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心靈感應?與人如何溝通?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人的心靈與情感可以和植物溝通。這種想法聽起來好像令人匪夷所思,人怎麼能和植物進行心靈溝通呢?可是近些年來,有些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在美國,有個名叫奧克蘭·威妮的女士,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她從公園裡摘回兩片虎耳草的葉子,一片放在床頭柜上,另一片放在起居室裡。每天早上起床後,威妮都要看看床邊的葉子,希望它繼續活著,對另一片葉子則根本不予理睬。一個月後,她不聞不問的那片葉子萎縮變黃,開始乾枯;可是獲得威妮關注的那片葉子不但活著,而且就像剛從公園裡摘下來時一樣新鮮。似乎有某種力量公然蔑視自然法則,使葉子保持健康狀態。這表明:人的心靈與情感可以和植物溝通。

  這種想法聽起來好像令人匪夷所思,人怎麼能和植物進行心靈溝通呢?可是近些年來,有些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植物可與人類互動

  威妮的試驗結果引起了鮑威爾·奧格爾的興趣,奧格爾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斯託斯國際通用機器公司的總化學師。他想,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片葉子超過它的生命極限而繼續保持綠色,說明植物可以獲得來自人體的能量並感知到人類的意圖。

  按照威妮的做法,奧格爾從樹上摘下3片榆樹葉,放到床邊的一個碟子裡。每天早飯前,他都要花一分鐘時間,集中精力注視碟子中的兩片葉子,勸勉它們繼續活下去,對中間那片葉子則不予理睬。一周後,中間的一片葉子變黃枯萎,另外兩片仍然非常健康。令奧格爾更覺奇怪的是,活著的兩片葉子的葉柄,在採摘時留下的傷痕似乎在漸漸癒合。看來,植物的確能與人進行心靈或情感方面的某些溝通。

  這件事極大鼓舞了奧格爾,也讓他想進一步探究,人的精神力量是怎樣影響到植物的。為解開謎團,奧格爾用高倍透析顯微鏡將植物體液活動放大300倍,並製成幻燈片。在製作幻燈片時,他試圖通過增強與植物的親密感和對植物提供更多關注的方法,尋找人們肉眼看不到的植物體液因子。結果他發現,有某種更高級的動力在指引著植物體液因子的運動方式與方向,這說明植物可以獲知人類的意圖。

  一年後,奧格爾開始了新的嘗試。他希望可以確定植物在與人類溝通或互動時,是否有固定的時間。這一次試驗的對象是海芋屬植物。他將氫電流計連在一株海芋屬植物上,然後站在植物前,深呼吸並使自己完全平靜下來,並伸手去觸碰植物。在此過程中,他將植物視為自己的親密友人。每次這樣做時,他注意到能量儀的記錄筆都會產生向上的波動,他能感到有某種能量從植物身上散發出來並傳到他的手中。

  3~5分鐘後,奧格爾再次重複相同的試驗,結果發現植物並未出現持續反應。奧格爾認為,他和海芋屬植物之間的反應,似乎與他同愛人或摯友間的感情反應相類似,即彼此之間熱烈的情緒作用會引起對方熱烈的回應,就好像把某種能量釋放出來,直到它最終耗盡。此後,雙方都需要重新補充能量,以便開始新一輪互動。

  通過試驗,奧格爾意識到,與植物進行互動並監測其反應時,必須集中全部注意力。如果他在植物前格外專注,希望植物愉快,祝福它健康成長,那麼植物就會從萎靡狀態下甦醒。人類和植物之間似乎能夠相互影響,彼此結合為一個整體。奧格爾說:「在高精密能量儀的試驗中,植物能放射出有益於人類的能量,人體可以感覺到這種力量。植物會把這種力量傳送到某個人的特定的能量場,這個人反過來也會把自己的能量傳遞給植物。」

