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刷」、「一天一集好棒」、「實力安利」、「突然淚目」……類似這樣的彈幕,在一部紀錄片裡頻繁出現,這部紀錄片就是最近走紅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的《極地》。
紀錄片《極地》截圖
作為B站「紀錄片尋找計劃」的第一彈,紀錄片《極地》由B站聯合出品,於12月24日在央視十套開播,並在B站同步首播。首播當日就引來無數用戶瘋狂打call。
彈幕引爆《極地》
《極地》以新視角聚焦青藏高原,運用電影般詩意的敘事語言,從普通人的情感出發,展現西藏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智慧,是一部充滿生命感的藏地紀錄片。這種透著堅韌,帶著敬畏的生命感,是這部紀錄片吸引B站用戶的原因之一。
在紀錄片中,藏北牧區流傳著一個說法,「馱鹽的苦,就是要經歷死以外的所有艱辛」。馱鹽人在經歷風雪野獸終於找到鹽後,老爺子也不忘對自己的小孫子言傳身教,「鹽很少,我們不能全部拿走,還會有很多人過來。只夠我們食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貪得無厭」。在這裡,不僅有傳承,更有生命應有的高度和寬度,引發B站用戶共鳴。
《極地》中極端環境下「馱鹽人」的生存智慧,引發B站網友共鳴
除了能引發B站用戶共鳴的生活態度,紀錄片裡還有不少電影一般的鏡頭、意想之外的幸福、突如其來的笑點,這些都是《極地》在B站用戶眼中的閃光點。
《極地》中三位老奶奶樂觀的生活態度,引爆B站滿屏彈幕
《極地》在B站引爆,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是社區氛圍和彈幕。在B站的彈幕裡,用戶不僅共享著知識,還創造了一種特殊的共鳴。「能看到祖國另一端我沒去過的地方是那麼幸福,真是太好了」,一位B站用戶在《極地》第三集結束時用彈幕表達內心的感動。
據了解,《極地》一經上線就迅速在年輕人群體裡躥紅,這與B站的「紀錄片尋找計劃」不無關係。在不久前舉辦的2017中國國際紀錄片節上,B站首度公布了「紀錄片尋找計劃」,在為用戶「尋找」更多優秀紀錄片內容的同時,也為創作者進行全產業鏈扶持。
B站營運長李旎表示,B站的紀錄片「尋找計劃」主要分為三部分:資金扶持、平臺運營、商業開發。在「紀錄片尋找計劃」第一彈裡,B站前期不僅參與了《極地》的聯合出品,還將年輕用戶的觀看習慣分享給《極地》製作團隊,在紀錄片裡呈現更多的在年輕用戶眼中的閃光點;在紀錄片上線後,B站也給予平臺運營上的全流量支持,讓《極地》不湮沒於海量的視頻內容裡,讓這部高質量的紀錄片被更多B站用戶所熟知和喜愛。
《極地》的製作與上線,也是B站「尋找計劃」啟動以來的第一個大動作。李旎認為,用戶對優秀紀錄片內容越來越渴求,推動了紀錄片文化在B站成為潮流。同時,B站用戶也代表著紀錄片的未來。
B站對《極地》的平臺運營支持
去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在央視首播時,並沒有引起特別大的反響,上線B站後,卻瞬間燃爆B站的年輕用戶。在B站受到大量用戶好評後,該紀錄片迅速擴散至社交媒體和主流媒體。B站在粉絲積累的基礎上,又推動其進入大銀幕。
據了解,目前《極地》還在B站持續更新中,在「紀錄片尋找計劃」的助力下,製作走心的《極地》能否再次續寫B站紀錄片的「神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