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當一艘船沉入海底」歌詞有關的一個真實故事

2020-12-06 界面新聞

作者:小河流

我們都會唱「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也知道這來自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電影主題曲。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首歌歌詞的第一句竟然來自一個可怕的真實故事…

我們先從最近的一個流行網絡視頻《他們不過聖誕節》說起。

以往每年的聖誕都是大家聚在一起玩耍歡慶的日子,無論是大街上還是網絡上,都是一片歡愉的氣氛。

但今年,一條在網上傳播的視頻,卻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與傳播。

《新京報》官網的專題報導

不僅如此,很多網友也自發轉載並留言,述說著他們的感受。有網友說:「如果真的可以還原那段歷史,真的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了。」

但這並不是一條慶祝聖誕快樂的視頻,相反,看起來還有些沉重傷感。視頻名為《他們不過聖誕節》。

畫面中,一群陌生的西方面孔,正坐在鏡頭前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向觀眾講述他們不過聖誕節的原因......

為什麼他們不過聖誕節?這群人又是誰?

在這段的視頻背後,隱藏著一個驚人的歷史,這個堪比「鐵達尼號」與「敦刻爾克」的真實故事,關乎828個年輕的生命,卻因鮮為人知被塵封70餘年。

而今天,卻有一個人站出來想要記錄這段歷史。

他就是方勵。

製片人:方勵

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他,但喜愛電影的朋友一定聽說過他的名字。作為國內資深製片人,方勵以「任性」著稱,他到底有多「任性」,說幾件事你就知道了。

2000年,方勵第一次做電影,導演王超來尋求投資。因為兩人是朋友,結果方勵連合同都沒籤,就投了36萬元。全是現金,朋友分了兩次,才拿著大包裝完。這部叫《安陽嬰兒》的電影,方勵前前後後一共投進去120萬元,只收回來三分之二。

王超導演處女作《安陽嬰兒》

第二件事,是在拍攝《後會無期》時,只因為喜歡導演韓寒,方勵二話沒說,就和朋友一起投資了這部電影。雖然《後會無期》最終斬獲六億票房,但他表示,「我們仨(韓寒、方勵、路金波)做這個電影的時候根本就是蒙著來的,根本就沒有想過賺錢不賺錢,反正我們仨合謀幹一個電影,就三個夥伴去做個好玩的事,就這麼簡單。」

方勵和韓寒

而最後一件事,也讓方勵這個名字一度成為輿論焦點。這就是《百鳥朝鳳》製片人跪求排片量事件,儘管一度被質疑是作秀,假跪,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100%只拍自己喜歡的電影,絕不投資一分賺錢的電影。我這一輩子是做自己快樂的事,我從來不純為賺錢去做事,它不值得我花一分鐘。」

2016年5月「方勵下跪」求《百鳥朝鳳》增加排片
吳天明2013年導演作品《百鳥朝鳳》,2016國內公映時取得8600萬票房

除此之外,地球物理專業出身的他,還在2002年時,義務帶領團隊,參與了瀋陽5·7·空難的黑匣子打撈工作。

也許是冥冥中註定,方勵身上的這種責任感與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在拍攝《後會無期》期間,與這一塵封已久的歷史相遇。

2014年,在拍攝《後會無期》時,他第一次踏上東極島。也是第一次,從當地漁民口中聽說了這個70多年的「裡斯本丸」號沉沒事件。

《後會無期》東極島拍攝片場

這場二戰的慘痛悲劇對他的心靈產生了極大衝擊,「我難以想像腳下這片海域竟埋葬著這麼多年輕的生命,他們和我兒子差不多大,曾是別人的兒子、兄弟、父親…可他們就死在我們家門口,我忘不掉,我過不去。」

至此,一個拍攝紀錄片的念頭萌生出來。

《裡斯本丸沉沒》

The 828 Unforgotten

導演: 範銘 /監製: 方勵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日期: 2020年 (中國大陸)

從知道這件事,到組建攝製團隊,方勵足足準備了五年時間。2016年起,他就帶領團隊出海,利用海底勘探技術,對「裡斯本丸」號沉船進行探摸,並最終確定了沉船位置與船身尺寸。

