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底光纜建設五大趨勢

2020-12-06 OFweek光通訊網

  國際海底光纜的建設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年的歷史,但它發展的速度卻大大超過了人們原來的預想,無論是在技術層次、網絡結構、建設規模、投資方式,還是容量使用方面,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技術層次不斷提高

  海底光纜使用的技術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傳輸速率的迅速提高上,從最初投入使用時的每對光纖140Mb/s,發展到現在波分復用技術可達到的640Gb/s。如果考慮到目前每條光纜系統中可以有4對光纖同時傳輸,海底光纜的傳輸容量提高了約16,000倍。技術進步不僅使系統傳輸速率迅速提高,還提高了設備的集成度,增加了可靠性,並大大降低了海纜的建設成本。以跨太平洋光纜容量價格為例,每2M電路的價格已經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降低了約20倍。

  網絡結構更安全可靠

  隨著光纜傳輸容量的迅速提高和用戶對電路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網絡的安全可靠性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問題。目前大容量的海底光纜系統,都已經從原來點對點或多點連接方式,發展為有自愈功能的環行網絡結構。當環行網絡中任何兩點間的通信發生故障時,通過這兩點的業務可自動轉到環行網絡的另一方向疏通,保證業務不受影響。實現這一功能是以網絡保護設備(NPE)為基礎的,NPE設備可以在發生故障時幾百毫秒的時間內完成電路的恢復,它還可以在不同速率接口上完成業務的上下接入,從而大大提高網絡組織和恢復的服務水平。

  建設規模不斷擴大

  海底光纜建設從最初幾十公裡點對點的光纜,發展到現在超過30萬公裡的大型光纜,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亞歐光纜(SEA-ME-WE 3)共有39個登陸站,總長約39,000公裡,參加投資的共有約90多個電信公司,可說是目前為止建設規模最大的光纜系統。

  在低速率海底光纜建設時期,將近10年的時間內只有兩條光纜的建設長度超過10,000公裡,而高速率海底光纜系統中有5條海纜的建設長度超過10,000公裡。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波分復用海底光纜系統,已建和在建的光纜系統中已有9條建設長度超過10,000公裡。

  投資方式更加多樣

  傳統海底光纜建設全部由電信運營公司參加,根據各方投資比例獲得相應的容量。隨著國際上對海纜容量的需求迅速提高,以及各國政府對電信業管制的放鬆,一些非電信運營商開始進入海纜建設領域。他們投資建設海底光纜以後,再將容量銷售給需要使用容量者。這兩種建設方式在投資方式、決策機制、容量分配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相信今後海纜建設領域,會有更多結合不同投資方式的新建設模式出現。

  容量使用更加靈活

  由於投資方式及設備配置的限制,早期海底光纜的容量使用不夠靈活,需要容量使用者根據各自的業務條件,對容量需求作出準確的預測,一旦網絡組織方案確定不大容易改變。今後隨著投資方式更加多樣,網絡設備功能更加完善,投資者對容量的使用應更加靈活;他們根據業務的不同需求,隨時調整網絡組織,使電路發揮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相關焦點

