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
這是薛寶釵在元宵佳節上所做的燈謎,《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的橋段是整文中比較精彩逗趣的環節,其中最為出彩的就是各種燈謎的製作和文中人物猜謎之間的「鬥智鬥勇」,這不僅體現了曹雪芹文化水平的深厚,引發了讀者的思考和學習,更是展現了我國燈謎文化的風趣和底蘊。燈謎文化不僅僅在《紅樓夢》中發光發彩,更是在我國千年的文明當中都流光溢彩,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民俗生活和文化傳承。
《紅樓夢》中燈謎環節
元宵燈謎的歷史由來
我國的燈謎文化源遠流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融合著當地的文化魅力,更是別具一番特色。
1、猜燈謎的衍生地「元宵節」
提起元宵節,映入大家眼帘的一定是張燈結彩琳琅滿目的熱鬧畫面,在正月大好日子的接近尾聲處,更是畫上了濃墨重彩錦上添花的點睛之筆。
農曆正月十五,本是漢文帝為慶賀平復諸呂之亂的日子,後來隨著人們在這個日子裡的狂歡、放鬆、喜慶、熱鬧和停不下來的節奏裡,正月十五這一天就被官方正式確定為元宵節,就連司馬遷創作的《太初曆》,都將元宵節列為重大重要的佳慶節日。
後來,在歷朝歷代中,元宵節這一節日都頗受達官顯貴和平民百姓的喜愛,其狂歡的內容逐步增加和豐富起來,包括賞花燈、耍龍燈、踩高蹺、舞龍獅、扭秧歌等等,猜燈謎也就是在元宵節不斷延習當中被人們「發明」出來的。
耍龍燈
相傳南宋時期,正值元宵佳節,一位窮苦書生為了戲弄一位被稱作「笑面虎」的鄉紳惡霸,便苦思冥想了一首打趣謎語貼在了一個自製的超大級別非常奪目的花燈上,引來了很多圍觀看熱鬧的人,其中也包括這位鄉紳惡霸,謎語言辭間的戲弄嘲諷當即引得這「笑面虎」怒髮衝冠雷霆大作,但這怒氣卻當即被這窮書生從容的攔了下來,書生得意洋洋的揭露了謎底,卻和這豪紳並無半點關係,眾人被謎底的玄機逗的哈哈大笑前仰後合,卻又都心照不宣的知曉此語間嘲諷之人就是這搜刮民脂的惡霸,然而「笑面虎」果為「笑面虎」,知道自己站不得理兒不好發作,當眾笑面隻身離開沒有耍橫,但背後作何打算卻不得而知了。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位窮苦書生的下場如何,但他「發明」的燈上做謎卻被大家紛紛效仿,更是在次年的元宵節上大放異彩,燈上做謎的人不計其數,引得眾人爭先搶後看迷,抓耳撓腮猜謎,捧腹大笑揭謎。自此,猜燈謎便在元宵節上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娛樂節目,並在民俗文化中傳承下來。
燈謎
2、猜燈謎的發展演變和形式特點
在《齊東野語》中記載「古之所謂叟詞,即令之隱語,而俗所謂謎。」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集權和戰亂紛爭的環境中,朝臣和百姓的生存時充滿危機和隨時可能面對死亡的危險。
所以人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多了一下小心和謹慎。尤其是在朝廷當中的大臣想要進諫,或者做各種工作匯報時,為了能去察言觀色和有更多圓場的機會,人們常常會用隱語來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隱語即不直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而是假借其他的詞彙、事物或行為來表達自己真實的意圖,故而稱作隱語。
後來隨著隱語的生活化趣味化,在漢代時逐漸轉變為以破譯文字形意為主的謎語形式,後來隨著時代的變更,文化的融合和發展,在三國時期謎語在書面創作形式上又盛行起來,後在宋代開始謎語便與賞燈結合,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猜謎文化。
三國時期字謎《曹娥碑》
猜燈謎有它自己的組詞造句、形式文風、結構內容的多樣化的特點,主要分為畫謎、物謎、事謎、字謎、印章謎等多種類型,即用繪畫的方式、其他事物表現的方式、文字遊戲的方式和印刻圖章的方式來創作謎語。
其表現手法也非常多變和繁多,包括正扣法、反扣法、側扣法、增字法、損字法、增損法、分離法、離合法等等多達二十種的創作方法,表現了我國古人遣詞造句的聰明智慧和文化創造的深厚底蘊,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猜燈謎自南宋真正爆發,至今經久不衰
燈謎文化能夠繁衍至今有它自身獨特的魅力,即使在現代生活的我們也很喜歡猜成語猜謎語一類的益智遊戲,在娛樂項目較少的古代更是頗受人們的歡迎。
街頭燈謎
1、猜燈謎盛行的時代背景
雖然隱語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流行,秦漢時期盛行,而到了唐宋時期「文字謎語」才開始真正發展起來。為什麼謎語文化早在春秋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端倪,但為什麼在存在幾百年後才在南宋時期才發展繁盛起來呢?
