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邊程壹 陳馨懿
今天(1月8日),浙江全省各地的最低氣溫齊刷刷在冰點以下,其中浙北大部-6℃~-7℃。
杭州最低氣溫-6.4℃,再次刷新入冬以來的新低。同時也是近三十年來1月份的第二名,第一名是2016年創下的-8.2℃。
而全省氣溫最低值出現在天目山頂,-20.6℃!
這一波冷,勾起了很多老杭州的回憶。
杭州人老馬就回憶起了1977年的杭州冬天。彼時他23歲,雨鞋上綁著稻草從柳浪聞鶯走到三潭映月。(之前報導看這裡:寒潮勾起老杭州記憶:那一年,我23歲,雨鞋上綁著稻草從柳浪聞鶯走到三潭映月)
稿子一經發出,更多人給我們發來了屬於杭州人的寒潮記憶。
1】當年的西湖就是一個天然的滑雪場
「不敢想像!當時的西湖簡直成了一個天然的滑雪場。」
「那時候的冬天,弄塊木板,下面釘上兩條毛竹,木板前面再綁根繩索,在雪地上一玩就是一天。」
「西湖凍到可以走路的時候,醫院骨折病人都增加了。」
……
小時新聞記者聯繫上60歲的孫阿姨。
1977年寒潮時,孫阿姨才21歲,「那時候的我還很年輕哩!」
跟很多女孩子一樣,來自北方的孫阿姨對冰雪有著怎麼也說不明白的淡淡情愫。
孫阿姨剛來杭州時有些不適應,一來年紀小,二來南北方氣候的差異也很多。「但那年,西湖凍成了一個滑冰場,我在西湖湖面上走,感覺特別好,那一刻感覺自己真正融入了杭州。」
那天早上六七點,孫阿姨便來到了西湖邊。一開始,她站在西湖旁不敢踏進冰面。但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走在上面,甚至在上面滑冰時,孫阿姨才慢慢踩了上去。
「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就像是把腳放進了冷餐室,有寒氣。以前以為只有在北方才能看到結冰的湖面,沒想到在杭州也能見到,當時從蘇堤一直走到了一公園。」孫阿姨笑著說。
也就是那一次在冰面上的行走,讓孫阿姨感覺自己真正融入了杭州,了解了杭州的文化,習慣了杭州的氣候。
2】米沒買著去玩雪,最終招來一頓打
家住蕭山的小楊也向小時新聞爆料:他小時候就聽說過媽媽弄丟糧票、被外婆打了一頓的故事。
但直到今天他才知道,那時正是1977年。媽媽弄丟糧票,還得「怪」那個冬天的雪。
以下是小楊媽媽的回憶——
1977年我還不到10歲,和爸媽住在蕭山靖江,出了院子就是池塘,天特別冷。
那種冷和現在不一樣。池塘結了厚厚的冰,人能從上面走過去。我們住的是草舍,雪堆在屋頂上,太陽一曬,屋簷上好多又長又粗的冰凌子。
我們管冰凌子叫蔥管糖。糖嘛,就是弄下來往嘴裡塞,清澈透明,有股甜甜的味道。
屋簷比較高,手夠不著,就用晾衣的竹竿子,把它頂下來。
那天中午我媽讓我們姐弟三個去買米。拿個米袋子,給了兩塊錢和十斤米的糧票。結果一出門,看到冰凌子就走不動道了。
好大好大的冰凌子,我們三個小孩一下把正事忘了,開始央求年紀大點的哥哥姐姐幫我們弄冰凌子。
吃了冰凌子還不算,到處都是小孩在打雪仗、往池塘裡扔石子。我們也去玩啊,一直到天都暗了,其他人都散了,這才想起來:壞了,還沒買米呢。
找了半天,連米袋子啊錢啊糧票啊,全都給我們玩丟了。
灰溜溜回到家,就挨了媽媽的一頓打。連我兒子出生了我媽也還要說,她從來不提倡打孩子,但那次實在忍不住了。
不過真的好開心,比堆雪人有意思多了,想起來也是值了。
3】來杭州旅行結婚的一對新人,坐遊船被結的冰困住
「當時的寒潮是在1977年啊!為什麼記得那麼清楚呢?就是因為1977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元旦,我的朋友準備來杭州旅行結婚,你猜怎麼著?坐著遊船正聊著天呢,卻被結的冰困在了西湖中,即使過了四十多年還是記憶猶新。」聶先生給我們留言。
他向記者聊起了彼時的情形。
聶先生的兩位朋友當時是來杭州旅行結婚的,剛遊完保俶塔的三人決定去西湖邊坐遊船。三人在遊船上有說有笑,聊得很開心。
但遊船在三潭印月返回六公園的途中,由於湖面上慢慢結了冰開不動了,聶先生一行人被困在西湖中央。船夫見狀立馬拿蒿破冰,過了20分鐘船才可以慢慢通行,好不容易上了岸。
回到岸上聶先生才發現大家的鞋子襪子都溼了,他們在湖中時卻絲毫沒有察覺。「事後我也跟他們兩位聊過天,他們跟我一樣,一點都不覺得冷,甚至有點小浪漫。他們現在也已經60多歲了,我們經常會聊起當時來西湖坐遊船的事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