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整形手術中的那群人:有的失業 有的自殘

2020-11-27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雜誌

原標題:迷失在整形手術中的那群人,有的失業,有的自殘 |《財經》特別報導

她們懷著對美的嚮往,打開的卻是潘多拉的盒子。這些因美而陷入抑鬱的故事裡,既有自我的不滿足,也有整個行業野蠻生長留下的痼疾

成都一名網絡女主播直播其整容過程。圖/視覺中國

文 |《財經》記者 信娜

編輯 | 王小

參加大學同學的草坪婚禮,李柔穿著一條白色連衣裙,外層繡著蕾絲花邊,裙擺長至腳髁,因為擔心風可能會將裙子掀起,她特意選了這條自帶重量的雙層裙子,以遮蓋右腿膝蓋上方的一塊深紫色疤痕。

2019年2月,李柔在北京一家整形美容機構經歷了「臉部脂肪填充」手術,將腿部脂肪填充到面部,讓臉看起來更立體。

六個月後,她腿上的這塊深紫色的疤痕,毫無癒合的態勢,「太醜了,我沒有辦法接受現在的自己」。作為一名舞蹈演員,李柔不得不和經紀人說明自己腿部的情況,她被開除了。害怕就此葬送舞蹈生涯,她開始吃安眠藥來助睡。

像李柔這樣的人,隨著醫美手術的普及越來越多,抱著變美的願望,卻留下無法治癒的後果。

在一個微信群裡,一位自稱「瘦臉針整容維權」的成員描述,自從毀容以後,每天像癱瘓了一樣,什麼都幹不了。用頭髮遮住兩邊臉,「好痛苦,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另一位群成員回復,「我也想過的,活著沒啥意思」。

不能說的秘密

李柔沒有再穿過緊身短裙或者短褲,右膝蓋上方內側的這塊疤痕,成了她說不出口的秘密。

她在北京一家整形美容機構做的「臉部脂肪填充」手術,是抽取腿部脂肪填充到額頭及蘋果肌等處,這樣可以讓臉看起來更飽滿。術後三個月康復期裡,她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這處疤痕,一天,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作為一名籤約藝人,李柔參與電視臺或其他商業演出時,經常穿緊身的短褲短裙,露出白皙筆直的雙腿。可現在她的腿卻變成了「難看」的O形。「大腿根部特別粗,中間凹凸不平,到膝蓋上方又凹進去一個大坑。」當她對《財經》記者描述自己的腿時,語氣像是在評價另外一個人。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珍君曾撰文提示,「脂肪抽吸術」有併發症。如果抽吸脂肪時不均勻,會出現凹凸不平。術中腿部抽吸量不等,雙腿還會出現不對稱。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的文華,曾在2006年8月到2007年7月期間,在北京做了為期一年的「整形美容」田野調查後,寫了一本名為《看上去很美》的書。

書中,她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她走進北京一家整形醫院,一樓的整條走廊都排列著大方鏡。經過長長的走廊時,文華一次又一次看著鏡子,開始感到奇怪和不安,忍不住在心裡問:我足夠好看嗎?

一些年輕的女孩,因為想變得「好看」,毫不猶豫地走進了整形機構。這之後,醫療美容的投訴量越來越多。

中國消費者協會從2014年開始,在年度報告中單獨列出醫療美容的投訴數據。2015年,共有483件相關投訴,2018年上升至5400多件,僅三年,投訴數量翻了11倍。

張曉文在一家美容機構做「削骨手術」後,在臉上總是感覺能摸到堅硬的東西。拍片發現,是手術後遺留在骨頭連接處的鋼絲。為取出這截鋼絲,還得做手術。於是,2014年9月28日,張曉文再次走入北京一家整形美容醫院,進行「顴骨固定鋼絲祛除術」。

更大的麻煩來了。這次手術後,張曉文乾脆連張口都不能自如,被鑑定為七級傷殘。自此,她與醫院陷入長時間的訴訟糾紛,臉部的修復也無休無止。「臉都毀了,還有什麼好追求的。」張曉文說,有時感覺自己是一個廢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只想把臉修復好。

