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弄斷了海底光纜

2020-12-05 東方網

今天是中美海底光纜意外中斷的第四天,這一不幸事件仍然影響著已經習慣於和網絡打交道的都市人群,尤其是一個不幸的炒股人。10日中午12時,本報科教部收到傳真:我是一個韓國人,現在常住中國,通過網際網路在韓國股市做股票。昨天8點,正是韓國股市開盤的時間,我和韓國股票網站的連接中斷了。這件事對我造成的損失非常大。我的資本都放到了股市裡,可我現在卻無法控制我的股票。聽新聞說,這是由於海底光纜出故障,修好需要兩個星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知道我會損失多少錢!

事件--網絡大塞車

2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中美之間的一條海底光纜在日本橫濱維護區(位於我國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的公海中)發生阻斷,造成中國電信及其他電信運營商北美方向部分電路中斷。中美海纜是承擔中美間網際網路數據交換的重要載體,其中中國電信就有930兆的網際網路互聯電路,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也有部分網際網路互聯電路在這條海纜上。在海纜發生阻斷後,這些互聯電路隨即中斷,網民訪問北美地區的網站也就受到影響。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最新數據,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突破2250萬人,上網計算機約892萬臺,國際線路的總容量2799兆,北京依然是用戶最多的地區。登錄國際網際網路站本來就很擠,現在部分線路中斷,網絡堵車情況可以想像。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冷榮泉說,中美海纜的設計應當是一個由北線和南線組成的環狀結構,位於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公海中的阻斷地點屬於中美海纜的北線。目前南線尚未建完,所以不能在北線出現阻斷後由南線的電路代替。中國電信目前正在緊急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但是這些措施分流的業務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使北美方向的網際網路業務完全恢復到原有的正常水平,在中斷光纜修好之前,國內網民訪問北美網站將繼續受到影響。

背景--誰惹的禍,漁船?鯨魚?

那麼,是誰扯斷了我們與北美的網絡連接呢?

海底光纜系統及其元器件的使用壽命都在25年以上。這條光纜1997年開始建設,去年1月才正式投入使用,所以此次中斷不會是系統本身老化。中國電信海纜搶修值班室的人士也估計有90%的可能是漁船拖網作業造成。去年1月、4月份曾經發生環球、中美光纜中斷事故,帆式張網作業的漁船的拖網勾到了海底光纜。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有可能是鯨魚將光纜咬斷的。在80年代末出現過深海光纜的聚乙烯絕緣體被鯊魚咬壞造成供電故障的實例。

前景--何時才能修好

事發地在日本橫濱維護區,當天中午,日本KCS國際海纜船公司派遣的海纜船就裝載工具前往我國上海,抵達後搭載備用海纜、零件和工作人員,預計後天可抵達海纜故障點,大約23日中午可將海纜重新埋至海床。只有到了那一天,眾網民才能重新體味到通信光纜未斷前的上網速度。

有些人不解,修光纜為何需要這麼長時間,不就是找到斷的地方和重新鋪線嗎。有關人士解釋說,現在雖然知道了光纜大致中斷的方位,連接、測試、放回等過程,另外還受制於海上的複雜天氣等原因,按照國際慣例,估計需要兩周左右。

水底光纜的敷設環境條件比陸地直埋光纜嚴竣得多,修復故障的技術和措施也困難得多。這次光纜中斷發生在水深超過1000米的深海。一般每千米海纜的重量大約在20噸以上,海浪衝擊會產生巨大張力,在回收吊起維修時還會受到更大的張力。修復後布放海纜時要隨時測定船位,不能偏離設計路線,還要使海纜緊貼在起伏不平的海底上不懸空。

關鍵詞--海底光纜

中美海底光纜由世界23個電信機構共同出資建造,於1997年12月開工建設。中美電纜屬環狀電信網絡。其中北線於去年1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亞洲各國連通美國的主要電信線路,而南線建設尚未完成。根據設計,光纜總長度26000公裡,有4對光纖,在中國大陸和美國大陸各設兩個登陸站,形成環形,並以分支方式連接亞洲其他地區,設計容量為南北線各每秒80千兆比特。

連結--光纜很受傷

光纖通信具有容量大、質量高、抗幹擾能力強、保密好等優勢。現在,光纜已成為承載電話、傳真、圖像、數據等各類通信業務的基礎。

我國光纜幹線建設從80年代末起步,「九五計劃」建設的23條光纜全部投產後,一級幹線光纜達到7萬餘公裡。

與此同時,光纜阻斷事故時有發生。1998年全國一級幹線光纜共計發生幾十次中斷,其中人為因素造成的阻斷故障比重大,並且有上升趨勢。近來,由於近海範圍內大批漁船的無規則作業,我國境內的海底通訊光纜損壞嚴重。位於長江口外海底的中美、歐亞、中日、環球等國際通訊纜線已先後兩次被帆式漁船的錨拉斷。(本報記者/賈中山)


