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轉換開關電源系統電壓模式與電流模式?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通常在討論這兩種工作模式的時候,所指的是理想的電壓模式和電流模式。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電流模式的開關電源系統,當輸出負載變化時,或者在一些工作條件,為了系統的穩定,增加一些補償的信號,此時,系統會在電流模式中引入部分的電壓模式特性,或者完全進入電壓模式。

1.1 輕載時電流模式趨向於電壓模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980.htm

電源系統進入輕載或空載時,變換器通常工作在突發模式和跳脈衝模式。對於跳脈衝模式,變換器進入非連續電流模式,高端的開關管的開通時間為控制器所設定的最小導通時間,同時在有一些開關周期,高端的開關管不導通,也就是屏蔽,或跳去一些開關脈衝,以維持輸出電壓的調節。

注意到:在輕載或空載時,電流信號很小,系統也很難檢測到電流信號,另一方面,由於高端的開關管的開通時間固定為最小導通時間,已不受電流檢測信號的調節,電流反饋事實上已經不起作用,也就不參與到反饋環節。系統此時工作於標準的電壓模式。

對於突發模式,輸出電壓完全由滯洄比較器控制,滯洄比較器控制通過檢測輸出電壓的變化,將輸出電壓設定在允許的上限和下限的範圍內,系統此時也是工作於標準的電壓模式。

1.2 使用大的電感值趨向於電壓模式

輸出電感的選擇及設計是基於輸出DC電壓的穩態和瞬態的要求。較大的電感值可減小輸出紋波電流和紋波電壓,減小磁芯的損耗,但在負載瞬變過程中改變電感電流的時間會加長,同時增大電感的成本和體積。較小的電感值可以得到較低的直流銅損,但是交流磁芯損耗和交流繞線電阻損耗會變大。


圖1:不同電感電流

同時使用大的電感時,電感電流的斜率減小,在理想的狀態下,若電感值為無窮大,那麼在整個開關周期,電感電流為直流值,電流檢測信號就不在起作用,也就是標準的電壓模式。因此使用的電感值越大,工作於電流模式的控制就越接近於電壓模式,在負載瞬變過程中,系統動特性越差。因此對於電流模式,折衷的方法是選擇電感紋波電流峰峰值在輸出負載電流額定值的20%到40%之間。

1.3 斜坡補償的電流模式趨向於為電壓模式

理論上,當佔空比大於50%時,電流模式就要加斜坡補償,系統才能穩定的工作。否則,就會產生次諧波振蕩。在實際的應用中,佔空比大於40%時,就要加斜坡補償。佔空比大於50%時,斜坡補償,由於電感充分激磁,而去磁不足,因此輸出的電壓將比預設定的值高,並將繼續升高,直到較慢的電壓控制迴路調整電流設定點為止,然後輸出電壓又下降至低於期望值,形成次諧波振蕩。

次諧波振蕩典型的特性就是在一個開關周期,脈衝寬度較寬,在下一個開關周期,脈衝寬度變窄,在每三個開關周期,脈衝寬度又變寬,如此反覆。此時可以看到輸出電壓不穩定,有時還可以聽到音頻的噪聲。

圖2中,紅線斜坡補償,實線三角形波為加斜坡補償的電感的電流波形,虛線為沒加斜坡補償的電感的電流波形。如果用下降沿的鋸齒波電壓,則其加在電壓誤差放大器的輸出上,用以控制電流檢測信號;如果用上升沿的鋸齒波電壓,則其加在電流檢測信號上,然後與電壓誤差放大器的輸出進行比較。

注意到,內部的斜坡補償將使總的電流斜坡減小,即斜坡補償使真正的電感電流的斜率降低,可以去除不同佔空比對平均電感電流大小的擾動作用,使得所控制的峰值電感電流最後收斂於平均電感電流,因而合成波形信號要有斜坡補償信號與實際電感電流信號兩部分合成構成,從而促使變換器從電流模式向電壓模式轉化。

所加的斜坡補償越大,變換器越接近電壓模式,當外加補償斜坡信號的斜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峰值電流模式控制就會轉化為電壓模式控制。因為若將斜坡補償信號完全用振蕩電路的三角波代替,就成為電壓模式控制,只不過此時的電流信號可以認為是一種電流前饋信號。

