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狗與傳心術的實驗:有力佐證心靈感應?

2020-11-21 騰訊網

[摘要]卡金斯基歸納說,他們對狗進行的傳心術實驗有696次是成功的,582次失敗了。莫斯科國立大學的一位動物學家說,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狗的反應並不是某種意外,它的確受到了實驗者的影響」。

利維坦按:在了解狗的故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發生在1904年柏林一匹名為漢斯的馬身上的怪事。馬的主人奧斯頓聲稱自己養的馬會做包括分數、平方根在內的簡單算術題,並能用踏馬蹄的方式給出答案,並開始公開表演。

但是柏林研究所的普法格斯特發現,漢斯的答案準確率跟奧斯頓似乎息息相關:一般邏輯是奧斯頓用自製的卡片出示題目,漢斯的正確率可以高達98%——但是如果是只讓馬看到卡片,奧斯頓看不到的情況下,正確率降到了6%。不僅如此,如果奧斯頓趴在馬耳朵邊上告訴漢斯兩個數字,漢斯可以得出準確的數字和;但如果奧斯頓說一個數字,另一個人再說一個奧斯頓也不知道的數字,漢斯就懵逼了。因此普法格斯拉的結論是:漢斯並沒有自主進行計算,而是憑藉包括奧斯頓在內的周圍環境作出反應。

那麼,下文中的這條狗,究竟又是怎麼回事?

文/Sarah Laskow

譯/楊睿

校對/石煒

原文/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dog-telepathy

本文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由楊睿在利維坦發布

正在進行實驗的杜羅夫和狗(圖源:SPUTNIK / ALAMY)

1922年8月20日,伯納德·伯納德多維奇·卡金斯基(Bernard Bernardovich Kazhinskiy)學習傳心術已經三年之久。這一年,他來到伯爾尼,成為杜羅夫實驗室四人代表團的一員。弗拉基米爾·杜羅夫(Vimimir L.Durov)是俄羅斯當時最著名的馴獸師。此時的杜羅夫年近花甲,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馬戲團裡。杜羅夫最早在馬戲團裡做的是空中飛人和小丑的表演,不過隨著歲月流逝,他的表演開始逐漸聚焦在動物身上,與動物進行「心有靈犀」的傳心術表演。這些動物包括狗、猴子、鴨、鵝、山羊、豚鼠、熊、獅子等等。

日子一天天過去,杜羅夫漸漸因擅長利用「心理暗示」與訓練有素的動物交流在俄羅斯聲名大噪,這一領域也正是卡金斯基的興趣所在。卡金斯基想解開他自己稱之為「生物無線電通信」的奧秘,杜羅夫和他的狗似乎正是他進行動物實驗的完美候選。在蘇維埃政府管理下,杜羅夫的家變成了動物心理學研究中心。一天,代表團團長和杜羅夫見了面,彼此寒暄之後,雙方同意讓卡金斯基到杜羅夫的實驗室工作。

在之後約兩年的時間裡,杜羅夫和卡金斯基進行了將近1300次實驗,測試心靈感應指令對狗的作用。這一研究主題比大多數精神學界的研究都要重要: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冷戰爆發,戰爭的雙方迫切渴求這樣的非常規武器,都在竭盡全力增強己方的軍事超心理學能力。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美國的試驗「盯山羊的人」,這個實驗試圖讓試驗對象的心跳停止跳動。1962年,卡金斯基在自己的工作報告中指出,美國必定會對心靈感應產生濃厚的興趣,但「主要原因似乎是因為......其結果可能具有重大的軍事意義」。

時光倒退回20世紀20年代,此時的卡金斯基並沒有想得如此深遠,他只不過想看看杜羅夫是否真的可以和他的狗進行心理溝通,交流一些簡單的想法。20世紀60年代,卡金斯基的報導由美國空軍的外方技術部門翻譯。報導顯示,他們的確可以進行交流。

身著馬戲團服裝的杜羅夫,時間約為1915年(圖源:Circopedia.org)

