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月掩星,對於它你了解多少?

2020-09-26 好奇屋

我是好奇蝸,致力於分享知識,努力用知識武裝大腦,感謝你的關注。

月掩星其實是一種官方說法,我舉個例子:日食。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月掩星指的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例如月亮通過地球與太陽之間,並成一條直線,就稱之為月掩星,也叫日食。月亮可以遮掩行星,也叫月掩行星,行星遮掩恆星,也叫行星掩星。一般以上幾種天文現象都是不易見到的。

問你個問題,了解了日食後,你知道月食是怎麼形成的嗎?太陽遮掩月亮和地球??NO!別忘了月亮可以繞著地球轉的,所以,它永遠不可能繞到太陽後面。

我們能看到月亮是因為它反射了太陽光,而月食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太陽光被地球遮蔽,就看到月亮像是缺了一塊,當完全被遮蔽時,就是月全食了,一般來說月食較常見。

今天的知識較簡單,感謝閱讀。

希望今天的知識能對你有所幫助,我是好奇蝸,努力用知識武裝大腦,期待你的關注,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罕見掩星,預覽新視野號下一站
    新視野號首席研究員、美國西南研究院的艾倫·斯特恩(Alan Ster)說,「不過,我們還期待能夠對它的軌道了解更多信息,甚至測定的它的大小和形狀。所有這些都將有助於我們規劃最終的飛掠方案。」他們要看些什麼?簡單來說,天文學上的「掩食」指的就是一個天體移到了另一個天體的前面。「如果月亮移到了太陽的前面,我們就會看到日食,這也是一種掩食。」
  • 對於PET/CT你了解多少?
    對於PET/CT你了解多少?PET/CT的輻射,主要來源兩個方面:PET檢查和CT檢查,其中的PET檢查來自檢查時注射的示蹤劑,目前使用的示蹤劑就是18F-FDG,它的半衰期在2個小時左右,注射到人體體內很快就會從體內排出,整個掃描過程可能承受的輻射劑量大概在7.5-15msv,這些劑量對於人體來說還是很安全的,可以放心。
  • 對於偏光鏡片,你了解多少?
    對於經常戴太陽鏡的人來說,偏光太陽鏡這個詞一定不陌生了,但是對它了解的人又有多少呢?
  • 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升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
  • 歷時30年的掩星觀測:揭示冥王星大氣壓變化之謎
    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冥王星的掩星現象非常罕見。在2019年5月10日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由巴黎天文臺的研究人員經過幾十年觀測而得的研究結果。根據「新視野號」探測器於2015年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對冥王星掩星過程的物理參數進行了解釋,這些參數對於更好地了解冥王星的氣候,以及預測這顆矮行星未來的恆星掩星事件非常重要。
  • 天大博士打造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
    該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可實現地球0~60km大氣層及100~800km電離層探測工作,為全球氣象預報及地震預報提供重要數據服務。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
  • 對於這些地理雜誌你了解多少?
    對於這些地理雜誌你了解多少?我們經常會瀏覽各種報刊雜誌,其中不乏包含了各種地理知識的經典地理雜誌,所以我們本次盤點幾個著名的地理雜誌。博物《中國國家地理》青春版博物雜誌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學生的自然人文綜合知識類刊物,它提倡博物學的復興,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勇於實踐、博學廣納、探索求知。它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於一身,圖文並茂,緊跟時代。內容廣泛涉獵天文、地理、生物、歷史等諸多領域,具有科學性、權威性、趣味性,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到良性的引導作用。
  • 僅7%能看到全過程,「天狼星」你了解多少
    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18日「天眼」奇觀,若對另外兩次感興趣,可以關注一下小編,看一下歷史文章了解詳情~18日的「開天眼」天象其實並不神秘,簡單來說,指的是小行星(尤爾根斯託剋星)遮掩恆星(天狼星)的天象。因為這個小行星視面積略比天狼星大,兩星遮掩過程看起來像人眼的瞳孔一般,因此也有人形象的稱其為「開天眼「,大家可以先看這張掩星圖想像一下。
  • 天有可測風雲——掩星探測技術
    掩星探測數據一般分成4級,即0、1、2和3級。0級數據是指衛星下載的掩星相位和定位文件。1級數據是指從觀測的相位時延,扣除高軌導航衛星和低軌接收衛星位置和鐘差得到的相位時延。2級數據是指從1級數據反演得到的電波彎曲角和折射率數據。3級數據就是從2級數據反演得到大氣溫度、壓力、密度等大氣參數。
  • 利用小行星掩星測量恆星的直徑
    例如,當一個小行星運行到地球觀測者和某顆恆星之間——發生掩星——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恆星面上掠過小行星遮擋的影子,同時,我們所接收到的恆星發出的光也發生了衍射。當掩星發生的時候,天文學家們可以計算出恆星光度下降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行星運動的速度以及恆星的角大小。通過這種方法,天文學家們得以更加精確地測算幾顆較遠恆星的直徑。
  • 中日韓部分地區6日晚可同賞「掩星」天象
    這在天文學上被稱為「掩星」。成為這次「掩星」主角的「乾神星」,是一顆直徑為165千米的小行星,而它所要遮掩的那顆恆星位於巨蟹座。  這次掩星將在北京時間6日20點24分出現。它是今年在中國能觀測到的最好的一次「掩星」現象。「掩星」發生時,小行星與恆星的合星亮度將會下降6.4到13.8個星等,持續時間約為5.3秒。
  • 天大博士打造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今日隨衛星...
