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且陶醉於第13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和第3屆中國美術獎巡展作品

2021-01-09 阿山的詩和遠方

一幅幅畫似一朵朵鮮花,像一首首詩作,或色彩絢爛耀人眼目,或清淡素雅讓人駐足,或蘊含深意令人沉思,或淺顯有趣給人輕鬆,一件件藝術作品用材料、色彩和構圖語言,給人以視覺上美的享受或引發美好的聯想和進一步的思考......

且看且陶醉!這是近日筆者來到湖南美術館,參觀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美術館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時的感覺。

對美術,筆者是門外漢,對藝術,我只是看熱鬧的。多年來,工作所在地的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等處有什麼畫展、美術展之類的,我總是儘量抽時間去參觀學習。術業有專攻,我不是美術工作者,不懂其中的玄妙,但通過一次次的看展覽,還是學習到了不少美術知識。

全國美術作品展是中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作品展覽,五年才舉辦一次。這種國家級的展覽所展出的作品,代表了近幾年來美術工作者或藝術家們的藝術成就,體現了這個時期美術領域的整體發展態勢、探索趨勢和創新水平。因此,能夠有機會觀賞到這種大展作品,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據了解,本屆全國美展分兩個階段舉行。第一階段以分展區的方式展出各美術門類的作品,從去年9月至10月在濟南、重慶、成都、深圳、廈門、廣州、鄭州、寧波等13個展區分別開展,共計展出作品4600餘件。第二階段為獲獎作品、獲獎提名作品和進京作品展,展出從各展區評選出來的獲獎提名作品、進京作品,於去年12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當時的展出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因此觀者如潮,也好評連連。

本次在湖南美術館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是全國巡展的第二站,展覽自5月20日起,持續至6月20日,免費向社會開放。國內雖然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春末得到了基本控制,但並沒有完全解除,因此湖南美術館在展期中不得不限制每天入館參觀者人數為800人,須提前預約,參觀時必須全程戴口罩。

這次巡展的作品包括了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年畫、連環畫、插圖、漫畫、漆畫、綜合材料繪畫、雕塑、建築、動漫、陶藝、實驗藝術、平面設計、裝幀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和工藝美術等20多種類型共472件。所以,門類齊全,可謂洋洋大觀。感謝相關部門,感謝所有的美術工作者和藝術家們,為我們提供了一道道藝術大餐,讓我有幸得到藝術雨露的滋養。

筆者不懂美術專業,不揣淺陋,在此試著對部分基本看懂了的作品做個簡單的分析介紹,可能讓內行見笑。

一、許多作品描繪或塑造了解放軍官兵、消防員、普通澆築工、進城務工人員、煤礦工人、漁民牧民、環衛工人、都市青年、快遞小哥等形象,各行各業每一個人都在為國家做著貢獻,都是值得關注的對象。

國畫《都是熱血兒郎》一群戰士戰鬥間隙在戰壕裡休息;水彩+粉畫《赤焰蛟龍》以閃亮的五星為背景,重現兩名戰士在戰鬥中的情形;《烈火淬鋼》中一群戰士在向敵人的目標悄悄地進逼;油畫《我是一個兵》塑造了抗洪搶險中一名士兵望天吶喊的瞬間。

雕塑《烈焰青春》反映消防員在火災發生時冒著生命危險衝進火海的毅然決然;連環畫《中國力量》展現了新時代的工人形象;版畫《陽光下的大橋澆築工》反映普通勞動者,蘊含了時代的寫意精神;國畫《匠心築夢——建設中的天眼》關注國家重點項目;國畫《大國工匠》反映國家大型工程項目施工中,施工人員發揚大國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不斷攻克難關,不斷刷新記錄。

《城市夢》描繪了大批進城務工人員拖家帶口、攜帶大包小包行李出車站的一瞬間,這些人懷揣著夢想,不畏苦累,為城市各方面建設做著貢獻;繪本《習語中國神話系列之<精衛填海>》描繪了新時代的理想與追求;漆畫《下井歸來》聚焦井下作業的煤礦工人下班時的情景。

《春歸希拉穆仁》反映內蒙古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水彩+粉畫《遠方》中兩位蒙古同胞看著遠方的希望之光;雕塑《亮麗的風景線》、國畫《環衛日記》再現環衛工人為保障市容市貌所付出的艱辛勞動,讚美他們是城市裡最亮麗的風景線。油畫《都市蜜蜂》反映快遞小哥像蜜蜂一樣日夜奔忙送快遞的情景;水彩+粉畫《燈火闌珊》也是反映外賣小哥在萬家燈火的時候仍然為客戶服務。