  • 中國建設唯一境外國際海底光纜 助推「一帶一路」
    外媒稱,中國正在建設該國目前唯一的境外國際海底光纜紐帶,該光纜將在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傳輸信息和數據。中國還在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項目打造中國-東協信息港。  據美國海運職業網9月14日報導,中國正在建設該國目前唯一的境外國際海底光纜紐帶,該光纜將在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傳輸信息和數據。
  • 中美開闢新戰場 華為海底光纜建設進展受矚
    在中美持續博弈的背景下,中國在海底光纖電纜這一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引發美國方面關注。綜合媒體11月1日消息,據最新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406條海底光纜,中國華為海洋或升級了其中的105條。外界認為,中美間將圍繞海底光纜展開爭奪,而華為正處於這場爭奪的中心。國際海纜業公認的權威諮詢機構TeleGeography公司研究部主任艾倫·莫爾丁(Alan Mauldin)表示,中國華為海洋雖然所佔市場份額相對還不大,但已躋身世界四大海底電纜工程商之一。
  • 誰弄斷了海底光纜
    聽新聞說,這是由於海底光纜出故障,修好需要兩個星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知道我會損失多少錢!事件--網絡大塞車2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中美之間的一條海底光纜在日本橫濱維護區(位於我國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的公海中)發生阻斷,造成中國電信及其他電信運營商北美方向部分電路中斷。
  • 來,一起見識下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
    2、全球海底光纜及我國海底光纜分布全球海底光纜概況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全球海澱光纜的建設也在不斷提速,目前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海底光纜超過230條,實現了除南極洲之外的六個大洲的聯接;此外還有十餘條正在建設的海底光纜;而想要清晰、全面地了解全球海底光纜的分布,可參考TeleGeography提供的
  • 問答| 被稱為海上「中樞神經」的海底光纜有多重要?
    《中國國際光纜互聯互通白皮書(2018年)》指出,近年來中國光纜行業產銷量佔到了全球50%以上份額,此次交易中的亨通和華為海洋就在製造和海纜建設方面處於前列。在製造領域,中國光纜製造已經形成了長飛、亨通、烽火、中天、富通五大企業;華為在海纜傳輸領域的光通信技術方面具有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華為海洋成為全球重要的海纜系統集成商之一,具備了跨洋海纜總承包交付能力和經驗。
  • 揭秘中國海底光纜【組圖】
    5.FLAG海底光纜:帶寬:10Gbps 長度:27000km 經過地區:西歐,中東,南亞,東亞 入境地點:上海。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大型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全長27000公裡,共有12個登陸站。該系統為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的登陸站為上海南匯。
  • 中美海底光纜「退休」亞太直達海纜「接棒」
    經中美海纜管理委員會的一致同意,中美海底光纜系統在2016年底退網。於是,建設容量更大、傳輸速度更快、維護成本相對較低的新海底光纜的計劃提上了日程,包括剛開通的亞太直達海底光纜系統(APG)和在建的新跨太平洋海底光纜系統(NCP)。和中美海底光纜系統相比,亞太直達海底光纜系統技術更先進,容量更大。由於兩個海底光纜系統連通的國家和地區不同,意義也不一樣。
  • 史上最快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FASTER」投入使用 中美日等共建
    據外媒報導,一條由中美日多國共同投資建設的跨太平洋高速海底光纜將在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光纜名為「FASTER」,總長達9000公裡,分別連接美日兩國。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家電信公司以外,谷歌也參與投資了這條「史上最快」的光纜。
  • 中國聯通主導的首條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全線貫通
    2018.09.06 09:48【中國聯通主導的首條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全線貫通】9月5日,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SAIL)組織宣布SAIL海纜全線貫通,標誌著該海纜完成最為關鍵的海底敷設,即將建成投產。
  • 中美網絡將大提速 運營商投5億美元建海底光纜
    昨天記者從相關方面獲得證實,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在內的6家中外電信運營商將投資5億美元,共同建設連接中美的首個兆兆級大容量海底光纜———跨太平洋高速光纜系統(簡稱TPE),上海崇明將成為新的中美海纜的登陸點之一。  這條名為「跨太平洋高速」的海底光纜長達1.12萬公裡,耗資約5億美元,將替代目前現有的唯一一條連接中國內地和美國的相對較低容量的光纜。
  • 海底光纜的秘密
    海底光纜是網際網路的「中樞神經」,承載了全球90%以上的國際語音和數據傳輸,沒有它,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區域網。 海底光纜長什麼樣子? 遠供導體和海底中繼器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先來看看海底光纜系統組成。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以這條亞歐三號國際海底光纜,西從德國諾爾登一路連接了三十九個登陸點延伸近三萬九千公裡,到東日本衝繩,是目前最長的海底光纜。可我們平時常見的光纖寬帶線類似,海底光纜也是靠這些細如髮絲的光纖高速穩定的傳輸數據。
  • 美國阻撓中美合資海底光纜,光纜不能連接中國香港
    此前美國就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興、華為接連出擊,儘管在疫情這一特殊時間段,美國也絲毫未放鬆對中國企業的「打壓」,有消息稱美國或許對華為採取新的措施,欲切斷華為全球晶片供應來源,4月9月其以國家安全為由吊銷並終止中國電信在美國分公司的經營授權,美國一系列組合拳動作讓不少國內企業受到打擊,如今美國連海底建設也不放過。
  • 中美首條海底光纜開通 青島為北方唯一登陸站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中美首條直達海底光纜的開通,將使青島成為我國北方唯一一個國際海底光纜登陸的城市,」10月11日,青島網通有關人士表示,經過一年的建設,包括青島在內共計有5個登陸點的首條中美間直達海底光纜已正式開通,這表明,今後青島市民上網的網速更快、打國際長途電話更容易
  • 網際網路帶寬需求持續增長 海底光纜或迎爆發期
    一根根比頭髮絲還細,埋在海床下的海底光纜,傳輸著全球95%以上的國際數據。國際海底光纜就像是分布在地球上的密密麻麻的血管,它是全球網際網路的血管,憑藉著高速、超大帶寬、超遠距離傳送特點,滿足了全球通信行業的發展,成為全球數位化、一體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有人將其形象地稱之為「海底長城」。
  • 美將否決「太平洋海底光纜連香港」?專家:按政治思維布局光纜非常...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宇揚】美國《國會山報》17日稱,由美國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組成的「通信服務業外國參與審查委員會」建議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否決「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中與中國香港連接的申請,原因是「這條光纜有可能使中國政府獲取美國數據」。
  • 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之後(組圖)
    90%多的國際電路都是通過國際海底光纜與世界各國相連,而上海又承擔了其中近70%的進出口通信任務。電信人肩上的責任可想而知。在中國電信集團國際部的直接領導下,上海公司勇敢地挑起了搶修國際海光纜的重任。  十萬火急!十萬火急!。  怎麼辦?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火速拿出攻關方案。海底光纜有危機,那麼向太空尋求幫助!
  • 關於海底光纜,我們還可以知道什麼? | 科普
    :海底光纜。一般來說,海底光纜並不常出現於新聞報導中,即便出現也不外乎兩種情況:提醒人們海底光纜線網技術已經出現、它有什麼用途的短消息,或者是海底光纜容易受到損害(船舶的錨、鯊魚、恐怖分子等因素)的快訊。雖然這些都是正當的話題,但其實海底光纜技術成功的背後還包括方方面面的話題,如果能夠對其進行更多的探討,用戶或將會更加了解海底光纜技術。
  • 中美海底光纜在滬「退休」 亞太直達海纜APG正式開通
    12/19/2016,來自中國電信的消息,服務17年的「中美海底光纜系統(CUCN)」,16日在滬「退休」。  據介紹,中美海底光纜系統由中國電信、日本KDD和NTT、美國AT&T和MCI等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40家運營商共投資11億美元,在1997年開始建設,1999年投入使用。
  • 美排擠中國海底光纜,專家:美遏制的不是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而是全球...
    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的「海底信息生命線」和國際網際網路「中樞神經」,海纜業的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也迎來新的變化——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為「黑馬」,不僅技術一流且佔有的全球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近年來,美國方面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等為藉口,屢屢對中國海纜企業進行打壓和排擠。除了企業受損,中國打造安全可靠的海底光纜系統的進程也面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