  由此看來,植物是活生生的個體,有意識,有感情。

  不同植物反應不同

  用常人的標準看,植物是瞎子、聾子、啞巴,在植物與人的互動試驗中,奧格爾發現,其實它們在接收人類的情緒反應時,是極為敏感的。不過,不同的植物對人類情緒反應的程度與方式各不相同。就拿海芋屬的植物來說,有的反應較快,有的反應較慢;有的能做出明確反應,有的則未有很明顯的表示。這是針對整株植物的。單就葉片來說,也是各具特色,個性鮮明,電阻大的葉子特別難合作;水分大的新鮮葉子,試驗效果最好。

  此外,植物似乎有它的活躍期和沉寂期,通常只在某些日子的某個時候才能充分進行反應,其他時間則「不想動彈」或「脾氣不好」。為此,奧格爾在另一次試驗中,將兩株植物連在同部記錄儀上。他從第一株上剪下一片葉子,第二株植物對同伴的傷痛做出了反應。不過這種反應只有當奧格爾注意它時才有。如果他剪下葉子後不去看另外一株時,它就沒有反應。這就好像奧格爾同植物是一對情人,同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彼此眼中只有對方,根本不曾留意路人。但只要其中一人注意到別人的存在時,另外一人的注意力也會分散。

  千萬別傷害植物的感情

  奧格爾還通過試驗證實了另外一點:在同植物進行感情交流時,千萬不能傷害它們的感情。

  奧格爾曾經請一位心理學家在15英尺外對一株海芋屬植物強烈示好。試驗時,植物對心理學家的情緒做出了持續的強烈反應,但突然間這種反應停止了。

  奧格爾問心理學家,他當時心中在想什麼,是否有什麼別的想法。心理學家回答說,他那時在拿自己家裡的海芋屬植物同奧格爾的進行比較,認為奧格爾的遠比不上自己家的。

  顯然,這種想法刺傷了植物的「感情」。在這一天剩下的時間裡,它對任何刺激都不再有反應,甚至以後的兩周內,植物也維持這種沉寂狀態。這表明,那位心理學家的比較心理引起了植物的反感。

  奧格爾的鄰居名叫伊莉莎白·海倫,她家裡種植了茉莉、金蓮花和仙人掌等植物。一天,海倫的朋友薩普萊前來作客時,無意中手碰上了仙人掌,被刺得痛癢不已,於是她痛罵了仙人掌一頓。以後的幾天,只要她看到這盆仙人掌就不斷詛咒它。一個星期後,這盆仙人掌就枯萎了,其他植物則依然鮮活。

  既然人可以同植物進行心靈溝通,那麼可不可以將自身意念融入到植物之中呢?

  早在16世紀,德國有位名叫雅可布·貝姆的方士就聲稱他有這種能力。當他注視一株植物時,可以感到自身意念與植物融成一體,成為植物的一部分,覺得在「奮力向著光明」生長。他說此時他同植物的單純的意願相同,並且與愉快生長的葉子共享水分。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把植物的意識拔得太高了。

  溝通需要和諧歡樂

  人與植物溝通時,需要和諧歡樂的氣氛嗎?

  為解答這一謎題,奧格爾邀請美國植物學家伯斯特做過一個試驗,他把儀器的一端接到植物的葉子上,然後把恐怖的聲音和影像訊號轉化為電波傳送給植物,觀察植物在強烈刺激下的「感情反應」。試驗做到一半時,一些「膽小」的植物的葉子就因為受到驚嚇,不能很快從根部補充水分導致失水枯萎現象發生,就像人體受驚時,汗水會「分泌」更多更快一樣。要是在試驗中突然對植物大聲呵斥,它們還會發出嘆息聲。

  這些現象表明,在我們與植物溝通時,要創造一個優雅舒適的環境,絕對不能向它們發送恐慌的聲音、影像或者突然對其「訓斥」,以免植物情緒紊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導致其早衰。