這些作品從多個角度呈現了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民眾的巨大變化,尤其是城鎮化給整個中國帶來的深刻變化。

二、部分作品描繪的農村電商、鄉鎮企業、高鐵網線、貨櫃吊裝等場景,雕塑《好消息》中,送外賣的、擺小吃攤的、準備用餐的、過路的都在看手機上的好消息,反映資訊時代的便捷。油畫《匠匠巧匠》再現鄉鎮鞋廠工人生產鞋的場面。水彩+粉畫《中國復興號》聚焦近年來高鐵的飛速發展;《粵港早晨.精工築夢》描繪貨櫃吊裝高空作業的場景。這些作品以寬廣的鏡頭截取了當代中國那些發展速度最快的標誌性圖像。

三、一些作品刻畫了科學家、科研團隊、鄉村教師和民族生活群像。雕塑《圓夢——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塑造了一生對雜交水稻科研孜孜以求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袁隆平;綜合材料繪畫《人物周刊——屠呦呦》塑造了一生致力於醫藥研究終於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油畫《敦煌女兒》塑造了一生致力於石窟考古、科學保護和管理的考古工作者樊錦詩;《為新中國雕塑》反映建國初期幾位專家研究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群的圖……

油畫《教師的陽光》再現了偏遠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教師上課的情景,孩子們的專心和對知識的渴望躍然紙上;油畫《侗族月下之鬥牛》反映侗族村寨月夜開展鬥牛活動的熱鬧場面;版畫《鄉村舞蹈》再現雲南少數民族載歌載舞的熱鬧情形。

這些作品以精微的手法展現了當代中國那種更深層的人文風貌。

四、不少作品講述了革命先驅、延安歲月、抗戰故事、抗聯故事等革命歷史片段,重溫了革命戰爭年代的烽火歲月。

《剛毅堅卓》則塑造了十四位近代仁人志士的形象,他們為國家前途命運著想,衝破黑暗和惡勢力的阻撓,千方百計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版畫《守夜人——紀念新文化運動100周年》,塑造了魯迅、蔡元培、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先驅;版畫《共和國之星》則集中展示近現代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驅。

雕塑作品《路標》中,前面的戰士倒下了,一隻手還牢牢抓住馬韁繩,人和馬成了長徵途中的路標,一名女戰士扶著受傷的戰士正艱難地向移動,其堅韌頑強令人動容;《紅星頌》全部是小塊不規則大理石鑲嵌的,再現一群年輕的紅軍戰士在土地革命時期的場景,讓後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雕塑《冼星海》再現大音樂家冼星海的風採。

雕塑《八女投江》講述的是抗戰期間東北抗日聯軍八名女官兵對敵軍戰鬥至彈盡誓死不降、壯烈投江犧牲的故事;雕塑《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再現東北抗聯衝鋒陷陣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油畫《兵團記憶》通過綴滿補丁的大衣讓人聯想到革命戰爭年代和百廢待興的建國初期邊疆的艱苦歲月。

這些作品以凝重的筆觸抒發了對英雄的謳歌、對初心的永志。

五、有不少作品描繪城市、鄉村生活、市場畫面,多側面多角度展示了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

雕塑《地鐵站》形象地反映了都市地鐵站上下車和候車的情景;國畫《小隱於市》有點類似於北宋畫家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那種風格,再現現代市井的繁華和熱鬧、喧囂和繁雜,各種營生和多個面孔集中呈現;版畫《截面之十六-廣度》反映湖南湘西州花垣縣某鄉節日喜慶時人頭攢動的場面。

水彩+粉畫《春日熙和》這幅畫我很喜歡,你看,春天溫暖的陽光下,小鎮沸騰的場面,下棋的、買賣豆漿油條包子饅頭的、賣炒貨的、討價還價的、付錢的、賣酒的、舞獅舞龍的、唱戲看戲的、遠處建房子的等等,全集中到一起了,很有生活氣息。國畫《絕壁有路》謳歌了河南郭亮村村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一錘一鑿地在千仞絕壁上開出一條舉世聞名的絕壁公路的生動事跡。

這些作品反映了普通勞動者的精神力量。

六、不少作品關注環保、關注留守人員、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大型工程項目或現實社會眾生像,有的還有針砭時弊之效。