她至少又做了三次修復手術。最近的一次是雙鄂手術,特意跑去韓國,希望修復臉部不對稱。

「還在做修復,沒法大聲說話。」張曉文對《財經》記者說,自己的顴骨像被什麼東西拉扯著,不斷向下墜。最嚴重的時候,只能張嘴不到一指寬。一張嘴,顴骨像是要掉下來,發聲變得模糊,說話時嘴裡像含著東西。

毫無好轉跡象,張曉文頂不住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開始自殘,將一隻手指的指甲蓋整個兒掀掉。

臉部出現問題的還有姬小軒,她說特別能體會張曉文的心情。去年3月,她在上海一家醫療整形醫院注射肉毒毒素,俗稱「瘦臉針」。

期望的瘦臉卻變成了噩夢。注射後第三天,她發現自己的臉頰開始凹陷,然後變形。臉部松松垮垮地向下垂,整個人看上去老了十幾歲。而且,每一天都有細微變化,她無法預料自己的臉最終會變成什麼樣。

「這種恐怖的感覺一直持續到現在。」姬小軒告訴《財經》記者,她時常夢見自己的臉被拉長,或者還是原來的樣子。醒來時,分不清什麼才是夢、什麼是現實。

原本個性開朗,從事金融行業的姬小軒,再沒有參加過任何聚會,「如果有人突然問我關於臉的問題,我的情緒會繃不住」。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姬小軒在長期請假後,最終辭職。

在家裡,一遍又一遍照鏡子,查看自己的臉有沒有恢復。毫無起色的時候,便又一次陷入崩潰,她們會把自己鎖起來,嚎啕大哭。出門戴著口罩,或者用頭髮遮住臉頰,在人群中低頭而過。

魔鏡,魔鏡

這像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的魔鏡。當對著鏡子問,「魔鏡,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時,都希望它的答案能是自己。

張曉文曾經很享受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小的時候,我會照鏡子照上好幾個小時」,她告訴《財經》記者,高中上課時,也會偷偷拿出鏡子照一下。尤其是眼睛,覺得鏡子中自己的眼睛能夠放出光來。

這些因整形失敗而陷入抑鬱的人,對自己的容貌有更高的期許,原本覺得自己的容貌已算漂亮,但還想進一步更美,甚至完美。

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古希臘畫家帕拉西奧斯曾交流,如何創造完美人體。蘇格拉底說,在描繪美麗的形象時,很難找到外貌上完美無缺的個人。需要從許多模特中,選取各自最美好的特徵,從而使得塑造的形象更美。帕拉西奧斯對此的回應是,我們正是這樣做的。這是古希臘人對完美的理解。

過往的一系列研究揭示了美的「普遍標準」,如女性的大眼睛、小鼻子,但絕對的完美「臉部公式」,並不存在。

然而,在向「魔鏡」發問時,都想成為最美的那一個。

張曉文想讓原本好看的眼睛更迷人。2010年她在北京大學讀經濟學研究生期間,了解到了削骨手術,「這個手術能讓顴骨小一點,眼睛會更好看,我後來就決定做」。變美,變得更美,可能人會變得越發貪心。

在姬小軒眼中,自己屬於耐看型的女生,笑起來很甜。雖然30多歲,但經常被誤認為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天生的「娃娃臉」給她帶來了這種模糊的年齡感。姬小軒告訴《財經》記者,「去年領導想讓我主持下一次的大型會議」。對姬小軒而言,這是工作能力和長相上的雙重肯定。

不過,「娃娃臉」也會成為困擾,這樣的臉型在有些人看來不夠秀氣,現在更流行小臉。工作中接觸的客戶勸她打一針肉毒毒素,縮小兩側的咬肌,臉會顯得更精緻。姬小軒動了心。

定期注射肉毒毒素,對14歲便開始學舞蹈的李柔和她的同事而言,就像去美容院做一次按摩一樣隨意。在挑剔的鏡頭下,臉必須越完美越好,為了一勞永逸,李柔才決定做面部脂肪填充手術。

理想狀態下,一次手術便可以實現飽滿的額頭和「蘋果肌」,讓臉看上去更加立體。即使手術沒有成功,脂肪填充的不理想,還可以進行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填充手術。「當時想的是,大不了多做幾次手術,也沒什麼。」姬小軒對《財經》記者說,身邊有同事前後做了三次面部脂肪填充手術,也沒出問題。

