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2020-12-05 老胡說科學

上面的圖像顯示了雷射誘導不鏽鋼融化的多物理模擬,顯示電子發射信號主要產生在表面凹陷的前端。底部圖像描繪了不鏽鋼製造的雷射軌跡的截面。通過對熱離子發射的監測,可以檢測到傳導性和鎖孔型焊接狀態之間的過渡。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雷射加工過程中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在提高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

研究人員在雷射粉末床融化(LPBF)條件下收集了316L不鏽鋼的熱離子發射信號,使用定製的測試床系統和電流前置放大器來測量金屬表面和腔室之間的電子流動。然後他們使用產生的熱離子發射來識別雷射-金屬相互作用引起的動力學。

該團隊表示,研究結果說明了熱離子發射傳感的潛力,可以檢測導致部件缺陷的雷射驅動現象,優化構建參數,提高對LPBF過程的認識,同時補充現有的診斷能力。研究人員表示,捕獲電子熱輻射的能力將有助於增進對LPBF過程中雷射與材料相互作用動力學的基本理解,並支持更廣泛的技術成熟社區對使用該技術創建的部件建立信心。

首席研究員艾登·馬丁說:「生產無缺陷部件是金屬添加劑製造廣泛商業應用的一個主要障礙。」LLNL的研究人員已經通過開發過程和診斷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以提高金屬AM的可靠性。這種新的方法補充了這些現有的診斷工具,以增加我們對3D列印過程的理解。我們的下一步是將該技術擴展為在全尺寸LPBF系統上運行的傳感器,以增強對已建部件質量的信心。」

研究人員說,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來了解和測量用LPBF列印的零件是如何通過光學成像、x射線照片或測量熱或聲信號發射的,但熱離子發射一直被忽視。但通過觀察和分析雷射加工過程中發射的電子,實驗室研究人員證明,他們可以將熱離子發射的增加與表面溫度和雷射掃描條件聯繫起來,從而導致孔隙的形成和部分缺陷。

通過實驗數據與仿真,研究人員報導了熱電子發射信號呈指數增加,展示了「關鍵依賴」的金屬表面溫度對熱離子排放和使用熱離子信號的實用工具來優化LPBF雷射的焦點。該研究的第一作者、LLNL工程師說:「在金屬添加劑製造中,電子發射通常被社會忽視了,我們很興奮地觀察到它對工藝條件的極端敏感性。」

該小組的觀察顯示,LPBF過程中等離子體的形成,之前他們認為是由雷射使汽化的金屬電離,也可能是由電子從金屬表面射入氬氣大氣並與雷射相互作用造成的。

研究人員表示,熱離子發射對表面溫度和表面形貌的高敏感性,使他們能夠確定傳導和小孔形成之間的準確過渡點,從而導致部分孔隙的形成。他們總結說,結果表明熱離子信號可以有效地用於傳統的LPBF數據收集和處理方法,提高雷射與材料相互作用的科學知識,並確定缺陷可能出現的地方。

