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擼豹子
◎廣東實驗中學初二 毛政滔
◎指導老師:李蓓蓓
提起獵豹,大家都很熟悉,在電視上和公園裡都見過,但是能和獵豹玩耍,撫摸它們的機會就不多了。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非洲納米比亞一個養豹子的莊園,與獵豹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這個莊園面積大概有三四平方公裡。精緻的叢林小屋,一個個點綴在碧綠的草地上。乾草特製的屋頂,茶綠色的牆壁和隨處可見的動物造型,使大家感受到非洲大陸特有的淳樸和熱情。
莊園的招待大廳更是豪華氣派。一進門,高高的圓錐形屋頂由幾根擎天柱頂著。柱子上掛著非洲野牛、瞪羚、劍羚、跳羚和捻角羚等動物的標本。這巧妙的布局讓我們感受到了原始與文明之間的強烈對比,仿佛身處一個時空交錯的奇妙世界。
等我們安頓好後,那裡的黑人馴導員帶著我們走進了養獵豹的區域。這個區域是一大片蒼茫荒涼的草原,用鐵絲網圈起來。這樣既保證了豹子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又不會讓它們隨便跑出來。非洲的草原雜草叢生,狂風刷刷地吹著我們的臉。這裡除了我們,沒有其他生物。我感覺像是身處侏羅紀公園霸王龍的巢穴。加上對摸豹子的一點恐懼,表面看上去自信的我,漸漸放慢了腳步,小心翼翼地行走,眼睛時時刻刻警惕地盯著四周,怕是有什麼東西突然竄出來。
終於,馴導員找到了他們養的三隻豹子,我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這三隻獵豹身長1米到1.5米之間,全身布滿了實心的黑斑紋。它們圓圓的腦袋上面有一對可愛的小耳朵,眼睛側面到鼻孔下有一條黑色的條紋,遠遠看去就像一條淚痕。這三隻豹子都是四歲,快要成年了。
馴導員先去安撫那三隻豹子。只見他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那三隻豹子的頸背部,前兩隻豹子都露出了舒服享受的神情。但是突然第三隻豹子站了起來,並大吼一聲,把我們全部都嚇了一跳。嚮導說,這隻豹子心情不好,我們只能摸其他兩隻。這時的我更加恐懼了,萬一它跳起來咬我,把我吃掉了可怎麼辦啊?
正當我猶豫不決要不要走近它們時,我那勇敢的媽媽第一個衝了上去。她輕輕摸著豹子的頸背,豹子舒服得眯著眼,像一隻可愛的大貓一樣側臥在地上,不時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可有趣了!接著其他的人也都去摸豹子了。
看著他們一個個興高採烈的樣子,我要不要上去呢?不去,好丟人的哦!這次非洲不就白來了嗎?但是上去,我又好害怕!算了,還是豁出去了,我深吸一口氣,把牙一咬,說服了內心的恐懼。
在嚮導的帶領下,我慢慢走近一隻豹子。突然那隻豹子回頭看了我一眼。慢慢蹲下的我嚇得馬上站了起來。等它把頭轉過去另一邊,我又再慢慢地蹲下。我感覺我把手伸到它頭上的時間像是過了一個世紀那麼長,我的心一直在怦怦直跳。等到我的手碰到它那柔軟而又富有彈性的黃褐色皮毛之後,緊張的心情才慢慢平靜了下來。它的毛是那麼平滑又那麼細膩,讓你感覺不到它是一隻吃人的猛獸,它就像一隻家貓一樣溫順。怪不得人們都把豹子稱為大貓。不過相對於貓的毛,豹子的毛更長,更硬些。
我摸的這隻豹子是一隻非常活潑的豹子。它不時警覺地來回張望,有時候舔舔手,有時候打哈欠,有時候睜大眼睛看著我的手,一副天真的樣子想舔我的手。可我呢,又怕他咬到我的手。過了好久,我才試探性地把手伸給它。它一見我的手,立刻起了精神,把圓乎乎的腦袋探過來,舌頭不停地舔著我的手背。我發現他的舌頭上有許多硬硬的、粗粗的倒刺,我的手像是在砂紙上不停地摩擦。它舔完後,我的手上還留著一種痒痒的感覺。這只可愛的豹子又轉過頭來看著我另外一隻手,估計它沒有舔夠,還想舔我另外一隻手。我看著豹子那令人忍俊不禁的舉動,不由得開心地笑了。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與大型食肉動物零距離接觸。它給我震撼的力量是驚人的,使我對獵豹這一種猛獸產生了從未有過的親近感——原來它們是那麼可愛的!
其實,這些豹子都是孤兒,它們的父母因為遭到獵殺而死去。這裡的莊園主將這些小豹子抱回來,從小養大,最終成了我們眼前這麼溫順的豹子。現在非洲野生獵豹僅剩7100頭,瀕臨滅絕!導致這樣的原因是它們的棲息地減少。縱橫的村莊將它們的領地分割成一塊塊小小的土地,這使它們很難找到配偶。還有就是偷獵者經常去獵殺獵豹,並取下它們的皮毛去販賣。不少動物學家悲觀地表示獵豹的滅絕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夕陽中,我們和三隻圈養的獵豹告別了。我想,人類和自然是可以和諧相處的。人類可以幫助自然,但永遠不能改變自然。因為嚮往自然是動物的天性,獵豹也一樣。等我長大了,我要來非洲當志願者,讓獵豹可以像中國的熊貓一樣,在大自然中無憂無慮地生活。
————————名師點評———————
「擼貓」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生活趣事,而「擼豹子」則是小作者獨有的旅遊經歷,選材不凡,體驗獨特。「擼」字巧妙,一見豹之馴良、人之親近,又見過程之有趣、遣詞之用心。過程詳實,從「內心恐懼」到「開心地笑」,敘述具體而富有變化;細節豐富,調動多種感官多角度描摹「我」和豹子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尤其豹子「舔手」的觸覺描寫更是生動細緻、真實可感,記錄了一次人與野生動物間獨特而珍貴的互動體驗。小作者對非洲獵豹生存環境的認知與擔憂隨之而生,從「擼豹子」的快樂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冷靜思考,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完成了一次建立在真實經歷之上的內化沉澱。(廣州市第六中學 李梅老師)
【點評教師簡介:李梅 廣州市第六中學語文教師,廣州市優秀教師。曾獲首屆青年語文教師現場作文大賽一等獎,「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寫作指導特等獎。】
平臺簡介
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面向中小學生,聚合優秀師資,提供別具一格的寫作主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主寫作。每周精選部分優秀作品刊登於報紙,並邀請名師名家點評作品。掃下方二維碼加入平臺快樂寫作吧!
統籌:梁豔燕 方軍
本期主持:南都記者 梁豔燕 劉雪 實習生 麥曉婷
插圖:沈淑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