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纜的秘密

2020-12-02 騰訊網

海底光纜是網際網路的「中樞神經」,承載了全球90%以上的國際語音和數據傳輸,沒有它,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區域網。

▲海底光纜分布圖

一直以來,它因埋藏於海底深處而披上神秘面紗,今天我們帶你走進海底光纜的世界。

海底光纜長什麼樣子?

海底光纜與陸地光纜一樣,裡面是頭髮絲大小的纖芯,不過,海底光纜需更為加強的鎧裝保護,且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遠供電源導體,它將電輸送到海底中繼器。

遠供導體和海底中繼器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先來看看海底光纜系統組成。

海底光纜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岸上設備和水下設備。

水下設備主要包括光纜、光放大器/中繼器和水下分支單元。

岸上設備主要包括光纜終端設備、遠供電源設備、線路監測設備、網絡管理設備和接地裝置等設備。

光纜終端設備負責兩端信號處理、發送和接收;檢測設備就是告警監控和故障定位等。

重點說說這個遠供電源設備。

眾所周知,儘管光纖速度快、帶寬足,但由於衰耗,它不能無限制的進行信號傳輸,所以,為了實現長距離傳輸,需要在中間加中繼器(信號放大器)。

這個問題在陸地上很容易解決,但是到了海底就變得棘手了。

茫茫大海,哪來的電源為中繼器供電?

所以,如上圖所示,海底光纜系統在兩端的陸地上配置了遠供電源設備,它通過海底光纜的遠供導體向海底中繼器饋電,從而解決供電的問題。

這個供電採用的是高電壓、低電流的直流供電,供電電流1安培左右,供電電壓可高達幾千伏。

再說說海底光纜的加強鎧裝保護。

儘管海底光纜不用擔心挖掘機那一鏟子,但是會受到船錨、自然災害(地震、海嘯等)等影響,還有充滿好奇的鯊魚閒著沒事過來磨磨牙,一旦遭到破壞影響極大,修復一趟極不容易,所以,需要加強鎧裝保護。

鎧裝保護根據海水的深淺度不同而不一樣。通常在海水較淺的地方,需要更強的鎧裝保護,主要是為了抵禦過往船隻的威脅。而在海水很深的地方,幾乎不需要加強鎧裝,光纜直徑不到20毫米。

下圖是各種海底光纜樣本。

再來介紹一下中繼器。長啥樣呢?

這是在光纜敷設船上的中繼器。

從圖片上可以看到,中繼器直徑比海底光纜大得多,正是因為這傢伙的尺寸限制了海底光纜的纖芯數量。因為光纜的纖芯越多,中繼器就會成比例擴大,同時對供電的要求也隨之加大。

這些海底光纜和中繼器一旦放進海裡後,如果不出現故障,幾十年就可以不用管它了。

那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海底光纜系統的岸上設備部分吧。

供電幾千伏電壓的電源機房到底長什麼樣(無比好奇)?

下圖左邊藍色的機櫃就是遠端供電設備。

這個藍色機櫃裡面由直流變換器組成,每一個變換器提供幾千伏直流電,且是N+1備份的。

這是電源監控界面,實時顯示海底光纜的供電電壓情況。

和所有的電源機房一樣,這裡也有備電電池,斷電時可由電池供電。

場面何其壯觀!

除了備電電池,還有用於備電的柴油發電機...

最後是線路終端設備機房。

海底光纜上岸後,會接入陸地終端設備,再通過配線架連接到傳輸終端設備,最後連接到各大數據中心。

▲配線架機房

這樣一來,海底光纜就連通了全球網際網路了。

那海底光纜斷了之後是怎麼修復的呢?

海底光纜的修復非常複雜,茫茫大海,要找到幾千米深處的不到10釐米的光纜,還要判斷故障點,仿若大海撈針。

不過,這難不倒那些聰明能幹的通信工程師。

▲海底光纜修復動態圖

首先,得用OTDR儀器找到故障點,判斷斷點具體位置,再派出水下機器人(ROV)在斷點處剪斷光纜,接著將光纜的兩端拉到在船上進行熔接。這個熔接過程相當複雜,因為需對光纜裡的頭髮絲粗細的光纖一根一根熔接。

▲ROV

完成光纜熔接後,將修復好的光纜拋入海中,並對其進行"衝埋",即用高壓水槍將海底的淤泥衝出一條溝,再將修復的海底光纜"安放"進去,這一過程也由機器人完成。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海底光纜的那些事,有遺漏或不當之處,歡迎留言。

圖片源於網絡

通信路上,一起走!