圖2:斜坡補償

斜坡補償也降低了電流環路的增益,降低的系統內部設定的限流點,使系統實際所加的負載電流值降低。

當處於空載狀態,輸出電流為零並且斜坡補償信號幅值比較大的話,峰值電流模式控制就實際上就完全變為電壓模式控制。

通常在討論這兩種工作模式的時候,所指的是理想的電壓模式和電流模式。然而,在實際的應用中,電壓模式的開關電源系統,即系統反饋環中沒有引入電流取樣信號,但也會採用其它的方式引入一定程度的電流反饋,電壓模式向電流模式轉變,從而提高系統動態響。

2.1 電壓模式中輸出電容ESR取樣形成的平均電流模式

理想的電壓模式在一定的反饋網絡參數下,很難在整個電壓輸入範圍和輸出負載變化範圍內都能穩定的工作。輸出負載變化可以通過加大輸出電容同時使用ESR值大的電容來優化其動特性,儘管這樣做導致系統的成本和體積增加,同時增大輸出的電壓紋波。

通常,從直觀上理解,輸出電容ESR和輸出電容形成一個零點,對於電流模式,這個零點不是必需的,因為電流模式是單階的系統,而且這個零點導致高頻的增益增加,系統容易受到高頻噪聲的幹擾。所以電流模式或者使用ESR極低的陶瓷電容,使ESR零點提升到更高的頻率,就不會對反饋系統產生作用,或者再加入一個極點以抵消零點在高頻段的作用,加入極點的方法就是在ITH(Vc)管腳並一個對地的電容。

圖3:輸出電容ESR

電壓模式是LC形成的二階系統,這個零點的引入可以一定的程度上抵消LC雙極點的一個極點,使其向單階系統轉化。ESR越大,作用越明顯。因此電壓模式輸出電壓通常使用ESR大的電容。

另一方面,注意到,輸出電壓為:

Vo=Vco+ESR*DIL

DIL=a*Io

Vco為輸出電容的容抗上的電壓,DIL為電感的紋波電流,a為電流紋波係數,一般取0.2-0.4。

輸出電壓的小信號值為:

DVo=VDco+D(ESR*a*Io)

若ESR小,式中後面的一項基本可以忽略;但是,由於電壓模式通常使用ESR值較大的輸出電容,這樣ESR就不可以忽略,由於ESR的作用,相當於在輸入電壓的反饋信號中引入了一定程度的電流模式,電流模式反饋量為:D(ESR*a*Io)。

輸出電容的ESR將採樣的電流信號送到電壓誤差放大器的輸入端,和輸出電壓信號加在一起,經過電壓誤差放大器放大,再送到PWM比較器,其工作的原理相當於平均電流反饋。在電壓模式中,使用ESR大的輸出電容,相當於引入一定程度的平均電流模式,從而增加系統對輸出負載變化的動態響應,提高系統的穩定性。

2.2 電壓模式中輸入電壓前饋引入電流模式

對於輸入電壓的變化,目前通常採用輸入電壓前饋技術,來提高系統對輸入電壓變化的響應。電壓模式中,內部時鐘信號產生鋸齒波的斜率固定為k,圖2中的虛線所示。在沒有電壓前饋時,產生的佔空比為D*Ts,則有以下公式:

Vc=k*D*Ts

輸入電壓前饋就是在內部鋸齒波上加入隨輸入電壓變化的斜坡,或者從Vc信號減去此斜坡。若採用輸入電壓前饋加在內部鋸齒波上的方式,若外加的前饋電壓斜坡的斜率為ks,內部鋸齒波和外加斜坡之和為:k+ks。

前饋前壓的斜率隨輸入電壓增加而增大,ks正比於Vin,即:ks正比於kVin*Vin,所以此時的佔空比為:

D1=Vc/(k+ks)*Ts=Vc/(k+kVin*Vin)*Ts

佔空比隨輸入電壓的增加立刻而減少,圖2中的實線所示,系統提前對輸入電壓變化做出相應的響應。

圖4:電壓模式加入輸入電壓前前饋

若不考慮效率,由功率平衡可以得到:Vin*Iin=Vo*Io,所以有:

ks=kVin*Vo*Io/Iin

從上式可以看到,所加的輸入電壓前饋信號也就是輸入的電流信號。事實上可以這樣理解:輸入電壓前饋技術也就是在理想的電壓模式中,疊加一定的電流反饋,以形成一定的電流反饋,從而增加系統對輸入電壓變化的響應。