東南大學醫學美學研究所主任何倫曾撰文寫道,人的美醜不僅僅在於客觀生理形態的存在,還在於自己對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自我體像。要去做美容,絕大多數存在對自身容貌形體的不滿。但孤立地從鼻梁高低、嘴唇厚薄無法判斷一個人相貌的美與醜。

文華在書中寫道,我們天生或胖或瘦,或高或矮,但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媒體和廣告會宣傳相似的「理想美」,而所有地方的女性都被期望達到這種理想。

這也是驅使部分求美者不斷走進手術室的原因,墊高鼻子,會覺得唇形比起鼻子不夠美,做了鼻唇,又會發現臉型不配合。姬小軒直言不諱,「我希望自己能像明星一樣美。」

文華回憶起自己調查時的場景,有些求美者會拿出一些韓國或者中國明星的照片,與整形醫生交談。他們會說,我想要整成哪一個明星那樣的鼻子或者眼睛,那是我的理想模樣。

麻醉和殺菌劑的普及,使得整形手術不再那麼痛苦,或者有生命危險,人們放心地關注更純粹的整形變美。同樣,這些需求也驅使著整形技術的進步。如今,改善身體的任何部位均有相應的技術支持,且如人們所希望的,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

這時都忘記了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傳播學教授、心理學家邁克·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的金句,「我們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但美和醜之間並非涇渭分明。」

風險無處不在

在真實的世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預期一樣變美,而過程卻又如此不堪。

張曉文回憶起五年前的手術,幾度哽咽。局部麻醉後,躺在手術臺上,她還意識清楚,「手術中,為了取顴骨上的鋼絲,醫生前前後後換了20多次手術工具。」

手術前,醫護人員曾要求她在手術知情同意書等文件中簽字,但對手術風險她仍然一知半解。《財經》記者看到這份同意書中寫著,麻醉意外及藥物過敏,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可能危及生命;手術過程中可能損傷局部的皮膚、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6點注意事項。

而在這份手術知情同意書下方有手寫補記的備註,「可能存在鋼絲殘留,可能引起骨片骨折、雙側不對稱」。她沒有注意到。

當時只是說手術前例行的一些項目,需要籤字,並沒有特別告知手術可能會出現這樣的風險。「醫生只是告訴我,這次手術非常簡單,十幾分鐘即可結束,但當天我在手術臺上躺了近兩個小時。」張曉文說。

她僵直地躺在手術臺上,不敢動彈,也不敢出聲。空氣安靜得讓人發慌,默默地數著醫生更換工具的次數,心中期望沒有下一次,手術從此結束吧。

當2016年12月29日拿到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時,張曉文沒有任何如釋重負的感覺。這場耗時一年多的官司使她失去了工作,拖垮了生活。接下來,還要面對漫長的面部修復。

曾被張曉文寄予希望的馬姓醫生,登記的執業地點並不在實施手術的醫療機構。事實上,這位醫生甚至未列在原北京市衛計委公布的「北京市醫療美容主診醫師和外籍整形外科專業醫師名單」之中。

根據規定,從事醫療美容的醫師取得《醫師資格證書》並註冊在醫療機構,該機構所從事的醫療美容服務項目也應在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備案。這些信息可通過機構內公示信息獲得,還可通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官網查詢機構、人員資質信息。

2014年,張曉文在網上搜索大半年的信息後,決定選擇這位馬姓醫生。在網絡上,他被稱為「換臉大師」。她通過社交媒體與該馬姓醫生反覆確認手術是否能夠成功,得到答覆是,這是一個小手術,沒什麼風險。

當張曉文意識到她的主治醫生甚至不是醫療美容主診醫師時,覺得自己受了騙。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秘書長曹德全對《財經》記者說,除了經考核取得執業醫師資格,還需經過專業學習,並備案,才能成為醫療美容主診醫師。

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的數據,2017年,中國共有2800名整形外科醫生,佔世界範圍內醫生的6.4%。第一名為美國,有6800名整形外科醫生,巴西則有5500名。

一位醫美行業從業者向《財經》記者透露,一些醫療美容的醫生是半路出家,比如曾是婦產科或者肛腸科的醫生。醫美機構為了提高它們的吸引力,會將其包裝成「明星大咖」,封上「世界級大師」「項目第一人」的稱號。

時至今日,一條網絡信息中,這位馬姓醫生仍被冠以「世界級換臉大師」。張曉文質疑,當初是因為相信這位醫生的能力才選擇手術,這還算「換臉大師」嗎?

