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大多數科學研究毫無用處?

2020-10-05 360百科知識

自信一點,事實就是如此,大多數科學研究確實沒什麼用,並不能產生任何經濟效益,也不能服務大眾。

全世界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數量很多,每年在各種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很多論文,然而有用的僅佔很小的一部分,成名的也沒有多少。因為科學研究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大部分研究都沒有實際用途,但這種研究卻是必須的。



科學研究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實用,而是為了探索未知,尋找基本規律,滿足人類的好奇心。這個世界太複雜,憑自身的感官,根本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我們想要知道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就必須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

想要摸著石頭過河,但是我們卻不知道石頭在哪?只能進行撒網式的搜索。在研究之前,我們只能憑過往的經驗和直觀感受來探索這個世界,這個過程註定要走很多彎路。特別是在科學發展初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體系,有很多發現都是偶然的。不過現在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提高,已經能夠提前規劃出某些領域的研究方向。



並且,很多搞科學研究的並不追求實際意義,追求的只是樂趣。牛頓搞科學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加接近上帝。在過去,能夠有這種追求的基本上是大富大貴的人。因為只有衣食無憂,有大把的空閒時間,才能進行更加高級的思維活動。

科學萌芽於古希臘,誕生於17世紀的西方。縱觀科學發展史,歷史上很多科學研究在當時來看都是沒有意義的。比如當時研究空氣成分的法國貴族拉瓦錫,怎麼也沒想到後來會發展出化學工業。而且有些學科從誕生起就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比如天文學。大名鼎鼎的霍金,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黑洞,他的理論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根本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偉大。



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屬於科學,數學上的很多研究在當時來看也是沒有用的。然而事實證明,很多研究可能要等到幾百年後才能發光發熱。所以說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僅局限於當前的利益。

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就是因為中國人一直講究實用至上。我國在以前一直講究實用至上,這導致我國在基礎科學領域沒有多大建樹,乃至沒有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科學研究體系。火藥、指南針雖然是我們發明的,但我們的祖先卻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數學中的勾股定理,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發現,不過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卻證明了這個規律。



基礎科學研究想要轉化為實際應用,服務於生產生活,很多時候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研究就是搞理論的,如何在技術上獲得突破,將想法變為現實,這是搞工程技術的人該做的事。比如,我國科學技術人員就有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之分。

在過去,人類的生活水平上百年才會出現一次大的進步,後來每隔50年就會出現一次大的進步,現在每隔10年就會出現一次大的進步。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還在玩功能機,到了2020年,手機等智能設備遍布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在科學研究越來越燒錢的年代,現代科學研究其實也傾向於實用化,因為能夠變現,才能獲得更多科研資金,這並沒有錯。搞科研也是有成本的,資金、技術、人員等也要合理規劃利用,不能做無頭的蒼蠅——亂撞。當然,在學術研究上依然要倡導自由。

不過,我們同樣要擁有長遠的目光。太空探索現在完全是個無底洞,美國為什麼每年肯花大把大把的錢在太空探索上?因為地球上的能源和資源在未來將滿足不了人類的發展需求,人類要想發展,就不可能永遠待在地球上。中國人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更不能錯過太空時代。


