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之後(組圖)

2020-12-05 搜狐網

  出徵海洋,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海纜施工人員將信息大動脈鋪向遠方。

  1 位於崇明東灘的電信海纜登陸站,肩負著連接世界信息大網的重任。 忻紀安

2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精心監控海光纜等上海的信息動脈 戈富強

  3 每一次海纜接續都馬虎不得,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維護人員一絲不苟。

4 在茫茫海洋上,海纜的接頭接續同樣不是容易的事情。

  汪一新報導

  你是否記得2006年的12月那一場由中國臺灣地區地震引發的網際網路危機?那一次,中國大陸至中國臺灣地區、美國、歐洲等方向的通信線路大量中斷。當時你萬般無奈、抱恨不已。如今,時過境遷或許你已漸漸淡忘。

  但是,對於中國電信人來說,這個記憶是刻骨銘心的。因為這是一場涉及到大半個「地球村」的爭分奪秒、驚心動魄的網絡搶險大戰。

  中國電信人是怎樣應對這場「突發的網絡災難」的?地球村的電信人是怎樣協同作戰的?網際網路上的搶修戰役又具有怎樣的科技特點?這一切,我們並不知曉。

  最近,中國電信上海公司首次披露了網絡搶險大戰中一幕幕鮮為人知、多國聯手的奮戰場景。

  海底光纜在大洋深處卻離我們很近

  海底光纜,埋在大海的深處,離開我們似乎很遠很遠。

  其實,與我們很近很近,我們的手指在電腦鍵盤上律動的時候,我們在MSN與遠方朋友聊天的時候,海底光纜正以光速為我們默默服務。

  今天,我們習慣於說,世界是一個地球村,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憑依著海底光纜的通訊。海底光纜一切正常,我們並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旦出現嚴重故障,我們地球村的通訊就會陷入一定程度的癱瘓狀態。

  2006年12月26日夜晚出現的太平洋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就爆發這麼一場「網際網路時代的通訊災難」。

  不說網友們別想在MSN上聊天;不說戀人間訴說衷情的電子郵件一封封被退回來;不說外婆在視頻上看不見小外孫在大洋彼岸的笑臉。那個時候啊,白領們早已急白了臉,接不到老闆在海外的指令,工作亂了套,網上商務一片空白;在那個節骨眼兒上,正在申請留學報考GRE的莘莘學子急得雙腳跳也沒用,網上GRE考試被迫延期;有的跨國公司在上海的工廠被迫停產,因為品牌產品的生產數據全部由大洋彼岸的總部在網上輸出;上海金山一家企業已經接受了品牌公司大筆訂單,此刻只得中斷流水線運作,因為在合同上明確規定,生產線流程必須接受海外總部「全球眼」的全程監控,網絡斷了,「全球眼」就瞎了。

  崇明東灘海纜登陸局所有電腦猛現紅屏

  2006年12月26日20時25分,崇明東灘,中國電信崇明海纜登陸局。沒有任何前兆,所有電腦猛然出現紅屏,頓時聲光警報大作。警報級別:最高級。

  登陸局值班負責人倪敬華立即啟動預案系統,馬上測出故障點在我國東部海面。東部海面在崇明登陸局登陸的共有5條海底電纜。開始測出第一條斷裂,接著測出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海底光纜斷裂,只剩下最後一條——第五條海底光纜在支撐著……這是從未有過的危機!倪敬華的心頭閃過一道晴天霹靂!

  他立即向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向十幾個系統方向發送緊急警報……

  雷達掃描鎖定相關海域所有巡邏船趕赴指定地點

  2006年12月26日20時25分,東海200平方公裡洋面上,雷達鎖定相關海域。

  幾十艘全天候巡邏船接到緊急指令,及時趕赴指定區域——僅存的第五條海底光纜的海域,加強保護,各類漁船不得靠近作業。

  「那是月黑風高,惡浪滔天的一個深夜,我們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我們開始了全天候守護。」海底電纜公司總經理楊洩文回憶道。