張曉文拿到的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判定書是,醫院存在術前準備不充分、手術風險告知不足等醫療過錯行為等,需向張曉文賠償醫療費、殘疾賠償金及精神損失費等共32萬餘元。

她並不認可這一判決,「醫生和醫院應負全責,需要賠償後續的面部修復費用」。她提起上訴。

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律師盧意光,曾代理過一些醫療美容糾紛案件,他對《財經》記者分析,訴訟過程中,需要證明醫療過程和損害之間有因果關係,但在醫療美容這個領域,到底如何來鑑定證明還存在困難。目前大多數鑑定機構都是醫療鑑定機構,主要鑑定人身損害,難以判斷整形後是否好看,「大量的情況是沒有出現嚴重後果的,這樣的話,賠償會很少」。

在一些醫療整形機構中,醫美諮詢師會為客戶介紹整形項目,只說好處不談風險。大量投放的廣告中,也往往誇大其詞。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注射中心主任陳光宇告訴《財經》記者,有些諮詢師沒有任何醫學知識背景,只是為了增加醫美項目的銷售量,把整形手術描述成一種低風險的行為,會誤導受眾。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中國醫美行業趨勢研究報告》稱,有些醫美機構的獲客營銷成本,可佔到其總投入的30%-50%。

劉雯已經戴了三個月的口罩。非必要時間,沒人能看到口罩下面臉的樣子。摘下口罩後,她的嘴巴上方露出一道細長疤痕,那是三個月前她在河北保定一家醫院做完「人中縮短術」後留下的痕跡。

她對這道疤痕也是預期不足。當她還在猶豫是否要做手術時,曾在網上搜到該醫院,並點進了一個詢問需求的對話框,後約了到醫院內諮詢。「接待我的醫生說這種手術(人中縮短術)沒有風險,也不會有疤痕,還拿出以前做過的案例照片給我看。」劉雯對《財經》記者回憶稱。

可術後三個月,劉雯還是只能每天戴著口罩。「如果早知道疤痕很難消失,我可能不會那麼快決定做手術。」她說。

姬小軒選擇注射肉毒毒素,也是對宣傳中所提到的「注射後可復原」動心。在網上多次搜索相關信息後,這家民營醫療美容醫院的客服保持著幾天一條的頻率,給她發信息,偶爾也會打電話。內容大多是,醫院正在進行的優惠活動,打針前後的對比圖片以及視頻等。她諮詢了多次,得到的答覆均為「注射沒有風險」。

於是,姬小軒注射了第一針。四個月後,再次進行了咬肌注射,期望能夠繼續瘦臉。一年多後,臉頰凹陷變形,讓她徹底失去了信心,「我曾經諮詢過其他醫生,有些醫生說不知道藥品來源是否有問題,也無法準確判斷原因」。

姬小軒在這家醫療美容醫院注射了兩針肉毒毒素。當她回憶自己注射的過程時,想起沒有看到醫生拆封藥品,配藥的過程也不清楚。當時等在診室,醫生直接拿著配好的藥品進來了。

2006年,肉毒毒素已被中國列入毒麻藥品。這意味著,從產品審批、銷售流通到注射使用,肉毒毒素均受到嚴格管制。肉毒毒素實際上是一種神經外毒素,曾被稱為「世界上最毒的毒素」。為了提示它的風險,2016年,原食藥監局曾專門發文警示注射肉毒素的風險: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肌肉鬆弛麻痺,嚴重時可能會引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目前,中國僅批准了兩種肉毒毒素上市。一種為國產產品「衡力」,由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另一種為進口產品「保妥適」。這些藥品需由指定經銷商售賣。然而,在電商、社交平臺上,很容易搜索到私人售賣的信息,這其中還包括從其他國家走私而來的肉毒毒素。