卡金斯基的職業生涯從一名從事無線電研究的電氣工程師開始,他對生物以類似無線電的方式傳播信息的可能性非常感興趣。他在《生物無線電通信》(Biological Radio Communications)一書中寫道:「我一定要在人類身上找到某種元素,這種元素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與發射、接收廣播電臺的基本組成部分類似。我必須深入研究神經系統。」

蘇維埃時代,瓦爾迪米爾·維明斯基(Wladimir Veminski)曾寫過一本《蘇維埃人》(Homo Sovieticus),最新的譯本名為《腦電波、思維控制和心靈感應術的命運》。他在書中提到,卡金斯基並不是唯一一位對這一研究領域感興趣的蘇聯科學家。早在卡金斯基加入杜羅夫實驗室的幾年之前,另一位科學家——弗拉迪米爾·別赫切列夫(Vladimir M. Bekhterev)就在《大腦研究》上介紹了杜羅夫的工作,描述了杜羅夫傳遞命令用到的傳心術。別赫切列夫的競爭對手是伊萬·巴甫洛夫(Ivan Pavlov),他是俄羅斯有名的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的得主。我們生物課本上提到的狗和鈴聲的唾液分泌條件反射實驗就是他的傑作。俄羅斯也並不是唯一一個研究狗的心理聯繫的民族。大約在同一時期,德國也有一位愛好超心理學的土豪試圖衡量人與狗之間的心理紐帶。

「我全神貫注地看著瑪斯(狗)的眼睛,或者應該說,我看的不是它的眼睛,我看得更遠。」

為了利用傳心術給狗下命令,杜羅夫首先深入觀察了狗的眼睛。他注視著狗的眼睛,引導自己所有的精神力量,全身心去想像他要狗去執行的確切任務。將他腦海中的想法植入狗的大腦之後,杜羅夫下令狗開始行動。

他是如何給這隻名叫「瑪斯」的狗發出心靈感應指令的呢?流程是這樣:「我全神貫注地看著瑪斯(狗)的眼睛,或者應該說,我看的不是它的眼睛,我看得更遠。我在狗身上打開了溝通的通道,我輕輕地撫摸著它的頭,撫摸它嘴和肩膀的上方。我的動作很輕很輕,幾乎沒有碰到它的毛皮。狗的鼻子幾乎垂直立起,像是陷入了恍惚之中。我的動作剝奪了它所有的意識,它繼續保持在這樣一種狀態。就好像,它是我內心「自我」的一部分,我的想法和瑪斯的潛意識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梁,建立了『心靈的聯繫』。」

卡金斯基繪製的人類生物無線電發射系統草圖(圖源:卡金斯基/外方技術部)

杜羅夫在回憶錄中提到,他是在頗具戲劇性的情況下,第一次體會到了這種對狗的影響力。他年輕時曾和朋友打賭,說他敢走進某棟關著惡犬的廢棄房子,那條狗不會咬他。等他真的走進去,那條狗立馬衝向他,但杜羅夫迅速捕捉到了它的目光,和它對視。狗前進的速度慢慢慢下來,停下來,最終後退了,因為杜羅夫在精神上命令它後退。最後,杜羅夫全身而退,沒有受到惡狗的襲擊,一走出門口,他就昏了過去(當然,杜羅夫可能是用他的肢體語言,而不是用心靈感應力影響了狗。卡金斯基在他的書中的確提到過有人對傳心術心存懷疑,但他似乎並沒有考慮到任何其他可能的說法,來解釋他觀察到的現象。看到他的實驗結果後,這些懷疑論者也常常站到了卡金斯基這邊,相信了這種說法)。

在與馴獸師相處的20個月裡,卡金斯基一共記錄了1,278次心靈感應實驗。

1922年11月17日的一次實驗中,杜羅夫和另一位實驗者選擇了一隻狗作實驗對象(又是瑪斯),讓它去實驗室的另一個房間裡取電話簿。杜羅夫第一次用傳心術告訴瑪斯去拿電話簿時,瑪斯從它坐著的椅子上跑到了房間的中央。第二次,瑪斯跑去關房間的門。第三次,它穿過門走進走廊,進入另一個房間進行了搜查。它找到電話簿之後用嘴咬住電話簿,帶回了原來的房間。卡金斯基寫道:「雖然前兩次嘗試都沒有成功,但這次實驗的最終結果必然還是會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