  「鐵路扳道工緊急出場」

  2006年12月26日20時25分,國際海底光纜監控中心警報大作。值班負責人、監控中心副主任丘志勇立即發出緊急通知,全體技術人員在第一時間迅速到崗。

  啟動緊急預案,刻不容緩,竭盡全力恢復「網絡電路」。技術人員將預案稱為「扳道工行動方案」。

  4條海底光纜斷了,中美網絡線路嚴重癱瘓。「鐵路扳道工行動方案」,就是通過計算機控制,將網絡交叉連結,保持一定程度的網絡貫通。這個計劃,經過奮力拼搏,一個小時完成了。

  但是電信工程師們沒有松下一口氣,這只是網絡局部的貫通。網絡容量依然處於巨減狀態,網絡癱瘓危機遠未解除。

  接著,海內外新聞媒體驚呼:

  「中國臺灣地區地震,導致了途經該地區共有8個海底光纜系統中斷,近20個斷點!」

  「這是世界上1985年網際網路開創以來的最大網絡災難!」

  「沒有先例,沒有真正應對的預案!中國電信業遭遇最為嚴峻的挑戰!」

  「向大西洋緊急轉移」

  「我們的背脊幾乎要燃燒了!因為億萬雙網民焦灼的眼睛巴望著我們啊!」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員工徹夜不眠,憂心如焚。90%多的國際電路都是通過國際海底光纜與世界各國相連,而上海又承擔了其中近70%的進出口通信任務。電信人肩上的責任可想而知。在中國電信集團國際部的直接領導下,上海公司勇敢地挑起了搶修國際海光纜的重任。

  十萬火急!十萬火急!。

  怎麼辦?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火速拿出攻關方案。海底光纜有危機,那麼向太空尋求幫助!電信工程師啟動租用的國際衛星地球站的通訊網絡,全力開闢了太空通道。

  但是,這個通道的總容量還不及海底光纜的千分之一。

  怎麼辦?再來一個「大西洋行動計劃」。這個計劃就是向歐洲運營商求援,向歐洲方面「借路」「借容量」,就是讓網絡系統繞過太平洋,走歐洲線路,走大西洋線路。這一切談何容易!要求德國、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聯動配合。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多國電信人都表現出了協同作戰的合作精神,因為今天在我們這個地球村裡,網際網路的中斷,各方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誰也無法袖手旁觀。

  於是,地球村的無數臺計算機重新設置程序,數千條重要參數的進行在同步更改。

  邱志勇說,由於一切都是在緊急狀態下進行的,完全打破常規。那時候電信人都是熬紅了眼睛,還必須睜大著眼睛。要知道,那個時候走進機房,技術人員面對的一條條光纖,不再是平時那樣井井有條的,而是千頭萬緒,似一片片蜘蛛網。

  那時候,與各國電信人的聯絡是每天幾百封電子郵件。那時候,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工程師要看兩個時間,一個是北京時間,一個是歐洲某國的當地時間。有意思的是,開始歐洲方面明確表示,他們嚴格執行8小時工作制度,尤其是高層技術人員要確保雙休日。但是最後他們卻是表現得非常配合。每一次技術求援,都是有求必應。每一封電子郵件,都即時反饋。日本方面的技術人員還忙裡偷閒,在電子郵件上說了這麼一件趣事:「我們董事長來看我們了,他說你們在機房打地鋪幾天幾夜,很好。我送來了幾套內衣內褲,你們可以省去洗內衣的時間啦。」而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領導在當天,索性就把指揮部設在監控中心,安營紮寨和大家一起奮戰。

  到2006年12月31日上午,受影響的國際港澳臺話音業務和專線業務已全部恢復正常,網際網路的使用已恢復到正常水平的70%,已經可以保證公眾客戶向中國臺灣地區的聯絡和北美方向的基本國際訪問。

  中國總調度多國聯手做「海上外科手術」

  所有的這些緊急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網絡危機。對於億萬網民來說,有些郵件被退回來,而有些電子郵件可以發出去,而網上聊天則碰巧可以聊一會兒,當然網上運行速度變得有點遲鈍了。

