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越來越多人體會到保險的作用後,現在已經不流行說什麼「保險是騙人的」了,但關於保險的謠言從未停止過,今天說什麼「在親戚那裡買好」,明天說什麼「帶病投保也沒事」,無一不是把保險往坑裡推,今天學姐就來細數一下關於保險的謠言。
學姐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家裡有親戚朋友做保險行業的,向你推銷保險產品,你會買嗎?
之前學姐做過一個調研,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如果剛好是自己需要的就會買。
這個想法讓學姐大吃一驚。
因為,親戚朋友推的保險永遠都是你剛好需要的,即便不是,也可以是。(細品)
之前就有這樣一個案例:
李先生想給自己配置些保險,看到自己表弟小李朋友圈有發一些保險相關的內容,就去諮詢了下,聽他推薦了一款,說得什麼都能賠的樣子,感覺還不錯。
還在猶豫的時候,他表弟小李跟他說:「表哥,我這個月的指標就差一單了,你就幫幫我吧!」李先生想著跟誰買都是買,自己表弟總不會騙自己,於是就在小李那裡買了保險。
就這樣交了兩年的錢,李先生在下樓的時候摔了一下,進了醫院,因為腿傷得重需要住院一段時間,心裡想著自己買的保險應該可以賠一點,沒想到一問自己表弟,當初買的是一款重疾險和捆綁的一款壽險,沒得賠!
每年交上萬塊,連醫療險和意外險都沒買,受傷住院一毛錢也不賠。
所以李先生後來才找到我們,分析一下自己買的保險,還想重新配置一個保障全面點方案,我們的規劃師一看,捆綁壽險的重疾險,就知道不是很好的產品。
所以說,跟親戚朋友買不代表就有保障,還是得看產品,千萬不要被人情保單蒙蔽。
最近主打「全額退保」的團隊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把人們買了保險後悔又不想虧錢的心理抓得死死的,但真的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全額退保嗎?
學姐可以告訴大家,退保一般按照退保時間分為兩種:
猶豫期內退保
一般購買保險都有猶豫期,在猶豫期之內退保是可以全額退保的,只會扣取10元左右的工本費用,猶豫期一般是從籤收合同回執後開始算起,一般是10-15天,在合同裡會有規定。
猶豫期後退保
如果是在猶豫期後退保,一般退回的只有現金價值。
保險公司不是做慈善的,猶豫期後退保他們需要扣取掉成本,比如給銷售人員的佣金、承保所需的保費等,簡單一句話就是,猶豫期外退保會有虧損!
所以並不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全額退保的,如果有,大概率就是遇到騙子了!
先來看看在《保險法》裡,兩年不可抗辯條款是怎麼規定的:
這裡有一個案例。
2010年5月,吳某購買了一份返還型重疾險,
2014年3月,吳某因病申請理賠,
2014年4月,保險公司決定拒絕理賠並解除合同。
拒賠理由:吳某在投保前已確診為肺癌,且健康告知中未如實告知。
2014年5月,林某以「兩年不可抗辯條款」向法院起訴。
判決依據:吳某在2014年申請理賠,雖然已超過兩年,但保險公司核實到吳某初次診斷疾病時間是2009年12月,是在保單生效前。
判決結果:因吳某在投保前就已經確診了,屬於重大過失,保險公司無須理賠且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認真看了條款和案例就能發現,合同成立超過兩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並沒有說一定要賠,而且如果是投保人故意不如實告知或者因過失沒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都不需要承擔賠償。
保險公司是紙紮的嗎?說倒就倒?學姐下面就來跟大家說說,一家保險公司有多難倒閉,假如真的倒閉了,保單怎麼辦。
成立條件苛刻
實際上,在國內成立保險公司非常非常難。
首先要資金充足,法律規定至少有2億,但目前保險公司的出資情況起碼都要幾十億,而且要向銀保監會繳納註冊資本總額的20%作為保證金。
其次公司股東必須有實力、信譽良好,行業背景乾淨,無違規違法記錄。
最後,高管要懂得戰略規劃,要有成體系的公司管理機制。
有實力才能成立,有實力又怎麼會容易倒?
銀保監會監管嚴
保險公司除了成立難,在經營中還無時無刻被銀保監會的七大管理機制監管著。
就拿償付能力監管來說,中國銀保監會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狀況分類,對於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00%的公司,會採取限制董事和管理人員薪酬以及消費水平、限制報備新產品、限制新開分支機構甚至接管等措施,以此來保證保險公司有能力賠付底下的保單。
倒閉後,保單怎麼辦
萬一保險公司真的倒閉了,保單怎麼辦?是不是沒用了?
這個大家可以放一百個心,根據保險法的第92條,破產的保險公司必須把保險合同和責任準備金轉交給其他公司,如果沒有保險公司接手,銀保監會也會指定保險公司接受。
所以說,保單不會因為保險公司倒閉而失效,不會讓大家白花錢。
學姐總結
保險界的信息多如牛毛,千萬不能人云亦云,只有自己真正去了解,才能看清這些謠言,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如果實在是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搞得很迷惑,可以找我們的專業人士協助!
看到最後,還有問題想私聊我們?
請搜索公眾號:【學霸說保險】,我們會耐心逐一免費解答!
學霸說保險,為您著想的保險分析專家。
我們可以提供:產品測評、投保指南、保險規劃、理賠諮詢。
任何保險問題,連線我們,讓你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