  奧格爾還發現,植物對人們談論性話題比較敏感。一次,幾位心理學家和電腦程式工作人員在奧格爾家裡閒談,試圖觀察植物對他們所說的話題的反應情況。談話大約進行了一個小時,植物一直沒什麼反應。但當有人提出要談談性的問題時,儀器上的記錄軌跡發生了劇烈變化。他們猜測,談論性話題可以激發植物自身某種性能量。古時,為獲得豐產,人們會在新播種的地裡進行祈禱。看來這種做法並非絕對是種迷信行為,按照奧格爾的發現,人們的祈禱或許真的可以刺激植物生長。

  溝通使用什麼語言

  在與人類溝通或同外界交流時,植物會使用怎樣的語言呢?

  奧格爾把植物與人溝通或對外界感應傳出的能量,用微電波引導出來,再把微電波轉譯成聲音,從而發現了一些新奇現象:茄子缺水時,會發出微弱的呻吟聲;向日葵獲得灌溉與日照時,會發出歡悅的聲音……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學教授安吉莉娜博士也做過類似的試驗,她用讚美與歡樂等詞語錄製成能量集中、頻率較高的語言來與萵苣溝通。雖然交流的時間很短,但這些接受過讚美與歡樂語言溝通的萵苣,卻明顯比一般萵苣發芽早,長勢好。

  此外,植物對在搖曳著燭光的房間裡講鬼怪故事也有反應。在講到某些情節時,例如「森林中鬼屋的門緩緩打開」,或者「一個手中拿刀的怪人突然出現」,抑或「查爾斯彎下腰來打開棺蓋」等等,植物的注意力似乎高度集中。奧格爾還通過試驗證明,植物可以對在座人員虛構想像力的大小做出反應。

  最近,植物學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發現了植物與人類之間存在溝通關係的另一奇特現象:每當有兇案在植物附近發生時,植物的「感覺器官」可以記錄下這一兇案的全過程,成為可與人們溝通的現場第一「目擊證人」。奧格爾與紐約植物學者伯克斯特博士合作,專門研究植物與人溝通的「感知記憶」功能,他們曾用電波記錄試驗,在一盆仙人掌前安排了一場打鬥。之後,他們將這種記錄曲線轉化成植物語言進行解密,從而了解到打鬥的全過程。最終發現,植物對這場打鬥的記憶與真實的現場情況基本吻合。