    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它可以連續探測到0~60km大氣層大氣的折射率、溫溼壓以及100~800km電離層的電子含量和電子密度,這將為地球表面大氣層及電離層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對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地震預報等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國際上已經將GNSS掩星探測載荷應用於地震預報、天氣探測等領域研究,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的成功發射在國內尚屬首次。
  • 天大博士打造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今日隨衛星發射升空!
    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它可以連續探測到0~60km大氣層大氣的折射率、溫溼壓以及100~800km電離層的電子含量和電子密度,這將為地球表面大氣層及電離層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對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地震預報等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國際上已經將GNSS掩星探測載荷應用於地震預報、天氣探測等領域研究,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的成功發射在國內尚屬首次。
  • 掩星探測將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歐洲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分析表明,如果全球天氣預報初始場數據有3%來自GNSS掩星探測資料,對數值天氣預報的誤差減小的貢獻率是8%。」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孫越強表示。孫越強介紹,通過基於GNSS的掩星探測技術和反射信號技術,掩星探測儀作為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獲取的大量數據可作為數值天氣預報的初始場數據進行應用。  這些數據包括大氣溫度、溼度、壓強等大氣參數,以及海面風場等參數。藉助掩星探測儀獲取的數據,將實現全球覆蓋、高精度、長期穩定、實時的地球大氣立體探測。這對於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監測和空間天氣預報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 23顆GNSS掩星探測即將上天
    內容提要:日前,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的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位於長春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籤署了23顆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合作協議,旨在通過GNSS掩星探測載荷快速組網運營,推動實現全球空間氣象遙感數據的生產與運營,加快構建GNSS掩星遙感大數據產業鏈,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 我國的天基GPS/MET掩星技術(下)
    高精度星載GPS接收機是制約中國GPS掩星觀測的關鍵,有關部門通過國內研製、國際合作的方式,突破星載GPS接收機的研製技術,掌握GPS掩星接收、數據處理技術,已經研製成功了星載高性能GPS接收設備,解決了星載GPS接收機的抗輻照、散熱和適用於大氣探測的高精度等關鍵技術問題。
  • 奇特的掩星現象居然出現在這裡?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一個跨國小組在最近發現的一顆被命名為「EPIC 204376071」的低質量恆星上觀測到了一個長達一天的深度非對稱掩星現象(asymmetric occultation)。近日在arXiv.org預印伺服器網站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該小組詳細描述了他們的發現結果,並探討了可能解釋這種奇特掩星現象的各種理論。
  • 【科技日報】掩星探測將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孫越強介紹,通過基於GNSS的掩星探測技術和反射信號技術,掩星探測儀作為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獲取的大量數據可作為數值天氣預報的初始場數據進行應用。  這些數據包括大氣溫度、溼度、壓強等大氣參數,以及海面風場等參數。藉助掩星探測儀獲取的數據,將實現全球覆蓋、高精度、長期穩定、實時的地球大氣立體探測。這對於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監測和空間天氣預報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 GPS北鬥兼容的星載掩星探測技術
    世界氣象組織在2025年發展規劃中已明確提出每天要實現一萬次掩星探測事件,這就需要開展百星級別的掩星探測任務,但到目前為止,掌握掩星大氣探測技術的國家為數並不多,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發的GPS北鬥(BDS)兼容的掩星大氣探測載荷,成功使我國躋身此列,具備了核心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 今晚天空戲很足 除了「超級月亮」還有「月掩星」
    今晚,這個又大又圓又亮的月亮還要給大家表演個「月掩星」。知道「超級月亮」要現身,雲層很懂事地閃一邊。3日7點過,天色暗下來,東邊,一輪圓月緩緩升起。這是繼去年11月後,地球人再次觀賞到的「超級月亮」,和上次一樣,成都人沒有錯過機會。據了解,這次的「超級月亮」是今年最後一次滿月,也是今年最大的滿月,它會比今年6月9日的最小滿月大1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