更廣泛地說,這項工作代表了建立有效的現場監測能力的重要一步,可以加速LPBF組件的資格鑑定和認證。

相關焦點

  • LLNL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已通過在雷射加工過程中測量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來提高基於雷射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
  • 新研究成果有望提高雷射金屬3D列印的可靠性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雷射加工過程中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在提高基於雷射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研究人員在雷射粉末床熔融(LPBF)條件下,利用一個定製的試驗臺系統和一個電流前置放大器收集316L不鏽鋼的熱發射信號,測量金屬表面和腔室之間的電子流。
  • 3D列印原理|金屬篇
    金屬3D列印技術可以直接用於金屬零件的快速成型製造,具有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是國內外重點發展的3D列印技術。下面,小編帶大家分享NPJ、SLM、SLS、LMD和EBM五大金屬3D列印原理。NPJ(Nano Particle Jetting)技術是以色列公司Xjet最新開發出的金屬3D列印成型技術,與普通的雷射3D列印成型相比,其使用的是納米液態金屬,以噴墨的方式沉積成型,列印速度比普通雷射列印快
  • 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射頻探頭開發磁共振應用
    廈門的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用比傳統製造技術更精確的線圈結構來構建定製的RF探頭。據他們介紹,這項研究是首次探索這種用於MR系統的集成探頭製造方法。針對不同情況的集成式MR探頭的3D列印和製造過程。圖片來自廈門大學/自然。
  • Fraunhofer IWS通過綠色雷射熔化純銅實現複雜產品的3D列印
    關於銅的3D列印技術呈現出越來越經濟多樣的發展態勢,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進一步來了解Fraunhofer ILT雷射研究所推出通過綠色雷射熔化純銅的解決方案後,其兄弟研究所Fraunhofer IWS材料與束技術研究所在實現複雜銅產品的3D列印方面的收穫。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據悉,截至2019年,韓國3D列印行業的市場規模為3.77億美元(約25億人民幣),其中3D列印服務市場的規模為8800萬美元(5.8億人民幣),與2018年相比增長23%,是設備,電子設備和電子設備等細分市場中增速最高的行業。 2020年11月30日,南極熊獲悉,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供公眾使用。
  • SLM Solutions發布最新SLM設備NXG XII 600金屬3D列印設備
    由於列印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按照目前的金屬3D列印服務價格,一個百萬元級別的零件列印製造訂單,可能幾天就可以完成了;一個月的價值產出可達數百萬甚至近千萬元(根據零件設計、所用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雷射的使用效率在成型過程得到了根本性的優化,從而使列印速率達到最高。此設備為實現批量化生產重設計了全新的光學系統,並且基於定製化的雷射掃描系統,以最適合列印分區實現大面積搭接。所有12套光學組件可以通過 「縮放變焦功能」 的雙透鏡系統提供光斑尺寸快速定義,使客戶能夠在焦平面中選擇不同的光斑尺寸,使列印速率提高到1000 cc/h及以上成為現實。
  • 研究人員實時看到3D列印鎢中的裂紋形成
    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照片顯示,微裂紋網絡在表面的雷射熔體軌道上分支,並且可以深入到相鄰的基材材料中,最好沿著晶界滲透。然而,鎢固有的脆性以及在用稀有金屬進行增材製造(3D列印)時發生的微裂紋阻礙了鎢的廣泛採用。為了表徵這些微裂紋的形成方式和原因,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將熱機械模擬與在雷射粉末床熔合(LPBF)金屬3-D列印過程中拍攝的高速視頻相結合。
  • 雷射反轉:實現多種材料的3D列印
    導讀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發明了一項新技術,有望改變增材製造工藝,列印電路板、機電元件甚至可能是機器人。背景增材製造或者3D列印,採用數字製造工藝來製造輕量、堅固、無需特殊工具生產的部件。
  • 粉末床電子束熔融金屬3D列印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在金屬增材製造市場上,雷射粉末床熔合(PBF-LB)佔據著顯著的,甚至近乎主導的地位。其主要優點是:以合理的高解析度生產多個零件,甚至是大型零件;工藝過程易於理解,成形穩定,結果可預測。當然,這項技術也有它的缺點和弊端。