陳光宇告訴《財經》記者,在醫院,一針「保妥適」的成本價都要1500元,有些機構的價格卻不到千元。這樣的產品來源和質量大概率會存在問題。

期待奇蹟

五年中,張曉文的顴骨持續不斷地彈響。這種關節運動時發出的聲音,像《小飛俠》中那個把鬧鐘吞入肚子的鱷魚,滴答滴答的響聲時刻尾隨。不管何時休息,張曉文都左側臥睡,絕不壓到右邊顴骨。現在,這種早幾年還需要特別注意的行為已經成了下意識的動作,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新培養的習慣還有很多。由於面部關節仍然脆弱,張曉文不敢張大嘴去啃食物,或者吃硬的東西。她好多年沒有吃過蘋果,已經忘了它的味道,這曾是她最愛吃的水果,現在取而代之的是葡萄,「又小又軟,吃起來不費勁」,張曉文告訴《財經》記者。

持續不斷的修復仍在計劃中。張曉文的下一步是繼續去韓國,嘗試將骨頭修復回原來的樣子。當然,她心裡知道,回歸到從前的樣子是不可能的,「我永遠都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想說就說,想笑就笑」。

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整形美容科主任胡守舵告訴《財經》記者,修復手術相比於初次手術會更難。比如蓋一棟樓,如果已經有一棟樓了,把它改成正常的狀態,還要考慮很多其他的因素,地基是否相互影響,哪些地方深哪些淺,哪些左哪些右,會更複雜。

對於姬小軒來說,一年來,她嘗試用各種方式,渴望恢復成原來的模樣。聽到一位醫生說,肉毒毒素怕高溫,可以多做一些熱敷,加快藥物在身體裡的代謝。

半個多月的時間,她每天跑到桑拿房裡,從上午待到傍晚,拼命讓自己出汗,發現效果並不理想,身體也變得虛弱,才作罷。

一年多的時間耗在這場變美「浩劫」中,家人勸姬小軒放下。她會反問,「如果整個臉都變形了,都垮掉了,皮膚鬆弛,瞬間老了幾十歲,你能放下嗎?」在她看來,沒經歷的人無法「感同身受」。

姬小軒曾想起訴醫生,在諮詢多位律師後,她放棄了這個想法。「只是『變醜』了,難以獲得達到醫療損傷程度鑑定的證據,訴訟的成功性不大。」姬小軒說。

盧意光也曾碰到整形不滿意的人,因為心理壓力大,逐漸發展為心理或者精神問題,「形象上的問題可能會對心理產生更大的影響。訴訟的話,耗時耗力,賠償數額小,也很難達到預期。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會選擇私下和解」。

李柔再次去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諮詢,醫生告訴她,可以切除這塊皮膚,作為交換,會留下長長的疤痕。「沒法再跳舞了,我都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李柔嫌棄地看向腿上那塊深紫色的疤痕,淡淡地說。

這之前,李柔並不知道手術可能會有這樣的風險。她聽到的是,手術的安全性很高,不會出什麼問題。她也諮詢過律師,了解到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也許會耽誤後續的修復,只得暫時作罷。

可近一個月以來,李柔雙腿的疼痛加劇,連走路都變得困難。她從醫生處得知,兩條腿裡積滿了吸脂手術中未排出的腫脹液。李柔不得不面對下一場手術,修復吸脂造成的傷害。

這樣的日子不知何時能夠結束。她在社交平臺寫道:如果等待可以換來奇蹟,那麼我願意一直等下去。

(本文醫美整形者皆為化名)

