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裝備製造業:集群效應初顯 產業特色鮮明

2020-11-30 荊楚網

【襄陽政府網消息】金鷹重工公司軌道養護車產量居世界第三、全國第一;五二五泵業公司的耐酸泵、耐腐蝕泵閥產量居全國第一;航宇救生裝備公司是亞洲最大、全國唯一的航空救生裝備製造基地……

上世紀70年代末,一批軍工企業奠定了襄陽市工業城市地位。歷經市場經濟洗禮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如今,襄陽市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並綻放出光彩。

8月8日,在襄陽自貿片區金鷹重工聯運物流園裡,專用車正在堆放金鷹重工生產的鐵路物流貨櫃。不久前,金鷹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軌道作業車等產品被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運往海外,參與匈塞鐵路建設。「我市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初顯,細分產業特色鮮明。」市經信局裝備製造辦負責人說,目前,襄陽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金鷹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襄陽中車電機技術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三工廠、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航空航天裝備產業;以中航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四十二所等為代表的應急救援救生裝備產業;以襄陽博亞精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日龍(襄陽)機電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以襄陽五二五泵業有限公司、襄陽航生石化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節能環保裝備產業;以東風井關農業機械(湖北)有限公司、湖北富億農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農業機械產業。

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持有16G動態飛機座椅CTSOA的廠家,是ARJ21-700座椅唯一供應商,取得波音、空客、龐巴迪民航座椅供應商資質;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屬增材再製造中心」將使中國的金屬增材再製造技術達到世界同步水平;襄陽中車電機研製出國內最大功率的高鐵永磁牽引電機;湖北時瑞達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19米曲線轉向架國內首創、國際領先……

襄陽市裝備製造業已形成高端裝備、傳統裝備、特色裝備三位一體,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智能製造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應急救援裝備、農業機械裝備等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具有相當區域競爭力的產業體系,不僅在全市產業發展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全省產業布局中也佔有重要地位。

一條生產線,4個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工作,外面只需兩個工人進行實時控制和監控,這是記者在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看到的場景。據介紹,該公司累計投資5億元,應用物聯網技術、3D技術,推進工藝創新,建立數位化車間,實現了產品的智能製造。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獲勝,襄陽市裝備製造企業積極推進智能製造。三環鍛造、衛東機械等被評為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江山重工、襄軸、新火炬等被評為湖北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三環鍛造、新火炬、美利信等3家企業獲得國家智能製造專項資金支持;金鷹重工提升智能化製造能力,調整改善產品結構,謀求戰略轉型;航宇嘉泰專注發展民航座椅、內飾等產品。

2018年,裝備製造產業實現產值631.3億元,同比增長15.4%,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從監測的重點企業細分板塊營業收入來看,智能製造板塊表現突出,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36.5%,分別高於全市和行業平均增幅24.6、28.5個百分點,成為裝備製造產業最突出的細分產業。

