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21屆高三長郡中學月考二作文資料:中國文化符號
(以下內容來源:湘語文 作者:廖嵐。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
作文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對於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來說,中國的概念非常簡單:我的祖國,我自豪。他們從小在這個環境裡長大,對國家有種天然的認同感。當然,等他們更成熟時,他們也會意識到要向世界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是,「中國」這個詞,以及背後那一整套文化符號,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2020年,淘寶上好幾家漢服店,銷售額不聲不響過了億;600年的故宮成了文創產業的頭號IP,故官IP帶火了一批網紅爆款;李子柒中國古風美食文化視頻在海外「圈粉」無數;華為科技公司,註冊下一代商標時,作業系統叫鴻蒙,實驗室叫玄武,還有崑崙、浩天、靈豸等商標,均出自《山海經》,這些字詞讀起來總讓我們內心澎湃。你該怎樣解釋這種內心感受呢?只有一個解釋,因為它們是我們文化的根,是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符號。
你認為的中國文化符號是什麼?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以「中國的文化符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漏個人信息。
審題指導
寫作≈做數學題
湖南師範大學二附中 廖嵐老師
看到作文,我們都知道要精準審題。何謂精準?就像,一道數學題所給的題設條件都不是白給,必將運用到推導之中。寫作文讀材料時,必須將關鍵詞圈畫出來,作為「已知條件」;然後,找出關鍵詞之間的內在邏輯。行文時,要做到像數學排列組合一樣「不重不漏」。關於此題,我的「破解」過程如下:
「年輕人:天然的認同感;更成熟後:1.向世界學習 2.一整套文化符號。」這是我從第一段中提取出來的幾個關鍵詞。本段體現隨著年齡增長,中國人對文化的理解更深入,視野從國內到世界,情感由熱烈到客觀、深沉,具有遞進性。
「漢服——網店;故宮(建築)——文創;李子柒(美食)——視頻;鴻蒙——科技」這是我從第二段提取出來的關鍵詞。本段為重要的寫作提示,給出了幾個文化符號供學生參考。這也暗示了「符號」必須具體到「衣食住行」,而非「××精神」、「××品質」。這一段材料是決定你偏題還是切題的關鍵。好比做數學題,不要用錯了公式。
細看黑體字部分,了解任務驅動。「你認為中國文化的符號是什麼」是什麼,可以是多種,但必須形成有機關聯,若強行牽扯則顯生硬;可以是一種,但必須有從古至今、由淺入深、自狹而廣的闡釋,若反覆贅述則顯乾癟。這就是這篇文章的難點,既需要清晰的思路,更需要豐厚的文化積累,還需要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對中國文化真正有一股深沉的熱愛之情。
本文我選擇的是「漢字」這一文化符號。我的主線是古今時間線,「古」裡分了「唯美」與「家國」,「今」裡分了「國內」與「國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培養和呼籲,也就把所劃關鍵詞囊括其中。其實,有很多同學都可以寫出前三段那種優美詩意的文字,因為這些可以用「排比」、「引用」來「湊」出四五百字來。但真正體現思想的,其實是後面段落的輸出。「生活處處皆語文」。從「小學生練字(天然認同感的來源)」到「中文紋身(文化影響力)」到「科技成就(文化硬實力)」再到「許淵衝、孔子學院(文化軟實力)最後到呼籲成為文化使者(文化自信)」,這些「素材」在作文中的體現,才是作文脫穎而出的關鍵。而這些,需要對家國大小事務的真正關心,即「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寫作文需要理性與感性的高度融合。一篇好文章,讀罷必有思維邏輯上的鍛鍊和心靈情感上的觸動。從理性破題、列綱入手,再把與主旨高度契合的素材嵌入,將真情實感於字裡行間自然流露。理性是骨,感性是肉,一篇作文應是一個有血有肉、鮮活的人。
命題方審題指導
所選關鍵詞必須是可觀可感的具體文化「符號」,如文物、景觀、名勝、人物、書法繪畫、藝術形式等等,不能是抽象的精神層面的詞,如工匠精神、道德秩序、勤奮努力等。所選符號在正文內容中要有充分展示,既能表達符號的淺層意義,又能表現其深層次的文化意義、人文內涵,充分體現文化自信。
比如「書法體現方正品格」「園林建築體現天人合一思想」等等。所選關鍵詞要形成有機關聯,體現思考,形成整體。如茶道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品茶、鑑茶的歷史近五千年,茶與人們的生活可謂息息相關。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名茶薈萃、茶具鬥奇、茶藝精湛、茶宴飄香,茶人茶事、茶禮茶俗、茶詩茶畫,無所不容。茶,與儒釋道都進行了深入融合,成為人們修身養性、參禪悟道的重要門徑。