那是因為南宋時期的文化政治經濟的發展為猜燈謎的流傳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外在條件,正如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金字塔一樣,只有當最低層次的溫飽問題解決了以後,人們才會考慮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如果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還有有什麼精力和經濟去支持他狂歡作樂,更成為一種流行的娛樂和節目呢,甚至達到了一個舉國慶典的地步。這說明當時人們的生活有更多的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的因素充斥著,才能夠有這樣的動力去推動人們去充分的享受生活。
《二十四史》中記載,「至道末,商人入便錢一百七十餘萬貫,天禧末,增一百一十三萬貫。」
從錢財的數量上來看,當時商人的經濟儲備還是非常充足和富餘的,而商人多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可想而知人民的生活水平整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較為富足的宋代百姓
據專家考證,南宋時期在我國歷史文化中的經濟發展、文化創新和對外開放的程度都是質量比較高的王朝,這就元宵節的舉國狂歡和節日裡的節目,例如猜燈謎、賞燈花、賞龍獅等的發展盛行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撐和推行。而經濟的發展和鼓鼓的腰包也讓人們能夠更加放鬆和愉悅的享受生活中的趣味和娛樂。
2、猜燈謎盛行的原因分析
燈謎文化的發展似乎是一個井噴式的狀態,從出現的那一刻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短暫的時間裡就已經成為國家重大的歡慶節日,在宋代賞燈的時間竟能足足持續五天,而到明朝時期居然能延長到十天,這足以說明了當時的人們對燈謎文化的痴迷程度。甚至到清朝的時期也足夠的熱鬧和火熱,清代畫家丁觀鵬就用《太平春市圖》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
大宋元宵節
那除了時代經濟環境的推動,燈謎文化又為什麼能夠如此代代相處笙簫不息呢?
一方面是因為任何新事物的形成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積累演化的過程,從量變慢慢引起質變,積少成多,最終才形成一個具體的文化系統,然後才能夠保留下來。就像足球各種球類運動一樣,最開始足球在我國興起是以蹴鞠的形式出現,這時也只是一些簡單的規則和步驟,但隨著時間的推演和人們的喜愛,蹴鞠的範圍就慢慢擴展到整個世界都非常痴迷的地步,而其規則已經完善的非常細緻和周全,這就是一個新事物發展規律的體現,一個完整的體系都是經過時間的錘鍊和打磨才能夠最終成型和趨於系統化。一個事物能夠流行和傳承,不只是外在條件全部具備的時候它就可以經久不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事物本身就是具備可傳承受歡迎和具有文化價值的特點特色,才能夠在淘汰率非常高的歷史文明中存活下來。如果一個事物不被大眾接受和認可,即使外在條件如何優越,也是不能夠引起足夠的關注和並盛行的。
燈謎遊戲流傳千年
它的積極意義和文化價值
燈謎文化能夠經歷千百年的錘鍊而生生不息,正是因為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積澱和時代魅力,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歷史研究價值。
1、燈謎文化對宋代及以後歷代王朝的積極影響
猜燈謎雖然只是元宵節的一個綜藝節目,但對當時的節日慶典和文化傳承起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猜燈謎不是一個人可以娛樂的項目,而是需要眾人之間的配合才能夠完成和激發其中的樂趣,即鍛鍊腦力又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就相當於我們現代的KTV一樣,一個人的歌唱總是孤獨的,只有眾人的參與才是真正的狂歡。所以這對當時沒有微信沒有網絡的社會和諧起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潤滑劑的作用。
2、猜燈謎的文化價值和研究。
猜謎文化直到今天還是很受人們的歡迎,甚至有些衛視還推出一些和猜謎有關的綜藝節目,例如《中國燈謎大會》等等。從春秋戰國的隱語到今天的各種猜謎遊戲,謎語能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為我們帶來精彩紛呈的歷朝文化知識,為我們對歷史的研究帶來了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參考研究價值,為我們的歷史文化添磚加瓦,讓我們的歷史文明能夠更加豐富多彩。
現代猜燈謎傳承
總結
猜燈謎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有趣和益智,更多的是通過歷史告訴我們,凡是穿越千年經久不衰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色魅力和歷史的發展規律。猜燈謎之所以讓人流連忘返,就是因為它能夠經過歷史的篩選和沉澱,在文化中積聚力量成為文化瑰寶。而我們現在很多的快餐文化就充斥著太多的浮躁和焦慮,甚至很多孩子的夢想就是成為主播成為當紅流量明星,這其中不乏速食和賭博心態的資本至上。我們太需要一個像燈謎文化一樣能經得過時間錘鍊和鑄造的精神建設了,來讓我們浮躁和輕浮心能夠穩重和平靜下來。
最後給大家留下一個《易經》中的謎語,「女承筐,無實;士刲養,無血。」
參考文獻:
1、《紅樓夢》
2、《二十四史》
3、《齊東野語》
4、《易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