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學校「四進兩聯一交友」和「民族團結一家親」工作成果,1月21日至2月3日,學生處組織相關工作人員,赴新疆阿克蘇市、庫車縣、溫宿縣、英吉沙縣和鄯善縣等地,完成了對11名學生的實地家訪工作。此次家訪共計跨越3000多公裡,家訪組每到一處都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向學生家長宣傳學校的教育教學及資助等政策,切實增強了結對幫扶的實效性,讓愛在家訪的路上繼續延伸。
鏡頭一:一壺清水洗風塵 炕頭圍坐話共情
新疆,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這裡兼容並包,各族人民友好熱情。看著遠道而來的家訪老師,學生和家長快步走上前握手、擁抱。家訪組老師也貼心送上帶來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家長不停地說著「熱合買提(謝謝)」,家訪組的每一位老師就像回家探望父老一般,親切問候「亞克西姆賽斯(您好)」。在這裡,他們是家人,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得知老師要來家訪,每家每戶都是提前整理好庭院,並用清水潑灑,熱情迎接老師們進屋。每家的大炕上都早已擺好炕桌,鋪上乾淨的桌布,茶碗裡斟滿滾燙的磚茶,雙手捧到客人面前,所有老師的心都被這濃濃的深情所感動。
家訪組老師來到植保學院日央姑力·塞買提同學家,老師和學生一家人圍坐在炕桌旁,拉起家常。內派教師阿布力孜把該同學在學校的學習、思想動態情況對家長進行了通報,並向他們宣講了國家和學校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各項優惠政策,希望家長從家庭教育方面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學校共同努力將孩子培養成才。
「我自己上學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教育十分支持。我們再辛苦、再困難,也要讓孩子完成大學學業,好在這幾年學校一直給予孩子資助,消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日央姑力的父親高興地對阿布力孜老師說。
鏡頭二:距離很遠 距離很近
1月22日,庫車縣比西巴格鄉科克提坎村,園林學院巴哈爾古麗·艾則孜同學家。一進家門,按照維吾爾族待客禮儀,巴哈爾古麗的母親拿來洗壺和毛巾。
「兩位老師一路辛苦了。你們想洗幾下就洗幾下,不必拘泥於洗手三次的舊習俗。」巴哈爾古麗的母親一面給老師倒水一面說,「自從政府開始去極端化教育以來,我們開始破除舊習俗,隨便洗,想洗幾次就洗幾次。我們也告訴孩子,到了內地上大學,要衣著時髦、思想時髦,遠離宗教極端思想。」家訪組老師鼓勵巴哈爾古麗同學利用好春季招聘會的黃金時期,早日找到心儀的工作,並介紹了陝西省教育工委組織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專場招聘會的情況。
「沒有想到老師們會從那麼遠的地方來看望我們,距離一下被拉近了。孩子放假回來後,一直幫我幹家務活,而且還去村大隊幫忙,有時候一整晚都在大隊上工作,看著她這麼努力回饋家鄉,我很是欣慰。」 巴哈爾古麗的母親還說,「她幾乎每天都會看書,女兒上大學後越來越懂事了,感謝老師們把她培養得這麼好。」
鏡頭三:任教「農民夜校」 助力國家通用語言推行
「相比內地,新疆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國家培養我多年,我要利用寒假返鄉機會,為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農學院研究生塞丁·蘇普爾蓋說, 「每天我都會去村委會幫忙,主要就是在農民夜校為150多名鄉親們講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通過幾天的工作,我發現鄉親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
「我現在是我兒子的學生。村裡需要他給村民上國語課,我們鼓勵他去。」塞丁的父親欣慰地對內派教師王冬娥老師說,「上大學前他在人多的場合連話都不敢講,感謝學校把我的孩子培養的這麼自信、大方。」
鏡頭四:送春聯送萬福進農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貼福字、掛燈籠。為了營造濃濃的節日氣氛,春節前的天山南北城鄉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張燈結彩。
當家訪組帕爾哈提老師趕到園藝學院吾尼其古麗·阿不都熱合曼同學家裡時,她正積極響應村上「訪惠聚」工作隊的號召,在村裡忙前忙後幫助,將大紅色的春聯、福字貼到各家各戶的大門口,並將春聯上的內容解釋給鄉親們,當鄉親們了解到春聯所蘊含的意義時,高興得不得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兼容並包,我們少數民族應該自覺自愿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不斷增強國家向心力,我們要大張旗鼓、理直氣壯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吾尼其古麗激動地說,「我在這裡幫忙,感覺很充實,我父母也很支持我到這裡來幹活」。「她到村委會幫忙,我們全家都同意。」吾尼其古麗的父親說,「這孩子上了大學後,一回家就去村裡當志願者,給村子比給家裡操心還要多,多虧學校各位老師的教導和幫助,孩子越來越懂事,幹的都是正事,我們做父母的也放心」。
鏡頭五:強化公民意識、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通過實地家訪,大家了解到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返鄉後都能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學校要求及時到社區或村委會報到,並通過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配合當地有關部門開展工作,教育引導親屬及身邊人愛黨、愛國、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積極弘揚中華文化,履行好公民的基本義務,充分展現了我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責任使命擔當。此次家訪工作,帶去了學校的關懷,帶回了家長的信賴,扎紮實實地構建起了學校、學生及學生家長之間順暢溝通的橋梁。
學生處負責人表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針,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核心問題,深入推進新疆籍學生,特別是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子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邊疆學生家訪工作作為學校「四進兩聯一交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學工幹部長期堅持。
據悉,學校已經連續多年開展邊疆學生結親家訪工作,家訪組成員克服學生居住地分布零散、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等困難,利用休假時間,早出晚歸,深入社區、村委會、「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及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家庭成員、家庭經濟情況及收入來源、學生返鄉後的具體表現等多方面情況,致力將民族學生培養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學生骨幹,為民族地區和祖國邊疆輸送人才,貢獻「西農智慧」。
編輯:王學鋒
終審:郭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