相關焦點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以這條亞歐三號國際海底光纜,西從德國諾爾登一路連接了三十九個登陸點延伸近三萬九千公裡,到東日本衝繩,是目前最長的海底光纜。可我們平時常見的光纖寬帶線類似,海底光纜也是靠這些細如髮絲的光纖高速穩定的傳輸數據。
  • 揭秘中國海底光纜【組圖】
    5.FLAG海底光纜:帶寬:10Gbps 長度:27000km 經過地區:西歐,中東,南亞,東亞 入境地點:上海。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大型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全長27000公裡,共有12個登陸站。該系統為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的登陸站為上海南匯。
  • 關於海底光纜的最強科普!
    而海底光纜,就是保證全球各大區域網絡之間能夠互聯互通的主動脈。實際上,海底光纜的誕生時間並不算長。世界上第一條海底光纜,是1988年建好的,連通歐洲和美國,全長6700公裡。這條光纜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為280Mb/s。
  • 誰弄斷了海底光纜
    聽新聞說,這是由於海底光纜出故障,修好需要兩個星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知道我會損失多少錢!事件--網絡大塞車2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中美之間的一條海底光纜在日本橫濱維護區(位於我國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的公海中)發生阻斷,造成中國電信及其他電信運營商北美方向部分電路中斷。
  • 國際海底光纜建設五大趨勢
    技術層次不斷提高   海底光纜使用的技術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傳輸速率的迅速提高上,從最初投入使用時的每對光纖140Mb/s,發展到現在波分復用技術可達到的640Gb/s。如果考慮到目前每條光纜系統中可以有4對光纖同時傳輸,海底光纜的傳輸容量提高了約16,000倍。
  • 海底光纜10個真相:情報機關愛聽鯊魚愛咬
    海底光纜的長度達到數十萬英裡,一些光纜的深度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海底光纜由鋪設船鋪設,鋪設過程並不是簡單地將鐵砧固定的光纜沉入海底。通常情況下,光纜必須穿過海底的平坦表面,鋪設過程必須小心翼翼,避開珊瑚礁、沉船、魚類棲息地以及其他生態棲息地和常見障礙物。鋪設在淺水域的光纜直徑與罐裝蘇打水相當,深海的光纜直徑較小,與一根魔筆差不多。
  • 美"卡特"號核潛艇下水 竊聽各國海底光纜[圖]
    另外,潛艇還有對接裝置,可以發射和回收小型潛艇,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發射「戰斧」式巡航飛彈,當然,它還能當成美國研究21世紀潛艇動向的秘密平臺。   真實使命是竊聽世界各國海底光纜   然而,美國議員和海軍所說的僅僅是「卡特」號最基本的任務,它真正的使命卻是對世界各國的海底通訊光纜實施全方位的竊聽!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那麼多光纜,會不會被船隻、漁網刮斷?
    80年代,海底通信光纜進入發展期,1988年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通信光纜鋪設成功,1989年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鋪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取代海底電纜,成為遠距離傳輸信息的主流。到現在,總長39000公裡的海底光纜已將四大洲33個國家連接在一起,成為四通八達的密集網絡。每天數以億計的信息在網絡中傳輸,成為世界繁榮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來,一起見識下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
    答案就是海底光纜。其實所謂的全球網際網路,就是世界各國的網絡相互聯接而組成的超大型區域網,其中實現洲際間的聯接靠的是衛星通信和海底光纜。不過考慮到衛星通信帶寬有限且價格不菲,因此全球90%以上的國際數據都是通過海底光纜進行傳輸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海底光纜構建了今天的全球「寬帶」網際網路!
  • 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之後(組圖)
