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實時看到3D列印鎢中的裂紋形成

2020-09-03 工程學習

通過將模擬與雷射粉末床熔合過程中拍攝的高速視頻相結合,LLNL科學家能夠實時可視化3D列印鎢中的韌性到脆性轉變,從而使他們能夠觀察到微裂紋是如何開始和擴散的在金屬中。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照片顯示,微裂紋網絡在表面的雷射熔體軌道上分支,並且可以深入到相鄰的基材材料中,最好沿著晶界滲透。圖片來源: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鎢具有所有已知元素的最高熔點和最高沸點,因此在涉及極端溫度的應用中已成為流行的選擇,包括燈泡燈絲,電弧焊,輻射屏蔽以及最近在聚變反應堆(如ITER)中作為面向等離子體的材料託卡馬克

然而,鎢固有的脆性以及在用稀有金屬進行增材製造(3D列印)時發生的微裂紋阻礙了鎢的廣泛採用。

為了表徵這些微裂紋的形成方式和原因,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將熱機械模擬與在雷射粉末床熔合(LPBF)金屬3-D列印過程中拍攝的高速視頻相結合。儘管先前的研究僅限於檢查生成後的裂紋,但科學家們首次能夠實時觀察鎢中的韌性到脆性轉變(DBT),從而使他們能夠觀察微裂紋是如何隨著金屬而引發和擴散的加熱和冷卻。該團隊能夠將微裂紋現象與殘餘應力,應變速率和溫度等變量相關聯,並確認由DBT引起裂紋。

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Acta Materialia》雜誌上,並在享有盛譽的《 MRS公報》 9月號上刊登,揭示了3D列印鎢破裂的基本機理,並為將來生產無裂縫零件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從金屬。

共同主要研究人員Manyalibo「 Ibo」 Matthews說:「由於其獨特的性能,鎢在能源部和國防部的特定任務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項工作有助於為鎢的新增材製造加工領域鋪平道路,這可能會對這些任務產生重大影響。」

通過他們的實驗觀察和使用LLNL的Diablo有限元代碼進行的計算模型,研究人員發現鎢的微裂紋發生在開爾文度數在450至650度之間的小窗口中,並且取決於應變率,而應變率直接受到工藝參數的影響。他們還能夠將裂縫影響區域的大小和裂縫網絡形態與局部殘餘應力相關聯。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和共同主要研究者Lawrence Fellow Bey Vrancken設計並進行了實驗,並進行了大部分數據分析。

弗蘭肯說:「我曾以為鎢的開裂會有所延遲,但結果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 「熱力學模型為我們所有的實驗觀察提供了解釋,並且兩者都足夠詳細,足以捕獲DBT的應變率依賴性。採用這種方法,我們擁有出色的工具,可以確定消除鎢LPBF時最有效的消除裂紋的策略。 。」

研究人員說,這項工作提供了對工藝參數和熔體幾何形狀對裂紋形成的影響的詳細,基本的理解,並顯示了材料成分和預熱對用鎢印刷的零件的結構完整性的影響。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添加某些合金元素可以幫助減少DBT轉變並增強金屬,而預熱則可以幫助減輕微裂紋。

