測月雷達數據首次給出了較為可靠的月壤厚度估計,認為前人的估計方法可能普遍低估了月壤厚度和氦-3總儲量,而此次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將為我們預估氦-3總儲量提供更切實的數據。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曾6次登月的美國,為何還和中國討要月壤
    從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登月成功結束,美國曾經6次成功登月,共計從月球上帶回了大約382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這些標本由多種不同的工具採集,包括錘、鏟、鉗以及鑽探等,這也是目前最具有研究價值的月巖標本。為什麼還想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月壤呢?
  • 「嫦娥五號」帶回2千克多的月壤,終於不再用0.5克來發論文了
    「嫦娥五號嫦娥五號帶回2公斤多的月壤到底多不多?這次我們也獲得了2000多克的月球土壤:除了對月球表面的月壤進行收集不知道這2公斤多的月壤「嫦娥五號」是如何在月球上「挖土」的?
  • 嫦娥五號計劃帶回2千克左右月壤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此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時間,是在綜合考慮地月位置關係等因素基礎上,經過軌道設計選擇出的最佳發射時間。   據新華社   嫦娥五號執行的是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攜月壤升空!美國提前發來賀電:希望對美分享這一喜悅
    但登月計劃不僅僅只屬於美國,我們國內航天科技不斷成熟之際,嫦娥五號帶著使命和任務飛往了太空。耗時幾周時間後,嫦娥五號已經開始攜帶挖好的月壤升空進行交會對接等任務。 嫦娥五號執行的三大步驟分別為「繞、落、回」 任務,能否在20天後成功著陸回到內蒙古,也考驗我們國內航天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