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河流
我們都會唱「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也知道這來自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電影主題曲。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首歌歌詞的第一句竟然來自一個可怕的真實故事…
我們先從最近的一個流行網絡視頻《他們不過聖誕節》說起。
以往每年的聖誕都是大家聚在一起玩耍歡慶的日子,無論是大街上還是網絡上,都是一片歡愉的氣氛。
但今年,一條在網上傳播的視頻,卻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與傳播。
不僅如此,很多網友也自發轉載並留言,述說著他們的感受。有網友說:「如果真的可以還原那段歷史,真的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了。」
但這並不是一條慶祝聖誕快樂的視頻,相反,看起來還有些沉重傷感。視頻名為《他們不過聖誕節》。
畫面中,一群陌生的西方面孔,正坐在鏡頭前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向觀眾講述他們不過聖誕節的原因......
為什麼他們不過聖誕節?這群人又是誰?
在這段的視頻背後,隱藏著一個驚人的歷史,這個堪比「鐵達尼號」與「敦刻爾克」的真實故事,關乎828個年輕的生命,卻因鮮為人知被塵封70餘年。
而今天,卻有一個人站出來想要記錄這段歷史。
他就是方勵。
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他,但喜愛電影的朋友一定聽說過他的名字。作為國內資深製片人,方勵以「任性」著稱,他到底有多「任性」,說幾件事你就知道了。
2000年,方勵第一次做電影,導演王超來尋求投資。因為兩人是朋友,結果方勵連合同都沒籤,就投了36萬元。全是現金,朋友分了兩次,才拿著大包裝完。這部叫《安陽嬰兒》的電影,方勵前前後後一共投進去120萬元,只收回來三分之二。
第二件事,是在拍攝《後會無期》時,只因為喜歡導演韓寒,方勵二話沒說,就和朋友一起投資了這部電影。雖然《後會無期》最終斬獲六億票房,但他表示,「我們仨(韓寒、方勵、路金波)做這個電影的時候根本就是蒙著來的,根本就沒有想過賺錢不賺錢,反正我們仨合謀幹一個電影,就三個夥伴去做個好玩的事,就這麼簡單。」
而最後一件事,也讓方勵這個名字一度成為輿論焦點。這就是《百鳥朝鳳》製片人跪求排片量事件,儘管一度被質疑是作秀,假跪,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100%只拍自己喜歡的電影,絕不投資一分賺錢的電影。我這一輩子是做自己快樂的事,我從來不純為賺錢去做事,它不值得我花一分鐘。」
除此之外,地球物理專業出身的他,還在2002年時,義務帶領團隊,參與了瀋陽5·7·空難的黑匣子打撈工作。
也許是冥冥中註定,方勵身上的這種責任感與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在拍攝《後會無期》期間,與這一塵封已久的歷史相遇。
2014年,在拍攝《後會無期》時,他第一次踏上東極島。也是第一次,從當地漁民口中聽說了這個70多年的「裡斯本丸」號沉沒事件。
這場二戰的慘痛悲劇對他的心靈產生了極大衝擊,「我難以想像腳下這片海域竟埋葬著這麼多年輕的生命,他們和我兒子差不多大,曾是別人的兒子、兄弟、父親…可他們就死在我們家門口,我忘不掉,我過不去。」
至此,一個拍攝紀錄片的念頭萌生出來。
《裡斯本丸沉沒》
The 828 Unforgotten
導演: 範銘 /監製: 方勵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日期: 2020年 (中國大陸)
從知道這件事,到組建攝製團隊,方勵足足準備了五年時間。2016年起,他就帶領團隊出海,利用海底勘探技術,對「裡斯本丸」號沉船進行探摸,並最終確定了沉船位置與船身尺寸。
不僅如此,他還自己出錢,在《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等多家媒體上刊登尋人啟事,找尋當年「裡斯本丸」號沉船事件的當事人及遇難者家屬,想要從他們口中了解到更多關於這一事件的經過。
在今年長達半個月的探訪中,方勵與導演範銘,帶領團隊遠渡重洋,採訪了超過30個戰俘後人的家庭,多次前往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地進行調查尋訪。
你可能會好奇,「裡斯本丸」號沉船事件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段歷史被遺忘了這麼久?這一切,都要從二戰時說起…
1941年冬天,日軍計劃攻佔香港,以5比1的兵力、10比1的火力對英軍展開進攻。幾千名英國士兵與一支由1759名志願人員編成的民間義勇隊(系當地的中國人、英國人、葡萄牙人組成的「國際縱隊」),拼死抵抗日軍進攻。
經過半個多月的抵抗,勢單力薄的英軍被日軍分割包圍,最終在1941年聖誕節,香港淪陷。這些平均年齡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夜之間變成了戰俘,等待他們的,是生死未卜的未知命運。
1942年9月27日,日軍將關押在香港深水埗集中營的1800多名英軍戰俘轉運到「裡斯本丸」號上,這艘船原定計劃經由臺灣、寧波、舟山等地,最終抵達位於日本的戰俘營。這些年輕人,將會被作為苦力,經受非人的虐待。
但在行至舟山東部海域時,由於船上未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標誌,被潛伏在附近的美軍潛艇用魚雷擊中。看過《鐵達尼號》的朋友應該記得,在撞上冰山後,鐵達尼號並沒有立即沉沒,而是在數小時後,才逐漸沉入海底。
同樣,在被魚雷擊中後,載重幾千噸的「裡斯本丸」號並沒有立即沉沒,而是在近25小時後,才慢慢沉入海底。也就是說,如果抓緊救援,船上的戰俘,是可以倖免於難的。
但是,日軍並沒有這樣做。