  奧格爾的研究為人們認識植物界開啟了一扇新的窗口。植物王國的子民們似乎能夠揭示出任何惡意或善意的信息,這種信息比人類語言所表達出的更為真實可信。

  關於植物與人類溝通的研究,其意義無疑是深遠的,但目前仍然有許多謎還未揭開。

    作者:陳明

  摘自《百科知識》2010年第20期

相關焦點

  • 從"量子糾纏"看"心靈感應",夢中也有"心靈感應"
    因此也有人稱它為"遠距離瞬間感應"。兩個粒子即使一個在火星,一個在地球,其中一個進行某種運動時,另一個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能感應到;某人的兒子在某個地方死了,他的父親正在北極或南極,他馬上也能感應到這個死亡事件。"量子糾纏"現象與"心靈感應"現象是多麼的神似。
  • 相信你也有類似的經歷,真實存在的心靈感應
    心靈感應,一種神奇的交流現象,超越於語言、文字形式之外。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感應,人與物之間也可以互相感知。從古至今,在東西方,神奇的感應現象持續上演。曾有媒體報導,美國猶他州的妮可梅修(Nicole Mayhew)因突然心裡為丈夫感到不安,使她必須提前回家看一下他。
  • 傳遞腦電波意念溝通 網際網路實現「心靈感應」
    原標題:傳遞腦電波意念溝通 網際網路實現「心靈感應」  華盛頓大學兩名科學家最近做了一個看似低調的實驗:兩人一動不動分別坐在跨越校園的兩個不同房間中,頭上戴著可讀取腦電波信號的設備,將計算機網絡作為中介,其中一人通過意念成功操縱另一位科學家的大腦,使其的一根手指在無意識下動了一下。
  • 心靈感應能力,為什麼不能說?
    ,這些都讓正常的人戴上有色眼鏡而看不到心靈感應純淨的真相。量子通訊正在驗證一種神秘的「量子糾纏現象」,遠隔萬裡的兩個量子,在一方發生變化時,仿佛有心靈感應,幾乎同時另一個量子本能地發生同樣變化。我們假定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心靈感應量子糾纏交織的世界,只是因為很多人打心裡就自願放棄了這種溝通,封閉了這部分能力。畢竟心裡想的事總讓別人知道並不是人人樂意的事。那麼只有在最親近的人之間才會產生自願溝通的無障礙想法,心靈感應能力得以浮現。
  • 人的心靈感應是怎麼產生的?
    心靈感應是兩個人之間不藉助任何工具,可以遠距離的相互交流。全世界有許多真實、確鑿的心靈感應的例子,特別是雙胞胎之間能夠發生心靈感應的概率遠高於普通人。大量的事實,使我們不能把心靈感應歸於迷信。我自己也是親自經歷過心靈感應的事例。
  • 深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心靈感應
    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其實是心靈感應。心靈感應在心理學上被歸類為神秘主義。人們相信,兩個有「心靈感應」的人可以在沒有視覺和聽覺參與的情況下知道對方的想法,並且對對方做出同樣的選擇有默契。這也叫直覺和第六感。
  • 前沿探索:心靈感應
    人類長久以來時常觀察到所謂「奇異交流」類似「特異功能」的現象,這種能將某些訊息透過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徑傳達給另一個人的能力稱為「心靈感應」。通常認為,相似的人或感情很深的人之間會存在心靈感應。比如,雙胞胎或熱戀中的情侶。
  • 人怎麼會有心靈感應和預感
    在千年之交,科學家開始努力研究改善神經功能的藥物和晶片,另外一些人則致力於研究人類思想中鮮為人知的領域,他們相信自己能夠發現或喚醒人腦中不同尋常的潛在能力。由此,被舊科學視為欺騙活動的心靈感應和超感覺等現象變成了生物上和物理上的真實。22世紀的人類學會了運用思想來跨越時空與遠方的同類互相交流,他們甚至能清醒地預見未來。
  • 有「心靈感應」的兩個人,註定會相愛
    世人皆知,這世間種種浮華美景到頭來亦不過是黃粱一夢,而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俗世之中走這麼一遭,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故而,即使我們擁有再多的金錢、名利,也抵不過這時間飛逝,我們終究會湮滅在歲月的細沙之中的事實。總之,人這一輩子有太多不值得稱道的時候,也有太多不想忘懷的時光。
  • 「心靈感應」研究的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
    「心靈感應」稱作直覺、預感、第六感等,指的是人與人之間不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傳統感覺,而用"第六感"來傳遞思維和感覺的信息。「心靈感應」是上天賜予21世紀的「禮物」,研究「心靈感應」或可揭開宇宙更本質的奧秘,化解21世紀的社會矛盾,解決一切存在的問題。一、心靈感應的靈性價值和意義。
  • 真愛之人會有心靈感應