相關焦點

  • 為何感覺大多數科學研究毫無用處?看看熱衷太空探索的美國人吧
    自信一點,事實就是如此,大多數科學研究確實沒什麼用,並不能產生任何經濟效益,也不能服務大眾。全世界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數量很多,每年在各種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很多論文,然而有用的僅佔很小的一部分,成名的也沒有多少。因為科學研究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大部分研究都沒有實際用途,但這種研究卻是必須的。
  • 為何高校發表那麼多的頂級期刊論文,但仍感覺用處不大?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都在自然或者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不少的頂級期刊論文,為此一些高校也給予這些認為的作者很高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但是從公眾實際感觸來看,並沒有感覺到這些。論文有多大的用處,仍然讓人感覺用處不大。結合最近天津大學碩士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這一現象,作為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 為什麼很多人感覺大多數科學研究實際上毫無用處?
    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大多數科學研究沒有什麼用,尤其是一些基礎科學知識,大學本科學完後,工作後就全還給老師了,既然沒用,學它們幹什麼?科學建模來分析,這種情況有兩個不同的理解:(1)很多研究成果最終都沒有派上用場。(2)很多研究成果派上了用場,只是我們沒有看見或感覺到而已。
  • 為何孔雀會進化出毫無用處的尾巴,生物學家表示:都是為了交配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是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的,而且我們也都知道這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提出的這種思想,同時這麼多年來進化論也確實是主流的一種思想,但是隨著人類對於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的研究後發現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孔雀的標誌就是它的尾巴,但是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孔雀的尾巴其實是一個累贅,並不能給孔雀帶來什麼幫助。
  • 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
    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我們都知道地球有兩種運動特性,那就是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那麼地球自轉組度有多快呢?為什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在19世紀時英國物理學家做了一項驗證地球自轉的實驗,首先它在房頂做了一個簡單的傅科擺,僅僅懸掛了一根繩子。
  • 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後長知識了
    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後長知識了地球作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直在不停地做著運轉,學過地理的小夥伴們肯定也都知道,地球的自轉帶來了四季交替和日出日落,帶來的影響也是映射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是感覺不到運轉的過程和速度的。所以說這樣的問題也是成為了困惑人們的謎團,地球「自轉」速度有多快?
  • 光速力量如此強大,為何人體被光線擊中卻毫無感覺?
    光速力量如此強大,為何人體被光線穿過卻毫無感覺?首先要糾正一個觀點,人體無法被一般的光線穿過!無論如何體質的人體都會擋住大約衝太赫茲電磁波以上到X光波段一下這波段內的所有光子!在這個波段的光子「擊打」在人身上時,所有的光子能量將會傳遞給人體!
  • 人和動植物的十大毫無用處器官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生活科學網站日前列數了那些確實存在但卻毫無用處的生物組成器官。一起來看看我們周圍,甚至是我們的身體上,都有哪些不必要的「零件」吧。古生物學家曾經風趣地說:「闌尾最大的用處恐怕就是給外科醫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意!」因為每年,數以萬計的人因闌尾炎而不得不進行闌尾切除手術。
  • 地球內核溫度超過太陽,高達6800度,為何我們卻毫無感覺?
    但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太陽溫度和地球的內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地球的內核最高溫度在6800度左右,那麼,地球內核的溫度那麼高,為何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卻毫無感覺呢?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內核的物質有關。
  • 盤點人類竟然有20個器官毫無用處 人身體各器官的排毒功能
    盤點人類竟然有20個器官毫無用處 人身體各器官的排毒功能時間:2015-12-07 18:48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人類竟然有20個器官毫無用處 人身體各器官的排毒功能 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器官是非常重要,因為它們維持我們的生命,所以大部分人對於器官還是比較敏感的
  • 三大「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第2摩託車大炮,毫無用處
    導語:三大「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第2摩託車大炮,毫無用處在這個世界上,發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好處大於壞處的事情。只有這樣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才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軍事上也是如此。軍事裝備越先進發達,那在戰爭中的優勢和勝算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 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
    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對於這顆神秘的星球,我們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在地球上有著晝夜交替的現象,而這也是受到了地球自轉的影響,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球體,而地球在自轉時,也會圍繞著一條穿越本身的軸進行旋轉,那麼,地球自轉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
  • 臺灣毫無用處!這個國家要「斷交」,還不忘狠戳蔡英文一刀
    據悉,該國正研究「趕在十一前」與臺灣「斷交」。索羅門群島為何「棄臺」?其總理索加瓦雷說得很直白,「當涉及到經濟與政治,臺灣對我們來說毫無用處。」在臺當局聽來,「無用論」或許十分刺耳,但這就是現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任何企圖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的行徑都沒有任何出路,也正在失去本就狹小的操作空間。
  • 幾款「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第2摩託車大炮,毫無用處
    今天就來說說幾款奇葩發明,基本上都是毫無用處。 第二種摩託車大炮,我們都知道坦克的靈活性不行,而重炮往往都是在固定的位置進行發射,因此軍事專家就想發明一種相對靈活使用的大炮,就是在機動性極強的摩託車上裝置大炮,然而即便如此,該武器還是沒有克服靈活性的問題,因為摩託車裝上大炮之後速度會變得十分緩慢,大炮強大的後坐力也導致發射不準確,威力減少等,在戰車上毫無用處
  • 我們將毫無感覺
    我們將對這個宇宙的膨脹毫無感覺,因為參考系不變!
  • 手機的飛行模式毫無用處?其實是你知道的太少……
    手機也會影響並幹擾駕駛艙和地面塔臺的通信系統產生安全隱患既然坐飛機的時候不能用「飛行模式」功能是不是說明「飛行模式」毫無用處
  • 手機的飛行模式毫無用處?其實是你知道的太少!
    既然坐飛機的時候 不能用「飛行模式」功能 是不是說明「飛行模式」毫無用處研究表明,正常人在常態下對於危機的反應時間為 0.15 秒 ~ 0.4 秒,而人在沒睡醒或喝酒後反應時間會大大延長,大約要 1 秒,而戴耳機的旅客對危機的反應時間則會更長。 因此,在起飛和落地階段戴著耳機無疑是「置生死於度外」的瘋狂舉動,而乘務員好心勸說乘客在起飛和落地時取下耳機,則完全是出自對乘客安全的考慮。所以,在飛機起飛和落地時,千萬不要使用耳機噢。
  • 望遠鏡「毫無用處」,急救中心為何採購
    為何給急救醫生配望遠鏡,不但群眾看得一頭霧水,業內人士也是直呼不懂。比如,北京某急救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自己在急救一線工作十幾年,此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有急救中心為醫生配備望遠鏡的,自己在實際工作中也沒有遇到過需要使用望遠鏡的情況。由此可見,望遠鏡既不是急診醫生的標配,也遠超出了普通人常識的邏輯範疇。  對於配望遠鏡,大連急救中心的回應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 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何人生就毫無意義?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
    文/仗劍走天涯量子力學被證明,為何人生就毫無意義?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科學探索之路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圖,就算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非常高級了,但是對於科學的闡述和了解,依然還是停留在最淺薄的層次,所以人類的未來任重而道遠。當今世界上最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無力的一個領域,可能就要收到量子領域了,甚至有科學家們認為量子力學如果被證明,可能人類的一生就好意義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大班科學教案:動物尾巴的用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動物尾巴的用處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的尾巴有不同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