方勵在舟山海域對「裡斯本丸」的聲吶定位

不僅如此,他還自己出錢,在《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等多家媒體上刊登尋人啟事,找尋當年「裡斯本丸」號沉船事件的當事人及遇難者家屬,想要從他們口中了解到更多關於這一事件的經過。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關於方勵拍攝裡斯本丸紀錄片的報導

在今年長達半個月的探訪中,方勵與導演範銘,帶領團隊遠渡重洋,採訪了超過30個戰俘後人的家庭,多次前往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地進行調查尋訪。

你可能會好奇,「裡斯本丸」號沉船事件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段歷史被遺忘了這麼久?這一切,都要從二戰時說起…

「裡斯本丸」號沉船圖

1941年冬天,日軍計劃攻佔香港,以5比1的兵力、10比1的火力對英軍展開進攻。幾千名英國士兵與一支由1759名志願人員編成的民間義勇隊(系當地的中國人、英國人、葡萄牙人組成的「國際縱隊」),拼死抵抗日軍進攻。

經過半個多月的抵抗,勢單力薄的英軍被日軍分割包圍,最終在1941年聖誕節,香港淪陷。這些平均年齡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夜之間變成了戰俘,等待他們的,是生死未卜的未知命運。

1942年9月27日,日軍將關押在香港深水埗集中營的1800多名英軍戰俘轉運到「裡斯本丸」號上,這艘船原定計劃經由臺灣、寧波、舟山等地,最終抵達位於日本的戰俘營。這些年輕人,將會被作為苦力,經受非人的虐待。

但在行至舟山東部海域時,由於船上未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標誌,被潛伏在附近的美軍潛艇用魚雷擊中。看過《鐵達尼號》的朋友應該記得,在撞上冰山後,鐵達尼號並沒有立即沉沒,而是在數小時後,才逐漸沉入海底。

同樣,在被魚雷擊中後,載重幾千噸的「裡斯本丸」號並沒有立即沉沒,而是在近25小時後,才慢慢沉入海底。也就是說,如果抓緊救援,船上的戰俘,是可以倖免於難的。

但是,日軍並沒有這樣做。

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轉移了在船上的日本官兵後,用帆布和木條釘死了所有艙口。而一些極力掙扎逃出的英軍戰俘,又在跳入海中後,被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日軍,用機槍掃射而亡。

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不留下一個活口。

眼見船就要沉沒,「裡斯本丸」號在空中騰起巨大水花。遠在附近小島上的漁民,見到此場景,知道海面一定出事了。

於是就在這群英軍戰俘快要放棄生還希望時,架著破舊漁船的中國漁民出現了。這不是什麼電影裡的英雄情節,而是真真正正的,發生在歷史上的真實一幕。

這些瘦弱、貧困的中國漁民,在得知有人落水的情況下,毫不猶豫的,搖著自家的漁船,趕赴海上參加這場救援。就這樣,一艘、兩艘、十艘、二十艘,幾乎全島的漁船都出動了。

而他們這樣的舉動,只是因為小島上的一個樸素信條:有人落水必須施以援手。就這樣在日軍眼皮底下,東極青浜島和廟子湖島上的漁民出動了46艘小船,來回65次,歷時一天,奮力救起了384名英軍官兵。

但第二天,日軍便上島搜查,並毆打中國漁民,勒令他們不得隱藏英國人。最終381名英國戰俘被日軍發現後押上軍艦,僅有3人在保護下躲過一劫,最終仍有828人死於這場悲劇(本紀錄片英文名:The 828 Unforgotten)。

後來他們在地下組織的幫扶下輾轉抵達重慶,通過廣播揭露了日軍虐待戰俘的暴行。

「裡斯本丸」號手繪圖

這場超越人性的生死營救,卻隨著時間慢慢被人淡忘。僅靠著 東極島 的居民,在後人中口口相傳。

而參與過這場救援的東極島民林阿根,作為最後一位在世的救援者,也已經94歲。也正因如此,方勵說「我們這次拍攝,是在和時間賽跑。」

方勵採訪98歲的倖存者William Benningfield

與參與救援的在世漁民對應的,親歷過這次事件的在世英軍也越來越少。

在走訪中,除99歲的 Dennis Morley 和98歲的 William Benningfield外,其餘的故事,拍攝團隊只能通過遇難者親屬及倖存者親屬的講述,來得知更多細節。而這些故事,不論哪一件,都足夠令人心碎。

