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星星的重大人

2021-01-08 重慶大學

2020年6月21日,在#我的大學#裡,李維淘學長參與了央視直播,為全國人民解說日環食,這位看星星的重慶大學學子憑著一腔熱愛,在自己的「星球」閃閃發光。

那天,我正好路過直播地點,親眼目睹了李維淘學長有條不紊地安排現場工作,為廣大參與觀測的同學們解釋著日環食的具體時間和現象。面對央視記者提出的問題,維淘學長應對自如,舉手投足都流露著自信與輕鬆,在不知不覺中顯露出日常深厚的天文知識積累。

通過和維淘學長交談,我了解到,天文社極大豐富了維淘學長的大學生活,擴大了他的的社交圈,讓他在課餘時間可以和大家一起參加活動觀測星空,相互交流。在熱火朝天的活動氛圍裡,他與社團裡其他專業同學的感情逐漸升溫,由此,他結識了不同專業的許多好朋友。文科的博識、理性的嚴謹、藝術的浪漫,也在他身上融會貫通。

(投稿人:柳星宇)

相關焦點

  • 參與央視直播,為全國人民解說日環食,這個「看星星的重大人」究竟...
    從少年時期對天空的嚮往,到擔任天文學社社長並舉辦天文活動,這個「看星星的人」憑著一腔熱愛,在自己的「星球」閃閃發光。一場天文盛宴他用自信講解感染無數觀眾原本,天文學社打算通過給重大人發放日食眼鏡的方式,舉辦一次線上活動,卻沒想到會收到央視的直播觀測邀約,因此,從聯繫平臺、場地申請、設備調試到進一步宣傳,所有相關工作李維淘都認真布置安排
  • 成都掀起「觀星」熱 為您解答「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原標題:為您解答「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近些年,成都掀起了「觀星」熱,並且正在形成新的社會文化現象。本報記者請來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監事常捷,為大家解答有關「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您最難忘的「追星故事」是什麼?   常捷:每次追星都是難忘的旅程。
  • 在冰天雪地的夜晚看星星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時候想在同學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從小就看星星,忽然發現天文知識少的可憐,也只能指出北鬥和北極星,使大勁能再找到個天狼星。我家後面是一片果園,冬天果樹葉子落盡,只剩幹枝枯杆,幾場大雪過後,整個果園離遠看就像禿頂的人長出了點稀稀疏疏的頭髮。
  • 天文學的啟蒙,陪她去看星星,這些好處是難以想像的
    作家龍應臺說:當我們和早教同學談論聊天的時候,我們經常談論我們的孩子生活在城市裡,遭受「自然缺失症」的折磨,許多人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缺乏耐心和細緻的觀察,而想像力僅限於人造物品,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孩子儘早被工業社會疏遠,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一些自然教育。因為在荒原上看星星的經歷,我發現帶孩子去看星星可能是一種開放自然教育、激發孩子興趣的有效途徑。
  • 想一起看星星看月亮?光用眼睛看可不夠
    這麼好的季節,正是看星星看月亮的好時候。上次博物課堂,我們跟大家聊了聊世界各地的天文臺,給大家展示了觀察星空的地方。這回我們具體點,說說觀察的工具——望遠鏡。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最普通的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利用鏡片將光線進行折射、反射,讓人們看清遠方的物體。它觀測的主要是可見光及少許紅外線和紫外線。作為「老前輩」,光學天文望遠鏡的技術仍在不斷革新。
  • 帶上帳篷一起看星星看月亮...
    如果你選擇在山間露營,那你可以爬山觀瀑聽溪水長流;如果你選擇在海灘,那你可以吹海風、撿貝殼、踏浪、看星星;如果你選擇在海灣,那你可以在來一場刺激的海上快艇~小編已經激動得不要不要的了!tips景區門票:成人65元/人,兒童35元/人地址:英德市石牯塘鎮八寶圍仔村廣州從化通天蠟燭楓樹灣每年初春,在通天蠟燭深深的山野中,最令人心動的是海拔900米之上盛開的野杜鵑(最好的觀賞時間為三月底到四月),遠遠看去像是紅燭輝映天空,故此地得名「通天蠟燭」。
  • 《酋長的男人》番外篇:終於等到看星星了!3對CP命運何去何從?
    在看完點播之後的30集劇集,遲遲沒有看到星月和高振赫看星星的情節,甚是遺憾。 不少劇粉都跑到編劇秦琴的社交平臺下要求番外篇,編劇也很暖心地回復了網友的留言。 表示番外已經在安排的路上了,期待地戳戳小手。
  • 我子時樓底看星星,被保安抓住了
    標題那個人是我,而且還被抓了兩次,和保安聊天過程挺搞笑的,待我慢慢道來。抒情的開場白公司裡的程式設計師加班,是經常的加,無休止的加,加到天昏地暗,加到地老天荒;早晨只能看見初升起的朝陽,看不到傍晚被彩霞映紅的夕陽,看得見繁星滿月,和家人共進晚餐無期無望。
  • 90後美女邀您來威遠看星星啦
    90後美女邀您來威遠看星星啦 2020-05-25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人說看到的星星就是在人間可以結識的人
    以前數星星的時候,有人說天上我能看到星星的就是我在人間可以結識的人。所以,只要開始數星星,便會貪心的想一直數下去,數到眼睛酸了,數到已經分不清那顆是那顆了,數到困的不行,還是執著的貪心的想要再多數一顆。
  • @七臺河人,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微分幾何學雜誌》審稿人評論認為,這篇論文是幾何分析領域的重大進展,將激發諸多相關研究。菲爾茲獎獲得者西蒙·唐納森稱讚說,這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 上了語文全國卷的這位浙江人是誰?
    事實上,高考前潘建偉還在央視《朗讀者》欄目中露過臉,他在節目自陳:「寫拼音對於我來說是最折磨人的事情,但是後來我發現上了初中,沒想到還有這麼簡單的學科,那就是物理」。這句話後來被網友紛紛截圖轉發:「『學霸』的世界,不可理解。」對於潘建偉,浙江的「老鄉」並不陌生。
  • 當這顆行星接近它時,它就會產生奇特的現象,就像看到心上人一樣
    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宇宙是浩瀚無垠的,這裡有著數以億計的小行星,有著連光都可以吞噬的黑洞等等,但是雖然宇宙是非常的危險,但是這裡也是極為美麗的,所以自從我們人類科技發展以後,很多人都開始展開了對宇宙的探索。
  • 北京天文館今日恢復開放,來了500人白天看星星
    「打小兒就喜歡看星星,今天還是第一次來天文館!」頭一位入館的觀眾海女士興奮地說。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孟潔介紹,「天文館之前的瞬時最大承載量為5600人,按照承載量30%再稍減量,我們把預約限額定在1600人,上下午各800人。」
  • 《科學》凌晨發文:重大考古重大發現!古人類DNA證實,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今天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讓人愛不釋手的太陽能膠囊小屋,比租房實惠,你想擁有嗎?
    當成帳篷看星星也是挺好的!
  • 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形成鏈
    「六星科技∙縱橫警務」獲評2018年度蘇州中心城市科學發展創新獎、2020年度江蘇省公安廳重大改革創新金獎。面向新一年,蘇州公安將牢牢把握「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總要求,繼續推進「188」提升計劃,精心用好「雙六」驅動策略,全面深化「星鏈」深度應用,持續釋放「六星科技∙縱橫警務」的聚合效應、溢出效應和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