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您解答「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近些年,成都掀起了「觀星」熱,並且正在形成新的社會文化現象。本報記者請來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監事常捷,為大家解答有關「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您最難忘的「追星故事」是什麼?
常捷:每次追星都是難忘的旅程。有一次月食觀察,我們通過研究雲圖定位在遂寧的一個小丘陵中,剛搭好設備和望遠鏡,西邊突然飄來一大片雲。此時距離月全食隻剩一個小時,大家火速收拾東西,向南充出發。第一批到達南充的人,在3分鐘內搭好設備,成功拍下一枚紅色的月亮。一會兒,烏雲接踵而至,遮住了月亮,後幾批到的人就撲了空。天文觀測經常這樣,天象不等人,有時需要人們一路追趕,需要心性堅定,耐得住寂寞。
古代四川地區有觀星歷史嗎?
常捷:西漢時,四川地區有一位很有名的天文學家叫落下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在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研究天文,但當時天文研究屬於特權階級,隻有少數人可以研究,不像現在人人都可以觀星。
您了解的成都的追星活動,是否正在形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者,是否可能正在催生一種新的服務行業或產業?
常捷:這是肯定的,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的需求後,對精神的追求也會更高,天文愛好者群體確實在高速增長。
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形成了新的服務行業,比如天文科普老師、天文設備操作員、星空攝影師等。有一些沿海城市,已將天文課程納入了中小學教學大綱裡,成都這方面也在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成都有高校首次開設天文系。
對於新人,有哪些建議?
常捷:這個行業在慢慢成熟,在有組織的情況下,能避免很多坑。先不要著急買望遠鏡,先跟著組織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基礎知識,再慢慢了解自己的需求。
請介紹一下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的職能和活動。
常捷:學會是一個非盈利社會團體,主要將天文科普給大眾,提高民眾的天文素養。主要活動有星空大會,學會在攀枝花有自己的臺站——川南天文臺﹔夏季會去川西高原,在若爾蓋正在建設川北天文臺。其他活動還包括公益科普知識講座、天文知識競賽、天文進校園、天文進校區、路邊天文等。
據您所知,除了學會,成都還有什麼其他的探索天空宇宙機構或組織?
常捷:成都的一些高校和中小學有天文社團,和學會有密切聯系。在學會指導下成立了川渝高校天文聯合會,通過聯合會社團之間實現資源共享。
普通人觀星和人類探索宇宙有關聯嗎?
常捷:有些天文愛好者做的工作會比較專業,比如說巡天、流星監測等。現在有很多小行星就是由天文愛好者發現的。或許未來會有一顆行星被成都的愛好者發現呢?(成都日報記者 何宏 龍丁靈)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