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那麼多光纜,會不會被船隻、漁網刮斷?
    80年代,海底通信光纜進入發展期,1988年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通信光纜鋪設成功,1989年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鋪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取代海底電纜,成為遠距離傳輸信息的主流。到現在,總長39000公裡的海底光纜已將四大洲33個國家連接在一起,成為四通八達的密集網絡。每天數以億計的信息在網絡中傳輸,成為世界繁榮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海底光纜的秘密
    海底光纜長什麼樣子? 遠供導體和海底中繼器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先來看看海底光纜系統組成。,正是因為這傢伙的尺寸限制了海底光纜的纖芯數量。 那海底光纜斷了之後是怎麼修復的呢? 海底光纜的修復非常複雜,茫茫大海,要找到幾千米深處的不到10釐米的光纜,還要判斷故障點,仿若大海撈針。 不過,這難不倒那些聰明能幹的通信工程師。
  • 有,海底光纜
    海底光纜斷過嗎?,比如鯊魚就喜歡啃咬海底光纜,除了鯊魚,光纜還有可能被船錨、漁船拖網、各種自然災害所擾亂。1929年紐芬蘭大地震,其引發的大規模的海底崩塌導致跨大西洋海底光纜損壞。2001年2月9日因漁船捕魚發生的中美海底光纜阻斷事故。
  • 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之後(組圖)
    海底光纜在大洋深處卻離我們很近  海底光纜,埋在大海的深處,離開我們似乎很遠很遠。  其實,與我們很近很近,我們的手指在電腦鍵盤上律動的時候,我們在MSN與遠方朋友聊天的時候,海底光纜正以光速為我們默默服務。  今天,我們習慣於說,世界是一個地球村,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憑依著海底光纜的通訊。海底光纜一切正常,我們並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 全球通信「大動脈」極易受傷 海底光纜讓中國操心
    中國最脆弱的地方或許不在某個大城市的中心,而在海底。2006年底,因為臺灣南部沿海地震損壞了海底光纜,中國大陸至臺灣地區、美國、歐洲等方向通信線路大量中斷,中國用戶訪問國際網際網路受阻,整個亞洲的商業交易也陷入混亂。那次記憶把全中國的注意力罕見地拉向很少有人見過的神秘海底光纜。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以這條亞歐三號國際海底光纜,西從德國諾爾登一路連接了三十九個登陸點延伸近三萬九千公裡,到東日本衝繩,是目前最長的海底光纜。可我們平時常見的光纖寬帶線類似,海底光纜也是靠這些細如髮絲的光纖高速穩定的傳輸數據。
  • 背景:海底光纜如何維修 為何無法馬上展開工作
    背景:海底光纜如何維修 為何無法馬上展開工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31日 16:26 來源:   中新網北京12月31電(記者 劉育英)記者從電信部門了解到,此次臺灣南部海域的地震已造成海底斷層破裂,而且受到天氣、故障地點等因素影響,海纜維修還無法馬上展開工作。
  • 關於海底光纜,我們還可以知道什麼? | 科普
    :海底光纜。一般來說,海底光纜並不常出現於新聞報導中,即便出現也不外乎兩種情況:提醒人們海底光纜線網技術已經出現、它有什麼用途的短消息,或者是海底光纜容易受到損害(船舶的錨、鯊魚、恐怖分子等因素)的快訊。雖然這些都是正當的話題,但其實海底光纜技術成功的背後還包括方方面面的話題,如果能夠對其進行更多的探討,用戶或將會更加了解海底光纜技術。
  • 揭秘中國海底光纜【組圖】
    5.FLAG海底光纜:帶寬:10Gbps 長度:27000km 經過地區:西歐,中東,南亞,東亞 入境地點:上海。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大型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全長27000公裡,共有12個登陸站。該系統為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的登陸站為上海南匯。
  • 太平洋海底光纜面臨被擱置 這次是誰吹的哨?
    據外媒報導,美國官員正在試圖封鎖一條由谷歌和臉書支持的連接洛杉磯和中國香港的海底光纜(PLCN)。獲悉,美國司法部(DOJ)反對這條光纜的原因是對國家安全的擔憂。據悉,這條15000公裡長橫跨太平洋的光纜大部分已經在太平洋海底安裝完畢,預計商業服務能在今年年底推出。然而,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DOJ領導著一個名為Team Telecom的多機構審查小組對此提出了質疑,PLCN項目可能無法如願獲得運營許可證。