    海底光纜在大洋深處卻離我們很近  海底光纜,埋在大海的深處,離開我們似乎很遠很遠。  其實,與我們很近很近,我們的手指在電腦鍵盤上律動的時候,我們在MSN與遠方朋友聊天的時候,海底光纜正以光速為我們默默服務。  今天,我們習慣於說,世界是一個地球村,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憑依著海底光纜的通訊。海底光纜一切正常,我們並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 科普貼:如何鋪設、防護和維修海底光纜?
    海底光纜如何鋪設  陸地光纖的鋪設要簡單的多,只需挖好電纜溝,然後再由人拉著走然後再埋起來即可。而海底光纜的鋪設簡單來說就是把光纜放在海底光纜敷設船上,然後船慢慢開動的同時把光纜平鋪沉入海底。不過實施起來要困難的多,主要包括光纜路由勘查清理、光纜敷設和衝埋保護三個階段。
  • 關於海底光纜,我們還可以知道什麼? | 科普
    :海底光纜。海底光纜又稱海底通訊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以設立國家之間的電信傳輸。海底光纜系統主要用於連接光纜和Internet,它分為岸上設備和水下設備兩大部分。岸上設備將語音、圖象、數據等通信業務打包傳輸。水下設備負責通信信號的處理、發送和接收。
  • 有,海底光纜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與國之間通訊都是依靠海底光纜!海底光纜是什麼?海底光纜斷過嗎?老舊的海底光纜全世界共有400多條海底光纜,其中很多的光纜都是非常老舊的,同時由於是在海底,海底光纜的損害因素非常多,比如鯊魚就喜歡啃咬海底光纜,除了鯊魚,光纜還有可能被船錨、漁船拖網、各種自然災害所擾亂。
  • 脆弱的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看完漲見識了
    其實海底光纜只是海底的信息電纜的一種,他的內部核心和其他光纜一樣,內部核心都是傳播速度很快的光纖,而不是和其他普通電纜一樣的,核心都是普通的銅質電線。實際上,人類為了加深各個國家之前的和弦,埋藏海底光纜的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 全球通信「大動脈」極易受傷 海底光纜讓中國操心
    中國最脆弱的地方或許不在某個大城市的中心,而在海底。2006年底,因為臺灣南部沿海地震損壞了海底光纜,中國大陸至臺灣地區、美國、歐洲等方向通信線路大量中斷,中國用戶訪問國際網際網路受阻,整個亞洲的商業交易也陷入混亂。那次記憶把全中國的注意力罕見地拉向很少有人見過的神秘海底光纜。
  • 美國阻撓中美合資海底光纜,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
    據悉,美國允許谷歌連接洛杉磯與中國臺灣的太平洋高速網際網路光纜為谷歌提供服務,但是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允許該電纜和中國香港連接。美國之所以這樣做或許也是為了削減中國企業在海底光纜建設中所佔有的份額,為實施自己的計劃掃除障礙。
  • 海洋執法隊伍精心呵護海底光纜 全年「零斷損」
    南方網訊(記者/王子寧 通訊員/粵海綜)今年以來,廣東省海洋執法隊伍共出動執法船艇41艘次、執法人員366人次,船艇航程694.5海裡,觀察漁船48艘次、貨船40艘次,登船宣傳66艘次,發放宣傳單228份,喊話警告漁船18艘次,驅離漁船17艘次,有效勸阻了在海底光纜路由兩側各500
  • 中美海底光纜有多少?超詳匯總
    作為網際網路基礎硬體設施之一,海底光纜可承擔全球超過95%遠距離數據工作,在全球通信和數據交互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因此成為市場矚目的重點話題。目前,連接亞太地區與其他市場海纜數量不斷增長,新天域互聯就連接中國與美國的海底光纜進行詳細整理:1. Trans-Pacific Express (TPE) Cable System。
  • 問答| 被稱為海上「中樞神經」的海底光纜有多重要?
    什麼是海底光纜簡單來說,海纜是一條海底光纜系統重要的載體。現代海纜使用的是光纖技術,一根光纜由多根光纖組成。身處複雜的海洋環境,海底光纜除了需要具有大容量、高可靠性、低損耗、抗電磁幹擾能力強等特點外,還要有優異的耐水壓、耐腐蝕性、阻氫損、大長度等性能。這就意味著大大增加了光纜的製作難度。那麼,一根海底光纜到底有多粗呢?
  • 《Science》:科學家首次用海底光纜測地震 12英裡光纜相當於1萬個...
    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使用海底光纜觀察地震。海底光纜,顧名思義就是埋在海底的光纖線纜,利用光在光導纖維中的傳播特性來傳輸數據。而它就是保證全球各大區域網絡之間能夠互聯互通的主動脈。目前,全世界超過90%的跨國數據傳輸,都由海底光纜承擔。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全球的海底光纜總長達90萬公裡,可繞地球22圈。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和萊斯大學的科學家對一條20公裡長的海底光纜進行了四天的研究,並記錄了一條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海岸蒙特雷灣的構造斷裂帶的3.4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