    相愛的人在一起,就是不說話,一個眼神就足夠了。心靈感應的愛情是讓人嚮往的愛情,也是讓人羨慕的愛情。不是所有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愛情裡的任何「心靈感應」都來自深沉的愛。那個真正愛你的人,你對他的想念,他是能感應到的。因為他同樣無時無刻不牽掛你,知你冷暖,懂你悲歡,心疼你的辛苦。你擁有的感覺,他全都有,他能感應到你的真心實意。彼此相愛就會有這樣的感應和默契。
  • 深度揭秘神秘的心靈感應(附精彩案例)
    這些與心靈感應一樣,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很多人認為沒什麼用,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那事實又怎樣?在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去了解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或許它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從佛教的角度講,是完全可以的,這在現代科學中也有相關的理論依據:大家都知道,現代物理學的基本支柱之一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量子糾纏」,比如兩個粒子,一個在火星,一個在地球,其中一個進行某種運動時,另一個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能感應到,因此有人也稱它為「遠距離瞬間感應」。
  • 一場關於狗與傳心術的實驗:有力佐證心靈感應?
    在之後約兩年的時間裡,杜羅夫和卡金斯基進行了將近1300次實驗,測試心靈感應指令對狗的作用。這一研究主題比大多數精神學界的研究都要重要: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冷戰爆發,戰爭的雙方迫切渴求這樣的非常規武器,都在竭盡全力增強己方的軍事超心理學能力。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美國的試驗「盯山羊的人」,這個實驗試圖讓試驗對象的心跳停止跳動。
  • 真正的愛,是有「心靈感應」的
    曾經以為,真正的愛,是死了都要愛得轟轟烈烈;是不論命運如何註定,都要去誓死抗衡的決心;是百轉千回,不畏艱險,都要奔赴去見的毅力……可後來才漸漸地明白,真正的愛情,從來都不是如此。因為,現實世界不是浪漫的偶像劇,它需要我們立足於現實的基礎上。因此,真正的愛應該是,兩個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是彼此之間一種莫名的「心靈感應」和默契。
  • 靈魂有共鳴的人,才能產生「心靈感應」
    楊絳先生與錢老相識於清華園,就那一面就足以確定彼此是要牽手一生的人。作為清華的學生,他們二人身上也有著相同的品行,在對於家國情懷以及個人追求上面總是能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在大事上,他們保持著文人的氣節,堅決不為五鬥米折腰,從不改變自己做人的原則。
  • 動物溝通
    動物是大地母親繁衍的生命,它們也有生活,也會歡笑,玩耍,思考,它們能感受,也能哭泣,悲傷,憂慮,
  • 吸引力法則與心靈感應,靜下來細細體會!
    當你走過某個城市的某條街道的時候,你也可能會說:「我沒有一種好的感應狀態。」在這些例子中,「感應」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你所經歷的某種心情或感覺。一般說來,「感應」就相當於一種心情或一種感覺。「感應」這個詞來源於「心靈 感應」(vibration)這個比較長的短語(「心靈 感應」並不是大多數人經常使用的短語)。
  • 兩個人能不能過一輩子,就看有沒有「心靈感應」,很準
    有人說,深愛的兩個人,會有特殊的心靈感應,起初我覺得心靈感應是很玄妙的東西,只存在於人們口口相傳中,後來,看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以後,我深深的相信,相伴一生的人,一定能夠感知對方的心意。這種心靈感應,源於雙方都熟知彼此,當彼此從戀人變為世界上最親密的親人,彼此的習慣都深深刻在了對方的骨髓裡,這種心有靈犀是油然而生的。
  • 揭開「心靈感應」的終極奧秘
    19個世紀,特異功能大師梅辛就擁有這種特殊的「讀心術」,他能夠「讀取」別人的思想且能同時「感應」到成千上萬人的內心想法和情感狀態。傳統宗教中有記載,「心靈感應」類似於佛教六大神通——「他心通」。現代科學無法解釋"心靈感應」產生的原理,並否定了它的真實性!
  • 真正想你的人,是會和你有「心靈感應」的
    看得見,真正想你的人,會和你有「心靈感應」。它不是什麼玄學,它確實發生在人們的生活中,成為兩個深愛著的人之間的一種聯繫和默契。那是真的充滿在這塵世紅塵之間,它點綴著美麗幸福的愛情,它讓兩個相愛的人變得惺惺相惜,變得無比契合。你們應當相信,你們所經歷的幸運事,就是和你們有「心靈感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