另一組實驗選取了不同的狗作實驗對象,它叫皮幾(Pikki)。研究人員將它帶到一個陌生的公寓裡,給它下達了一系列心靈感應指令。在杜羅夫的傳心術指揮下,皮幾完成了一系列任務。比如說,它「跳下椅子,跑到靠近牆壁的椅子上,快速跳上圓桌,雙腿直立,用前爪撓肖像的下半部分」。

20世紀20年代法拉第籠(來源:美國國家標準局)

卡金斯基還曾構建了一個法拉第籠,切斷電信號的傳輸,驗證他對杜羅夫與狗心靈感應通信中暗含的理論。他讓馴獸師分別在籠子關閉和打開的情況下用傳心術下達命令。卡金斯基寫道:「第一次試驗顯示,我的假設是正確的。籠門關閉時,坐在裡面的杜羅夫無法把精神信號傳遞給籠子外的受試動物(瑪斯)。但是一旦門打開,瑪斯就能準確地執行每一個命令。」

卡金斯基歸納說,他們對狗進行的傳心術實驗有696次是成功的,582次失敗了。莫斯科國立大學的一位動物學家、統計學家說,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狗的反應並不是某種意外,它的確受到了實驗者的影響」。心靈感應顯然是有效的,至少對狗來說是這樣。

杜羅夫與受訓的狗,時間約為1910年(圖源:Circopedia.org)

後來的一次實驗中,卡金斯基讓杜羅夫對他下達心理暗示指令。

他對杜羅夫說:「請你在精神上強迫我做些動作。我很好奇我在這個過程中會想些什麼。你能做到嗎?」

杜羅夫回答:「很簡單。你只要靜靜坐著就行。」

他們各自坐在桌子的兩邊。杜羅夫在紙上寫下他打算給出的指令,抬起頭,和對面的卡金斯基雙目相對,凝視著彼此。

卡金斯基後來寫道:「我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但是突然間,我莫名其妙地伸出右手,用手指去撓耳朵後面。」