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轉移了在船上的日本官兵後,用帆布和木條釘死了所有艙口。而一些極力掙扎逃出的英軍戰俘,又在跳入海中後,被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日軍,用機槍掃射而亡。
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不留下一個活口。
眼見船就要沉沒,「裡斯本丸」號在空中騰起巨大水花。遠在附近小島上的漁民,見到此場景,知道海面一定出事了。
於是就在這群英軍戰俘快要放棄生還希望時,架著破舊漁船的中國漁民出現了。這不是什麼電影裡的英雄情節,而是真真正正的,發生在歷史上的真實一幕。
這些瘦弱、貧困的中國漁民,在得知有人落水的情況下,毫不猶豫的,搖著自家的漁船,趕赴海上參加這場救援。就這樣,一艘、兩艘、十艘、二十艘,幾乎全島的漁船都出動了。
而他們這樣的舉動,只是因為小島上的一個樸素信條:有人落水必須施以援手。就這樣在日軍眼皮底下,東極青浜島和廟子湖島上的漁民出動了46艘小船,來回65次,歷時一天,奮力救起了384名英軍官兵。
但第二天,日軍便上島搜查,並毆打中國漁民,勒令他們不得隱藏英國人。最終381名英國戰俘被日軍發現後押上軍艦,僅有3人在保護下躲過一劫,最終仍有828人死於這場悲劇(本紀錄片英文名:The 828 Unforgotten)。
後來他們在地下組織的幫扶下輾轉抵達重慶,通過廣播揭露了日軍虐待戰俘的暴行。
這場超越人性的生死營救,卻隨著時間慢慢被人淡忘。僅靠著 東極島 的居民,在後人中口口相傳。
而參與過這場救援的東極島民林阿根,作為最後一位在世的救援者,也已經94歲。也正因如此,方勵說「我們這次拍攝,是在和時間賽跑。」
與參與救援的在世漁民對應的,親歷過這次事件的在世英軍也越來越少。
在走訪中,除99歲的 Dennis Morley 和98歲的 William Benningfield外,其餘的故事,拍攝團隊只能通過遇難者親屬及倖存者親屬的講述,來得知更多細節。而這些故事,不論哪一件,都足夠令人心碎。
(1)William McComick
Sheila Stone的父親William McComick曾是皇家信號兵一員,上船時也只有22歲。儘管從沉船的鬼門關裡逃生,William還是一生都活在戰時的陰影裡。
Sheila回憶說她小時候常常聽見父親做噩夢尖叫,而聖誕節對於父親來說更是一個艱難的時刻。
(2)Fred Johnson
Fred Johnson在船上去世時53歲,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在收到他失蹤電報的當天,Fred的妻子還以為電報中是他即將回來過聖誕節的消息。
如今年逾古稀,身患阿茲海默症的女兒Dorothy,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仍然會激動到顫抖。
她說自己到死也不會忘記那天——母親收到電報一滴眼淚都沒流,接了一大桶水,把地上的地毯都揭開,開始刷地板,刷了整整一天才停下來,之後有四天都起不了床,整個人都癱掉了。
(3)William Barlow
最後一次見到父親William Barlow時,Julie只有一歲。沉船後,她的母親始終都不相信丈夫死亡的消息,在睡覺時枕頭上始終放著他的照片,一直到92歲去世。父親的遭遇給母親留下了終身的陰影。
Julie不得不在父親缺席的狀況下長大,母親試圖扮演雙份角色,但無濟於事。她對父親唯一的印象就是一張照片,還有1940年的聖誕父親寄給她的一本祈禱書,這是她當年的聖誕禮物,她一生都帶著這本書。
在拍攝這部紀錄片時,方勵找到了導演範銘,做過多年記者的她,憑藉著敏銳的感知與豐富的經驗,與方勵一起帶領一個十人團隊(方勵,導演範銘,助理導演龔莉,退伍英軍上校Brian Finch,英國歷史學家Tony Bahnam,攝影師金與心、徐井澤和剪輯師袁澤、王雨夜,剪輯助理聞曉聰),在多次的探訪中,遇到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奇蹟」。
範銘說:「可能沒有人會相信這是個偶然,但是我們這一路上發生了好多奇蹟,冥冥中,仿佛天上有很多眼睛都在看著我們,並默默助力我們完成這個紀錄片。」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場關於英軍的悲劇,和我們並無關聯。
也許你會疑惑,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執著,去探尋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故事?
可能正如方勵所說:「對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來講,唯一的意義和目的,就是對生命的紀念。」
這個東方「泰坦尼克+敦刻爾克」的故事,在70多年前被魚雷擊中的25小時內,美國人、日本人、英國人、中國人都在這場災難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裡斯本丸」號不僅僅是一條船,它所承載的,是超乎種族、國家、甚至生命的一場道義壯舉。一群對生命渴望的異國年輕人,一群素不相識但拼死救援的中國漁民,這種置之死生於身外的無畏精神。
這幾年《紅海行動》系列,以及即將拍攝及拍攝中的《中國機長》《緊急救援》等電影,也講述了這些人性中不可或缺的珍貴品質,不只是對和平的渴望,也有對生命的讚美。
在那個如海潮般動蕩不安的大時代裡,「裡斯本丸」號用一個悲劇式的事件,將反法西斯戰爭聯結在了離舟山群島六英裡的洋面上。這中間有侵略者殘忍的拋棄,也有跨國界溫情的幫助,還有戰俘們如扁舟般搖曳的命運。
那些曾為了國家、故鄉、親人殊死抗爭的年輕人,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真實歷史,永不該被忘記。
這就是跟東極島相關的、和「當一艘船沉入海底」有關的一個真實故事,你是否聽過,你會否記住呢?
這部紀錄電影於2018年4月開始尋訪、拍攝,並將於2020年年初在國內上映,雖然還有很久的時間,現在開始,就保持期待,因為它值得被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