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電務段塔河通信車間坐落在中國鐵路最北端,通往"北極"漠河的嫩林鐵路上塔河站。他們承擔著530多公裡架空明線路、區間無線鐵塔及19個站鐵路通信設備的維護工作。車間25名幹部職工常年守候著嫩林線、古洛線、塔韓線通信大通道的暢通安全。
9月16日,車間主任劉永建一行10人帶著帳篷、光纜熔接機、鐵鍬、作業燈、熱風機等工具設備準備進入山林。他們今天將利用傳輸設備停機給點的時間段裡完成新林至大烏蘇間367公裡400米處368公裡處近1公裡光纖衰耗較大的36芯光纜進行割接,也就是用一段新光纜把查找出有問題的那段光纜給換下來。由於作業時間定在22點,按照以往割接的經驗,需提前2個小時作割接前的準備工作,大家怕天黑路不好走,提前了近4個小時驅車前往目的地。
雖然是9月初,但是大興安嶺地區的夜間氣溫已降到4攝氏度。數量驚人的蚊子撲面而來,工人們支起了帳篷,在裡面作業。
由於地處林區,鐵路通信業務多是依託架空明線路的光電纜傳輸實現的,也有部分地處橋涵地段或距離鐵路線路太近的的光纜要降低身段從空中落到地下。於是通信人才有了這光纜割接的手藝。
大興安嶺林區樹高林密,他們割接的地點人跡罕至,雜草叢生,蚊蟲滿天飛,作業難度極大。工友們按事先的分工分頭行動,工長譚世偉領著幾個人揮動著鐵鍬在清理地面上的雜草。割接時的作業坑必須夠割接者有足夠的空間完成扒纜、入盒、預盤、穿管、切纖、熔接到最後的收纖這一套規定動作。而放熔接機的作業臺和作業燈也必須放在平穩的地段,這樣才能保證接纖時對準、接穩整個熔纖過程嚴絲合縫。
如果是冬天,在零下40幾度的天氣中進行割接作業,工人們要趟著沒過膝蓋乃至是齊腰深的積雪,有時一段光纜要幾天才能挖出來,地透得堅硬無比,只能靠生火化一點挖一點,每次準備下來,都是一身冰。實施割接的工人,由於熔接機對溫度、溼度和灰塵都有極高的要求,氣溫過低不但雙手凍得僵硬,機器還會"罷工"。常常是帳篷裡頭燈、作業燈、熱風機一起運轉,有限的空間裡對割接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凍得發麻放在嘴邊哈一下氣,再雙手交叉搓幾下恢復了知覺,就得馬上接下一根纖。一會兒眉毛和頭髮上就上霜了。
車間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30歲的郝健是車間裡年紀最小的職工,卻進步很快,如今已是光纜熔接的骨幹之一。
"幹這個活兒手不能哆嗦,就怕切割不平整,影響光纜熔接效果。"郝健參加工作7年,翻山越嶺已經習慣了,性格幽默的他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在這裡都能看到。"
從準備到業務核對、測試,每次割接作業都要用上5個小時以上,大家也顧不上好好吃口飯,趁著直腰的功夫咬上一口麵包就算吃飯了。趕上冬天割接,隨身攜帶的乾糧凍得邦邦硬,乾脆扔到火堆邊烤烤再吃。至於飲水,林子裡多得是的白雪就夠了。
"明明是一幫粗糙漢子,偏偏練就了一手繡花功夫。"劉永健的話,讓大夥的笑聲迴蕩在山谷。(通訊員:張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