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美海底光纜意外中斷的第四天,這一不幸事件仍然影響著已經習慣於和網絡打交道的都市人群,尤其是一個不幸的炒股人。10日中午12時,本報科教部收到傳真:我是一個韓國人,現在常住中國,通過網際網路在韓國股市做股票。昨天8點,正是韓國股市開盤的時間,我和韓國股票網站的連接中斷了。這件事對我造成的損失非常大。我的資本都放到了股市裡,可我現在卻無法控制我的股票。聽新聞說,這是由於海底光纜出故障,修好需要兩個星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知道我會損失多少錢!
事件--網絡大塞車
2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中美之間的一條海底光纜在日本橫濱維護區(位於我國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的公海中)發生阻斷,造成中國電信及其他電信運營商北美方向部分電路中斷。中美海纜是承擔中美間網際網路數據交換的重要載體,其中中國電信就有930兆的網際網路互聯電路,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也有部分網際網路互聯電路在這條海纜上。在海纜發生阻斷後,這些互聯電路隨即中斷,網民訪問北美地區的網站也就受到影響。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最新數據,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突破2250萬人,上網計算機約892萬臺,國際線路的總容量2799兆,北京依然是用戶最多的地區。登錄國際網際網路站本來就很擠,現在部分線路中斷,網絡堵車情況可以想像。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冷榮泉說,中美海纜的設計應當是一個由北線和南線組成的環狀結構,位於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公海中的阻斷地點屬於中美海纜的北線。目前南線尚未建完,所以不能在北線出現阻斷後由南線的電路代替。中國電信目前正在緊急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但是這些措施分流的業務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使北美方向的網際網路業務完全恢復到原有的正常水平,在中斷光纜修好之前,國內網民訪問北美網站將繼續受到影響。
背景--誰惹的禍,漁船?鯨魚?
那麼,是誰扯斷了我們與北美的網絡連接呢?
海底光纜系統及其元器件的使用壽命都在25年以上。這條光纜1997年開始建設,去年1月才正式投入使用,所以此次中斷不會是系統本身老化。中國電信海纜搶修值班室的人士也估計有90%的可能是漁船拖網作業造成。去年1月、4月份曾經發生環球、中美光纜中斷事故,帆式張網作業的漁船的拖網勾到了海底光纜。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有可能是鯨魚將光纜咬斷的。在80年代末出現過深海光纜的聚乙烯絕緣體被鯊魚咬壞造成供電故障的實例。
前景--何時才能修好
事發地在日本橫濱維護區,當天中午,日本KCS國際海纜船公司派遣的海纜船就裝載工具前往我國上海,抵達後搭載備用海纜、零件和工作人員,預計後天可抵達海纜故障點,大約23日中午可將海纜重新埋至海床。只有到了那一天,眾網民才能重新體味到通信光纜未斷前的上網速度。
有些人不解,修光纜為何需要這麼長時間,不就是找到斷的地方和重新鋪線嗎。有關人士解釋說,現在雖然知道了光纜大致中斷的方位,連接、測試、放回等過程,另外還受制於海上的複雜天氣等原因,按照國際慣例,估計需要兩周左右。
水底光纜的敷設環境條件比陸地直埋光纜嚴竣得多,修復故障的技術和措施也困難得多。這次光纜中斷發生在水深超過1000米的深海。一般每千米海纜的重量大約在20噸以上,海浪衝擊會產生巨大張力,在回收吊起維修時還會受到更大的張力。修復後布放海纜時要隨時測定船位,不能偏離設計路線,還要使海纜緊貼在起伏不平的海底上不懸空。
關鍵詞--海底光纜
中美海底光纜由世界23個電信機構共同出資建造,於1997年12月開工建設。中美電纜屬環狀電信網絡。其中北線於去年1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亞洲各國連通美國的主要電信線路,而南線建設尚未完成。根據設計,光纜總長度26000公裡,有4對光纖,在中國大陸和美國大陸各設兩個登陸站,形成環形,並以分支方式連接亞洲其他地區,設計容量為南北線各每秒80千兆比特。
連結--光纜很受傷
光纖通信具有容量大、質量高、抗幹擾能力強、保密好等優勢。現在,光纜已成為承載電話、傳真、圖像、數據等各類通信業務的基礎。
我國光纜幹線建設從80年代末起步,「九五計劃」建設的23條光纜全部投產後,一級幹線光纜達到7萬餘公裡。
與此同時,光纜阻斷事故時有發生。1998年全國一級幹線光纜共計發生幾十次中斷,其中人為因素造成的阻斷故障比重大,並且有上升趨勢。近來,由於近海範圍內大批漁船的無規則作業,我國境內的海底通訊光纜損壞嚴重。位於長江口外海底的中美、歐亞、中日、環球等國際通訊纜線已先後兩次被帆式漁船的錨拉斷。(本報記者/賈中山)
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