環保主題的,如《啾啾》中愛鳥養鳥的耄耋老人睡著了,鳥兒們卻守在他身邊不願離開;國畫《珍禽圖》,《萬物有靈》突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畫中標註的不少鳥類是一級、二級保護動物,有的甚至是瀕危動物,提醒人們再不重視環保,許多鳥類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了;油畫《可可西裡的紅燈》反映青藏公路上為保護藏羚羊,以馬上人打手勢的方式讓車輛暫停等羊群通過的情景;《生生不息》則以水墨動畫展現自然界。

筆者最喜歡《留守的春天》這件雕塑作品,左前方一條小狗搶吃男孩子手裡的骨頭,那孩子在哭泣;左側中部兩個孩子在聊天,中部站在稍後的孩子用鉛筆尖指著前面孩子的後頸,讓我想到小時候與同學間搞的惡作劇;反映了年輕的父母外出務工後,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孫子輩的生活狀態。國家越來越重視留守兒童和老人問題,留守的他們將迎來春天。

國畫《科舉浮沉錄》是一幅封建時代官場的浮世繪,在那個時代,一考定終身,幾家歡樂幾家愁,一些有真才實學的飽讀之士難以通過科舉實現夢想,從事學術研究或文藝創作卻卓然成家,那些中舉中進士的也不乏蠅營狗苟、欺上瞞下之輩。

壁畫《城濮之戰》反映戰國時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戰例「城濮之戰」,呈現的戰場可謂波瀾壯闊,構圖很新穎,繪製也很精美。壁畫《錢江潮湧》頗有彩墨山水的味道,十分切合古老而又年輕的杭州文化氛圍。

漆畫《馬關之殤》反映一百多年前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情景,讓國人重溫「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振興中華,時不我待;連環畫《九八抗洪》再現了1998年中國長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時中國軍人衝鋒在前、勇挑重擔,抗洪搶險的生動故事。

油畫《一路向北——冬日裡的紅》再現扭秧歌的喜慶氣氛;《人民萬歲——紅旗渠通水慶典》再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紅旗渠當年通水剪彩時萬眾歡騰的喜慶場面,紅旗渠是河南林州人民創造的人間奇蹟。

道德題材的漫畫作品《老爺爺,我來救您!》中,一群大人圍在倒地的老爺爺周圍卻無動於衷,一個小孩子跪在地上遙控著玩具救護車說要救老爺爺,極具諷刺意味;《逼下梁山》梁山眾好漢被撤遷中的挖掘機逼下梁山;漫畫《充電》那個一邊充電一邊聽耳機的人,像是一個病人在輸液。

這些作品或針對社會熱點問題,或聚焦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工程項目,表達了深沉的思考,有著濃厚了歷史積澱,有著明顯的警示、啟迪意味。

七、藝術設計、陶藝等其它類型涉及各種題材的作品,富有創意,讓人眼前一亮。

《「飛躍號」磁懸浮列車概念設計》充滿速度感和力量感,飛躍的姿態突顯民族自信,寄託著美好的寓意。

環境設計作品《巴渝鄉愁——重慶鄉愁博物館》我也很喜歡,作品把陶淵明的世外桃源、鄉村田園風光與現代建築結合在一起,融入旅遊和人文元素,整合當地民風民俗,賦予鄉愁內涵,可以讓城市人在休閒度假時找到心靈的棲息之地,體驗到「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鄉村味道。

建築設計作品《土家風雨廊橋的演替實踐——重塑西南腹地智慧的東方美學》,感覺吸取了湘黔兩省侗族廊橋和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中國結的靈感,很有創意。

藝術設計作品《「千荷瀉露」——北京城市副中心 核心區 北關大道跨北運河橋梁藝術設計》給耳目一新的感覺,據稱是從荷葉上的露珠滴落獲得的靈感,看得出設計者是費了一番功夫的。

國畫《援非醫療隊》把視角伸向疫情期間中國無私援助非洲兄弟國家的醫療隊員。國畫《晨曦》以懸崖村和絕壁上的公路為背景,再現晨曦中的絕美風景。

陶藝作品以不同形式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鼎興中華》採用了多樣的綜合成型方法,造型類似於青銅器,具有雄渾的特色,展示了中國氣象;陶藝《赴湯》表達勇士義無反顧、赴湯蹈火的情景。《曖昧》看似單純,卻讓人感到神秘,耐人尋味。許多陶藝作品在繼承傳統陶瓷藝術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設計、工藝和技術,創作手法和創新空間大大豐富。

