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自1月19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四川省情網發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資深媒體人,著名歷史小說、戰爭小說作家,四川省作協巴金文學院連續三屆特聘創作員田聞一先生撰寫的《俞恩梅:飽經磨難志不移——新中國第一獻鐳者》一文,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後「留言」處留下讀後感言!
居裡夫人:她心中永遠的榜樣
回國途中,她特意輾轉去了英、法、瑞士、義大利、菲律賓、新加坡等歐亞十一國進行醫學考察,目的是儘可能用最前沿的醫學知識、醫學水平、醫學眼光來開闊自己、充實自己,以便回到國內,為我所用。
經過巴黎時,她懷著無限的崇敬,無限的嚮往,來在巴黎近郊居裡夫婦曾經篳路藍縷、最終以生命為代價發現鐳的地方,久久佇立、觀望、俳徊,心潮難平——現在,這裡是一個鶯歌燕舞的花園,那時,這裡是一處荒僻的廢棄地:墳瑩、停屍棚。
居裡夫婦(圖片來自網絡)
就是在這裡,著名的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皮埃爾·居裡和學術上一點也不亞於他的夫人瑪麗·居裡,在廢棄地中置一口大鍋,夜以繼日地熬製一種工業廢料;大鍋兩邊,堆著一噸小山似的工業廢料。他們期望從中提煉出一種稀有元素。
所有的一切,事無巨細,都是兩個物理學家――居裡夫婦,親歷親為。
請不起人。他們只能親自穿上圍裙,輪番上陣;用手中的木棒去著力攪拌大鍋裡沸騰的工業廢料;攪拌出的氣味不僅難聞、噁心,而且逼人,刺激得他們流淚、咳嗽;濺起的酸鹼,不時落到他們的圍裙上,浸蝕出斑點。他們不顧不管,非常執著。
就這樣日復一日,從量變到質變。他們只注意到期望的那種具有魔幻般效力的射線,越來越近了,私心竊喜。可是,絲毫沒有察覺到,他們的健康,正在被日漸臨近的魔幻般的射線侵蝕、吞噬。也許,縱然知道這一點,他們也會奮不顧身,不管不顧。因為,他們是真正的科學家,而真正的科學家往往就是這樣捨生忘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終於,有這麼一天,奇蹟出現了――經過三年零九個月的不懈努力,他們提煉出了0.1剋期望的鐳——在他們的實驗室裡,也就是在那間幽暗恐怖的原停屍房裡。出現的它,閃射著一種飄忽、微弱、極其美麗、略帶幽藍色的螢光。可別小看它幽微,飄忽,這種物質能自動放射熱能——鐳的發現,是物理學上一次真正的革命、一個爆發、一個質的飛躍:就此宣布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時期。
居裡夫人發現了鐳(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他們的這個發現,是一柄雙刃劍。如同當初諾貝爾發明炸藥。炸藥既可以給人類極大地造福,也可以造成槍彈、炮彈,極大地殺傷人類。同樣,這種鐳的發現,也是可以極大地造福人類,同時也可以造成原子彈、進而核武器……毀滅人類。對此,居裡夫婦和大發明家諾貝爾一樣,無論如何也是始料不及。這不是他們可以預想的。
這裡,特別需要補充一下,居裡夫人――原名瑪麗·居裡,不是法國人。她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一個中學教師家庭,從小聰明好學。一般女孩子都不喜歡學的深奧難懂、同現代科學靠得很近的物理學,她卻很喜歡。1891年11月,她如願以償進入當時很前沿的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學習,不用說,她的成績相當出類拔萃。1894年,在她完成學業之後不久,與她的導師、著名物理學家、志同道合的皮埃爾·居裡結婚;夫妻攜手,朝物理學的深處探索、頂峰攀登。
居裡夫人(圖片來自網絡)
居裡夫婦對人類的貢獻是劃時代的。他們分別於1903年、191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兩次獲得此獎、此殊榮的物理學家、科學家。況且,他們是夫婦倆。
然而,他們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探索、深入。而往往,巨大的發現、巨大的成就伴隨著巨大的付出、甚至犧牲生命。
居裡教授太用心了。有次,他在街上走,一匹驚馬,瘋了似地拉著一輛沒有人的馬車,向他迎面轟隆隆地撞來。旁邊的人看見了,嚇呆了,對他驚呼不止。然而,居裡教授卻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被驚馬拉著的馬車活活撞死!
這對於居裡夫人,是多麼大的打擊、多麼大的憂傷!然而,打擊還不止於此。當時,縱然是比較開放開明的法國社會,對女性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歧視和偏見。一些「巫師」和「巫師」式的學者,早就對居裡夫人看不慣了。他們趁此機會,指責居裡夫人沒有盡到妻子的責任,誣衊她是「克夫的災星」……
如此的雪上加霜,非但沒有把居裡夫人壓垮、打倒,反而激發起她以更大的衝勁衝力,向更高的目的衝擊。因為,她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丈夫遺志、遺願,才是對丈夫最好的祭奠、紀念。
就這樣,居裡夫人又幾經突破,不僅提煉出了更理想的鐳,而且從理論的高度闡明了鐳的「放射性」;繼而,又最先成功地將「射線」引入醫療,製成鐳針。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突破——鐳針破天荒成了對抗、治療癌症的第一殺器、利器,尤其是用在婦科上,療效明顯。
居裡夫人(圖片來自網絡)
同樣地,很強的放射性,日復一日地、極大地損傷、傷害了她的身體。她的健康迅速惡化,美麗的容顏與日俱退。還不到中年的她,就開始眼花耳嗚、蒼白乏力……她從原先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先是變成一個端莊堅毅的學者,變成一個世界級的,對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物理學家科學家,到最終患上了無法治癒的白血病,身體狀況垮山似地垮下來,似乎就那麼一瞬。
1903年,居裡夫人不治而逝,年僅36歲。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高度評價她:「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就是在這裡,在居裡夫婦用他們生命的付出,換來時代的進步;從某種意義上,換來了這座鶯歌燕舞的美麗園林裡,面對著居裡夫人神態畢現、栩栩如生,真人般大小的塑像。俞恩梅深深地低下頭去,喃喃地說,我要向你學習。你是我終生的榜樣。回國後,我作好了長期經受磨難的準備……
起風了。
公園中,無數叫得出名和叫不出名的闊葉樹發出的好聽的沙沙聲,好像是居裡夫人在對她作深情的囑吩、囑託和輕輕耳語。
她抬起頭來,與居裡夫人兩相凝視。已經成了一個虔誠天主教徒,終身不婚的她,喃喃地對居裡夫人說,我已經作好了準備,就像你當初為鐳的發現獻出一切一樣,我要為我苦難中的祖國母親獻出一切。
(未完待續)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田聞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資深媒體人,著名歷史小說、戰爭小說作家,四川省作協巴金文學院連續三屆特聘創作員)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人物】田聞一 ‖ 俞恩梅:飽經磨難志不移——新中國第一獻鐳者(三) 居裡夫人:她心中永遠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