  要根本解除網際網路的危機,必須實現海底光纜的全面修復。接下來要說說國際大協作海上搶修的情景了。要說明的是,我在這個報導文本的敘述順序中,才剛剛說到海上搶修。其實一切都是同步進行的,從地震引發海底光纜中斷的那一刻起,中國電信人就以讀秒的速度,同步投入了多條戰線的攻堅搶修戰鬥中。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網絡運行部副處長吳明琪在2006年12月26日20時25分接到警報之後,立即與網絡臺北終端站聯絡,確證中國臺灣枋山站發生餘震,技術人員已經撤離。他隨即向日本橫濱維護區發出指令,要求正在值班的日本巡邏船緊急出動。但是此時整個通訊系統出現大量故障,郵件隨即被退回。於是情急之下,吳明琪向亞太地區有關站點,群發50封SOS求援郵件。幸好網絡的線路通道有多條,有幾封還是被日本方面收到了。於是維護區值班巡邏船立即啟動趕往臺灣東南海域,進行勘查。

  關鍵的關鍵,是儘快修復中斷的海底光纜。但是這次是大範圍的海底光纜中斷,在400公裡的洋面上,要搜尋到海底光纜的斷點,技術上極為不易。而且還涉及到國際溝通和商業經濟利益的問題。一共有8條海底光纜系統中斷,斷點多達20個,先修復哪一根?派幾艘海纜施工船?這涉及到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各自商業經濟利益。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都有各自的主張。這又是一個難題了。

  這涉及到緊急國際商業談判。吳明琪另外一個身份是國際海纜聯絡官,他立即與主要合作夥伴美國方面進行緊急談判。美國方面認為,這條中美海底光纜故障,中美方面投資最大,信息量比重大,最有發言權。美國方面明確表示,這次全部聽中國電信指揮。

  中國電信於是發出緊急指令,要求搶修施工船,分別從日本橫濱,從韓國釜山,從新加坡出發,趕往臺灣東南海域。儘管當時大海上氣候惡劣,海底光纜故障分布在400公裡的大範圍裡,但是國際施工船均按照指令,按時進入作業狀態。

  海底光纜的修復,很像一個外科手術,首先利用光時域反射儀,在水深2000米至4000米的海洋深處,精確測出斷點位置,然後利用探線,像鉤子一樣將海底光纜的端頭打撈起來,先切除「故障電纜」,接著對電纜進行水密測試、光纖測試和電氣測試,然後與備用電纜進行接頭。一個斷點的接續過程,從光纜的末端處理、光纖的熔接、模壓、X光檢測、恢復鎧裝,一般要持續24個小時。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與國際海纜施工船保持著24小時不間斷的密切合作,即時提供準確數據,反饋測試結果,還及時從上海空運光纜接口盒。

  這次中國電信雖然遭遇了重大的危機,但是卻做出一個出色的答案。2007年4月,共有85個成員國的國際海底光纜保護委員會在馬尼拉召開大會,認為中國電信在臺灣地震引發的網絡危機中的一系列應對舉措與調度指揮,充分提供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專業化範例。

  在這整整一年的時間裡,中國電信人,為了不讓這樣的網絡危機的再次重演,傾注全力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堅戰役,啟動了青島、崇明海底光纜「新航線」——再建設一個直達美國的跨太平洋國際光纜(TPE系統);開闢了通往歐洲的陸上「新絲綢之路」——TEA國際光纜系統,建成了通往南亞的陸上通道——CSC國際光纜系統。同時,還完善了各項技術防禦措施,優化了各項緊急預案。用中國電信人的話來說:「好比我們的高速公路,一路上修築了幾條主幹道,如果出現交通事故,一分流,就不會堵塞,更不會癱瘓了。」

  中國電信人自信地說:「2006年那一次網絡危機是一次極有價值的考驗和預演,為迎接明年的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我們已經拿出了扎紮實實的預案。如果中國臺灣地區再次發生類似的地震,決不會出現類似的網絡危機,我們將保障網絡的暢通無阻!」

  目前,上海匯集著中美海底光纜等4條海光纜、亞歐光纜等2條陸纜,已構建了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直達電路;上海,作為中國電信ChinaNet重要骨幹節點之一,承擔著約80%的網際網路服務;上海,電信基礎網絡已承載了世界先進的電信增值業務與信息應用……上海儼然具備「亞太信息通信樞紐」的雛形。這一切,都離不開通信光纜。電信人,為我們生活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的人們,精心守護著看不見的「信息網絡」,圍繞大洋深處的海光纜,還將繼續默默地奉獻著。