參考立意:①中國文化藝術之美;②傳承文化符號,增強文化自信;③傳統與現代並存,促進文化符號發展……
學生佳作
一橫長城長,一豎字鏗鏘
湖南師大二附中F2102 方子葉
你從古老的龜殼上走來,帶著甲骨文的深奧;你從天朗氣清的蘭亭中走來,帶著宣紙的墨香、行書的飄逸。你,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是漢字,是龍文,是圖騰。
若不是你,漢字,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張揚鮮豔恐歸於灰白;那「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的宮商角羽恐湮於風沙;那「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滾燙愁緒,恐囿於時空的局限,無法令今人感同身受。於數萬漢字中,挑出幾十言,以精妙構思與才情,創作出古風詩韻,勾勒出一幅幅獨具「中國風」的唯美畫卷。
若不是你,漢字,那「去留肝膽兩崑崙」的仰天長嘯無法振聾發聵;那「還我青島」的血紅印染無法令群情激憤;那「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的鏗鏘字眼無法於潛移默化中教化國民。除了國風唯美,漢字還承載著深厚的愛國熱情,穿古越今,經年不變。
放眼國內,我們仍欣慰於小學生們一筆一划地練著方塊字,而非學習拼音打字,因為這是中華文化的根,是應該從小就被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精神基因」。放眼世界,國際友人們熱衷刺中文紋身,認為這很「酷」;帶有中國文化印記的「鴻蒙」「麒麟」等電子科技產品熱銷歐美,廣受好評;「神州」飛天,「玉兔」登月,簡短的中文編號卻寄寓著國人自古以來「上九天攬月」之理想。其航天任務的完成,令外媒交口稱讚。這些』「硬實力」透過漢字的取名,使世界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除了「硬實力」上的文化自信,「軟實力」上的文化力量也不容小覷。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晦澀難懂,更不用說中華文化了。為此,我們需要許淵衝這樣的文化使者,將中國文學譯成優美的外文,使世界聽見中國人在漢字中流露出的和諧仁美。我們需要孔子學院在四海紮根,通過教授的每一個漢字,輸出中國人願與世界融通的心意與獨有的東方智慧。我們本身,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寫好每一個漢字,才能免於被外人指責「忘根忘祖」的尷尬境地。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做貢獻,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文化橋梁。
橫豎撇捺點,築構漢字筋骨。剛勁蒼遒或飄逸靈動,彰顯國人性格。願以漢字為基因,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願以漢字為紐帶,溝通世界,彰顯國之自信。
中華文明的墨香
湖南師大二附中F2102 楊梓
君可見漢服復興之熱潮如火如荼,亦可見子柒「洗手作羹湯」之身影遠洋海外;疫情期間日本抒下「山川異域,日月同天」讓文化跨越地域阻隔,而今華為以「鴻蒙」、「玄武」為名,讓文化淌過歷史長河……
一個個靈變生動、異彩紛呈的中華符號越古穿今,迎光而來。究其原因,在其底蘊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於我而言,中國的文化符號便是那泅渡時光卻雋永不變的墨香——那形神具備的漢字,組字成詞,連詞成句,它們見證了時代變革,卻永駐於歷史長河。
漢字以形致意,借多樣偏旁為你我描繪出古時圖景。西方人敬仰普羅米修斯,他為人類盜得火種,延續物質文明;我卻偏愛那位於泥濘之地繪出文明草圖的先輩倉頡,自他指尖漾開為後世所仰的精神食糧。「廣」字頭包容萬象,於是杜甫道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廣闊胸襟;「之」字底遼闊無際,於是舒婷落筆「野火在遠方,遠方在你琥珀色的眼中」。然不論是這廣闊胸襟亦或遠方之火,其載體皆為這橫豎撇捺點所構成的漢字,成為中華文明最直觀的生動映現。
漢字以意代形,使人「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不用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奇壯闊,亦不用言「一庭春雨,滿架秋風」的恬靜怡然;讀蘇子,其「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之豁達樂觀讓多少受挫失意者如見明燈,讀魯迅,其「俯首甘為孺子牛」之動情呼籲又讓多少愛國志士熱淚盈眶!我們心中每一份微小的悸動都來自於這墨香古韻中的共鳴,而這共鳴又早已融入華夏子孫的血脈,浸潤你我的心靈,引領我們走向自己的遼遠徵程。