筆者沒有看過往屆美展,僅從本屆美展來看,數百件參展作品雖然不能窮盡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大多數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看到、聽到或近距離接觸過的人或事物,除了部分作品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外,大多數都能看懂或基本明白其創作意圖。

在我這個外行看來,這些作品生活氣息濃鬱,既有宏大敘事也有生活細節描繪,既有高揚時代主旋律的也有反映古老歷史主題的,既有塑造科學家高知白領名人名流的作品,也有關注在惡劣環境中勞作的普通勞動者現狀的作品,既有生活、工作的寫實作品,也有抽象化的加以提煉的作品,既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反映,也有關注環保關愛野生動物描繪自然風光的作品。

在我這個看熱鬧的人看來,這屆美展中,既有充滿陽剛之氣浩然之氣的作品,也有表現陰柔之美細膩情感的作品,既有對歷史的反思對現實的寫照,也有對未來的暢想和寄託,既有對傳統文化及傳統表達方式的傳承,也有對外來文化及西方藝術手法的借鑑和吸收,既有藝術品類和運用材料的大膽跨界,也有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的銳意創新,既有歌頌真善美的也有嘲諷假醜惡的作品,可謂多姿多彩、形神兼備,同時又給人啟迪、讓人陶醉。

美展作品耀人眼目,美展作品情趣盎然,美哉美展!美展美哉!#當夏最忙#

相關焦點

  •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
    華聲在線6月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 劉瀚璐)今天上午,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湖南省文聯、湖南省美協、湖南美術館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開幕式在湖南美術館舉行。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展開幕式暨學術交流會在淮安市美術館...
    活動視頻 2020年8月8日上午10:30,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淮安)巡展」在淮安市美術館開幕。
  • 熱烈祝賀藝術學院教師王海濤 榮獲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
    近日,我院視覺傳達系教師王海濤設計作品《以白文化品牌形象設計》經過層層角逐,從6872件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這是本屆全國美展平面設計最高獎,全國18人獲此殊榮,山東省僅2人。
  • 在線「實景」看美展!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全景展廳上線
    觀眾可以在線從中國美術館大門開始看展覽2月24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中國美術家協會獲悉,《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和13個分展區的全景展廳正式上線,觀眾可以通過在線展廳足不出戶地欣賞到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所有入選、進京、提名和獲獎作品。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展在湘啟幕 可實名預約參觀
    6月6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開幕式在湖南美術館舉行。紅網時刻6月6日訊(記者 夏君香)6月6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開幕式在湖南美術館舉行。湖南省文聯主席鄢福初,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馬鋒輝,藝術家代表盧雨等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雲展廳」上線
    花城文藝風景線  近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和13個分展區全景展廳正式上線,觀眾可以通過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入評選階段 將產生「中國美術獎·創作獎」40件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周瑋)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自2018年底全面啟動以來,目前已進入作品評選階段。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組織委員會工作會議上獲悉,本屆全國美展將產生「中國美術獎·創作獎」40件,包括10件金獎、14件銀獎、16件銅獎。獎項數量比以往大大減少,但是含金量也將大大提升。  據介紹,8月至10月,展覽組委會辦公室將組織協調13個分展區入選作品的備展、展區作品集的出版、開幕式等工作。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和雕塑展區將分別於9月22日和25日在重慶開幕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作品展區展覽將於9月25日在位於九龍坡區黃桷坪的重慶當代美術館開幕。全國美展首次來渝觀眾可以免費觀展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是國家級的權威性、綜合性美術大展,是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種類最多、影響最強的美術盛會,每五年舉辦一次,從中評選產生的「中國美術獎」創作獎是中國美術界的國家級最高獎。
  • 聚焦時代發展 274件陶藝作品亮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
    9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陶藝作品展在「瓷都」景德鎮開幕。 李韻涵 攝中新網景德鎮9月20日電 (李韻涵)20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陶藝作品展在「瓷都」景德鎮開幕。274件新時代陶藝作品在此次展覽上亮相,用「藝術語言」述說了當代中國陶瓷藝術領域的發展與變革。
  • 13屆全國美展,這件優秀獎國畫作品,根本不是國畫
    在全國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上,張靜的國畫作品《中國速度》入展,並被選為進京展出作品。按照慣例,能夠進京展出,就屬於優秀獎作品。張靜13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中國速度》01個人風格突出的《中國速度》國畫《中國速度》是一幅建設題材作品