(本文首刊於2019年11月11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關焦點

  • 90歲袁隆平現身整形科室,接受整形手術,整容原因讓人肅然起敬
    接受過手術的明星也不在少數,但真正承認的卻沒有幾個。就拿楊穎來說,她的美貌卻是令人驚豔,但卻一直被質疑整過容,是後天美女。畢竟她的舊照片中,確實和現在有著很大的出入。不過楊穎從來都沒有承認過自己整容,更是為了證明自己,接受了專業醫生的鑑定。
  • 成都做生殖整形手術價格
    成都曙光男科醫院 性功能障礙、包皮過長、生殖整形、泌尿感染、前列腺疾病 成都做生殖整形手術價格?
  • 微整形手術中的注意事項
    微整形中的注意事項——選好整形材料正規整形材料包裝盒上都有防偽碼和防偽標記,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上也可以查到廠家的註冊證號。目前國內批准可用的合法整形材料如下:玻尿酸:瑞典Q-Med公司的瑞藍2號玻尿酸(進口)、山東華熙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潤•百顏透明質酸、北京愛美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逸美(EME)透明質酸;肉毒素:美國Allergan公司生產的保妥適肉毒素(進口)、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衡力肉毒素;
  • 美容院做微整形屬違規 多數市民不知道這事兒
    不過,這一兩年來,美容院變得謹慎起來,不再公開大肆宣揚「微整形」服務。「我們有一個內部的微信群,如果美容院推出這樣的活動,就會在群裡發話,或者在我們來做美容的時候,工作人員當面告訴我們。」這位女士說。工作人員說,有的會在美容場所開展簡單的醫療美容項目,有的會跟外地的醫生掛鈎,或者選擇比較隱蔽的場所開展醫療美容。突擊檢查抓現行的概率很低,而且還需要有消費者的配合舉證。
  • 任何整形手術項目都不能做?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瘢痕體質」求美者也不例外,她們也想扎耳洞,也想隆鼻,也想去眼袋,把淚溝填了。可是,由於特殊體質的原因,她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變得年輕、漂亮……這不,昨天又有求美者私信老路,想要做眼部的手術。
  • 整形有風險避免微整形失敗應該要注意的五點
    原標題:整形有風險避免微整形失敗應該要注意的五點   隨著整形技術的不但發展,近幾年來國內微整形越來越受歡迎,與其它整形手術方式相比,微整形手術具有不開刀、不動骨、創傷小、不留疤、恢復快等諸多優勢。不過微整形雖然安全,但一併不是說一點風險也沒有,為了擁有最好的整形效果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微整形失敗呢?
  • 微整形手術前注意事項
    微整形手術前注意事項可以先上網查詢手術醫生,注意:1、被吹捧成「頂級雕塑大師」之流的醫生最好不要找,這種多半為機構刻意吹捧,技術有待確鑿;2、全是好評的醫生不要找,水平再高超經驗再豐富的醫生也有失敗的手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醫生。
  • 全中國最難預約的30個整形醫生 手術至少等半年
    由於暑期成為學生整形熱潮,各大整形醫院的人流都有明顯增加,醫生們更是忙壞了,部分全國知名的整形美容大牌專家,預約手術都已經排到3個月後,有的甚至要等半年以上。據悉,8月27日,全國30個主要城市的知名整形專家,還將集中到廣州參加「美萊亞太30城院長論壇暨面部綜合整形技術峰會」,令本來就緊張的治療或手術排期更雪上加霜。下面整理出近期手術排期較滿的30個整形醫生,供各位參考,提前做好準備: 艾玉峰
  • 鼻子整形風險大 有人因整容失去嗅覺
    鼻子整形是如今不少人會選擇的整形手術之一,因為大部分亞洲人的鼻子都不夠高挺小巧,通過鼻子整形我們能夠輕易擁有精緻立體的鼻子。但是有人卻因為鼻子整形而失去了嗅覺。如今科技是越來越發達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改變自己的五官。
  • 整形外科手術材料可用藍色貽貝殼合成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NUST MISIS)科研人員和國際合作團隊,利用藍色貽貝的貝殼合成了安全、抗菌性能高的整形外科手術新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陶瓷》期刊上。
  • 為什麼有的人唱歌好聽,有的人唱歌難聽?
    說實在的,我並不喜歡與太多人一同去KTV唱歌,儘管我熱愛唱歌,但我無法忍受那些鬼哭狼嚎的聲音,那實在是令人太難受了。
  • 醫生總結三種最疼手術,第一個比生娃還要疼,你絕對不想有的經歷