杜羅夫把那張寫了字的紙遞給他,上面正寫著:「撓你的右耳後方」。

卡金斯基他們做這些實驗完全沒有惡意,這只是他們感興趣的一個科學領域。純粹的科學研究精神似乎就是卡金斯基的動力。但二戰之後,美蘇兩國之間出現衝突,雙方都試圖利用這種心靈感應力量,採取更加惡劣的手段迫害對方,包括遠距離精神間諜和前文提到的山羊暗殺。這些手段沒有一個像杜羅夫的狗實驗一樣取得成功。20世紀20年代以來,狗的心靈感應訓練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後來的調查研究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也許杜羅夫確實擁有一些特殊的精神力量?也許他只是一個非常非常出色的馴獸師?這些實驗看起來很容易模仿,如果你真的成功向狗下達了心靈感應命令......答應我們讓我們知道,好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從"量子糾纏"看"心靈感應",夢中也有"心靈感應"
    人們往往把心靈感應和預知、第六感等幾個心靈類似現象聯繫在一起,有時候還會等同去理解。某些宗教有時候也會利用"心靈感應"去增加它的神秘感。"心靈感應"通俗地講就是兩個人心靈相通。這就是心靈感應。科學雜誌《自然》曾發表過一項"關於腦部活動關聯的研究成果",該論文的作者是物理學家拉塞爾•塔格和哈羅德•帕特霍夫。他們用更為有力的詳細證據證明在情深意濃的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神秘的聯結,即使分開時也一樣。巴斯帝爾大學的利安娜•斯坦迪什醫師曾主持過一項實驗研究。
  • 前沿探索:心靈感應
    人類長久以來時常觀察到所謂「奇異交流」類似「特異功能」的現象,這種能將某些訊息透過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徑傳達給另一個人的能力稱為「心靈感應」。通常認為,相似的人或感情很深的人之間會存在心靈感應。比如,雙胞胎或熱戀中的情侶。
  • 深度揭秘神秘的心靈感應(附精彩案例)
    「 心靈感應 」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並非根本上各自獨立存在,而是具有深層次的聯結。也許,從更廣闊的意義上來看,萬物擁有共同的身份,心靈感應並不是感覺的把戲,它可能真的存在。——實驗證據提示我們有時會感覺到,我們與他人之間存在深刻的聯結。家人、密友以及愛人之間有時會感覺到超越物理距離的深切感應。這種感應,只是因為強烈情感所導致的錯覺嗎?還是可以被驗證?有一些科學實驗證明人與人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真實而神秘的聯結。
  • 人怎麼會有心靈感應和預感
    由此,被舊科學視為欺騙活動的心靈感應和超感覺等現象變成了生物上和物理上的真實。22世紀的人類學會了運用思想來跨越時空與遠方的同類互相交流,他們甚至能清醒地預見未來。  很多人以為上述假想可能是好萊塢的又一個科幻大片,然而也許其中某些事情距離現實並不遙遠。人類的思想可以達到何種程度呢?
  • 科學解釋靈異現象之鬧鬼和心靈感應
    比如電磁場、溫度、壓力、運動、視頻、聲音記錄等,不過對大腦的深入研究,也許可以打破我們對超自然現象的無知,而這同樣可以引領一場新的物理學和生物學的革命。,特別是雙胞胎中,比如說假如我有一個雙胞胎兄弟,他遠在大洋彼岸,一天我突發腦溢血,我兄弟居然感受到我被續了心神不寧,這就是典型的心靈感應。
  • 相互喜歡的兩個人,其實是有心靈感應的
    千言萬語比不上理清楚套的路理論給你,看完今天的女追男,男追女的套路理論,願所有善良的想談一場戀愛的人,都別不再受到傷害。書上有人說,兩個相互的人,是有心靈感應的。也有人著書說,兩個相互的人,壓根沒有什麼心靈感應。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男追女的套路很多,多半是讓你覺得他喜歡你,其實付出真的不算多。
  • 不是生物學,而是量子物理學解釋心靈感應?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心靈感應-無需講話或任何其他物理交流方式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要麼是童話故事裡的內容,要麼是幸運的禮物。但是話又說回來,也許我們都有心靈感應。您可能已經在一個人打來電話之前就想到了一個人。如果您是父母,那麼即使您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即使他們相距遙遠,也許您也有「僅僅知道」的經歷。
  • 不是生物學,而是量子物理學解釋心靈感應?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心靈感應-無需講話或任何其他物理交流方式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要麼是童話故事裡的內容,要麼是幸運的禮物。但是話又說回來,也許我們都有心靈感應。您可能已經在一個人打來電話之前就想到了一個人。如果您是父母,那麼即使您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即使他們相距遙遠,也許您也有「僅僅知道」的經歷。
  • 「心靈感應」研究的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