相關焦點

  • 電源變換器中電流模式和電壓模式間的相互轉化
    也討論了電流模式在輸出輕載或無負載時,在使用大的電感或在佔比大於0.5加入斜坡補償後,系統會從電流模式進入電壓模式工作過程。目前,電壓模式和電流模式是開關電源系統中常用的兩種控制類型。通常在討論這兩種工作模式的時候,所指的是理想的電壓模式和電流模式。
  • 由淺入深,手把手教你開關模式下的電源電流檢測
    所以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開關模式電源的電流檢測技術」。 電流模式控制由於其高可靠性、環路補償設計簡單、負載分配功能簡單可靠的特點,被廣泛用於開關模式電源。
  • 電壓模式和電流模式控制系統的比較電路圖
    隨著對開關電源穩態和動態特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開關電源中的PWM控制方法也經歷了長足的發展。早期的開關電源僅採用單一的輸出電壓閉環反饋控制,可以基本滿足穩定性和電壓控制精度的要求,但動態特性通常都不高。七十年代末期開始出現了電流模式控制方式(CurrentModeControl)[1-3],其基本思想是在輸出電壓閉環控制系統中,增加了直接或間接的電流反饋控制,如圖。
  • 在開關模式電源應用中使用電流傳感器
    其他方面的考慮還包括高精度(可以簡化或省去系統內部校準)、足夠高的隔離電壓(在AC/DC轉換器中這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還有就是用於高頻系統應用的寬工作帶寬。 傳感器種類 可用的電流檢測解決方案可以被分為兩大類:即單晶片方案和分立電路方案,如表1所示。
  • 電壓和電流模式PWM信號產生的直流-直流開關調節器控制
    控制器監督的開關操作以調節輸出電壓。兩者是通過一個反饋迴路,與所需的輸出來導出誤差電壓進行比較的實際輸出電壓相連。控制器是關鍵到電源的穩定性和精確度,以及幾乎所有的設計採用了脈衝寬度調製(PWM)技術來調節。有生成的PWM信號的兩個主要方法:電壓模式控制和電流模式控制。
  • 利用谷值電壓開關和多工作模式提高AC/DC轉換器效率
    當前在AC/DC應用中,電源轉換效率和節能性能的提高變得越來越重要,滿負載效率在AC/DC電源設計中一直是一項主要考慮因素。現在我們最關心的是,如何在輕負載和空負載時實現更好的節能性能,因為越來越多的電源適配器在待機模式下由電網進行供電。
  • 開關模式電源電流檢測的三種常用檢測方法的詳細資料介紹
    開關模式電源電流檢測的三種常用檢測方法的詳細資料介紹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7-03 16:09:07 開關模式電源有三種常用電流檢測方法是:使用檢測電阻,使用
  • 大盤點:詳解五種開關電源PWM反饋控制模式
    ,使得開關電源的輸出電壓或電流等被控制信號穩定。PWM的開關頻率一般為恆定,控制取樣信號有:輸出電壓、輸入電壓、輸出電流、輸出電感電壓、開關器件峰值電流。由這些信號可以構成單環、雙環或多環反饋系統,實現穩壓、穩流及恆定功率的目的,同時可以實現一些附帶的過流保護、抗偏磁、均流等功能。對於定頻調寬的PWM閉環反饋控制系統,主要有五種PWM反饋控制模式。
  • 開關模式電源電流檢測電阻的降壓調節器介紹和何處放置檢測電阻
    開關模式電源電流檢測電阻的降壓調節器介紹和何處放置檢測電阻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7-03 16:04:31 電流檢測電阻的位置連同開關穩壓器架構決定了要檢測的電流
  • 開關電源負載、輸出電壓測試要點匯總——民熔電氣大牛的經驗之談
    開關電源,又稱交換式電源、開關變換器,是一種高頻化電能轉換裝置,是電源供應器的一種。民熔開關電源利用的切換電晶體多半是在全開模式及全閉模式之間切換,這兩個模式都有低耗散的特點,切換之間的轉換會有較高的耗散,但時間很短,所以民熔開關電源比較節省能源,產生廢熱較少。
  • 基於開關電源的並聯供電系統設計
    開關電源是利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控制開關管開通和關斷的時間比率,維持穩定輸出電壓的一種電源,直流開關電源的核心是DC/DC轉換器。開關電源一般由脈衝寬度調製(PWM)控制IC和MOSFET構成。在大功率開關電源中,通常採用多個單元並聯獲取大電流的方法獲取大功率。