從左-右分別為:Fred Johnson、William Barlow、William McComick

(1)William McComick

Sheila Stone的父親William McComick曾是皇家信號兵一員,上船時也只有22歲。儘管從沉船的鬼門關裡逃生,William還是一生都活在戰時的陰影裡。

Sheila回憶說她小時候常常聽見父親做噩夢尖叫,而聖誕節對於父親來說更是一個艱難的時刻。

(2)Fred Johnson

Fred Johnson在船上去世時53歲,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在收到他失蹤電報的當天,Fred的妻子還以為電報中是他即將回來過聖誕節的消息。

如今年逾古稀,身患阿茲海默症的女兒Dorothy,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仍然會激動到顫抖。

她說自己到死也不會忘記那天——母親收到電報一滴眼淚都沒流,接了一大桶水,把地上的地毯都揭開,開始刷地板,刷了整整一天才停下來,之後有四天都起不了床,整個人都癱掉了。

(3)William Barlow

最後一次見到父親William Barlow時,Julie只有一歲。沉船後,她的母親始終都不相信丈夫死亡的消息,在睡覺時枕頭上始終放著他的照片,一直到92歲去世。父親的遭遇給母親留下了終身的陰影。

老年的Julie

Julie不得不在父親缺席的狀況下長大,母親試圖扮演雙份角色,但無濟於事。她對父親唯一的印象就是一張照片,還有1940年的聖誕父親寄給她的一本祈禱書,這是她當年的聖誕禮物,她一生都帶著這本書。

在拍攝這部紀錄片時,方勵找到了導演範銘,做過多年記者的她,憑藉著敏銳的感知與豐富的經驗,與方勵一起帶領一個十人團隊(方勵,導演範銘,助理導演龔莉,退伍英軍上校Brian Finch,英國歷史學家Tony Bahnam,攝影師金與心、徐井澤和剪輯師袁澤、王雨夜,剪輯助理聞曉聰),在多次的探訪中,遇到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奇蹟」。

範銘說:「可能沒有人會相信這是個偶然,但是我們這一路上發生了好多奇蹟,冥冥中,仿佛天上有很多眼睛都在看著我們,並默默助力我們完成這個紀錄片。」

《裡斯本丸沉沒》拍攝團隊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場關於英軍的悲劇,和我們並無關聯。

也許你會疑惑,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執著,去探尋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故事?

可能正如方勵所說:「對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來講,唯一的意義和目的,就是對生命的紀念。」

這個東方「泰坦尼克+敦刻爾克」的故事,在70多年前被魚雷擊中的25小時內,美國人、日本人、英國人、中國人都在這場災難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裡斯本丸」號不僅僅是一條船,它所承載的,是超乎種族、國家、甚至生命的一場道義壯舉。一群對生命渴望的異國年輕人,一群素不相識但拼死救援的中國漁民,這種置之死生於身外的無畏精神。

這幾年《紅海行動》系列,以及即將拍攝及拍攝中的《中國機長》《緊急救援》等電影,也講述了這些人性中不可或缺的珍貴品質,不只是對和平的渴望,也有對生命的讚美。

《紅海行動》尹昉和杜江

在那個如海潮般動蕩不安的大時代裡,「裡斯本丸」號用一個悲劇式的事件,將反法西斯戰爭聯結在了離舟山群島六英裡的洋面上。這中間有侵略者殘忍的拋棄,也有跨國界溫情的幫助,還有戰俘們如扁舟般搖曳的命運。

那些曾為了國家、故鄉、親人殊死抗爭的年輕人,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真實歷史,永不該被忘記。

這就是跟東極島相關的、和「當一艘船沉入海底」有關的一個真實故事,你是否聽過,你會否記住呢?