(責任編輯:Ann)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海底光纜【組圖】
    5.FLAG海底光纜:帶寬:10Gbps 長度:27000km 經過地區:西歐,中東,南亞,東亞 入境地點:上海。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大型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全長27000公裡,共有12個登陸站。該系統為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的登陸站為上海南匯。
  • 海底光纜的秘密
    從圖片上可以看到,中繼器直徑比海底光纜大得多,正是因為這傢伙的尺寸限制了海底光纜的纖芯數量。 海底光纜上岸後,會接入陸地終端設備,再通過配線架連接到傳輸終端設備,最後連接到各大數據中心。
  • 關於海底光纜的最強科普!
    而海底光纜,就是保證全球各大區域網絡之間能夠互聯互通的主動脈。實際上,海底光纜的誕生時間並不算長。世界上第一條海底光纜,是1988年建好的,連通歐洲和美國,全長6700公裡。這條光纜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為280Mb/s。
  • 科普貼:如何鋪設、防護和維修海底光纜?
    海底光纜如何鋪設  陸地光纖的鋪設要簡單的多,只需挖好電纜溝,然後再由人拉著走然後再埋起來即可。而海底光纜的鋪設簡單來說就是把光纜放在海底光纜敷設船上,然後船慢慢開動的同時把光纜平鋪沉入海底。不過實施起來要困難的多,主要包括光纜路由勘查清理、光纜敷設和衝埋保護三個階段。
  • 全球通信「大動脈」極易受傷 海底光纜讓中國操心
    現有6大系統10條國際海底光纜登陸上海,為了讓世博會期間網絡暢通,有關部門已承諾要百分之百確保海底光纜安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儘管「中國漁政201」船出航執行的是中日漁業協議的暫定措施水域巡航任務,但由於漁政人員非常清楚光纜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也盡力而為加以保護,這次是特意沿中日海纜航行。
  • 《Science》:科學家首次用海底光纜測地震 12英裡光纜相當於1萬個...
    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使用海底光纜觀察地震。海底光纜,顧名思義就是埋在海底的光纖線纜,利用光在光導纖維中的傳播特性來傳輸數據。而它就是保證全球各大區域網絡之間能夠互聯互通的主動脈。目前,全世界超過90%的跨國數據傳輸,都由海底光纜承擔。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全球的海底光纜總長達90萬公裡,可繞地球22圈。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和萊斯大學的科學家對一條20公裡長的海底光纜進行了四天的研究,並記錄了一條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海岸蒙特雷灣的構造斷裂帶的3.4級地震。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以這條亞歐三號國際海底光纜,西從德國諾爾登一路連接了三十九個登陸點延伸近三萬九千公裡,到東日本衝繩,是目前最長的海底光纜。接著剪掉浮動讓光纜沉入海底,再由遙控潛水器衝開海底泥土,將光纜埋至2-3米深左右。
  • 誰弄斷了海底光纜
    今天是中美海底光纜意外中斷的第四天,這一不幸事件仍然影響著已經習慣於和網絡打交道的都市人群,尤其是一個不幸的炒股人。10日中午12時,本報科教部收到傳真:我是一個韓國人,現在常住中國,通過網際網路在韓國股市做股票。昨天8點,正是韓國股市開盤的時間,我和韓國股票網站的連接中斷了。這件事對我造成的損失非常大。
  • 來,一起見識下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
    ...網際網路大發展的序幕由此拉開!隨後進入20世紀70、80年代,網際網路已經開始在全球的發達國家中興起,而海底電纜的不足(帶寬有線、傳輸穩定性差等等)也開始逐步凸顯,因此,具備傳輸距離長、容量大等特性的光纖(即海底光纜)被寄予了厚望!
  • 有,海底光纜
    海底光纜斷過嗎?老舊的海底光纜全世界共有400多條海底光纜,其中很多的光纜都是非常老舊的,同時由於是在海底,海底光纜的損害因素非常多,比如鯊魚就喜歡啃咬海底光纜,除了鯊魚,光纜還有可能被船錨、漁船拖網、各種自然災害所擾亂。
  • 中美局勢緊張,西沙海域軍用海底光纜突遭人為破壞!嫌疑人已鎖定