  • 改進金屬列印技術 讓3D列印「硬」起來
    雖然雷射燒結技術或者選擇性雷射熔融技術(SLM)已經廣泛運用於各種行業,比如火箭發動機組件,還有半自動手槍,但在工藝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美國勞倫斯利物莫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一直專注模擬實驗,致力於提高3D雷射列印的速度,並採用強度更高的雷射,改善成品的質量。
  • 3d列印的材料是有哪些?列印精度及後處理介紹
    3D列印的材料一般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包括:聚乳酸、ABS、二氧化二鋁、尼龍、陶瓷、高溫、高韌性、高強度感光樹脂、半透明感光樹脂、軟膠3D列印、DLP進口紅蠟、DLP進口藍蠟、全鈷彩色3D列印、數控ABS加工、桌面ABS塑料等數十種材料。金屬三維印刷材料:金、銀、鋁合金、不鏽鋼、鈦合金等材料。
  • 光速般的電子,每秒發射1億個脈衝雷射,還能產生可測量的電流!
    現在在康斯坦茨大學進行的一系列實驗表明,通過使用特定的光波操縱電子,可以誘導電子以亞飛秒的速度移動,即快於10^-15秒。研究的合著者/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超快現象和光子學教授阿爾弗雷德·萊滕斯託弗說:這很可能是電子學遙遠的未來,研究用單周期光脈衝進行的實驗,將我們帶入了電子傳輸的阿秒範圍。
  • 外媒:研究人員研發出可持續的3D列印超級磁鐵
    [PConline 資訊]隨著電子器件的日益小型化和要求更加嚴格,被用在從傳感器到電動機的許多不同的電氣應用的永磁體的傳統製造方法受到了挑戰。據外媒報導稱,格拉茨技術大學(TU Graz)研究人員攜手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和亞歷山大大學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t Erlangen-Nürnberg (FAU))近日通過雷射的3D列印技術製作出超級磁體。
  • 研究人員開發出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物體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基於雷射的新工藝,用於3D列印玻璃製成的複雜部件。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種新方法可以用於製造視覺、成像、照明或基於雷射的複雜光學器件。大多數3D列印工藝都是逐層建立一個物體,來自法國菲涅爾研究所和馬賽中央學院的研究小組開發的新工藝通過使用雷射束將液體前體轉化或聚合成固體玻璃,避免了這些工藝的局限性。利用這種方法,他們創建了各種二氧化矽玻璃物體,如自行車和艾菲爾鐵塔的微型模型,沒有任何孔隙或裂縫。3D列印方法基於多光子聚合,它確保了聚合(將液體單體分子連接在一起成為固體聚合物的過程)只在精確的雷射焦點處發生。
  • 雷射3D列印再登《Science》,這個「小孔」不一般
    來自美國阿貢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超高速同步X射線影像來定量研究在粉末床增材製造金屬的過程中雷射熔化金屬時氣體壓差(又叫匙孔效應或小孔效應).儘管從焊接和熔化的橫截面的事後檢查中可以對匙孔效應進行觀察分析,但直接使用高能X射線影像技術對匙孔效應的形貌和動力學觀察,卻可以窺見不一樣的世界:1,匙孔存在於粉末床3D列印時雷射功率和掃描速度所組合的區間內;2雷射功率密度變化時存在一個從熱傳導到匙孔效應焊接時嚴格定義的門檻值
  • 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來提高顯示解析度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的辦法來提高顯示的解析度,可以實現超高清晰解析度的顯示,為將來柔性顯示和可滾動的顯示屏以及大尺寸顯示奠定了基礎。韓國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的技術,通過3D列印技術來製造納米顯示以獲得超高的解析度韓國電氣研究院的項目研究團隊相信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rameshsubbiah博士解釋說:「3d列印微型籠技術通過刺激正確的細胞類型在正確的位置和正確的時間生長來促進癒合,而且每個區塊都可以放置不同的生長因子,使我們能夠更準確、更快地修復組織。」 團隊的微型籠子是空心的,允許他們以可控制的方式加載不同的生物凝膠組件,並創建一個空間定義的支架。
  • 上海大學利用CT給3D列印的金屬進行診斷—揭示內部孔洞缺陷的形成...
    眾所周知,增材製造技術(簡稱AM,又叫3D列印)可以製造出複雜形狀的金屬部件、縮短產品的製造周期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眾多的3D列印金屬當中,SLM技術廣泛的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和醫療等行業。在當前,SLM廣泛地應用於製造各種金屬部件、金屬基複合材料、難容材料,甚至是陶瓷材料。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