該團隊正在使用結果評估現有的緩解裂紋技術,例如工藝和合金改性。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以及為該研究開發的診斷方法,對於實驗室3D列印無裂紋,可以承受極端環境的鎢零件的最終目標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LPBF工藝中鎢3D列印微裂紋形成方式和原因的研究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開展了一項表徵鎢3D列印微裂紋形成方式和原因的研究,他們將熱機械仿真與在粉末床雷射熔化金屬3D列印過程中拍攝的高速視頻相結合,首次能夠實時觀察鎢金屬的韌性到脆性轉變(DBT),觀察到了微裂紋是如何隨著金屬的加熱和冷卻而引發和擴散。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研究人員3D列印石墨烯電極,可以檢測食物中的毒素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布拉格化學科技大學和沙特國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製作了3D列印的石墨烯電極,能夠檢測食物中的真菌毒素zearalenone(又名ZEA,有毒的次生代謝物)。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研究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新方法鋪平道路。
  • Al6061 鋁合金雷射熔化3D列印熱裂紋問題的解決方法
    本期,3D科學谷將分享法國學者Mathieu Opprecht等人在3D列印AI6061鋁合金消除熱裂紋方面所開展的最新研究成果。邁向完全等軸晶結構的第一步當使用選區雷射熔化3D列印技術進行鍛造鋁合金成形時,易於發生嚴重的開裂。
  • Al6061 鋁合金雷射熔化3D列印熱裂紋問題的解決方法
    在鍛造鋁合金中,Al6061和Al7075 在選區雷射熔化過程中裂紋水平特別高。來自法國學者Mathieu Opprecht等人的最新研究表明,添加一定數量的釔穩定氧化鋯(YSZ)可以誘導晶粒細化,改變3D列印6061鋁合金材料的微觀結構,從而消除熱裂紋現象。相關論文發表在Acta Materialia期刊中。
  • 3D列印非晶合金國內外研究進展
    現有3D列印成形塊體非晶合金的研究也主要採用SLM技術,並且已經順利成形了支架結構、齒輪結構等小型構件。圖1為Pauly等採用SLM技術,高溫熔化鐵基非晶粉體製造出的支架結構,證明了SLM技術能夠製備出非晶合金部件。
  • 研究人員使用運動捕捉技術將3D列印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器官上
    中國3D列印網6月22日訊,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穎的方法,可以部署好萊塢式運動捕捉技術,以協助將傳感器3D列印到可擴張和收縮的器官上。直接列印在運動的軟組織上具有挑戰性,因為傳感器需要能夠適應器官不斷變化的參數。另一方面,研究小組的新技術通過使用雙攝像頭實時創建3D列印的工具路徑來克服了這一障礙。
  • 研究人員使用運動捕捉技術將3D列印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器官上
    另一方面,研究小組的新技術通過使用雙攝像頭實時創建3D列印的工具路徑來克服了這一障礙。該方法不僅可以被醫務人員用來在安全距離內監測傳染性患者,而且據研究小組稱,它甚至可以被用於診斷和監測COVID-19患者的肺部。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Michael McAlpine教授說:「我們正在以3年前從未想過的方式突破3D列印的界限。
  • FLUICELL與瑞典研究人員合作對腦細胞結構進行3D生物列印
    使用Fluicell Biopixlar平臺上的微流控列印頭,研究人員能夠在3D結構內準確排列大鼠腦細胞,而不會損害它們的生存能力。產生的腦組織可用於模擬神經系統疾病的進展或測試相關藥物的功效。 Cellectricon執行長Mattias Karlsson說:「我們一直在使用Biopixlar來開發用於列印不同神經元細胞類型的協議,我們對其性能感到非常滿意。」
  • 廣州團隊的新技術,研究3d列印骨頭,原材料是骨粉和生物膠水
    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看到過3d列印骨頭的新聞,所以這也不算是一種什麼新技術,但是在廣州就有一支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種特殊的3d列印骨頭技術。以往採用3d列印骨頭技術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金屬,不過將金屬移植到體內總歸還是不太好的。
  • 《MSE》Si的添加可以顯著降低SLM製造鋁合金的裂紋發生傾向
    研究人員開展了變形鋁合金的可列印性能的研究。如對2XXX和7XXX系列鋁合金開展了列印實驗。7075鋁合金屬於鋁合金中機械性能比較好的鋁合金。然而,在採用SLM進行製造時,7075鋁合金極易發生嚴重的裂紋傾向。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表明,在增材製造7075鋁合金時添加適量的Si可以獲得幾乎無裂紋的樣品。並且Si的含量的變化還可以實現工藝參數、顯微組織和機械性能的優化。
  • 圖說中世紀城堡3d列印建築全過程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3D列印技術在建築行業展現了很好的能力及潛力,就在幾天前,3D列印10幢建築落戶上海,當時引來廣大的關注,在質疑聲的同時,很多都呈現了對3D列印技術的讚嘆。下面組圖呈現了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人承包商Andrey Rudenko用3D印表機列印中世紀城堡的過程。
  • 上海大學發現3D列印TC4合金孔洞缺陷形成機理
    在TC4合金SLM成形過程中,收到包括雷射能量的吸收和傳輸、材料的快速熔化和凝固、微觀組織演化、熔池的流動、材料的蒸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成形熱力學和動力學十分複雜,因而在構件內部會形成孔洞、裂紋、雜質等缺陷,這些缺陷嚴重降低了成形件綜合力學性能,限制了雷射列印TC4合金的廣泛應用。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與真正的胚胎相似,胚體中細胞與細胞的相互作用是分化的主要驅動因素。從這些胚狀體的產生過程中,我們發現胚狀體的細胞數量、大小和球形等參數會影響產生的細胞類型。然而,由於科學家們無法控制這些參數,他們不得不費力地生產大量的胚狀體,並選擇具有合適特性的特定胚狀體進行研究。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轉向增材製造來控制胚胎體中的幹細胞分化。
  •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未來可用於醫學測試的微流體通道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與麻薩諸塞州納提克市的陸軍作戰能力發展指揮部士兵中心開發了微米級的3D列印獨特流體通道,可以自動生產用於各種醫學測試和其他應用的診斷、傳感器和化驗。
  • LLNL研究人員首次通過3D列印活體動脈瘤開發個性化治療方案
    中國3D列印網10月28日訊,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杜克大學和德克薩斯州A&M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對第一個能夠在人體外生存的動脈瘤進行了生物列印。由LLNL領導的團隊通過3D列印人腦細胞中的血管來創建動脈瘤,並選擇對其進行醫療程序以觀察其如何治癒。研究人員稱,他們的發現可以與計算機建模方法相結合,以完全基於個人的血管幾何形狀來開發針對患者的腦急症治療方法。
  • 3400℃熔點的鎢材料照打不誤,鉑力特3D列印創造「鎢」限可能
    南極熊最初對於鎢材料的認識主要來自於燈泡,愛迪生使用鎢絲髮明了燈泡。鎢材料廣泛用於電子、電光源工業,也在航天、鑄造、武器等部門中用於製作火箭噴管、壓鑄模具、穿甲彈芯、觸點、發熱體和隔熱屏等。 △鉑力特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3D列印鎢合金零件鉑力特通過對鎢合金的3D列印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解決了難熔金屬鎢材料的雷射精密成形,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可以列印鎢材料的企業。
  • 3D列印透明頭骨讓科學家看到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中國3D列印網4月4日訊,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為小鼠開發了一種獨特的3D列印透明顱骨植入物,作為觀察大腦表面實時活動的一種方式。這種被稱為See-Shell的設備可以幫助腦部疾病,如腦震蕩,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病提供新的見解。
  • 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射頻探頭開發磁共振應用
    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擁有3D列印的射頻(RF)探頭,能夠執行常規和非常規的磁共振(MR)實驗。MR技術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地質調查和臨床診斷(例如MRI掃描)中。RF探頭是MR系統的核心組件,通常用於執行電化學分析,原位反應監測和MR成像。
  • 3D列印"仿生皮膚"讓機器人也有觸覺
    在列印過程中,犧牲層可以保持頂層的位置不變,一旦列印完成,這一層就會被洗掉。傳統的3D列印系統往往使用高溫、剛性的液態塑料,而此項研究中使用的多層「墨水」可以在室溫下設置,這意味著它可以直接列印到人體皮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