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通過光線照射,利用電壓使液晶分子轉動,這樣光線透過液晶分子產生不同的亮度強度,最後通過慮光片色輪來決定顯示出畫面的色彩,最終達到成像。不過液晶面板本身不發光,是通過電視內部的背光源燈來照亮的。
等離子電視和液晶的成像原理截然不同,液晶是通過一個大的背光燈照亮畫面,而等離子則是每個像素都在發著光。有人說等離子屏幕上布滿了等離子電槍,每個像素都是一把可以打亮的槍。但其實等離子屏幕中的每個像素都是由3個玻璃氣室組成的,依此類推通過大量的玻璃氣室室組組成了一個平板。
在每個玻璃氣室當中都含有惰性氣體,一個像素由3個氣室組成,然後這個像素的3個氣室會分別塗有紅色螢光粉、綠色螢光粉和藍色螢光粉。然後通過電極導線在驅動電路的控制下對每個氣室放電,在氣室中的惰性氣體中放電導致離子體發射出紫外線,紫外線再激發螢光粉發光,這就達到了等離子成像。
等離子電視的發展在過去,大量的主流電視機都是由同一種技術製造的,也就是陰極射線管(簡稱CRT)。CRT主要由電子槍、偏轉線圈及陰極射線管組成。陰極射線管由於是由玻璃製造的,所以非常易碎,並且屏幕有不易察覺的抖動,不過它的致命弱點並不是上述這些,而是它過於龐大的體積。CRT技術的一個規律就是:屏幕面積越大,顯像管也就越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掃描電子槍有足夠的深度空間把電子束打到整個屏幕上。
新型的PDP電視開始搶佔市場並成為時尚電視換代的代言人。這種新型電視具有和基於CRT技術生產的電視一樣寬大的顯示屏,但它的厚度只有10釐米左右。PDP影像的形成主要取決於高能量的電子束打在屏幕上數以百萬計的小點(我們稱之為「像素」)後所產生的亮度,在絕大多數電視上,共有三種(紅、綠、藍)顏色的像素,這三種顏色的像素被平均的分布在整個屏幕上。所有的色彩都可以通過選定的三種單色光,以適當的比例混合而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彩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特定的三種單色光。這三種選定的顏色被稱為三原色,三原色相互獨立,其中任一種基色是不能由另外兩種基色混合而得到的,但它們相互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其它顏色。
等離子電視是不是全面停產了
目前沒有,商場也有很多在賣,但等離子面臨很大挑戰。從畫質來說,等離子比液晶有優勢,但松下不出讓技術,市場被lcd搶佔了,很多廠家都停產了等離子。目前國內佔有率最高的是松下、三星和長虹。
松下一直擅長大尺寸等離子電視,獨佔等離子的優勢技術,彼時新生的LCD成本高,在市場上沒有價格優勢,因此,松下在等離子電視上賺了大錢。後來,隨著技術進步,LCD電視的成本降低,也從小尺寸延伸到大尺寸,相對笨重的等離子迅速下滑。加之保守的等離子陣營的合作夥伴很少,LCD的陣營合力一統天下,松下的等離子電視終陷艱難境地。
00「松下太保守了,不願意和其他同行分享技術平臺,導致被孤立。」該人士分析稱,索尼目前在海外市場已力不從心,松下是日本企業中少有的幾個還有想法和拼勁的企業,「但如果沒有新技術的產品和產業鏈變革,光靠管理革新,是很難翻身的。」
等離子電視淘汰或停產原因分析 1、屏幕尺寸單一覆蓋不全面
平板電視開始興起的時候,等離子電視也曾經輝煌過。當時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是死對頭,當時兩者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市場份額也平分秋色,各自都擁有忠實的粉絲。等離子以色彩還原好,幾乎無拖影,可視角度大等優點被廣大用戶所稱讚,再加上多為大屏產品,因此做電視最合適不過。
等離子電視當初的主流尺寸基本上集中在50英寸-60英寸左右,雖然超大的屏幕尺寸帶來了更好的視覺效果,但是由於當時與液晶電視同屬競爭關係,大尺寸產品伴隨著高昂的售價,基本上等離子電視的價格普遍比液晶電視要高出不少。即便如此,液晶電視當時由於色彩不夠出色,有拖影的現象,而且還有漏光、可視角度小等缺點,也成為了無數等離子電視粉絲詬病的對象。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液晶電視勝在尺寸覆蓋全面,從20多寸到60多寸甚至更大尺寸應有盡有,可以充分照顧到不同的消費群體,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老百姓買得起的東西,才是真正的主流,所以到後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便開始傾向於液晶電視。
對於等離子電視來說,屏幕尺寸越大越有優勢,但它卻偏偏趕上了手機和平板這個被液晶屏幕大小通吃的時代。隨著液晶屏幕在更多產品上的應用,技術不斷的提升,解析度更高、更節能等等特性就被一點點的突出了出來。與此相比,等離子技術和等離子電視就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
2、固步自封、自絕後路此外,等離子技術只掌握在極少數廠商的手中,而且技術不下放。這種吃獨家飯掙獨家錢的辦法似乎看起來能試利益更大化,但是企業對等離子顯示技術的這種死守卻加速了其終將走入到孤立無援的境地。
據了解,掌握等離子核心技術的只有松下、日立、先鋒等為數不多的幾家日韓廠商,而除了日、韓系廠商外,全球其它市場很少有資本投資等離子面板生產線。不僅如此,由於等離子陣營主要就是松下挑大梁,而且松下希望借等離子優勢甩掉跟隨者,並且在技術方面具有很強的保密意識,不願意與其它企業分享,生怕被同行抄襲和模仿,更不願與任何企業結成戰略聯盟,欲靠一己之力將等離子產業做大。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絕大多數廠商紛紛知難而退,另起爐灶開始發展液晶產業,更刺激了每年都有大量的資金被用於擴產液晶面板生產線,最終形成了等離子與液晶兩大技術陣營對壘的局面。
俗話說,「大樹下好乘涼」,液晶被越來越多的廠商支持,液晶電視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產品佔比越來越大、市場自然也就越走越寬。
反觀等離子,掌握等離子核心技術的廠商,研發進度緩慢,產品更新速度跟不上,就更別談市場了。於是,等離子電視逐漸便走入了一條越來越窄的路,直到最後無路可走,只好自絕於人民了。
3、技術進步緩慢談到等離子電視失敗的一部分原因,不少人認為是技術進步緩慢。當年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都有明顯的優缺點,等離子電視比液晶電視更被人看好的原因是它在運動畫面拖尾現象、畫面顏色濃鬱程度的表現、畫面的對比度和電視的反應速度等方面都比液晶電視更有優勢。
但是N年過去了,液晶電視已經解決了色彩、反應速度等問題,甚至比等離子做得更為出色,而等離子的技術視乎並沒有太明顯的進步,體積大、發熱量大、燒屏等缺點無法從根本解決。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液晶電視做得風山水起,而等離子依然在吃那點老本,甚至把自己逼至絕境。
因此,從自2007年開始,包括先鋒、日立等等離子廠商相繼宣布退出等離子市場,而且支持等離子的廠商就越來越少,轉投液晶旗下的廠商越來越多,市場的比例也慢慢傾向於液晶電視。
更多精彩閱讀:
等離子電視機常見故障_等離子電視使用壽命
等離子電視可以投屏嗎_等離子電視壞了能修嗎
等離子電視的優缺點_等離子電視機構造
等離子電視拆解方法_等離子電視用什麼發光_等離子電視用電大不大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