  • 問答| 被稱為海上「中樞神經」的海底光纜有多重要?
    他們是誰?一個是全球海纜建設的Top 4,一個則是在深海海纜製造方面實現突破的領頭羊。什麼是海底光纜簡單來說,海纜是一條海底光纜系統重要的載體。現代海纜使用的是光纖技術,一根光纜由多根光纖組成。身處複雜的海洋環境,海底光纜除了需要具有大容量、高可靠性、低損耗、抗電磁幹擾能力強等特點外,還要有優異的耐水壓、耐腐蝕性、阻氫損、大長度等性能。這就意味著大大增加了光纜的製作難度。那麼,一根海底光纜到底有多粗呢?
  • 關於海底光纜的最強科普!
    而海底光纜,就是保證全球各大區域網絡之間能夠互聯互通的主動脈。實際上,海底光纜的誕生時間並不算長。世界上第一條海底光纜,是1988年建好的,連通歐洲和美國,全長6700公裡。這條光纜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為280Mb/s。
  • 臺灣地震震斷14條海底光纜 MSN一周後恢復
    地震示意圖   臺南地震受損海底光纜搶修困難   電信網通多條海纜震斷    臺灣南部海域26日晚至27日凌晨發生強烈地震,電信和網通的多條海底通信光纜均受到地震影響,發生不同程度的中斷,導致國內部分用戶的國際長途、國際網際網路網站訪問受到嚴重影響。
  • 中美局勢緊張,西沙海域軍用海底光纜突遭人為破壞!嫌疑人已鎖定
    軍用光纜,作用重要。可是,最近海南三沙海警局接報警稱,西沙海域軍用海底光纜發生斷裂,疑似遭人為破壞。三沙海警局接警後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與涉海部門通力配合,跨三沙、海口、臨高三地開展案件偵查工作,歷經34個日夜連續奮戰,基本查清軍用海底光纜斷裂原因。
  • 國際海底光纜建設五大趨勢
    技術層次不斷提高   海底光纜使用的技術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傳輸速率的迅速提高上,從最初投入使用時的每對光纖140Mb/s,發展到現在波分復用技術可達到的640Gb/s。如果考慮到目前每條光纜系統中可以有4對光纖同時傳輸,海底光纜的傳輸容量提高了約16,000倍。
  • 愛吃光纜的鯊魚
    然而,維持龐大的海底光纜網絡卻不是一項輕鬆的任務。除了來自漁船、自然災害的破壞之外,鯊魚等魚類的啃咬也會破壞光纜。所以,如果網絡不太好的話,也可能是鯊魚在海底搗鼓著光纖電纜。鯊魚喜歡啃咬光纜這個問題由來已久。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海洋中鋪設光纜以來,就有報導稱鯊魚襲擊了光纜。1989年建造的第一條深海光纜曾多次出現故障,研究人員在光纜上發現了鯊魚的咬痕。
  • 中國建設唯一境外國際海底光纜 助推「一帶一路」
    外媒稱,中國正在建設該國目前唯一的境外國際海底光纜紐帶,該光纜將在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傳輸信息和數據。中國還在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項目打造中國-東協信息港。  據美國海運職業網9月14日報導,中國正在建設該國目前唯一的境外國際海底光纜紐帶,該光纜將在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傳輸信息和數據。
  • 俄海軍間諜船偽裝海洋調查船 專派深潛器竊聽海底光纜
    觀察人士表示,「琥珀」號雖然名為海洋調查船,但實際上是一艘間諜船,專門使用小型潛水器在海底開展間諜活動。「琥珀」號於2015年在俄海軍服役。官方稱之為「特殊用途船」或「海洋調查船」,由俄海軍的水下調查部門使用。「琥珀」號的角色是充當小型潛水器的母船,裝備存放有人和無人潛水器的庫房,以及把它們放入水中的起吊設備。
  • 來,一起見識下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
    答案就是海底光纜。其實所謂的全球網際網路,就是世界各國的網絡相互聯接而組成的超大型區域網,其中實現洲際間的聯接靠的是衛星通信和海底光纜。不過考慮到衛星通信帶寬有限且價格不菲,因此全球90%以上的國際數據都是通過海底光纜進行傳輸的,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海底光纜構建了今天的全球「寬帶」網際網路!
  • 科普貼:如何鋪設、防護和維修海底光纜?
    海底光纜如何鋪設  陸地光纖的鋪設要簡單的多,只需挖好電纜溝,然後再由人拉著走然後再埋起來即可。而海底光纜的鋪設簡單來說就是把光纜放在海底光纜敷設船上,然後船慢慢開動的同時把光纜平鋪沉入海底。不過實施起來要困難的多,主要包括光纜路由勘查清理、光纜敷設和衝埋保護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