    軍用光纜,作用重要。可是,最近海南三沙海警局接報警稱,西沙海域軍用海底光纜發生斷裂,疑似遭人為破壞。三沙海警局接警後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與涉海部門通力配合,跨三沙、海口、臨高三地開展案件偵查工作,歷經34個日夜連續奮戰,基本查清軍用海底光纜斷裂原因。
  • 國際海底光纜建設五大趨勢
    技術層次不斷提高   海底光纜使用的技術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傳輸速率的迅速提高上,從最初投入使用時的每對光纖140Mb/s,發展到現在波分復用技術可達到的640Gb/s。如果考慮到目前每條光纜系統中可以有4對光纖同時傳輸,海底光纜的傳輸容量提高了約16,000倍。
  • 海洋執法隊伍精心呵護海底光纜 全年「零斷損」
    南方網訊(記者/王子寧 通訊員/粵海綜)今年以來,廣東省海洋執法隊伍共出動執法船艇41艘次、執法人員366人次,船艇航程694.5海裡,觀察漁船48艘次、貨船40艘次,登船宣傳66艘次,發放宣傳單228份,喊話警告漁船18艘次,驅離漁船17艘次,有效勸阻了在海底光纜路由兩側各500
  • 臺灣地震震斷14條海底光纜 MSN一周後恢復
    電信網通多條海纜震斷    臺灣南部海域26日晚至27日凌晨發生強烈地震,電信和網通的多條海底通信光纜均受到地震影響,發生不同程度的中斷,導致國內部分用戶的國際長途、國際網際網路網站訪問受到嚴重影響。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那麼多光纜,會不會被船隻、漁網刮斷?
    80年代,海底通信光纜進入發展期,1988年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通信光纜鋪設成功,1989年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鋪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取代海底電纜,成為遠距離傳輸信息的主流。到現在,總長39000公裡的海底光纜已將四大洲33個國家連接在一起,成為四通八達的密集網絡。每天數以億計的信息在網絡中傳輸,成為世界繁榮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中美網絡將大提速 運營商投5億美元建海底光纜
    ■中外運營商投資5億美元建首個兆兆級海底光纜■北京奧運會前完工  □晨報記者徐斌忠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一條新的中美海底光纜將建成啟用。昨天記者從相關方面獲得證實,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在內的6家中外電信運營商將投資5億美元,共同建設連接中美的首個兆兆級大容量海底光纜———跨太平洋高速光纜系統(簡稱TPE),上海崇明將成為新的中美海纜的登陸點之一。  這條名為「跨太平洋高速」的海底光纜長達1.12萬公裡,耗資約5億美元,將替代目前現有的唯一一條連接中國內地和美國的相對較低容量的光纜。
  • 中國海警嚴厲打擊破壞海底光纜犯罪行為
    央廣網4月24日消息(記者孫崇峰 郭松)為進一步強化國際海底光纜管護執法工作,確保國際通信順暢,在開展常態巡航管護的基礎上,近日,中國海警局將開展為期半個月的「深海衛士2020」國際海底光纜管護專項執法行動。
  • 中美海底光纜有多少?超詳匯總
    作為網際網路基礎硬體設施之一,海底光纜可承擔全球超過95%遠距離數據工作,在全球通信和數據交互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因此成為市場矚目的重點話題。目前,連接亞太地區與其他市場海纜數量不斷增長,新天域互聯就連接中國與美國的海底光纜進行詳細整理:1. Trans-Pacific Express (TPE) Cable System。
  • 海底光纜10個真相:情報機關愛聽鯊魚愛咬
    海底光纜的長度達到數十萬英裡,一些光纜的深度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海底光纜由鋪設船鋪設,鋪設過程並不是簡單地將鐵砧固定的光纜沉入海底。通常情況下,光纜必須穿過海底的平坦表面,鋪設過程必須小心翼翼,避開珊瑚礁、沉船、魚類棲息地以及其他生態棲息地和常見障礙物。鋪設在淺水域的光纜直徑與罐裝蘇打水相當,深海的光纜直徑較小,與一根魔筆差不多。
  • 關於海底光纜,我們還可以知道什麼? | 科普
    :海底光纜。海底光纜又稱海底通訊電纜,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以設立國家之間的電信傳輸。海底光纜系統主要用於連接光纜和Internet,它分為岸上設備和水下設備兩大部分。岸上設備將語音、圖象、數據等通信業務打包傳輸。水下設備負責通信信號的處理、發送和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