  • 張望談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對抄襲侵權作品堅決說不
    他圍繞「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展出作品整體風貌、特點,以及作品背後隱含的學術問題、社會背景、時代因素等,進行了暢談與解讀。張望分析說,「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展出,有以下幾個鮮明特徵:一是本次展覽聚焦了空前的關注度。
  • 繪時代風採 鑄中國精神——寫在「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
    70年間,全國美展作品所積累的不僅是一部印記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曲折坎坷、奮進抗爭、革新發展的視覺簡史,更以其厚重的圖像譜系和獨特的藝術語言彰顯著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自覺與自信。70周年華誕之際,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在全國各大展區相繼拉開帷幕。
  • 美術觀察丨徐翎:聚八方賓朋 展時代風華——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港澳...
    9月7日的這場盛事,仿佛又給它添了幾分熱度——「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港澳臺·海外華人畫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畫展從各方來稿中遴選了286幅〔1〕作品參展,並從中選出40件優秀作品參加進京展,其中香港9件,澳門4件,臺灣5件,海外華人22件。開幕式現場聚集了八方賓朋,共慶此刻。
  • 鄧黨雄《金色湘江》壁畫捧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
    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通訊員 孫友平)11月26日,邵陽學院黨委書記鄧黨雄創作的《金色湘江》壁畫捧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作品銀獎。這是該作品在參加全國第十三屆美展後,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美術家協會聯合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作品」的評審結果。
  • 山東90後畫家,國畫入13屆全國美展,畫出漁民的滄桑
    在全國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上,山東青年畫家李金軒的國畫作品不僅入展,而且還被評為進京展出的作品。李金軒出生於1990年,作為一個在全國美展上入展的作者,可以說是相當年輕了。青年畫家李金軒李金軒本科和研究生均是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可以說是科班出身,所以他年紀輕輕能夠在畫壇嶄露頭角並不奇怪。除了在美展上入展,他其實早在之前就曾兩次獲得山東青年美展的最高獎。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新面貌,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社會變遷的深意
    正值「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濟南舉辦,近日,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誌社主編尚輝,在山東美術館學術報告廳為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專題講座,論述「中國畫的當代之維——13屆全國美展推動的藝術變革」。講座伊始,尚輝拋出了「什麼是繪畫的當代性問題」。他認為,當代性便是藝術針對每個歷史階段社會不同變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而呈現的時代風貌。
  • 海南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唯一進京作品,他表達了什麼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藝術界大家都正在經歷一場盛宴,那就是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這個五年一屆國家級最高逼格的大展可謂是吸盡眼球,風頭一時無兩。在祖國的南端海南經過歲月的沉澱也湧現了不少佳作,其中就有恩師王家儒先生的大作,而且進京展覽真是可喜可賀,讓我激動不已。
  • 歷屆全國美展入選的作品,都具備時代意義!
    全國美展,是由文化部、中國文聯與中國美協共同主辦的每五年一次的全國性、綜合性美術大展。它始於1949年7月的「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藝術展覽會」。參展作品豐富,牽涉的行為各方——重要機構、群團組織、學術團體、藝術家、受眾——更複雜,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全國美展可謂「解讀中國當代美術的百科全書」,也「基本上可以構成20世紀後半葉的中國美術史」。現在以全國美展為載體分析新中國主流美術的發展史,將每屆入選作品作為新中國主流美術發展進程中的歷史節點,進行相互比照,希望以下作品能讓大家對國畫有更多的認識。
  • 「風華—山東美術館館藏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精品展」正在進行
    5月19日起,「風華——山東美術館館藏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精品展」亮相山東美術館。國展餘熱點燃炎炎盛夏,「風華」中有時代和眾生,時代和眾生也正風華。「我是在山東美術館微信公眾號看到的展覽消息。我認為帶著孩子們到展覽現場觀摩學習,是非常必要的一種體驗。」
  • 第八屆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研修班作品展】 形象寫實與表現研修班
    獲碩士學位2014年於中國油畫院形象的寫實與表現研修班學習 王昕1965年6月出生於山西省太原市 就職於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結業於1999年中央美院壁畫研修班2003年畢業於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1年第十屆亞洲藝術節 油畫《冬至》獲優秀獎並收藏 獲山西省第十五、十六屆美展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