  • 基於UC3842的電流控制型開關電源
    電壓控制型開關電源會對開關電流失控,不便於過流保護,並且響應慢、穩定性差。與之相比,電流控制型開關電源是一個電壓、電流雙閉環控制系統,能克服電流失控的缺點,並且性能可靠、電路簡單。據此,我們用UC3842晶片設計了一個電流控制型開關電源。為了提高輸出電壓的精度,系統沒有採用離線式結構,而採用直接反饋式結構。
  • 開關電源的高性能電壓型PWM比較器
    摘要: 本文設計並實現了一種開關電源的高性能電壓型PWM比較器,具有輸入失調電壓低、工作頻率高、轉換速率快和功耗低等優點。電路能夠實現模塊化,適合PWM控制晶片的系統集成。  開關電源採用功率半導體器件作為開關,通過PWM控制開關的佔空比來調整輸出電壓。根據定頻控制方式分為電壓型和電流型PWM控制,由於電壓型PWM控制方式具有結構簡單、易於實現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圖1所示是電壓控制型開關電源的原理圖,其中虛框部分是控制晶片內部結構。
  • 磁滯模式電源穩壓器
    負載電流開始增加,從數百毫安到 1安培以上;而輸出電壓則在不斷下降,從 3.3v、2.5v 一直到現在的 1.2v 或更低。鑑於此,ldo已很難面面俱到,尤其對溫升與電池壽命皆是一大考驗。對 cpu 或 dsp 而言,負載電流越大,di/dt(a/us)變化愈快,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是否造成輸出電壓產生過衝 (overshoot)或下跳(undershoot)現象。除 pwm 外,還有一種有極佳瞬態響應與穩定性的電源穩壓架構 磁滯模式(hysteretic mode),它是屬於 pfm 方式的開關式電源器件。
  • 開關電源系統-待機功耗測試&分析
    我們用AC/DC的開關電源系統,不同的產品應用要求不一樣,有500mW、300mW、再到100mW,後面還會要求充電器達到10mW以下功耗要求!我用FLY為例來進行理論和實際的測試分析1.Icc是工作電流,Vcc是工作電壓,?是轉換效率。因為晶片穩定工作的工作電壓一般都來自輔助繞組,所以?
  • 電壓模式、遲滯和基於遲滯:選擇哪一種呢?
    幾乎所有的電源均是專為提供一個穩定的輸出電壓或電流而設計的。提供這種輸出調節功能需要一個閉環系統和即將被調節的輸出電壓或電流的反饋。儘管有很多種用於對可用反饋環路進行補償的不同控制拓撲,但它們通常都可以被歸為兩類:脈寬調製(PWM) 或遲滯。
  • 一種基於UCC28600準諧振反激式開關電源的方案
    實驗證明,該方案中所設計的準諧振反激式開關電源具有輸入電壓範圍寬、轉換效率高、低EMI、工作穩定可靠的特點。準諧振技術降低了MOSFET的開關損耗,提高產品可靠性。本文將闡述準諧振反激式轉換器是如何提高電源效率以及如何用UCC28600設計準諧振電源。常規的硬開關反激電路圖1 所示為常規的硬開關反激式轉換器電路。
  • 採用運算放大器實現低電壓大電流的電源轉換
    在以往的做法中會直接使用LDO來實現低電壓小電流的轉換,然而,在這麼大的電流情況下很難找到合適的LDO來實現電源轉換。採用合適的PWM控制器可以直接控制兩路電源的輸出,電路如圖1所示,這種拓撲結構在主板上應用廣泛,從CPU的電源供電到DDR的電源和終端供電都是通過該方式實現的。這是一種很成熟的電源轉換方式,可以很可靠地實現低電壓大電流的轉換。
  • 全橋DCDC變換器平均電流控制模式控制分析
    作為一種在電源轉換、變電通訊、電動汽車等領域應用廣泛的電子元件,DC-DC變換器的身影隨處可見,其多樣性的架構模式可以滿足不同的應用需要。
  • 帶有次級LC濾波器的電流模式降壓轉換器的建模與控制
    為這些噪聲敏感的設備選擇合適的電源始終是系統設計人員的難點。這些設計總是需要在高效率和高性能之間做出取捨。  傳統上,LDO穩壓器通常被用於為那些噪聲敏感的設備供電。LDO穩壓器能夠抑制系統電源中經常出現的低頻噪聲,並且為ADC、PLL或RF收發器提供乾淨的電源。但是LDO穩壓器通常效率較低,尤其是在LDO穩壓器必須將高於輸出電壓幾伏的電源軌降壓的那些系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