    醫生總結三種最疼手術,第一個比生娃還要疼,你絕對不想有的經歷導語每個人對疼痛的反應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在產生疾病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聽到有的人說很疼,但有的人卻說還可以。不過若說身體疼痛的現象哪一個最為強烈,最讓人無法忍受,那麼大家肯定會一致回答:生孩子。沒錯,女性在生產的過程中確實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只不過這種疼痛都能在身體的承受範圍之內。還有人會說一次折斷好幾根肋骨也是非常疼的,當然,這樣的疼痛也是溢於言表。
  • 為什麼人到了40歲,有的人白髮多,有的人白髮少?
    為什麼有的人到了四十歲左右就白了許多頭髮,有的人卻沒有白髮呢?俗話說得好,人過中年,一年不如一年,這是說體力的下滑,不僅如此,骨質流失讓骨頭更加的脆弱,同時身體的各項機能也比年輕時有很大的下滑,但是以我在路上的觀察經驗來看,四十歲左右有大量白頭髮的還是少數,絕大多數仍然是滿頭的黑髮,最多夾雜著幾根白髮。
  • 孕期肚子上的那條線,為什麼有的人是直的,有的歪?
    作為過來人,我很清楚的知道,懷孕對於每一個結婚後的女孩子而言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一方面預示著夫妻雙方孕育了愛情結晶;另一方面,這更是天賜的成人禮。於是,爸爸媽媽們在整個孕期小心翼翼地觀察者,呵護著,無時無刻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生怕錯過了寶寶的變化瞬間。我們都知道,女人在懷孕後,身體會發生很多很大的變化。不光是體重體型,而且挺著大大的肚子走在路上就很引人注目。
  • 「問鼎中原·耳畸形修復論壇」在河南整形美容醫院召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錚 文/圖  6月23日,由河南整形美容醫院主辦的「問鼎中原·耳畸形修復論壇」在省會鄭州召開。
  • 有的人見它心驚膽戰,有的人卻把它當美餐......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您的關注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讓我們一起為大美甘南而努力!有的人見它心驚膽戰在甘南,有種動物俗稱「蛤蛤(haha)」,真名叫鼢鼠。鼢鼠生話習性五大特點:一是棲息在土壤潮溼、疏鬆的洞中。二是雌、雄單獨生活,但繁殖期時在一起生活。三是喜黑暗、怕陽光,視力差,聽覺靈敏,喜安靜,怕驚嚇。四是吃土豆及草根,一般挖洞採食。
  • 25歲女子做整形手術時心臟驟停,基本腦死亡,家屬崩潰了…
    9月27日,她首次進行過面部整形手術,兩次都是在渭南市高新區的一家醫學美容機構進行的。事發後,渭南高新衛生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信息裡沒有具體說啥事,那會家人都睡覺了,沒注意到信息。」到了10月20日上午,發來一個渭南市中心醫院的定位,「說讓過來,我們當時還是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姜女士說,趕到醫院才知道,這信息是豔豔男朋友發的,而豔豔已經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
  • 有的人頭上只有一個旋,有的人卻有好幾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有的人頭上只有一個旋,有的人卻有好幾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可能很多人對自己頭上長的發旋都有關注,畢竟我們很難忽視這個東西,尤其是當它長到前面的時候。因為一般出現發旋的地方,頭髮都特別稀少,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長這個東西。但世界上並不存在頭上不長發旋的人物。
  • 昆明嬌點整形怎麼樣 3萬例手術成就今日輝煌
    嬌點醫美背後的傳奇創始人姜宇祿這個名字,在很多外行人腦中,可能還有點陌生。但是在醫療美容領域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翻開他的履歷,更是讓人瞬間肅然起敬。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美國CMB碩士四川唯一擁有華西副教授與美國CMB碩士雙料頭銜的整形專家,具備整形美容四級手術資質的主任醫師……從業三十多年的姜宇祿,在《英國整形外科雜誌》、《中華整形外科雜誌》等專業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先後獲國家、省、市級榮譽30餘項,《整形美容外科學》受到歐美多國的認同與讚揚,被國家衛生部評為全國優秀特色教材。
  • 有的人頭頂有2個旋,有的人卻只有1個?和智商有關嗎?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萌神珊珊,今天我們的科普內容是:有的人頭頂有2個旋,有的人卻只有1個?和智商有關嗎?今天早上小編和同事們聊天,一個男同事表示,他每天早上起來梳頭都要好久,睡眠根本不夠用。另一個美女同事怎麼也想不通男同事那爆炸頭有什麼好梳的,梳的更爆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