這部紀錄電影於2018年4月開始尋訪、拍攝,並將於2020年年初在國內上映,雖然還有很久的時間,現在開始,就保持期待,因為它值得被我們期待。

 

相關焦點

  • 神秘現象:「幽靈船」的真實案例和背後的奧秘
    本文要介紹的貝奇莫號(Baychimo)是最驚人的無人船真實案例之一。這艘船在1931年遭遇暴風雪襲擊,船身困在阿拉斯加近海的冰霜之中無法動彈,幾次突圍後,幾名船員被空運離開,但船長和幾位忠心船員不願棄船,他們在近岸紮營等待暴風雪離去,此時貝奇莫號卻消失了。 船長判定既然船身嚴重損壞,可能已沉入海裡,決定放棄尋找。
  • 加拿大「幽靈船」滿載老鼠被疑或已沉入大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1月25日報導,近日加拿大一艘廢棄遊輪「柳波芙·奧爾洛娃」號(Lyubov Orlova)在大西洋上漂泊了近一年後,仍未發現其蹤影,如今很可能已經沉入海底。該輪船上還搭載著一種可怕的生物——食人鼠。據悉,該輪船原本被拉往英國海岸,但目前仍未抵達目的地。
  • 潛水員夏威夷海底發現保存完好的「幽靈船」
    原標題:夏威夷海底發現保存完好的「幽靈船」 潛水員日前在夏威夷歐胡島距離海岸32.2公里海底609米深處,發現了一艘保存完好的「幽靈船」,其歷史可追溯至1923年。這條船是1923年首航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港的「迪肯森」號電纜船。令專家驚奇的是,這艘船保存狀況非常好,在海底仍保持直立狀態,有豎立的桅杆,甚至方向盤仍保持原位。潛水員稱,從船艏至船艉的上層甲板結構保存非常好,並未顯示遭受魚雷攻擊的跡象。而據記錄顯示,1946年2月7日,「迪肯森」號曾遭受一枚潛艇魚雷攻擊沉入海底。
  • 沉入海底的大西洲
    古希臘歷史學家們對「大西洲」的存在與否也爭論不休:比如歷史學家老普林尼和地理學家斯特拉波認為柏拉圖的故事完全是杜撰出來的;而波塞唐組斯卻在自己的《地理學》中提到了大西洲;歷史學家阿米亞努斯・馬爾塞利努斯則乾脆把大西洲的毀滅作為一件真實歷史事件來描寫。
  • 揭秘:1萬年前文明古國 一夜間沉入海底
    亞特蘭蒂斯文明是真實的 在百慕達三角,一個表面類似玻璃的晶體結構的巨大的水晶金字塔在此次勘查中被一名潛水者發現。這個巨大的建築可能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大,在60年代曾經首次被一名醫生發現,後來法國和美國的潛水隊證實了它的存在。發現海底城市的寶琳娜說:〝當看到關於新發現的第一條新聞時,韋拉克魯斯大學對我們的工作很感興趣,並複製了這些海底建築的照片。
  • 歐洲最有名的「幽靈船」事件,故事離奇、驚悚,第三者狗血劇情
    好比近日在日本北海道出現的「幽靈船」在網上更是掀起了一陣靈異潮,各大媒體紛紛報導,對「幽靈船」的由來更是版本不一,離奇故事窮出不出。但是你知道嗎?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這樣的「幽靈船」其中的故事更是曲折離奇,更有不少被翻拍成了影視劇。今天小編給就大家講一艘充斥著愛情、懸疑故事的「幽靈船」。這艘船叫「羅維朋夫人號」,這艘鬼船的故事在英國也是相當出名的。
  • 古墓室驚現3000年前海底人魚 證美人魚真實存在
    前蘇聯列寧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講述了經過:1962年,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一個能講人語的小孩,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  小人魚稱自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還告訴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後來沉入海底…………現在留存下來的人居於海底,壽命達300歲。後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裡,供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其它有關發現  1958年,美國國家海洋學會的羅坦博士,在大西洋5公裡深的海底,攝到一些類似人的海底足跡。
  • 萬噸「金山」被美擊沉,2008名日本人拒絕營救,沉入中國海底
    日本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母國家,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實力相當強大,這些堅船利炮的支持下,日本的野心也逐漸膨脹。二戰後期,為了改善戰俘處境,日本和美國達成一項援助協議,而「阿波丸」號商船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兩國視野中。
  • 揭秘80年代南海「人魚」事件:美人魚真實身份或與海底文明有關?
    然而,儘管很多人相信海底生活著美麗的人魚,但時至今日,能夠親眼目睹者卻也寥寥無幾。在諸多有關美人魚的報導中,曾經在我國引起轟動的,無疑是上世紀80年代南海漁民捕捉到美人魚事件。今天,筆者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不妨為廣大讀者加以揭秘。
  •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幽靈船》,電影超級恐怖