但咀嚼中華文明的墨香並不意味著限於中國這一地域,也不意味著囿於歷史傳統,而是不斷汲取世界各地的源頭活水,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我們當然要認真審視希臘民主,羅馬法治,借鑑英美憲政,追趕現代科技文明;也要立足於自身優秀文化傳統,以文化自信自持,又敢於迎接未來文化的碰撞。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於是屠呦呦從古籍《抱樸子》中採頡靈感,研製出青蒿素;於是毛澤東從《共產黨宣言》中汲取精華,開闢革命新徵程。唯有在中西古今文化的激蕩中遵循人類共通的價值,也不憚於做自己的新夢,才能讓中國文化符號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讓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熠熠生光。
咀嚼中華文明的墨香,感受古韻中華穿古越今卻亙古不變的微光,讓映亮你我人生的光點匯聚成家國的萬丈光芒,讓中華文化攜著自信與披靡走向世界,更加輝煌。
山川星河在詩中
湖南師大二附中F2102 陳鵬宇
寫在前面的話:
小時候,中國文化的概念在腦中還很朦朧,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囫圇吞下詩詞,不知滋味地抿一抿嘴唇,只有淡淡的餘香。直到長大了,某一次,看到被月暈環抱的月亮在遼遠的夜空中皎潔;某一次,看到秋天的楓樹颯颯地灑下滿目紅葉;幾句詩詞自然湧到了嘴邊,那時,便真的在景中嗅到了詩歌的酒香,真的撫摸到了詩中山川星河的輪廓。
中國人稱國家為社稷,一個是土神,一個是穀神。中國人與自然的姻緣,浪漫而悠長。山川河流,先祖用腳丈量它們的長度,感知它們的溫度,風月星河,先祖抬頭,估摸彼此的距離,惆帳它們的無垠。
在山川星河的冷暖、快慢、遠近中,月光穿雲,風送花香,令人心旌搖曳,使人油然而生了情思、懷遠,便有了詩。人在山川星河遊,山川星河在詩中!
詩載著美,徜伴在物換星移中保管著初釀的清香。曾遊秦維河畔,七年後卻只憶得遊人如織、汗面雨下。那名聲響亮的十裡秦淮只能把它的萬種風情縮入這斑駁的人影中,黯然失色。幸而一次讀得李白的南京詩賦,一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真就以舊瓶中倒出新酒,花香入鼻,人聲入耳, 多年前夫子廟廟會的盛況又重新讓記憶中的秦準河回春,那華燈大放,燈紅酒綠的場景一下子遊回腦中,多奇妙!一千年前的景牽動起七年前的景,好似「何處春江無月明」所展現的天地無私,同一種美暈開在詩中,醉了兩處人!
詩培育有著美,讓山川風光更多彩,曾在江西、湖南看漫山油菜、稻穗,同是一片晃亮的金黃的廣闊,便沒有什麼描述比得上「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的凝練而精巧,詩將田園富於動態、靜態的美一併述於紙上。 去年元旦見橘洲煙火,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彩斑斕地活躍了整片天空,火光與煙霧活潑地上下躥動,波光粼粼的江面倒映著這五光十色的畫布,便不禁脫口而出「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眼所見景迥,心所會意同,每睹奇景後借古人詩歌一吐為快,說出這瑰麗的每一個字,心中便蕩漾著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驚嘆,真就有了王勃筆下「遙襟甫暢,逸興湍飛」之感!
詩不僅有美,更有人思想的光輝,引人深思。見三峽,便忘不了「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讀之,鏗鏘頓挫,山高水冷天地悠悠,引得悲壯之情即使歷經千年依然鮮活。見月,便有「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天一色,物我兩忘,獨餘詩人與月,此景,正是一次天地與人深入心靈的交談,是展視一個民族想像力和浪漫情懷的考場,作為後人,讀著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同,江定何年初照人」的對月沉思,掂量著詩句中穿過千年來叩問人心的問題的份量,便想對這山川星河感慨,對這天才詩人感激。
如果讓我形容古詩詞,那便是中華文化的符號,它是一支花,山山水水孕育著它的花苞,才子佳人催促著它的綻放,日月星河環抱著它的芬芳,最後。它洋洋酒酒地留下可以承前啟後的果實,供後人摘取。
如果古詩詞有一天的幻化成人,他(她)揣著酒袋,乘著風月,對著山川星河,料想會說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