    現有的科技水平已無法解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人類社會亟需一場「革命」和一次「蛻變」。「心靈感應」稱作直覺、預感、第六感等,指的是人與人之間不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傳統感覺,而用"第六感"來傳遞思維和感覺的信息。「心靈感應」是上天賜予21世紀的「禮物」,研究「心靈感應」或可揭開宇宙更本質的奧秘,化解21世紀的社會矛盾,解決一切存在的問題。
  • 量子「心靈感應」至少比光速快萬倍
    兩個處於糾纏態的量子,發生「心靈感應」有多快?近日,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率領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用實驗證明:在所有相對地球以千分之一光速或更低速度運行慣性參照系中,量子「心靈感應」速度至少為光速的一萬倍。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研究由潘建偉院士領銜的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團隊的彭承志、張強研究小組完成。
  • 傳說中的「心靈感應」,或許就是量子糾纏的超距作用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雙胞胎或者親屬之間,當然也不乏發生在並無血緣關係的人之間,我們常常稱這種現象為「心靈感應」或者「心電感應」。誇張一點的這種情況,還有神話傳說中的「神」可以通過意念控制人的行為或者向人傳遞重要的信息,同類的情況還有傳說中的外星人可以通過意識進行交流,又或者通過意識控制人的思想或者行為。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心靈感應」一直是人類的執念,中國民間把這種願望想像成了各種神力,西方社會就把這種願望歸結成變異,就像《X戰警》裡的光頭教授一樣,可以用意念操控人心,萬磁王用意念控制磁場啥的。現如今,腦機接口技術成為人類通向「心靈感應」的又一條路徑。
  • 心靈感應,暴露了誰在愛你
    說白了,愛情的美好就在於兩個人之間,存在著其他人無法代替的心靈感應。這種心靈感應,會讓男女雙方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感。 朋友筱筱快要結婚了,戀愛經歷不少的她,對於這段感情是非常看好的。用她的話來說,她終於找到了她的白馬王子,找到了那個知她、懂她的好男人。
  • 科學網— 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有永生
    腦機接口著名專家反駁馬斯克言論:
  • 親人出事有心靈感應嗎?孿生兄弟姐妹有心靈感應嗎?
    在電視中,我發現節目組為了給觀眾「科普」什麼是量子糾纏的超距,舉了一個孿生兄弟姐妹之間發生「心靈感應」現象的例子。我當時就感覺這樣的舉例是非常不妥的。因為作為所謂「第六感」的典型特徵,心靈感應現象其實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孿生兄弟姐妹之間,也不可能有什麼心靈感應發生。但社會上總是流傳著兄弟姐妹間心靈感應的神話,意思是無論相隔多遠的距離,孿生兄弟姐妹之間總會在冥冥之中被某種神秘的力量聯結在一起。
  • 揭開「心靈感應」的終極奧秘
    19個世紀,特異功能大師梅辛就擁有這種特殊的「讀心術」,他能夠「讀取」別人的思想且能同時「感應」到成千上萬人的內心想法和情感狀態。傳統宗教中有記載,「心靈感應」類似於佛教六大神通——「他心通」。現代科學無法解釋"心靈感應」產生的原理,並否定了它的真實性!
  • 同卵雙胞胎的心靈感應之謎
    有研究者指出,所謂的「心靈感應」一般都發生在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之間。這表明,這一現象的發生是與基因的相似程度直接相關的。        全世界雙胞胎平均出生率為1:89,雙胞胎一般可分為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兩類。
  • 量子糾纏是否可以說明心靈感應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的?
    量子糾纏和心靈感應有類似的地方,但卻是完全不同類型的自然現象。量子糾纏是正常的自然現象,而心靈感應是超自然現象,目前還在科學與迷信之間徘徊著!要知道,量子糾纏可是不能傳遞信息的,而心靈感應就暗示著可以傳遞某種信息的。
  • 超自然現象研究:精彩的「心電感應」實驗
    >現象被全世界科學家在實驗中一再地研究、紀錄、觀察與證明過,但科學家仍無法解釋它是如何運作的,研究人員只能藉由觀察與記錄發生的事情,這在超自然現象的研究中是很普遍的。一個由Krippner與Ullman進行的精彩實驗,是Holy Modal Rounders搖滾演唱會,一大群聽眾被選來送出心電感應。一個叫做Jean Millay的當地媒體藝術家,負責讓這些心靈感應傳送者做好「目標準備」,由負責該演唱會舞檯燈光秀的Lidd Light公司協助她進行這項工作。
  • 它能證明愛因斯坦錯了,還能證實心靈感應存在?
    愛因斯坦希望發展出一個關於粒子如何運動的更完整的理論,但是他並不喜歡量子糾纏這個概念——他把量子糾纏描述為「遠距離的幽靈行為」。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雖然粒子在空間上可能分開。糾纏是關於量子力學理論最著名的預測:它描述了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仍然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