相關焦點

  • 湖南: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三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基本形成
    紅網時刻1月13日訊(記者 廖潔 吳公然)今天上午舉行的全省製造強省建設工作會議通報,「十三五」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省製造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三個世界級產業集群已基本形成,為湖南奮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 山西構建經濟新版圖:產業集群聚合 釋放經濟動能
    中小企業產業集群要成為推動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基本形成創新要素活躍、競爭能力突出、產業特色鮮明的良好發展格局。」省中小企業局相關人士表示。  由省中小企業局制定的《山西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總體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產業集群達到120個左右,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00億元以上。
  • 常州新型碳材料先進位造業集群入圍國家決賽 石墨烯、碳纖維產業...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先進位造業集群招標評標結果,江蘇省共入圍3家。其中,常州新型碳材料先進位造業集群以第一序位中標其中的「非金屬材料」分包,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作為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參與投標,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華陽檢測、常州第六元素、碳元科技、裕興薄膜、新綸科技等常州新型碳材料領域的18家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建設,並將於明年上半年代表集群參加國家先進位造集群決賽,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
  • 大連市產業集群數量居遼寧省第一
    我市將不斷提升新興產業集群的比重,力爭到「十二五」期末,新興產業集群銷售收入佔全市產業集群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40%以上;深入研究、探尋發揮英特爾等項目示範效應的有效方法,堅決在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上取得實質性突破;發揮我市在工業、軟體方面的產業基礎,結合推進兩化融合,在金州新區打造工業軟體集群,在生態科技創新城打造工業設計研發產業集群,全市幾個以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的集群要著重向智能裝備製造轉型
  • 臨港正在形成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根據《總體方案》,新片區將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這一舉措將加快推進臨港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的發展。
  • 207億元加碼 利川康養產業集群效應初顯
    加上一個月前天府江廈公司擬投資107億元的西蘭卡普項目,利川市康養產業新增投資達到207億元。 7月下旬以來,一群相互關聯的康養投資建設企業、關聯產業、專業人才及專門化組織集聚利川,康養產業集群效應正逐漸顯現——7月20日,湖北民族大學擬選址甘溪山林場建設教學實訓基地;8月18日,利川籌建的首座全日制大學武陵山康養學院開工,這所由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擬投資10億元打造的產學研用基地,目標2025年在校生規模達到2萬人;武陵山康養學院和湖北民大教學實訓基地建設,
  • 「十三五」期間湖南已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三湘都市報1月13日訊(記者 胡銳)今天,記者從全省製造強省建設工作會議獲悉,「十三五」期間,湖南製造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 泉州機械裝備製造業:從聚集走向「聚變」
    不僅要引進「智囊團」,還要建設實打實的產業基地,這些只是泉州機械裝備製造業完善產業集群的開始。  產業名片  工具機、軸承出自南安,紡織服裝機械、製鞋機械產自晉江,汽車零部件產業主要分布在鯉城,蓄電池產業落戶安溪、洛江,石獅精於儀器儀表製造,空壓機產業主要分布在惠安――歷經20餘年發展,泉州已涵蓋機械裝備製造業的6個大類、40個中類、96個小類。
  • 液氫為特色!浙江長興打造氫能裝備產業集群
    而浙能集團通過與航天101所聯手,申報的浙江省重點研發項目「大型國產氫氣液化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凝聚關鍵技術和囊括核心設備的冷箱集成工作將在8月底在航天101所內完成,今年底有望順利產出液氫。
  • 省政府關於印發江蘇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
    促進裝備製造業實現小型向大型轉變,輕型向重型轉變,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普通產品向高新技術產品轉變,附加值由低向高轉變,設備製造向總集成轉變。打造4大重點產業鏈,形成4大產業集群,建設15個特色裝備產業基地,爭創50個中國馳名商標和100個中國名牌產品。
  • 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初稿形成 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內容提要:京津冀工信部門產業合作對接機制不斷完善,目前,三地正在開展《面向「十四五」京津冀產業協同布局》課題研究,編制形成《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建議稿)》初稿,共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汽車等三地優勢產業,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 發起海洋生物產業攻勢 全力打造海洋特色產業集群
    多年來,明月海藻集團專注海藻活性物質的深度開發和應用,拓展出現代海洋基礎原料產業、現代海洋健康終端產品產業以及海洋健康服務產業三大產業板塊。集團公司擁有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海藻類肥料重點實驗室、國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高層次科研平臺,先後榮獲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海洋科研中心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並被譽為青島市「新五朵金花」—「海洋之花」。
  • G60科創走廊兩年兩升級 7大先進位造業形成產業集群
    測溫消殺機器人、氣凝膠隔熱太空衣材料、電子行業高精度小負載機器人……在G60科創走廊規劃展示館,一組組先進位造業成果展示引人注目。 G60九城市擁有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等42個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產業園區。
  • 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位造業集群 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惠民在致辭中表示,要以創新為驅動,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性技術、生產一批標誌性產品、培育一批世界級企業,推進船舶和海洋工程及其配套設備自主化、品牌化,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先進位造業集群,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主持開幕式。
  • 江蘇裝備製造業擬以"六個轉變"實現向高端化挺進
    新華社南京5月26日電(記者葉超)近日,《江蘇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正式下發。在接下來三年中,江蘇省裝備製造業將以「六個轉變」向高端化挺進。    2008年,江蘇省裝備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2.38萬億元,佔全國總量的1/4,居全國首位。
  • 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重點任務之五: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快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持續提升創新發展水平。  這些備受關注的政策帶來哪些利好?《方案》實施中怎樣精準鎖定重點難點?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市級相關部門,圍繞「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的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深度解讀。
  • 先進位造業是什麼?工業4.0又是什麼?
    報告顯示,我省製造業規模、結構和效益顯著提升,先進位造業大省建設成效明顯。那麼,我省都有哪些先進位造業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  據統計,河南省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現代家居、服裝服飾等高成長性製造業的規模正穩步提升。
  • 裝備製造業躍居南安第二大產業
    日前,記者從南安市裝備製造業協會召開的專題工作會議上獲悉,該產業憑前幾年在技術創新上的蓄力,近兩年迎來爆發。今年,裝備製造業更是憑藉總體規模以上產值的大幅攀升,躍居南安四大產業第二位。­  記者同時獲悉,10月12-13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辦的「全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推進會」將選址南安,該會議將對「十三五」以來機械工業轉型升級的階段性工作進行總結梳理,這無疑是對南安裝備製造業發展的認可。­  創新、技改提升內力迎來產業爆發­  9月8日,市裝備製造業協會召開專題工作會議。
  • 德州高端產業培育新動能 有研半導體項目虹吸效應初顯
    緊接著,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震秀表示:目前德州正規劃建設270畝的半導體材料產業園區,推動半導體材料集群式發展,預計年底將有4家企業入駐。燎原之勢正形成。   進入新時代,「高速度」不再時髦,「高質量」成為共識,德州自2017年開始,緊盯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對接融入京津翼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轉化,誠意招商,結此碩果:「省級頭號項目」「省新舊動能轉換1號項目」。目前,有研以一帶十,落地項目再招引、上下遊企業帶動,產業虹吸效應初顯。
  • 區域| 京津冀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建設中的北京定位
    第三,北京製造業高端化發展方向,與北京市的資源稟賦相一致,符合創新驅動製造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工業化發展歷史來看,高端化一直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旋律。進入新時期,計算機製造、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發展,推動了產業的加快發展。另一方面,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蓬勃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