    今天我們說一部懸疑恐怖電影,叫《幽靈船》!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所以看得時候有點慎人!電影的背景是1962年5月21日,一艘豪華客輪安東尼亞格拉撒號在行駛到白令海峽附近時,連同船上數百名乘客突然憑空消失!電影開頭就給我們上演了一幕鋼絲切一排人的恐怖畫面,只剩下一個小女孩也為電影後面埋下了伏筆!
  • 新研究讓沉入海底2000萬年的孢子長成蘑菇
    新華社東京7月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近日宣布,該機構參與的一項國際研究使2000萬年前隨地殼變動而沉入海底的蘑菇孢子長成了蘑菇。這一成果顯示了真菌強大的生存能力。
  • 一艘海上漂行來歷不明的幽靈船.他們在上面找到了一具失蹤7年的孤魂..
    話說,這是一個水手的故事..
  • 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據了解,和港珠澳大橋類似的是,深中通道也要途經伶仃洋,同樣要採用沉管技術,建設者也是港珠澳大橋的同一個團隊。確實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類似,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也是通過東西人工島來進行連接。
  • 活鮫人現身事件,驗證了鮫人真實存在的事實!
    其實一直以來,民間關於鮫人的傳說就有很多,這世界真的有「美人魚」嗎,美人魚真的存在嗎,這些問題也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但是在1962年活鮫人現身事件發生之後,便驗證了鮫人真實存在的事實
  • 消失的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在海底發現的遺蹟,能否證明它的存在
    不僅有著豪華的宮殿,科技也相當發達,載人飛行器、機械獸也到處都是,亞特蘭蒂斯可以說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帝國想要發展,當然就離不開能源,在首都波塞迪亞有一個六面體的水晶石,叫做磁歐石,它可以吸收太陽能,為整個國家提供能源。那麼科技如此發達的亞特蘭蒂斯,是怎麼沉入海底的呢?因為人類的貪婪。
  • 月球是一艘太空船!是真的嗎
    月球是一艘太空船!是真的嗎?!其實,關於月球的起源,到目前為止,都一直是科學家爭論的熱點。一百多年過去了,科學界的爭論不但沒有統一,反而分歧越來越大。科學界對月球的起源,提出了三種假說:一種是月球被捕獲說;一種是地月同源說;一種是地球分裂說。但這三種假說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只是一個科學的假設而已。
  • 俄海軍間諜船偽裝海洋調查船 專派深潛器竊聽海底光纜
    參考消息網10月6日報導 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9月19日發表了記者凱爾·溝上的題為《俄羅斯間諜船在東地中海做什麼》的報導。一艘歷來形跡可疑的俄羅斯海軍軍艦目前正在東地中海水域航行。觀察人士表示,「琥珀」號雖然名為海洋調查船,但實際上是一艘間諜船,專門使用小型潛水器在海底開展間諜活動。「琥珀」號於2015年在俄海軍服役。官方稱之為「特殊用途船」或「海洋調查船」,由俄海軍的水下調查部門使用。「琥珀」號的角色是充當小型潛水器的母船,裝備存放有人和無人潛水器的庫房,以及把它們放入水中的起吊設備。
  • 海底文明真實存在嗎?
    前蘇聯列寧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講述了經過:當時,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了一個能講人語的小人魚,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小人魚稱自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還告訴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後來沉入海底……後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供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 新民藝評|幽靈船故事和白船隱喻
    圖說:伯格曼《第七封印》劇照 網絡圖對神秘事物有興趣,幽靈船的故事,我最早是從康拉德書裡讀到。中篇《陰影線》中,一艘船員幾乎全被熱病擊倒的三桅船在無風之海上漂流了17天,「又是死一般的寂靜……當我把目光投向船時,我似乎把它看作了一個浮動著的可怕墳墓。」  幽靈船在人類航海史上一直是船員和神秘現象調查專家們議論不絕的話題。
  • 麥哲倫艦隊只倖存了一艘船?其實,還有一艘早就回到了歐洲
    船上只剩下18名水手,他們骨瘦如柴,甚至沒有力氣走路和說話。沒有人相信,這就是三年前出發的「維多利亞號」——麥哲倫艦隊中的一艘船。在很多人的認識中,麥哲倫艦隊環球航行,最終只回來了這一艘船。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麥哲倫從西班牙塞維亞出發的時候,一共有五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