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來源:青島廣播電視報 2014-01-14 訪問量:808
評論
被誇大的化妝品「原液」
化妝品掀起原液熱
走在商場的化妝品區,可以看到,很多產品的包裝上都有「原液」的字眼兒,據商場化妝品專櫃的工作人員介紹,標註為「原液」的化妝品大多是去年年初開始進入市場的新產品,儘管是新產品,因為標註為「原液」,剛好跟大家追求的「自然風」相契合,銷量不錯。
消費者對於護膚品「自然風」的追逐,跟去年日本的「佳麗寶事件」有直接關係。去年7月,日本佳麗寶美白產品致白斑事件備受關注,截至9月底,已有1.4萬人試用該產品後出現白斑症狀。臺灣衛生署判斷是其中特有成分杜鵑花醇所致。
該事件發生後,佳麗寶宣布召回相關產品。致白斑和召回事件對佳麗寶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也使得一些消費者對化妝品中的化學成分產生疑慮,從而開始考慮自然護膚。在「佳麗寶事件」發生不久後,國內原液護膚品牌嗅美曾對外宣布,其銷量上升了19%。
近日,記者走訪島城幾家屈臣氏發現,主推「原液」概念護膚的主要是美麗加芬這個品牌。在屈臣氏的店內,也都有美麗加芬的專櫃,一瓶30ml容量的棕色小瓶中裝得就是廠家標榜的「原液」。記者看到,這些包裝精緻的小瓶中有玻尿酸原液、蝸牛原液、左旋VC原液、輔酶Q10原液以及各類植物原液,功效包括美白、保溼、淡化痘印、提亮膚色等,價格在150元至200元之間。
原液為何物?
但是,原液是什麼?是像白酒原漿一樣具有高濃度、高價值,是勾兌成品的珍貴原料嗎?實際上,即使在化妝品行業內,原液也是一個誰也說不清的概念。
記者隨機在屈臣氏門口找了幾位年輕女士,詢問他們對原液的理解。消費者小安沒有用過原液的產品,但在屈臣氏買東西的時候,看到過原液,大體瞅了一眼,小安從字面上理解的原液是,一些植物中的對皮膚好的某種成分,除了這種成分外沒有添加其他的化學成分。
消費者王女士用過美麗加芬這個品牌的原液,王女士是從銷售員的口中得知了原液的概念,「濃度更高,吸收更快,快速解決肌膚問題的根源。」
記者走到美麗加芬品牌的專櫃,銷售員跟記者首推的是蝸牛原液,「蝸牛系列針對18歲以上輕熟齡肌膚,主要功效是撫平細紋,促進肌膚新生,淡斑去痘印,保溼滋潤」,之後跟記者推薦與之配套的水、乳液,告訴記者先拍水、再使用1、2滴原液,再塗一層乳液。記者追問什麼是原液,銷售員解釋說,是高度提純的蝸牛提取液,非常容易吸收,效果很明顯,並強調「這是純天然的,沒有其他化學成分的添加。」
記者撥打了美麗加芬官網提供聯繫方式詢問源於原液的概念,得到的答覆是,「原液是比精華更精純(1滴原液=10滴精華),比精油更安全的百搭系列,水溶性(輔酶Q10原液除外)易吸收、使用方便、針對性強、效果明顯。」
根據美麗加芬的答覆,所謂原液,就是比精華液的濃度更高、更精純,所以又被稱為「精華液中的精華」。從字面上來分析,原液指原本添加在正常美容品中,具有護膚療效的某種成分,現在單獨拿出來成為一種高純度的單品使用。
記者輾轉找到了一位參與護膚品生產、研發的業內人士張先生,他所做的是一家外資護膚品牌,聽到記者詢問有關原液的事情,他笑言,「你看生產原液的品牌,都是國內一些2、3線的品牌,國際上的大品牌誰推出原液產品了」。張先生坦言,「從技術層面看,原液就是不經過深加工的產品,等於將化妝品的半成品包裝成了成品,所以成本要低於一般的化妝品。也由於粗加工,原液的純度,也就是有效物的含量比較低,這與一般消費者認為原液就是高度提純的產品這一初步印象完全相反」。張先生比較贊同日化資深營銷企劃人黃志東對原液的評價,「原液之所以有高級感,完全是由一些非主流的化妝品廠商集體炒作出來的。原液目前處境比較尷尬,研發不承認這個東西,也沒有大品牌在做,只是一個站不住腳的營銷概念。」
原液市場需規範
記者採訪了某外資品牌青島地區的市場經理,她認為原液品類目前之所以還是由一些中小化妝品廠商在做,而無大牌、國際巨頭涉足,是因為其中問題與風險都頗多。最首要的問題是,作為一個新品類,原液目前還未有國家標準,而法規建立健全的滯後,則導致整個品類處於一個魚目混雜的階段。她指出,原液目前有兩個問題有待解決,一個是原料標準化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原料與功效訴求之間因果關係是否確立的問題。「舉個例子,一瓶號稱有補水功效的絲瓜原液,裡面有效物絲瓜的含量究竟有多少?其次絲瓜真的能補水嗎,有沒有科學臨床驗證?這些都沒有數據能夠證明。」
記者了解到,原液並非新生事物。早在幾年前,這一品類就已推出,最開始藉助了電商平臺銷售。以一句「柏卡姿就是原液」的廣告語成功打開線上銷路的原液品牌柏卡姿,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躋身為淘寶平臺排名前十的淘品牌,目前柏卡姿月銷售已超過800萬元。
在多個品牌一起對消費者進行教育營銷之後,原液品類市場培育有了一定基礎,開始從熱衷打造淘寶「爆款」向線下發展。在此過程中,美麗加芬、梵萃等也紛紛加入,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全行業有大大小小200多個廠商都在做原液產品。
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真正的「原液」確實比經 過多重化學加工的護膚品更自然純粹,但也不可迷信,市場上很多標榜「100%原液」、「蝸牛原液」等實際都是「營銷用語」。
「概念營銷陷阱」
儘管「原液」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護膚效果,但目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原液」產品卻魚龍混雜,很多都無法脫離「概念營銷」的嫌疑,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誤入「營銷陷阱」。
例如,很多產品在宣傳中所謂的「100%原液」其實根本不可能等於100%濃度的原液,即使原液本身也不可能做到100%的純成分。這就類似於「100%鮮果汁」並不等於「100%維生素C」一樣,構成100%鮮果汁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水與糖分,所謂「100%膠原蛋白原液」其實際濃度也根本達不到100%,其中的透明質酸(玻尿酸)粉末通常是以1克溶解於99克水中,所配製成的「透明質酸原液」實際濃度其實只有1%。而所謂的「100%原液」,其實只是營銷的用語,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原液產品」,其實都應該理解為「只含某種單一成分的稀釋液」。
張先生告訴記者,早在2年前韓國某電視臺曾曝出,市面上所謂的「蝸牛原液」產品其實也並不含蝸牛提取液,而是使用的PEG(聚乙二醇)作為增稠劑來實現的,主要成分是果酸、粘多糖等,並無特別之處。「我個人傾向於認為這只是一個美容產品的概念,其效果與是否含有蝸牛提取成分之間,可能不存在直接關係。」張先生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